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紛爭塵封往事:泰國天絲被指“摘桃”套路深?

自2016年以來,中國紅牛股東戰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中方實際控股人華彬集團稱商標糾紛已經按相關程序積極應訴,有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審理和判決,不再回應。

泰方實際控股人泰國天絲則先是僱人調查,後來起訴華彬控制的關聯企業和供應商,現在強烈要求清算,咄咄之勢顯示態度很強硬。截至目前,華彬與天絲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華彬方面稱雙方曾簽署50年合作協議,雙方合作應以50年協議為基礎;而天絲則否認50年合作協議,堅持認為雙方應按照最初在中國工商登記的20年經營期限為唯一時間準則,並通過媒體屢屢放話要中國紅牛儘快清算、退市。

01

1993年,泰國天絲創始人許書標來海南開辦工廠,希望將紅牛飲料引入中國,但因水土不服,困難重重,最終折戟而返。

1995年,困境中的泰國天絲轉而尋求與華彬集團的創始人嚴彬合作。經過商談,泰國天絲方面從商標許可和原材料供應中獲利,華彬主導生產和經營,並對中國市場結果自負盈虧。

據媒體報道,當時只有英文商標是天絲註冊的,現在使用的商標包括“鬥牛”標誌最終是嚴彬搞定的。華彬強調,合作經營期限為五十年是雙方合作的基石,就像法律體系中的“憲法”。因為嚴彬明白,品牌的樹立需要很長的時間。

泰國天絲則一直以受害者形象示人,博取了眾多同情觀點,比如稱對華彬在中國市場所做一切全不知情,對方是瞞天過海竊取既得利益。恨不得用唾沫把中國紅牛淹死;同時還和已經退市的曜能量合作,好改頭換面儘快拉著自家牛牛上市,抓住中國市場紅利。作為商標的擁有者,又是東南亞近鄰,想要自己運作中國市場的想法,可以理解。

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想去看看國外媒體怎麼評價這件事兒的,可卻意外發現了一樁陳年舊案。

在搜索引擎輸入REDBULL之後,居然發現了菲律賓及泰國媒體對於2012年紅牛飲料菲律賓唯一授權經銷商EFDI(Energy Food and Drinks Inc.)對天絲醫藥的起訴報道。

仔細閱讀之後,腦海中突然浮現了嚴彬曾經4月份在人民大會堂一次發言上說的“有人想‘摘桃子’,心胸不夠,不想踏踏實實做實體經濟,只想做投機倒把”。

難道天絲真的是“摘桃慣犯”?

02

據該報道,EFDI(Energy Food and Drinks Inc.)是菲律賓地區紅牛飲料唯一授權的經銷商,授權期限是2003年-2013年,而起訴時間發生在2012年,也就是說在授權期即將結束的最後一年,於是等不及聯合MDI(Maryland Distributors Inc.)在EFDI授權期進行非法銷售,在原本應該貼有唯一授權經銷商EFDI標籤的瓶身上,覆蓋了EFDI標籤替換為MDI公司標籤,試圖瞞天過海獲取更多市場利益。

不得不讓人猜想,天絲大概認為菲律賓市場已經開發的差不多,是時候另起爐灶攫取更大市場價值了,順便背靠自己的市場領地,先試手看看效果如何。

報道指出,根據2012年菲律賓司法部副部長裁定,司法部指示黎牙實比市檢察官辦公室向天絲及MDI的管理人員提起訴訟,指控其違反《第8293號共和國法》或《1997年知識產權法》及《第3720號共和國法》或《1963年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

司法部官員在決議中表示:“由於原告EFDI為獨家經銷商,其名稱必須在紅牛產品標籤上註明。

然而在本案例中,紅牛的瓶身上貼的是篡改過的貼紙/標籤。”菲律賓司法部建議起訴被告違反《第8293號共和國法》,可判處2-5年監禁及5萬-20萬比索罰款,及《第3720號共和國法》,可判處1-10年監禁及5萬-50萬比索罰款,或兩者兼而有之。

梳理下時間線不難看出,天絲的“收割”行動出奇的一致,都是在天絲創始人許書標2012年去世以後。

EFDI的授權期於2013年結束,而2012年雙方爆發矛盾對簿公堂;對於中國市場,天絲與2014年9月開始起訴中國紅牛,按照天絲的說法中國紅牛的授權期為20年,應於2015年到期。據悉,起訴的時候,天絲和華彬雙方還在談判桌上。

可能天絲是慣於先發制人,也可能是菲律賓的收割行動為天絲帶了更多的經驗教訓,畢竟EFDI可是先去起訴的天絲。

03

只不過天絲千算萬算忽略了中國紅牛的複雜程度,相比菲律賓的單一授權銷售,中國紅牛與天絲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雙方至今還在股權問題上存在糾紛。

更別提還有開闢市場之初的出資問題、兩位創始人(嚴彬和許書標)當年的君子協議。這些都有待人民法院最終審理結果,但有一點可以推斷的是,天絲對中國市場的收割,似乎勢在必行。

據報道,中國紅牛在國內開闢市場的時候,曾進行過一系列中國市場的維權,包括在多個商品服務類別上申請註冊共約120枚防禦性關聯商標、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但國內市場雖然肅清,可仍有大量無中文標識的紅牛通過各種途徑走私入境,僅2001到2005年間,走私紅牛就對中國紅牛造成了近8億人民幣的損失和國家巨大的稅收損失,而這些走私紅牛,大部分源頭來自天絲的東南亞紅牛工廠。

後來隨著國家打擊走私的力度加強,走私紅牛這條路逐漸封死。也許是從那時起,天絲就已經開始籌謀收割摘桃。

對於天絲來說,中國紅牛生或死,與他無關,他在乎的是能不能在中國再扶持一個“紅牛中國”,因為成,則市場利潤成倍增長,如果敗,則仍然可以繼續收取高額的商標授權費,由合作伙伴繼續犁地,待到時機成熟時再捲土重來收割摘桃。

可市場,真的還會留給它重來一遍的時間嗎?中國功能飲料已不是那個開闢者一個人的市場,各路英雄集結虎視眈眈,都希望看著中國紅牛倒下,自己能夠蠶食一杯羹。

可作為一個與紅牛共度青春的消費者而言,我們更希望,中國紅牛不要倒下,希望中國紅牛仍然立足於中國市場,從考大學到加班熬夜寫稿子陪伴多年,作為一種信仰和依賴,一直存在。

從菲律賓到中國,天絲商業模式的套路如果就是先找個本土合作伙伴開拓市場,等市場壯大了再把對方一腳踹開,那麼我們不禁替奧地利紅牛也捏一把汗,說不定天絲哪天摘桃就走出亞洲、衝向世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