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管理架構“大手術” 加速向技術迴歸

阿里巴巴管理架構“大手術” 加速向技術迴歸

阿里巴巴集團啟動了最新一次管理架構升級,這是2015年以來的第三次組織調整。

根據已有計劃,集團CEO張勇將於明年9月正式從馬雲手中接過集團最高領導權。此次管理組織調整,是張勇明確“準董事局主席”身份後的首個大動作。

11月26日,張勇發佈全員公開信,信中闡述阿里集團將在未來5-10年,從人才、組織和未來三個角度構建“阿里商業操作系統”,以實現“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終極目標。

阿里巴巴管理架構“大手術” 加速向技術迴歸

從具體調整內容看,阿里集團內部技術派的春天來了。而阿里也將從電商向以技術創新為商業驅動力的新組織加速轉變。

技術派全面崛起

在此番令人眼花繚亂的調整中,原阿里雲事業群總裁胡曉明(花名:孫權)未來去向尚未明確,阿里集團僅稱其“另有任用”。

從胡曉明履歷可發現,這位通曉金融和運營的阿里幹才,本身缺乏“技術”基因。

作為阿里巴巴集團36位“70後”合夥人之一,胡曉明生於197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金融專業科班出身。2005年加入阿里,2014年開始擔任阿里雲總裁。在接管阿里雲前,胡曉明創建了阿里金融。

在擔任阿里雲總裁四年內,阿里雲成為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公有云平臺。阿里雲業務在2017財年實現營收66.63億元,同比增長121%,並做到了連續兩年實現三位數增長。

阿里巴巴管理架構“大手術” 加速向技術迴歸

取得如此炫目業績,卻還被換掉,原因為何?阿里沒有對此項調整做出解釋。

但財聯社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消費市場面臨線上人口紅利耗盡的困境。C端消費市場特徵從增量轉變為存量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運營獲取消費業績的難度越來越高。

無論阿里、京東還是蘇寧易購,都在強調技術推動零售變革,都寄望通過技術賦能,培育並激發新的存量市場潛力,以此獲得新的增長動能。

從接替胡曉明的浙大校友、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阿里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行癲)身上,也可看出張勇對於“技術賦能獲得新增長動力”的寄望,張建鋒將兼任調整後的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

阿里巴巴管理架構“大手術” 加速向技術迴歸

相比金融背景出身的胡曉明,張建鋒的“技術”色彩不言而喻。

由於宏觀背景變化,阿里從運營轉向技術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就有了端倪。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投入150億美元,成立全球科學研發機構“達摩院”,重點研究機器學習、網絡安全、視覺計算和自然語言處理等,張建鋒成為首任院長,馬雲寄望其能通過技術改變世界。

達摩院成立後,成為推動阿里科技創新的大腦。

技術派延續:新貴“淺雪”的未來

“我們知道會調整,因為逍遙子已被明確了接班人身份,但何時調整以及具體的調整內容,我們這個層面,知道的和你一樣多。”阿里巴巴集團一位要求匿名的員工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阿里巴巴管理架構“大手術” 加速向技術迴歸

新任集團高管的陳麗娟(花名:淺雪)即是其中一例,而這也是此次架構組織調整強化“技術”屬性的例證。

此次調整後,陳麗娟將負責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直接向張勇彙報。2016年,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成立,原隸屬阿里平臺技術事業群,陳麗娟當時的彙報對象是集團CTO張建鋒。

從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動作和職能看,這個部門做的主要工作是做達摩院(研究部)技術的落地執行(產品部),其推出的產品主要包括智能音箱、電視機頂盒、投影儀、路由器和藍牙模組等。

財聯社記者從一位長期觀察阿里集團技術驅動戰略的人士處瞭解到,陳麗娟在此次架構調整後,地位迅速提高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張勇將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最終要做的事,看作是阿里集團整體“技術驅動”中一個做自己硬件並進而構築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的負責部門。

阿里巴巴管理架構“大手術” 加速向技術迴歸

“因此,陳麗娟從一個非高管角色,一躍變成和原彙報對象張建鋒同級的事業負責人。”該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目前沒有進一步消息能顯示陳麗娟的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規格會升級,究竟未來還是叫“實驗室”或變成一個“事業部”,阿里方面未披露細節。

由於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最著名的產品是2C的智能音箱,以小米集團的經驗作為參照物,結合張勇對之的規劃“阿里物聯網”負責部門,以及阿里硬件的產品部門,陳麗娟未來很可能會負責構築阿里智能硬件生態的搭建任務。

張勇時代:技術賦能新阿里

在中國互聯網經濟興起初期,阿里巴巴集團曾被認為很另類,因為創始人馬雲“不懂技術”。馬雲自己也承認這一點。

觀察張勇主導的阿里管理架構升級的指導思想不難發現,“技術賦能”色彩鮮明。

2017年達摩院的成立,標誌著缺乏技術基因的阿里集團,開始向技術致敬,並加速向技術迴歸。技術和商業正在快速融合,成為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發揮效能的天然背景。

阿里巴巴管理架構“大手術” 加速向技術迴歸

張勇對外描述技術的詞彙是“數字化”。

“成立19年以來,阿里經濟體背後是整個產業和世界全面走向數字經濟和數字商業。我們希望幫助全世界的企業和商家利用數字化方式進入新的市場,而我們通過運營新的市場和消費者,最終完成銷售模式和供應鏈的創新。”張勇說。

如今的天貓平臺正在推動全面數字化。阿里的目的,在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看來,“(天貓)平臺正在成為阿里電商目標群體——包括國內外B端商戶和C端消費個體產生消費聚合的載體。”

據財聯社記者瞭解,調整後的天貓超市事業群,會推進雙線(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超市新零售模式,實現“天貓超市、天下超市”目標;而天貓進出口事業部致力於實現阿里在進博會上做出的未來5年進口2000億美元的承諾,最終推動“全球買、全球賣”。

阿里巴巴管理架構“大手術” 加速向技術迴歸

過去數年,阿里巴巴為數字化時代的來臨進行了廣泛佈局,並從一個電商公司升級為覆蓋零售、支付、物流、雲計算、文化娛樂等各個領域的數字經濟體,並形成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

阿里集團認為,互聯網和數字技術不僅為企業開闢了新的網上銷售通路,而且深刻推動了營銷方式、消費者運營模式、供應鏈、商品設計營銷和商品生產方式的全方位變革。

三年前,阿里啟動集團2018中臺戰略,構建符合DT時代的“大中臺、小前臺”組織和業務機制,為未來夯實基礎。

此次建立的阿里雲智能平臺也是阿里巴巴集團中臺戰略的延伸和發展,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於雲計算的智能化技術基礎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