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

雨中的承诺20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教育,也是其他教育的基础,决定孩子性格的养成,父母们都希望能够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孩子,但很多父母没有育儿方面的知识,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这位父母想培养又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那应该怎样去培养呢?侯妈专注于亲子教育十几年,现在和父母们谈下如何培养一个又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

1. 父母要相信孩子,对孩子的管理不要太严格,孩子自己能够处理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处理,孩子自己能够作决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作决定,父母不要干涉孩子,不否定和怀疑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多对孩子作下面的暗示,培养孩子的主见性。

2. 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想法,要帮助孩子,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自然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建议。

3. 父母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打骂孩子,多对孩子作正面的评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 教育孩子能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事情是对什么事情是错误,孩子自然有主见了。

父母们想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可以关注我,每天给你们分享。


侯妈家庭教育


1、每一个孩子在性格上有差异性,尊重孩子先天的某些性格特质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每一个孩子在性格上的差异性,先天就有,有些孩子的确显得要听话一些,而另外一些孩子的确就会显得似乎每件事都要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也就是显得特别有主见,或者说主意很正,而且是按照自己的主意来。那么父母有的时候又偏要想让孩子满足自己想要成长的某一种方向、某种形式、某种性格,所以我认为第一点做父母的应该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先天的某些性格特质的。

2、让孩子从小意识到我有权利去做选择,而且我应该做出选择

对于有一些先天就比较听话的孩子而言,其实父母反而要尝试去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去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主意,而且尝试自己拿主意,自己决定一些事情。比如说最早的时候从小从选择这件事情上开始培养,我们有的时候是给孩子一个东西,而不是让孩子去做选择,这个时候孩子是接受的,有些孩子,他可能是先天比较乖巧比较听话,比较顺从,你给他什么他就拿什么,你给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不会太多的去按照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孩子特别要强调去攻他做选择,让他从小意识到我有权利去做选择,而且我应该做出选择,每件事情我都可以做出多种选择,我有选择的条件。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培养自主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3、重大的事情要孩子进行商量

比如说当我们给他用晚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碗,不同颜色的筷子或者勺子,可以问他,你想用哪个或者今天选哪个,那么每件事都尝试让孩子去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你想坐在这儿还是做那,你想在这吃饭还是在那吃饭?从小培养他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样的话孩子会慢慢的变的就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的主意了。在街上买东西时候超市买动手也是一样,不要买一个东西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去挑选。我想要什么,这都是培养自主性好方法。很多重大的事情要孩子进行商量。商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有哪些选择,听听他是怎么想的。这样的从小比较听话的孩子往往说出自己意见的机会就比较少,所以父母应该更多地鼓励他在每件事情父母决定之前先听孩子怎么说,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就能慢慢地培养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对他未来以后成年之后的社会化生涯是非常有好处的。

4、过于听话的孩子,从小培养主见,这对于孩子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基础

我们知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一方面需要一个人能够遵守规则,遵守单位的制度,遵守职场的很多要求。要听话,简单的说,就这个道理,要接受社会化的阉割。但另外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只是太听话而没有自己的主意,又会被人家认为,这个人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意见,没有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会被别人认为是个庸才而得不到重用,所以这两点都不好。因此,对于过于听话的孩子,应该从小培养主见,这对于他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基础。

5、非常有主见的孩子,父母要提要求,还要告诉孩子父母这样要求的原因是什么

另外一类孩子他们恰好相反,他们从小就显得特别强调我要怎么样,比如说当你第一次给他一个东西时候,他就会推开,也许他要去拿一个他想要的东西,这样的孩子你从小就发现他每件事都想自己做主,只有代表着非常有主见的一类孩子。非常有主见的孩子一开始我们可以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不要去强行的规定,我们必须要让他做什么,除非是一些重大的安全情况下,我们才会对他提要求,但是孩子太小的时候,孩子并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是有时候被动的服从一些我们的要求,但是一旦当孩子稍微大一些之后,能够和父母沟通的时候,能够听懂我们语言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跟孩子探讨为什么父母非要让你这样做,让孩子知道原因。也就是说虽然你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但是我要告诉你父母这样要求的原因是什么,当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原因的时候,孩子就更容易去听懂领会,并且愿意去配合父母的一些要求,这是第一步。

6、鼓励孩子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从小愿意和父母商量

第二步就是孩子有时候听懂了父母的看法之后,他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那我也可以是不是也可以用第三种方法呢?那么这时候父母应该鼓励他,有时候鼓励孩子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孩子从小又会愿意和父母商量,并且有时候因为他明白父母这样要求的原因,而且能够配合父母,去达成一些必要的安全规则,这对孩子安全来说,当时必要保障。能够执行幼儿园社会的一些学校的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和要求,这样的话,对于孩子在学校里面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对孩子而言当时有意义,他成长的也能够让老师不至于去讨厌他,能够有助于他的学校的生活。同样对他长大之后,进入职场之后他又有主见,同时也能够善于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并且甚至还能够创造出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这样的人在职场中往往被认为是难得的人才,也是可培养可塑造的重点的培养对象。当然,这就是最好的培养的方法了。

7、成年之前的监护VS成年之后的引导

在孩子未成年之前,父母的很多决定孩子有时候不能理解的时候,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说就为什么我们现在会对有这么多要求,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要到哪里去必要让你跟上?虽然你也不愿意去,原因是什么?因为在18岁之前,在法律上我们是你的监护人,因为是监护人,所以必须要你做什么,有时候我们要跟着你做什么,我们要配合陪着你在一起而不能独自把你丢在家里面等等,这样还就明白,原来这是法律上规定的监护人必须要完成的一些职责要求和义务。等孩子再张长大一些之后,比如说进入高中了,他们要进入到大学和社会生活的时候,父母要进一步引导他,让他认识到社会有一些他的红线,社会有一些他的底线。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条件下社会也是有他的规章制度的。我们有时候还不得不服从社会的规章制度,但是要积极的寻求突破的可能。在能够不违反大原则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前提下,寻找自己最宽松的生活和最宽松的一种创业的环境,这当然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了。

8、均衡培养孩子,对未来成长才是最好的

就像马云做的很多事情,实际上都在灰色地带在做,很多成功的地方就在灰色的地带,所以又能够遵守法律,又能够寻找自己的机遇,这就是我们培养这样的有主见的孩子,未来的方向就这样去做就可以了。所以不管是有主见的孩子,还是先天来说就比较听话的孩子,都可以有意识地把他往另外一方向培养培养,平衡一下,这样对未来的孩子成长才是最好的。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赵小明心理团队


如果孩子一味听话,家长会担心,孩子以后出了家门,进入学校,进入社会之后会被人欺负,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会说“不”。

如果孩子太有主见,什么话都不听,这样倒是不会被欺负,但是也不太招人待见,而且现在家长自己养这么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要生很多气,上很多火,才能将孩子养大。

养出“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这到底可能的,还是不可能呢?

其实,不管它可能还是不可能,我们家长都要朝着“听话又有主见”的方向努力。

一、对应孩子年龄,要求合理

对一个2岁多,自己用勺子吃饭的孩子,我们不能要求他吃得很干净,脸上、身上、地上都没有食物的掉落,这是不合理的,但是我们能要求孩子按时吃饭,到了吃饭的时间,就要来到餐桌旁,而不是一直在那玩玩具

只有要求合理,才能保证孩子能做到,才能让孩子在做到的同时,体会到成就感。而不合理的要求,大大超出孩子的能力,孩子不管怎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听你的话呢

当我们要求合理的时候,也会发现我们给孩子的要求比以前少了,那些无理的要求都没有了,孩子自主的空间自然也就大了许多。

二、多听少说,不要打断

当孩子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父母要耐心的听完孩子所说的话,而不要从中打断,或者过早的判断,下定义。因为,很多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孩子的倾诉才会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倾听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接纳,父母的接纳会让孩子乐于表达,当孩子说完了自己的想法后,父母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孩子就会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积木育儿


这是两个相连相似但有本质不同的两个角度。按照前者的逻辑,“我们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仿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能“要”出来的,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孩子有他先天的气质,有他自己的选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我们无法把握的,而“做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这就是两者的最大区别。当我们把着眼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我们将体会到“能够把握”的美妙感觉。

比如想让孩子“听话”,我们的着力点就是做一个“我的话孩子愿意听”的父母。那么,接下来就是怎样才能达成“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孩子自然就愿意听我们的话:


叮叮当当52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吴琼燕:


(吴琼燕,心理学科普志愿者,在中山大学业余学习心理学,建筑技术工程师背景,看问题较为客观、深刻而透彻,思维富于逻辑和条理,乐于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希望能帮助到亲爱的朋友们!分享和给予,是我们内心幸福的源泉!)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想自己的孩子好--- 这种心情我作为一名母亲非常的理解。我们想孩子即温柔又强悍,我们想孩子即学习好又体育好,我们想孩子即会弹钢琴又会跳舞,我们想孩子即听话又有主见……. 总之我们觉得冷,于是给孩子再添加一件外衣,殊不知,孩子其实很热,这就是传说中的“妈妈觉得冷”。

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以为孩子是属于我们的,我们生下孩子,给他吃、给他穿,他就是我的,我想打、想骂、想怎样都行……以致于按照我们自己的期待去教育孩子,想孩子成为我们自己想成为的人。

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意愿、忽视了他的需求、忘记了他有自己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他自己的“界限”,我们以为父母可以肆意“入侵”,而忘记了尊重孩子们的“界限”,这是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圣经说,孩子是上帝的,他只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去实现他自己的梦想,他有上帝交给他的使命需要去完成,他有上帝赋予他的天赋需要去发挥出来,作为父母我们只是在这一路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他并不属于你。

孩子自出生开始,半岁以前与父母是共生状态,之后他会逐渐拥有自己的“界限”,他的意识里知道了这是我的玩具、这是我的地盘,谁也不可以入侵,当有人入侵时,他会生气,他会维护。孩子们天生知道这么做。

而如果孩子的“界限”从小没有被尊重,那么他长大也无法尊重自己的界限,总是让别人入侵,这对于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人与人之间长久处于“共生”状态,就很难有自我主见。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也需要被尊重,尤其孩子的“界限”。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而在于看到、听到、理解、宽容、接纳孩子,看到上帝赋予他们的天赋,看到他的梦想和使命,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因材施教,他自然而然就会很有分寸,既能听话,又有主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