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希特勒七二O事件失败了,是哪个细节出现错误?

Baby珍惜伱


1943年,德国军队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很多德国士兵不断伤亡或者死在异乡,导致德军军官开始反思这场战争,他们早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都希望战争能够尽快结束,一时间军营里出现了反纳粹组织,他们恨希特勒,更恨那些纳粹主义者,甚至认为只有除掉希特勒才能阻止战争的进程,所以在当时成立了“暗杀恶魔小组”。

希特勒

瓦尔基里行动

这个组织人数高达百人,他们都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换取德国的和平,所以为了能够刺杀希特勒,减少德国士兵的伤亡,这个小组策划了一个名为“瓦尔基里”的行动。

但是刺杀希特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希特勒身边的保镖太多,所以要刺杀希特勒必须要他身边的人,不然根本接近不了希特勒,哪怕是一个能和希特勒有握手机会的人,他们还幻想着能够将希特勒的身边的得力助手戈林和希姆莱也一并杀死。

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施陶芬贝格上校身上,芬贝格出生军人家庭,从小就有保卫国家的信念,原本受希特勒的影响,是一个纳粹崇拜者,可是长期的战争让他觉得迷茫,他在思想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

芬贝格

1943年,在突尼斯的一次战争中他失去了右眼,右手也被炸断,左手只剩下三个手指,从此他认为希特勒是一意孤行,将整个德国人拉进了战争的深渊,不过希特勒并不知道芬贝格有这样的想法,反而认为芬贝格作战英勇,是一个有思想、很理智的青年指挥官,芬贝格接触希特勒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刺杀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在波兰境内的一个小树林里,这里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东线指挥中心,德国的元首级别人物都在这里,想要在这里刺杀希特勒是很难的,毕竟周围巡逻的人太多,况且四周都埋了炸弹,可是对于芬贝格来说,却并没有那么难。

芬贝格剧照

10点30分时,芬贝格和一名副官前去指挥中心,注意看!芬贝格手里拿着个手提包,包里面装有1950克的炸弹,这是英国特制的炸弹,这个炸弹在七月初的时候就已经在这个包里,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派上用场,7月中旬芬贝格已经是第三次和希特勒接触了,可是因为希特勒的两个得力助手没在身边,所以也没有引爆炸弹。

而这次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所有高官都在场,说不定趁人多芬贝格还可以逃出去。会议是在下午一点,可是希特勒12点半就开始了会议,没办法,芬贝格只能重新调整定时炸弹,如果对于别人来讲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上文中提到,芬贝格失去右手,仅有的左手也只有三个手指,要在几分钟内重新组装好炸弹比较吃力,甚至身边几个人都看到芬贝格在包东西,因为时间紧迫,芬贝格在装好一枚炸弹之后就匆忙走进会议室。

希特勒自然是坐在正中央,芬贝格进了会议室和希特勒打了个招呼,随后找了个位置坐下,将手提包放在桌腿下,并尽量将公文包靠近希特勒,据目测差不多和希特勒也就两米的距离。距离炸弹还有5分钟爆炸的时候,芬贝格借口打电话出了会议室。

芬贝格出去之后,有个副官想更清楚的看地图,于是俯身到左面,可是地上的公文包碍事,他用脚踢了一下,结果没踢动,所以他干脆就将公文包移到桌子的另一个桌腿下。很有可能就是这个不经意的举动救了希特勒一名。

一声巨响之后,数名军官被炸的血肉模糊,希特勒也慢慢被人扶起来,整个头发都被烧焦,右臂受伤,左手被擦伤,双耳鼓膜受损,好在并无大碍。

希特勒的疯狂报复

希特勒很快对这件刺杀事件进行了报复,他特意用广播播出,说自己还没死,自己还活着,同时宣布所有人有义务逮捕组织刺杀行动的人,如果有谁不同意,就格杀勿论,此后的希特勒也变得更加敏感、神经质、狂躁、甚至不相信任何人,希特勒经历了46次的刺杀,但是没有哪一次刺杀能像这次一样让他大开杀戒。

当时有5000人受到牵连,“瓦尔基里”行动的直接参与者也都被逮捕枪决,芬贝格自然也逃不掉,甚至连芬贝格的亲戚也难逃一死,这次七二0刺杀事件处死了很多高级官员,然而希特勒却并没有刺杀成功。

如果非要寻找这次刺杀事件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误,我想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计划中用两个炸弹,但是芬贝格只装了一个,可能时间紧迫,自己又来不及组装、

二:希特勒提前进行会议,原本下午一点的被提前到了12点半,这也就直接导致芬贝格得重新调整炸弹的爆炸时间。

三:炸弹被副官移动到桌子的另一边,原本和希特勒只有两米。

四:厚重的橡木桌减轻了炸弹的威力,毕竟炸弹在桌子下面。

五:芬贝格提前离开,如果能抱着必死的决心,完全可以和希特勒同归于尽。

总而言之,所有错误的环节加在一起,只能说希特勒运气好,命大!


羽评郡主



两者都有,而且应该说刺杀者的失误更大。

一 反叛军行动迟缓,狼穴爆炸以后,他们由于不敢确定希特勒是否真的死亡,静静的等待了两个小时按兵不动,等史陶芬伯格在电话中保证希特勒死亡后才开始行动。


非常奇怪的是,反叛军行动开始后,居然没有占据广播电台,甚至没有控制通讯线路,雷麦少校去逮捕戈培尔时,戈培尔居然轻松的就拨通了打给希特勒的电话,导致雷麦立刻反水,反叛行动开始崩塌,如果控制了电台,掌握舆论,切断了狼穴的通讯,占领控制所有的德国政府机关,那希特勒死不死,都不重要了。

二 希特勒确实命大,本来暗杀准备了两颗炸弹,但因为史陶芬伯格的残疾身体,所以决定减少一颗,如果是两颗炸弹,那就算是豪辛格的副官把炸弹挪了位置,橡木桌子再厚实,也绝对挡不了两颗炸弹的爆炸力,希特勒就死定了。


人文茶客


这可不是哪个细节的问题,是多个细节凑成了失败的结局。

第一、冯.施陶芬贝格开始并没有抱着必死的心态,舍不得同归于尽。并且,从执行到组织竟然都靠着他一个人,放了炸弹后还要乘飞机从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德军大本营(狼穴)赶回柏林指挥政变,全靠一个肢体不健全的残疾人,未免太过于幼稚和理想主义。

冯.施陶芬贝格伯爵夫妇,施陶芬贝格家族是德国南部一支天主教的贵族,其家族渊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列祖列宗多是教堂主持、政府官员和高级将领。

施陶芬贝格本人,开始也是希特勒忠实的崇拜者(亲身体验到了希特勒复兴国家,重整军队,开疆破土的威力),后来目睹纳粹暴行,体会到希特勒想让德意志民族与其同归于尽的意图,逐渐转成了怀疑、甚至厌恶(可以参考施陶芬贝格的个人日记)。

第二、行动仓促,两枚炸弹只装了一枚。执行者施陶芬贝格是个残疾人士,在北非战场上,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只手,另一只手也被炸断两根关键手指。即使意志再顽强,行动不便是必然的,况且紧急安装定时炸弹这种精密活动——要把引信插进炸弹里,然后再用钳子把玻璃管捏碎,让酸液能流到触发引信的金属线上,金属线被酸液腐蚀后,撞针就会弹出来击发雷管;但是,换了其他人又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资质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希特勒。结果,由于时间仓促,加上身有残疾行动不够麻利,原计划使用两枚炸弹只来得及装上一枚。

第三,临时改了会议地点,会议原本在掩体的地下室进行,但是天气太热,就转移到了普通的会议室,会议室的结构是木制棚屋,会议室的窗子都打开着,炸弹的威力被明显削弱。

再有,勃兰特上校嫌公文包太碍事,移动到了桌脚橡木板的一侧,这样希特勒的威胁又少了一分。还有希特勒当时正在看军事地图,他的视力不好,所以身子往前的倾斜度很大,看上去上半身几乎趴在了桌子,保持这样的姿势的话,如果炸弹在桌子底下爆炸,无疑,厚实的橡木桌反倒起了盾牌的作用。结果,会议室敞开的窗门和厚厚的桌子大大减小了炸弹引起的冲击波,希特勒最终只受了轻伤。

第四、这个计划缺乏群众基础,单纯是国防军军官内部的组织策划的谋杀与政变,纳粹却是一个广泛群众基础的专政;同时,也没能笼络住其他德军高级将领,像隆美尔,古德里安都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个计划和组织,但只是隔岸观火,没有提供任何实质帮助。

第五、柏林城内的反希特勒分子优柔寡断,行动迟缓,并未及时解除纳粹高层的权力,武装占领柏林。甚至部分成员在得知希特勒没有被炸死后动摇倒戈,让计划中的政变亦告流产。

事实上,即使暗杀没成功,也需要按照希特勒被炸死的计划行事,立即占领广播电台、解除纳粹党卫队的武装,控制柏林,暂时切断柏林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立即派遣得力将领下去掌控外地军队——而不是一堆人窝在办公室里议论纷纷、打探风向、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发动政变,用几个小时等待着是否被炸死的确切消息,然后才采取行动。

第六,一个小人物的关键作用。就是下图的负责柏林防务的奥托·恩斯特·雷默少校。

德国军官专业户托马斯塑造了一个帅帅的,立场摇摆不定的警卫营长雷默少校,虽然镜头不多,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的雷默可没有那么中立,恩斯特·雷默少校作为一名国防军将领,但同时也是一名纳粹信仰者,甚至在战后还不遗余力的传播纳粹遗毒。这样的铁杆纳粹,掌控着柏林的兵力调遣。。。。。

这些暗杀成员的理想十分丰满:推翻纳粹专治,建立新政府,由新政府与盟军谈判,让利益最大化,比如争取一个相对缓和的投降条件,保全德国在1939年以前就据有的主要领土,甚至可以同苏联接着平分波兰,允许德国保留军队,避免外国军队进入德国等。总之,越早与盟军谈判就越能掌握主动权,保留越多的既得利益。这种投降就是有条件的投降,可以保证德国尽可能多的既得利益和领土完整,而非45年德国的无条件投降——割地又赔款,还被分区占领。

然而,行动与谋划却相对单薄,结局是残酷的。随后,希特勒对参与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报复,有7000多人遭到逮捕,其中将近5000人被处死。这些曾经的政界、军界高官受尽羞辱,比如故意收走他们的裤带,让这些骄傲的贵族军官在受审过程中全程提着裤子,衣衫狼狈。死刑的实施方法也是耸人听闻:用钢琴弦勒住,挂在屠宰场的钩子上慢慢死去,行刑过程还被拍成了电影。隆美尔为此也被逼自杀。

另外,作者本人也有个困扰许久的问题,7月20日前后,正是北半球的高温时节,以本人的亲身体验讲,即便是德国汉堡那种大风凉爽的城市,搁到现在,大夏天中午,穿着笔挺毛料制服,里三层外三层的背心衬衣,加上长筒军靴那也得分分钟中暑。但数个版本的电影和当时照片都表明,德军就是在三伏天穿毛料制服+加长筒靴,难道全球变暖这么明显,70多年前真的如此凉爽?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两点:

第一,本来计划引爆2枚炸弹,结果只用了一枚。

施陶芬贝格上校用的是英国制造的炸弹,一共是两个管型炸药,放在公文包里面。

引爆之前,用钳子夹碎管子,让你们的酸液释放出来。大约30分钟后,酸液腐蚀掉支撑的金属线,然后会引爆雷管,导致炸弹爆炸。

行刺的那天,施陶芬贝格上校借口换衣服,用钳子夹断了一根管子,启动了1枚炸药。但在他准备夹断第二根管子的时候,凯特尔元帅的副官突然敲门催促他赶快出来。因为希特勒决定下午临时回见墨索尼里,将会议提前半小时结束。

施陶芬贝格上校一惊之下,没有来得及启动第二枚炸弹,就离开了。

当时他认为,一枚炸弹就足够了。

第二,会议室更换了。

因为会议提前开始,会议室也换成了较大的一间,窗户是敞开的(可以减少冲击波的杀伤力),还有一个沉重的橡木桌子。

众所周知,炸弹再越小的空间内,威力就越大。

同时,橡木非常坚固,厚的橡木甚至可以防弹。

而施陶芬贝格的炸弹并没有弹片,完全依靠冲击波杀人,橡木桌子就有更强的保护性。

第三,炸弹被扔远了

施陶芬贝格将装炸弹的包,放在距离希特勒只有2米的地方。

按照炸弹的威力,这个距离绝对能够把希特勒炸死。

随后,施陶芬贝格借口有电话,逃出了会议室。

他没想到的是,本来在他傍边的勃兰特上校看地图时,被这个公文包碰到。

勃兰特上校觉得碍事,就将包扔到2米外的橡木桌子右侧底座的外面。

这样一来,不但炸弹距离希特勒远了,中间还隔了一块非常厚重的橡木板。

于是,炸弹爆炸以后,会议室里的24人,有7人死伤。炸弹附近4个人被炸死,还有3人重伤。希特勒只是被炸得跌倒,耳膜被震破,小腿和手有些灼伤,腿部有些橡木碎片的擦伤,性命无忧。


有意思的是,施陶芬贝格上校自称看到希特勒的尸体被抬出来。

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施陶芬贝格上校说谎,二是希特勒可能知道有军官会暗杀他(当时很多人知道这件事),参加这次会议的并不是他,只是他的一个替身。


萨沙


1944年7月20日中午,希特勒被凯特尔从爆炸后燃烧的屋子里搀扶着走出来时,状极狼狈,目击者回忆道:脸是黑的,头发冒着烟,裤子撕成碎片,几乎认不出来是他了。希特勒的伤势不重,最严重的伤害不是来自炸弹本身,而是屋顶上震落的椽子砸破了脊背,同时耳膜震坏。



爆炸发生的准确时间是7月20日12点42分,因此被称为“720事件”。

行刺者施道芬贝格上校的计划实施是完美的,作为一个瞎了一只眼睛、右手仅剩三根手指的残疾人,他惊人地完成了爆炸所有的准备,而希特勒能够逃过一劫,其一是那张特殊的会议桌,其二是陆军作战处的勃兰特上校无意识的一个动作。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总体看来,施道芬贝格的细节设计没有问题,只能说希特勒当时命不该绝,完全是运气使然。

先说希特勒位于东普鲁士“狼穴”作战会议室的这张桌子,它与其它四条腿或多条腿的桌子有所不同,没有一个腿,而是在桌子的两头各用一块厚橡木板作为底座支撑,这样的厚板在爆炸发生时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大大减缓了冲击波。而希特勒作为一号首长,位置在桌子一边的中央,炸弹原来的位置本来可以要了他的命。



再说勃兰特上校,他是陆军副总参谋长豪辛格将军的助手,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施道芬贝格进屋时正轮到豪辛格将军汇报,勃兰特上校为了配合和补充长官发言,便想尽量凑近桌子看清楚摊开的地图,结果皮靴触到了施上校放在那里鼓鼓囊囊的皮包。他本来想踢开它,但是勤劳的德国军官还是用一只手拎起皮包放道了底座外面。

就是这一举手之劳,让希特勒拣了条命,而勃兰特上校因为距离太近当场身亡,兹当是给元首“尽忠”了。



(年轻时的施道芬贝格)

当时的情况是,希特勒背对着门站在桌子一侧的中央,左边依次是凯特尔和约德尔,右边依次是正在汇报的豪辛格将军、空军的科尔登将军、军衔最低的勃兰特位于最右边。施道芬贝格站在了豪辛格和科尔登之间的后面,因为紧接着就是他的汇报。

12点37分,施道芬贝格把装有炸弹的皮包放在了希特勒右手边桌子底座内侧,然后就溜走了,皮包距离希特勒6英尺远(大约2米),中间没有任何障碍物,足可致命;而就在这最后的五分钟里,勃兰特上校鬼使神差的把它拎到了底座外侧,如此希特勒和炸弹之间,就隔了一块厚厚的橡木板,炸弹威力大减。

小编试着手绘了张草图,基本标清了几个相关人的和炸弹的位置,勃兰特把皮包从A点移到B点,无意中破坏了这一次暗杀行动,画的不好,答友们凑合着看。



受到惊吓的希特勒起初以为是敌方飞机投下的炸弹所为,约德尔认为是建筑工人在地板下面放置了定时炸弹,闻迅而来的希姆莱也是莫名其妙,一阵混乱后,不辞而别的施道芬贝格才称为怀疑对象,因为这个“独眼上校”在宣布狼穴戒严后仍然假传命令离开了。

此时他正在赶回柏林的飞机上,他确信希特勒已死,着急回去组织后备军发动政变。

(戈林等人查看爆炸现场)


度度狼gg


事件发生在1944年7月20日,这是德国部分军官密谋已久的一次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组织者有施陶芬贝格上校(主谋)、维茨莱本元帅、贝克上将、赫普纳上将等。


这次暗杀事件其实组织的很严密,用的定时炸弹也可以说威力不小,只是天不遂愿,希特勒的运气太好了。

施陶芬贝格因战争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条手臂,在少壮派军官里是最年轻的上校,是得到希特勒信任的。他有多次暗杀希特勒的机会,可惜由于本人胃口太大,总想多暗杀几个。而7月20日这天正好希特勒在狼窝召开会议,上校感到好机会来了,来个一窝端正是他最希望做到的。

开始都一切顺利,不过一个小插曲扭转了整个局面。上校把装有炸弹的公文包放在橡木桌下面,但是这只公文包拌了一下希特勒的秘书,秘书顺手把公文包放在了桌腿的内部位置。当炸弹爆炸后,借故离开的陶芬贝格上校欣喜若狂,以为希特勒已经被炸死了。其实,厚实的桌腿抵消了大部冲击波,希特勒本人只是受了轻伤而已,会议室里有四人被炸死亡(具体名字和伤亡数字记不起来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细节,就是炸弹少了,上校完全可以增加威力和数量的,这样做当然也会容易引起怀疑,毕竟公文包的容量有限。再就是没有备用方案,一旦暗杀失败如何补救没考虑好,最好的选择就是冲进会议室来个同归于尽,显然施陶芬贝格没有这种牺牲精神。
事后,参与暗杀行动的组织者全部被捕,包括施陶芬贝格在内几乎都被执行了死刑,就连战功显赫的隆美尔元帅也受到牵连,被希特勒赐死。详情可参考电影《行动目标希特勒》。


老梦杂谈


1944年7月20日,时针指向了12时42分。

纳粹德国东线司令部,坐落于东普鲁士拉斯滕堡附近的“狼穴”里,德军最高统帅希特勒神情严肃地坐在一张橡木桌前,认真听取部下的每日战况汇报。陆军副参谋总长豪辛格将军,一手拿着汇报材料,一手指着地图,详细地向希特勒汇报着近日苏联红军的动向。周围还有20多个军官环侍在希特勒的周围。

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平地而起。霎时间浓烟滚滚,屋顶坍塌,地面被炸出了一个大洞,希特勒面前的橡木桌子飞到了半空中,碎成数块。

会议室的20多人中,4人当场死亡,3人重伤。希特勒本人耳膜被震破,腿部被烧伤,在警卫的搀扶下,狼狈逃离了“狼穴”。

纳粹头目希特勒又一次侥幸逃过了刺杀。

(希特勒旧照)

那么,是谁实施了这次刺杀行动?刺杀又为什么失败了呢?

执行此次刺杀行动的人名叫克劳斯·冯·施陶芬柏格,上校军官,时任德国国内驻防军参谋长。

施陶芬柏格生于德国南部贵族世家,有着家族高贵的血统,从小品学兼优。从柏林军事学院毕业后,怀着对领袖希特勒的崇拜,成为了德军中的一员,希望借此振兴家族和报效祖国。

但当希特勒在1939年入侵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施陶芬伯格开始反感希特勒,并从此走上了反对希特勒的道路。

1943年3月,施陶芬伯格在一次战争中,其所在车队遭遇盟军飞机低空扫射,失去了右臂和一只眼睛,左手也只剩下三个指头。受伤后的施陶芬伯格,被迫撤退至后方,任职参谋。

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苏联红军也吹响了反击德国纳粹的号角,攻入波兰,日趋逼近了纳粹的老巢,德国的失败已成定局。

这种形势下,德国国内反对派加紧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希望在成功刺杀希特勒后,能与英美联军和谈,同时阻止苏联红军进军德国。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施陶芬伯格的头上。因为只有他才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希特勒。

(施陶芬伯格剧照)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施陶芬伯格携带由英国制造的,重约两磅的两枚定时炸弹,顺利通过了希特勒戒备森严的守备,来到了“狼穴”,准备对希特勒展开致命一击。

那么,刺杀行动为什么最终失败了呢?是哪个细节出现了问题吗?

一、炸弹只用了一个。

由于希特勒异常狡猾,为防止被刺,经常临时变更行动计划。这次也一样,原本在下午1:00的会议,被希特勒临时更改为12:30举行,让施陶芬伯格措手不及。

当他躲进浴室组装炸弹时,由于自身残疾,加上时间紧迫,只能完成一个炸弹的组装。所以,爆炸的炸弹只有一个,威力小了一半。

二、炸弹的安放位置被人为地移动了。

施陶芬伯格在进入会议室后,向希特勒敬礼,并随手将装有炸弹的公文包,放在了希特勒面前橡木桌子底座的内侧,离希特勒大概有两米的距离。此时炸弹的置放点,和希特勒的腿部没有任何的障碍物,和他的上半身也只隔了一层橡木桌面。

施陶芬伯格借口接听电话,乘机溜出了会议室。

但也许不该希特勒毙命,其中有一个军官为了更清楚地看清桌面上的地图,嫌施陶芬伯格的公文包碍事,把它提到了橡木桌子的外侧。这样,炸弹和希特勒之间就隔了一层厚厚的桌腿板,炸弹爆炸的威力被大大地减弱了。

(刺杀希特勒)

三、希特勒临时更改了会议地点。

原本计划的会议地点,是在密闭的地下室举行。但希特勒嫌地下室太热,空气又不流通,将地点改在了空荡的地面会议室内,由于会议室空间很大,窗户敞开,爆炸的威力减弱了很多。

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巧合和准备的不周密,以及施陶芬伯格缺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这次刺杀活动失败了。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施陶芬伯格被党卫军迅速逮捕,未加审讯就被枪决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720事件中施陶芬贝格在安装完炸弹后,直接将其放到了希特勒身边便离开了会议室,但是碰巧一名开会的军官将这个装有炸弹的手提箱移动了位置,爆炸时一部分冲击波被桌腿等挡住了,而希特勒因此恰好逃过一劫。

此次任务可以说运气实在太差,不过也和施陶芬贝格等人考虑不周有关。当时从进入会场,到安装炸弹完全是施陶芬贝格一个人进行的,而且他还是一名残疾人,行动非常不便。这样一来在安放好炸弹后,很容易出现其他意外情况,但是施陶芬贝格还必须赶回柏林指挥政变,因此只能寄希望于不出现意外。

而此次政变其实考虑也很不周,没能在事前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争取更多的将领以及民众参与,比如隆美尔等将领知道这些人的计划,但是并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在政变时,很多人对这场政变一无所知,并不清楚这些人究竟要做什么。

最为关键的是,对城防部队、宣传部门等机构,施陶芬贝格等人直至政变也未能争取过来,并且其关键人物在最为宝贵的数个小时内一直在开会讨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机会。因此这场政变是很脆弱而孤立的,并且计划不周,能够实现是很困难的。而刺杀希特勒又失败了,这更是让这场政变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战争之王


这主要不是细节错误的问题,而是到1945年4月30日之前,希特勒都命不该绝。从希特勒上台到7.20事件,有记录的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就超过40次,但没有一次成功。

按照最初的计划,7.20刺杀希特勒成功后,纳粹高官将被逮捕,纳粹党的统治将被清除,另一些人将组成新政府,然后与盟国和谈,结束战争。

当时,德国政界、军界、社会各界不少中高层人士,都以某种方式卷入了这一行动。行动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德国陆军上校、国防军本土兵团的参谋长施陶芬贝格。因为他经常有机会参加希特勒的军事会议,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希特勒。

在此之前,他就有过几次将希特勒、戈林和希姆莱一锅端的计划,但都因故取消。施陶芬贝格在突尼斯战役中,被炸掉了左眼、右手,左手也只剩下三根手指。正是躺在医院养伤期间,曾经崇拜希特勒的他,下定了刺杀希特勒的决心。

因此,当7月19日接到通知,第二天去参加希特勒主持的军事会议时,他认为时机已到。7月20日,斯陶芬贝格从柏林飞到“狼穴”。抵达后,他和副官躲在侍从室旁边的一个小密室里装炸弹。

他准备将两颗炸弹装进自己的公文包,将公文包放在离希特勒最近的地方。然而,他刚刚装好一颗,卫兵敲门进来通知他,会议提前了。他只得匆匆拎着只有一颗炸弹的包包前去会议室。

宿命的是,改变的不止是会议时间。那天,东普鲁士的天气异常炎热,希特勒临时决定将会议地点从密不透风、只有一个钢门的地堡会议室,改到四处都是窗户的林中小木屋。这样的地方,爆炸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但是斯陶芬贝格依然认为,只要炸弹与希特勒之间的距离足够近,即便只有一颗炸弹,要希特勒的命仍然不是问题。于是,他走进会议室,将公文包放在会议桌下布兰特将军脚下,布兰特就站在希特勒旁边。

然后他借口回一个电话,走出了会议室,和副官乘车到机场飞回了柏林。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离开后,布兰特嫌他的公文包碍事,将其移到了远离希特勒的地方。正是这一移,救了希特勒的命。

7月21日凌晨一点,施陶芬贝格和另外几个同谋者包括他的副官,被押到本土兵团司令部的院子,在汽车车灯的照射下执行枪决。他的哥哥贝特霍尔德是一名律师,因为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谋划,于8月中旬被绞死。

在被绞死之前,他几次被勒得濒临死亡,然后又被救过来。行刑队拍下了整个过程送给希特勒,供他闲时观赏。因为7.20事件,纳粹抓捕了7000多各级军官,1.3万名德国各界人士。其中约8000人被处死,一万多人被送往集中营。


世界真的很大


希特勒的一生中,经历的暗杀不下四十次,720事件是最成功的一次。

苏军逼近柏林,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国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

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纳粹内部出现了刺杀希特勒,成立新政府与英美议和的组织,720事件正是在他们策划下发生的。

炸弹为英国制造的可塑炸弹,无声无味轻便,是非常理想的暗杀工具。

但炸弹安放者施陶芬贝格却与常人不同,他是德军上校,曾受过重伤,失去左眼,右手和左手的两个手指,因此依靠三个手指操控炸弹实属难事。

尽管他前期经过不断训练,但由于时间受限,因为会议提前,他安置炸弹时间变的极为有限。仅安置完一个炸弹就被人催去开会,少了一枚炸弹,威力小一半,这是希特勒逃过一劫的一个原因。

由于天气炎热,会议室有地下转到地上,并且窗户都打开,半开放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炸弹的威力,这是希特勒逃过一劫的第二个原因。

炸弹放在公文包中,由于临时被人挪了位置,因此炸弹和希特勒之间隔着厚厚的木板,这是希特勒逃过一劫的第三个原因。

说实话,如果刺杀希特勒成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试想一战,德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战败,而是被人从后背捅了一刀,在这样的意识下,德国的民族主义很容易再次被蛊惑起来。

而且,策划者没有广泛的民众支持,希特勒依旧拥有很高的声望,以至于当社会知道希特勒没有死的消息后,出现了倒戈的情况。

这样的情形有点像中国的西安事变,杀死蒋介石未必是一件好事儿,这里刺杀希特勒失败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