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被騙近100萬,錢都花在了保健品和收藏品上

今年80歲的市民王先生從四年前開始痴迷購買保健品和收藏品,家人極力勸阻卻沒什麼效果,幾年來他在這方面累計花費80多萬元。就在最近他將收藏品委託濟南亞尚公司拍賣,給對方交付17餘萬元後,公司和相關的業務員突然人間蒸發。

八旬老人被騙近100萬,錢都花在了保健品和收藏品上

接到電話委託拍賣藏品

王先生與老伴張女士退休多年,兒女們都已經成家立業,老兩口的日子非常安逸。“平時就我們老兩口過日子,身體都挺好的。”然而四年前,王先生突然沉迷於購買保健品和收藏品,為此老兩口不知吵了多少回架。就在最近,王先生花大價錢購買的收藏品被一家拍賣公司騙走,這讓張女士非常無奈。

11月26日上午9點多,記者來到王先生家,這位白髮老人低頭坐在家中沙發上,回憶此前購買收藏品的經歷,老伴張女士一臉愁容地坐在旁邊。

“看那個小夥子人挺好的,真沒想到他竟是騙子。”說起委託拍賣收藏品的事,王先生氣憤地說,今年7月份,他在家中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詢問家中是否有收藏品,如果有的話可以委託進行拍賣,而且價格較高,百分之百可以拍賣出去。幾番溝通後,王先生與對方敲定,將家中收藏品委託拍賣。

18件收藏品估價180萬

決定委託對方拍賣後,王先生與老伴一同翻箱倒櫃找出保存多年的收藏品,“那些收藏品都是一些紀念金幣、紀念金章以及玉璽等,都是花大價錢買的。”

八旬老人被騙近100萬,錢都花在了保健品和收藏品上

王先生告訴記者,幾天後他與老伴帶著收藏品來到位於和諧廣場的一家拍賣公司,一名姓張的業務員(以下簡稱小張)接待了他們。經過一系列估價、鑑定後,雙方簽訂了一份委託拍賣合同,張先生交付了17餘萬元的費用。“當時一共是18件收藏品,拍賣公司估價總計180餘萬,合同上蓋了章,也留下了小張的電話。”王先生說。

收錢後公司與業務員“消失”

一個月後,見委託拍賣的收藏品遲遲沒有動靜,張女士心中起了疑慮,便嘗試與公司業務員小張聯繫。

“然而電話就是打不通,人也聯繫不上。”說到這裡,張女士無奈地說,自從委託拍賣後,她就一直放心不下,8月份去北京看孩子的時候就撥打了小張的電話。“當時留了小張兩個電話號碼,一個工作的,一個私人的,結果兩個電話都找不到人。”張女士說,她先打了工作號碼,電話無人接聽,之後她又撥打私人號碼,結果對方自稱是一家位於石家莊的拍賣公司。

八旬老人被騙近100萬,錢都花在了保健品和收藏品上

回到濟南後,王先生和張女士立即找到公司,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

“我心裡有數,錢基本要不回來了,此前買保健品、收藏品被騙過,勸了多少回就是不聽。”張女士不住地嘆息。

大門上鎖早已人去樓空

隨後,記者來到王先生委託拍賣的公司,公司大門被兩把大鎖鎖上,裡面早已人去樓空,“,公司也就開了兩三個月,今年中秋節放假之後就沒開過門,都不知道什麼搬走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幾個月前這家拍賣公司剛搬過來,期間有很多人進進出出,中秋節放假後,拍賣公司就沒再開過門。

據物業表示,這家公司搬離後,曾有多位老年人來尋找該公司,但都無果。

隨後記者嘗試撥打業務員小張的電話,但電話卻提示“已暫停服務”。

家人訴說

“人家說什麼他就信什麼”

最後老人表態再也不買了,帶老伴多出去走走

提及身旁這個“犟”老伴以及家中仍留存的保健品和收藏品,79歲的張女士非常無奈。“我始終不明白他為什麼會突然迷上保健品和收藏品。”張女士說,退休後,老兩口每個月有2萬多元的退休工資,本來衣食無憂,可自從老伴著迷保健品後,大把大把的錢猶如打水漂一樣,換回來的都是一些“沒有保障”的保健品。

八旬老人被騙近100萬,錢都花在了保健品和收藏品上

家人一籌莫展報警多次

“人家幾乎打一次電話,他就信一回,人家說什麼他就信什麼。”見老伴如此痴迷,張女士和兒子一籌莫展,此前光報警就有兩三次。老人的兒子小王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回家的時候恰好看見父親在收快遞,全是保健品,什麼羊奶粉、田七粉等,幾番勸說無效,他只好報警。

八旬老人被騙近100萬,錢都花在了保健品和收藏品上

“民警來了,勸說了父親,但好了沒多久,又開始買。”小王說,考慮到父親年紀大了,有時自己勸不過只好一走了之。“後來有一次,我又報了警,結果正好在門口看見快遞員,來送什麼金鼎,被我直接攆跑了。”

四年花費80多萬

保健品熱度過後,王先生又迷上了收藏品,家中一個屋子專門用來收藏紀念金幣、紀念章等物品。“那些東西都是從北京、西安等地方寄過來的,裡面的證書都說是金的。”

八旬老人被騙近100萬,錢都花在了保健品和收藏品上

王先生回憶說,起初他從一些老年雜誌上接觸到收藏品,按照上面的電話撥打過去,對方就會通過郵寄的方式送到家中,然後當場付款。說話間王先生拿出家中僅存的收藏品和保健品,“一套金片好像是7000多元,這裡面還有一個金人像,當時花了3000多元買的,我保存了好幾年。”

老伴沒收銀行卡也沒能阻止

記者看到,王先生購買的這些收藏品並不是證書中所寫的“金”,實則是銅,只是在表面鍍上一層抗氧化的漆而已,而類似羊奶粉、田七粉等保健品甚至連合格證都沒有。王先生說,前前後後加起來購買保健品及收藏品共花費80多萬。

“如果這些保健品有用,那還要醫院幹什麼?如果那些收藏品都是金的,咱早成富翁了。”張女士忍不住埋怨老伴。

除了苦口婆心勸說外,張女士還曾將王先生的銀行卡收繳過,但最終還是無法制止他的購買慾望。據張女士介紹,她曾讓老伴將銀行卡上交,後來她出國去看望孫女,結果回來之後發現老伴的銀行卡不見了。“當時我以為家裡被偷了,後來問老伴,他說銀行卡你別管了,我拿了。”

張女士告訴記者,原來,趁著她出國期間,老伴將工資卡拿了出來,之後到銀行將此卡掛失,又辦了一張新卡,還設了新密碼。

家人盼其“迷途知返”

在與老兩口溝通中,記者瞭解到,王先生和老伴已經結婚60年,是難得一見的鑽石婚。對此張女士表示,他們老兩口風風雨雨一輩子了,培養了三個孩子,如今孩子們已長大成人,而且都很有出息,日子本來很幸福,但突然冒出保健品和收藏品這個“攔路虎”,平添了一些矛盾和紛爭。

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心裡十分清楚,17餘萬元要回來的幾率不大,她希望老伴可以引以為戒,迷途知返。“錢要不回來的話就當買個教訓,讓老伴也警醒一下,希望他不要再對保健品和收藏品執迷不悟。”說到這裡,張女士的眼睛忍不住紅了。

看到老伴及家人的無奈,王先生也陷入沉思,“我以後再也不買了,我和老伴辛苦大半輩子了,孩子也成家了,以後多和老伴出去走走,享受一下退休生活。”王先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