孔融让梨,被当做教育典型,为何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全家?

用户65989238


孔融被杀的罪名有很多,主要是“招合徒众,欲规不轨。”其实还是曹操想弄死他。

孔融是个比较骄傲的人,又是孔圣人的后代。曹操只是一个宦官黄门的“后人”。所以孔融可能以一个读书人的骄傲看不起曹操,就各种作死地怼曹操。比较有名的一次孔融顶撞曹操是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给曹操写了封信,内容是“当年武王伐纣把苏妲己抢过来赏给了周公。”曹操一时没反应过来,还一副爱学习的样子请教孔融。孔融说“以今之事度之(讽刺曹丕娶甄氏)。”

三国时期因为战乱,粮食减产,为了不浪费粮食,各个国家都有禁酒的政策。孔融喜欢喝酒,在曹操刚颁布禁酒令之后,他又开始和曹操怼上了,大谈喝酒的好处……而且孔融名重一时,算是读书人的楷模,这么个人和曹操公开唱反调那还了得,早杀了早清净呗。

至于不孝,应该是孔融的一个言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莫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父亲和儿子有什么亲的,当时仅是泄欲而已。母亲和儿子也没什么亲的,只不过是寄居的容器,出生就离开了。

这个说法放到现在如此开放的社会尚且骇人,何况是那时候。


文沐


其实当初曹操要杀孔融列举的并不是只有不孝这么一条罪,而是列举了五大罪状

一、欲行不轨,取汉代之
二、私会孙权,诽谤朝廷
三、不遵朝仪,藐视皇权
四、言行放荡,不忠不孝
五、相互追捧,辱没圣人

《后汉书.卷七十》:“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其实这五大罪状无非就是曹操为了杀孔融,而强加给孔融的,是为了一个“出师有名”,如果不编写罪状就杀掉一个大儒,我想天下的是人不会服的。那么曹操为什么一一定要杀掉孔融呢?

其实孔融被杀的原因就是孔融处处与曹操作对,丝毫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最终惹怒曹操被杀,简单的说就是“自己作死”。

孔融这人其实是有大才的,当时的文人和百姓都信服于他,可谓是一代大儒,但似乎历代的大儒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很没有政治头脑,或者说是情商很低,不懂的察颜观色,不懂的审时度势,而孔融就是这样典型的大儒,明明是寄人篱下,明明知道现在的朝堂不是皇帝做主,而是曹操做主,可是他偏偏就要和曹操作对,很多本来不该他管的时候,他就是要管。比如当时曹操打败袁绍进入邺城之时,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这些曹家的私事本就不是孔融该管的,可是他却管了,他写信给曹操讥讽这件事是“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甚至当曹操问他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很不屑的说道“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后汉书.卷七十》:“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再比如曹操北讨乌桓之时,他又讥讽曹操“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这就等于就是说曹操你自不量力,盲目举兵,劳民伤财,等待你的就只有失败,你说人家还没有出征,你孔融就说他自不量力,肯定会失败,曹操能忍吗?

《后汉书.卷七十》:“后操讨乌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只能说孔融的死并非是什么不孝,而是情商太低,亦或者是盲目自大,总是喜欢把自己放在道德的最高点去指责曹操,你说一次到还说的过去,但是你三番两次的这样去指责曹操,曹操这位枭雄忍的了吗?即然你孔融这位大儒老是喜欢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指责我,那我曹操就给你定一条不孝之罪,然后把你杀了,让你遗臭万年。


澳古说历史


历史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一般都是胜利者谱写的。最简单直白的原因,孔融挡了曹操的道路。在那个时代不缺贤者、圣人,现在我们看这孔融是个贤者,放到东汉末年也就是一方军阀吧,在这点上和曹操都是同一类人,都有称霸天下的政治诉求。他失败了也就被杀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