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山大地震》中妈妈选择救儿子而放弃女儿呢?

石玉磊


记得当初看这电影的时候还是在几年前那时我还在读书,看完之后脑子里面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这个妈妈太可恶了,重男轻女。兄妹两个看中了同一个橘子,妈妈选择了不对半切平分而是单独给了弟弟吃。最关键的23秒,妈妈选择了弟弟而弃了姐姐。这相当于把生的希望给了弟弟。而姐姐亲耳听到母亲的那个决定后心被彻底撕裂。于是,即使近在咫尺却32年让母亲活在内疚里。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剧……

可随着我年岁的渐长阅历的增加,越发觉得其实这不是她妈妈的过错。因为中华文明除了母系社会之后,一直都是男权社会。男子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文化熏陶着我们几千年。这样的一种文明统治着我们至如今。可以说根深蒂固的镌刻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面。

而地震发生后她的老公已经过世,对于一个深爱着自己的老公且深明大义的中国女人来说,在面对这样的抉择,她选择了对老公对婆家忠实!其实这个妈妈在做这个决定的那刻,我想她的心也是被撕裂的。毕竟左手右手都是自己的手,即使右手也许用起来更活泛,但砍掉左手痛感却是一样的……

而最后那一跪便是这个妈妈卸下枷锁的那一刻,32年。女儿对她的惩罚也不轻了。影片的结尾算是有了一个好的结局。导演给了她们母女相见的机会,不然我想这个妈妈会临死都活在深深的自责与内疚当中。其实死不可怕比死更可怕的是诛心……


惜情惜缘惜福


虽然现在很讨厌冯小刚,但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还是硬着头皮把这个电影看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影片的开头已经告诉了我们,徐帆饰演的妈妈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女人,在影片开头通过两场戏就将这个人物性格展现了出来,一场是方登和方达拿着电风扇回家,当时两个孩子都在摸着电风扇,妈妈进来的第一句话便是:达,把手躲开,别绞着。

如果这场戏还不够完全体现妈妈元妮的性格,那么下面这场戏就足以说明妈妈是重男轻女的,晚上两个孩子想吃西红柿,但是家里只剩一个西红柿了,妈妈元妮拿来西红柿就和姐姐方登说:就剩一个了,登,让给弟弟吃。

如果不是重男轻女的话,完全可以把西红柿切开,一个孩子一半。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周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是重男轻女最典型的事例了。

所以,在最后的抉择时刻,促使妈妈元妮选择儿子方达的原因也是因为如此。当然,虽然妈妈元妮重男轻女,但是失去女儿对于她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重男轻女归重男轻女,对于孩子们的爱妈妈元妮是厚重而深沉的。

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就是在这种灾难之后亲情的难以割舍,灾难对于人们的创伤往往是很多年都无法修复的,甚至它伴随他们一生,而电影中的这种亲情之间的创伤更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包容才能修复,电影结尾徐帆的演绎不可否认地好,正如电影里所说,倒了的房子能盖起来,心里的那间房子再也盖不起来,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最后,小编要补充一下,小编不喜欢冯小刚,他的新电影《手机2》我是不会去看的,有哪些朋友还不知道最近他的所作所为,可自行搜索,相信你会有所了解。


草根说电影


今年11月份重新回顾了一下这部电影,当初地震之后妈妈是想两个都救的,但是两个小孩同时被一块水泥板压着,一个在这头,一个在另一头,想要救出其中一个,另一个都将有生命危险。


我记得当时是姐姐用石头在敲打声音,才被外面的人发现这里还有人活着,当时她已经跟虚弱了,话都说不出来了。人们发现下面有人的时候,是弟弟开口说话的,妈妈就问弟弟你姐姐在哪里,弟弟说姐姐应该在附近一直敲着石头,大概是这个意思。



后来人们发现两个不能同时救,才问问妈妈救哪个,妈妈当时也是哭天喊地两个都要救,最后狠下心来救弟弟,在当时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当时救援人员说姐姐那边已经没有动静了,弟弟这边起码还有点声音,意思是要救就救一个有希望的,不要把姐姐就出来后发现姐姐不行了,然后本来还能活下来的弟弟被水泥板压死了。

第二,妈妈当时估计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毕竟当时她的老公已经去世了,她可能想救弟弟给家里留个后,血脉还能传承下去。


而且在地震发生前的晚上,水盆里有两个番茄,弟弟一回家就顺手拿了一个吃了,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姐姐跟妈妈说要吃番茄,然后弟弟也嚷嚷起来也要吃,最后妈妈还是给弟弟吃了,说明天再给姐姐买。然后就发生了地震,明天也没有吃到番茄。

我觉得这个事情换做任何一个人来选择,都湿很困难的,两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不心疼,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觉得第一个原因很可能就直接导致了妈妈要救弟弟。



因为姐姐当时已经跟虚弱了,而且一直在努力敲石头,最后被发现了之后已经没多少力气了,更不用说说话了。所以,救援人员才说姐姐那边已经没声了,意思是可能不行了,况且弟弟那边也越来越虚弱,要救就救一个活下来几率大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原因直接导致了妈妈当时选择救弟弟。

电影最后妈妈与姐姐相认,真的是很感人,妈妈跪着给姐姐道歉,而且知道姐姐要回家,准备了一大水盆的番茄给姐姐。当时看得都哭的不行,反正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没看过的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萌宠那些事儿666


先不看这一片段,电影中的另一个片段,妈妈也是选择了儿子。

听到两个孩子要吃西红柿时,妈妈都答应了,到了厨房发现西红柿只有一个,她也没有犹豫的直接递给了儿子。

并且对女儿说,让弟弟吃,明天妈妈再给你买。

这个选择也是地震时选择救儿子的一个铺垫吧。

至于妈妈选择救儿子并不是不爱女儿,毕竟两个都是自己的孩子,妈妈都很爱。

只是在这位妈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儿子才是香火,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会以儿子为重。

其次,妈妈认为女儿很懂事,会理解她的选择。

记得有一幕,电风扇打开时,儿子只顾自己玩,女儿却记得对着妈妈扇。

女儿的懂事,妈妈心里明白。

或许这也是在危急关头,妈妈选择救儿子的原因。因为她认为女儿会理解的。

所以啊,懂事的孩子往往也是受委屈,被牺牲的那个。


大武汉新媒体


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妈看了《唐山大地震》时…也问了我爸这个问题…如果是同样的情况…儿子跟女儿你先救谁…我爸不假思索地回答…把根留住……

幼小的我听的一清二楚…

多年后…我懂了什么叫把根留住…很伤心…就像那个电影里的女孩一样与父母心灵“隔绝”…

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改变一个人的想法…

不知道过了多久…

我想…在那种情况下…我也只能做把根留住的决定…

这个决定很痛苦…也如电影里的那个母亲…

父亲不在了…家里有个男娃顶着…会是母亲的支撑…也是对死去的父亲的交代…

这个心结…也随着时间和经历…烟消云散……


跳舞的小青蛙123


多年前的深夜,我家那也发生了地震,我和父母睡在一张大床上,我睡靠墙那面,地震来时,我睡得熟,当我完全惊醒时,屋里的灯是亮着的,我父母已经在院子里站着了,余震颠簸,父母站在院子里大声叫我快出去却是没再进屋,已记不清当时的心情,估计最多的是赌气吧 ,我躺在床上没动,感受着房屋的摇晃,等着余震过去。回想起来,或许是内心知道这地震还不算太严重,不至于房屋倒塌,我不会死,在责怪委屈的心里堵着一口气想看看父母会不会进来将我抱走,虽然,我自己可以跑出去,可就是有着被抛下的天大委屈想再试一次。直到,余震过了,父母又回屋来睡觉,我没说一句话,翻身又睡去。虽然,当时年幼的我一直对此耿耿于怀,除了第二天清晨对父母问了一句昨晚你们为什么不抱我出去,在没有得到回答后,再没提过此事一句,那时隐隐知道,父母不会回答我而我也不是真的要个答案,只是委屈而已。直到大学时期看了《唐山大地震》,也设想过要是当时哥哥也在家,那父母会不会是另外的处理方式?但也觉得幸得当时哥哥没在家里,没有假设如《唐山大地震》里的选择,没发生过的用假设来联想又有什么意义,当初的委屈在我长大后也有了解释:危急时刻人的本能反应而已。或要再使自己得到安慰,那解释便是:父母已知当时情况不能危及我性命无需多做处理而已。总之,自己若要舒心,凡事往好处想不需过于纠结即是。


TY0000000000000001


作为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我想告诉大家,现实中我经历过比电影里更加残酷的抉择,因为那位母亲比电影里的还要惨,她自身也被埋在废墟之下,并且身受重伤,那位母亲从废墟之下发出的呼喊,四十多年过去,任然回荡在我耳边。

地震发生当时,父亲一只胳膊夹着我,一只手推开窗户,跳到院子里,很庆幸家里的房子主架没有坍塌,我们一家全部逃了出来。逃出来的邻居很快聚到了一起,经过大概半个小时的惊慌,人们才发现少了几位邻居,惊魂初定的人们迅速投入到搜救行动中。

我跟着爷爷到了离我家最近的一家,他家房子整体坍塌了,家里的男人在钱家营煤矿上班,地震当晚在八百米深处的井下,生死未卜。妻子和三个女儿在西屋,儿子和母亲在东屋。救援的人在废墟上呼唤,母亲有了最早的应答,她在废墟下声音还算镇定的说;“我没事,别管我,先救国头(儿子的小名)和她奶奶。”救援人员来不及细问,按照那位母亲的要求展开了救援,很快,祖孙两个脱险,老太太安然无恙,没有受伤,儿子腰部划了一条口子,但伤势不中,并无大碍。在救援期间,每隔几分钟人们就呼喊一次那位母亲,以确定他没事,而每次应答时这位母亲都会询问一下儿子那边的救援情况。祖孙两给得救后,人们对那位母亲展开营救,当快要完成救援时,爷爷强行把我带离现场,爷爷不想让只有七岁的我面临那血腥的场面。

后来得知,这位母亲被一条水泥檩条砸中,骨盆粉碎性骨折,她9岁的二女儿和4岁的小女儿全部遇难,两个孩子都在母亲身边,一左一右,但是母亲脆弱的骨盆被压碎,未能为两个女儿支撑起足够的生存空间.大女儿距离她比较远,蜷缩在角落里幸免遇难。

现实总比影视剧更残酷,这位母亲自己被砸到骨盆粉碎性骨折,两个女儿在身边他可以摸到,应该知道都已经没了希望。当营救人员问话时,她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做出了坚定的选择,先救儿子和婆婆,这样的灾难,估计她没有想到丈夫还活着,在她心里,八百米地下,是没有生还希望的,他早已有了最坏的打算,丈夫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儿子又是她唯一的希望,她可以说已经别无选择,自己的痛苦和安危,她早已不在考虑之内。

救援人员完全能够理解这个抉择,他们并没有多问就展开了救援,实际上在农村人的传统认识里,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没有什么好纠结的,即使因为先救这祖孙两个,导致那位母亲和女儿遇难,救援人员也不会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不能拿我们现在的眼光评价那个时代的人,在他们眼里,生命就是不平等的,这不是个人思想觉悟的问题,这是时代赋予人的思想局限性。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男人基本没有回来的希望,保住他唯一的儿子传宗接代,可以说是不用纠结的直觉选择。

我敬佩那位母亲,他在承受怎样的痛苦我们甚至难以想象,整个骨盆粉碎性骨折,到救援完成时,她至少在废墟下坚持了三个多小时,檩条就在他的身上,随着几分钟一次的余震,不停的对她的粉碎的骨盆进行着一次次附加伤害。而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我印象里她在废墟下至少四次追问婆婆和儿子的救援情况。当得知祖孙两个都没事,我再也没听到她一句话。现在回想起来,这时她应该才感觉到了来自身体的剧痛。

虽然她被飞机送到了沈阳最好的医院,但骨盆破碎的太厉害,已经无法完全修复,最终落下残疾,身体倾斜,两腿不一样长,走路一瘸一拐的。但她活了下来,丈夫也从八百米深处,沿着风井一步步走到了地面,毫发无损的回来了。夫妻两人至今健在,只是母亲承受巨大痛苦救出的儿子三年前车祸去世了,不过留下一个孙子,去年结婚了,按时间推算,不久两位老人应该可以做祖父祖母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母亲的大女儿,和母亲在西屋,也被压在废墟下,当时应该是11岁,她被压得地方距离母亲远一点,没有被水泥檩条砸中,当时喊话时有没有应答,母亲是否了解她在废墟下的情况我都不记得了。但这一步是关键,在那种情况下,无论她处在什么情况下,结局都是一样,先救婆婆和儿子的选择无法改变。

像电影中那样的二选一,现实中基本不会出现,但有一个我没有亲眼见到的类似案例,是后来听说的。两个人都被压在废墟下,母亲选择先救儿子,结果救儿子的时候搬出来的废墟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等儿子救出后在救女儿,在预估的位置没有找到,但在救儿子时放废墟的地方下方靠近窗台的位置找到了女儿的尸体,这位母亲差一点疯掉,与影视剧不同的是,母亲并没有放弃女儿,只是在先后的问题上选择了儿子,女儿的死是个意外。

在那个时代,传宗接代和养老都靠儿子,女儿出嫁就是泼出门得水,能够常回家看看,伺候一时就不错了,养老指不上。做那样的选择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传统思想的禁锢。


山野论史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特意又去看了一遍电影《唐山大地震》,徐帆和李晨等主演的那部。看完还是依旧感动,尤其是徐帆的那一跪,眼泪瞬间就出来了!现在摸干净眼泪,来回答这个问题。



电影当中,爸爸妈妈发现地震了以后,在别人都拼命地往外跑的时候,他们却拼命地往楼里跑,因为他们的孩子还在里面!登(女儿)、达(儿子),在摇曳的楼中哭喊,爸爸往里冲,楼塌了,爸爸就往生了!当救援队来的时候,发现两个孩子被一块石板压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在妈妈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后,最终选择救助儿子。这时候的女儿是清醒的,能听见妈妈的选择!心疼得都碎了,救了儿子,但是他失去了一只胳膊,万幸的是女儿也没死,但是她却不想去找妈妈,心里怨恨!



妈妈之所以选择儿子,是因为她想给方家留后啊!自己的丈夫死了,要是再把儿子放弃了,他们方家那就没后了。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丈夫已经死了,再不能没有儿子了,要么就对不起自己的丈夫了,对不起方家的列祖列宗了。这不是用简单的重男轻女思想就能说明白的,这里面包含了一种血缘的归属感,一种家族的延续使命。这两个孩子,他们夫妻都喜欢!不是重男轻女,在他们眼里手心手背都是肉,从电影最后也能看出来,徐帆饰演的妈妈,给方登的一跪,一声抱歉,一句你这些年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来找我们。看出来,她自从做了那个选择儿子的选择,就再也没有原谅她自己,她那属于方登的一部分的心,跟着她当时的决定就死了……



这个选择放在当下,可能所有的妈妈也还是会选择儿子吧!但是要是爸爸来选的话,可能选择女儿的人就多了。父亲总是莫名的喜欢女儿,并且当自己的妻子死了,选择女儿,也是对母亲生命的一种延续吧!



作为儿子的我要是处在这个情况下,我会让我妈选择我姐,因为我总是有那么多不懂事的地方,总是惹到我妈,让她生气伤心难过。但是如果选择了我姐,一方面是我想让我姐过得幸福,另一方面我感觉我妈跟着我姐,会比跟着我幸福!因为我是那么不懂事。即使是现在我也有好多地方让她担心,没有好的工作,没有对象,没有房子,没有钱……她有时候为我担忧,晚上都不能睡觉。要是有这样的选择,选择我吧,只要她们过得幸福就好!


莒国小严


徐帆演的妈妈形象真的是深入人心。


剧中妈妈爱女儿也爱儿子,在地震后,丈夫方大强去世,而两个孩子被同一块石板压着,只能救一个,妈妈是撕心裂肺的,只能艰难而痛苦地作出选择,救儿子。

当电影看到这里时,每个观众心里都是难受的,都是最爱的,放弃谁都是良心的煎熬与痛苦。剧中妈妈选了儿子舍了女儿,此后32年都是在对女儿的愧疚,思念,良心的煎熬中度过,而女儿在32年的时间里明明可以回去找亲人却一直不回去,因为她心里始终有个结,妈妈舍了她,救的是弟弟...

是妈妈的偏爱与偏心吗?

1 选儿弃女是情不得已,被逼无奈选择。

没有妈妈不疼子女的,剧中李元妮也是,一儿一女,一家四口尽享天伦之乐,一场地震,丈夫死了,她得给丈夫,给家庭一个交代,不能让丈夫让家庭后继无人,毕竟她生长在六七十年代,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2 她认为女儿方登很懂事,会理解她的选择。

剧中方登很乖巧懂事,很爱妈妈。电风扇打开时,方达只顾玩,方登却想着对着妈妈扇。方登的懂事,妈妈心里最明白。危急关头,妈妈姐姐把生的希望让给最小的弟弟,她认为方登会理解的。

方登太小,无法体会妈妈的心情,她还是只记着妈妈只救了弟弟,32年的时间都不肯原谅。

懂事的孩子往往受委屈,被牺牲。

我们的内心常常愧疚的恰是最爱的人。

3 电影剧情需要,方登作为女儿的心灵成长历程,妈妈李元妮的内心煎熬,自我救赎,是电影要表现的关于人性,情感,心灵拷问的主题。

每个人物都没对与错,都是真实的情感反应,现实生活不也如此吗?因为爱,才会有不舍,才会有艰难的抉择。


一绿浮芳


有一年,我们那里也有波及到地震,当时我们当地政府就提前一天通知了我们,说这两天会有地震,但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结果熬到第二天晚上八点左右真的来了,但是我当时太困了,然后那天晚上在房间睡着了,而且我不小心把房门从里面反锁了,后来地震了,所有人都跑出去了,我爸就一直敲我门,叫我跑,但是我睡得死,没听到,我爸就先让我妈带我弟跑了,他在门口一直敲,大概敲了半个多小时,我听到,,我就把门打开,我爸就拉着我跑,当时那街上的人都早跑了,就剩我和我爸,还是觉得挺幸运的,爸爸没有抛弃我,我是个女孩,那种紧急关头他还想护着我的命,并没有重男轻女,可怜天下父母心。感谢自己的父母这些年为我付出太多。愿天下父母都能平安健康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