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河事變為何東北軍一敗塗地?

用戶6727522661


這個問題......真是一言難盡。

1933年2月21日,日本關東軍、偽滿軍共10餘萬人,以錦州為基地分三路進犯熱河。

此時的熱河駐有湯玉麟部6個旅,2個直屬團,2個直屬營,1個特務隊。但由於湯玉麟的消極抗戰,開戰不到10天,湯玉麟便倉皇逃跑,使得日軍川原旅團先頭部隊在1933年3月4日僅以128騎佔領熱河省會承德。隨後在4月21日,熱河全境淪陷。囂張的日軍將戰火引向長城沿線,華北地區形勢危急。

自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節節敗退,日軍僅用了4個多月時間,就佔領了東三省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而兵力佔優、武器裝備精良的東北軍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就退入關內,將3000多萬東北同胞留給日本人。

東北軍的所作所為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東北軍將領張學良更是成為眾矢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受蔣介石蠱惑還是因為懼怕日本而不抵抗,熱河抗戰都應該成為東北軍雪恥的最好機會。

但是,這個機會還是沒有被東北軍抓住,而東北軍也在經歷了熱河抗戰的慘敗後,再也沒有翻過身來。

那麼,為什麼熱河抗戰會一敗塗地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東北軍士氣低落,內部離心

張作霖死後,東北軍的輝煌也就基本結束了。

1928年,張學良改旗易幟後,東北軍似乎迎來了春天。但是緊接著就在1929年遭遇了“中東路事件”的慘敗,年輕氣盛的張學良自以為有大哥蔣介石的支持,大膽向蘇聯開戰,結果被揍得鼻青臉腫,換來的是蔣介石干擾張學良向蘇聯求和的“有力支持”。

雖然此時的張學良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但是其政治經驗明顯欠缺,這使得張學良屢屢被蔣介石戲弄。

“中東路事件”的慘敗讓張學良心中有了陰影,而東北軍內部將領對張學良的質疑也越來越多。張學良認為列強勢力太強,無論蘇聯還是日本都得罪不起,而東北軍將領認為張學良就是個菜鳥。

這種現象的直接後果就是張作霖死後,東北軍已經在事實上分崩離析。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基本上一槍未發,大部隊退入關內,而留下的很多東北軍將領“棄暗投明”投降了日本人。

湯玉麟早先與張作霖不和,對張作霖尚且輕視,對張學良就更是不屑了,作為熱河省主席和熱河守區司令,湯玉麟痴迷於鴉片,將熱河治理得烏煙瘴氣,根本就不得民心。

張學良深知湯玉麟靠不住,所以在熱河抗戰前派遣自己的心腹張作相接替湯玉麟的職位,這種行為自然讓湯玉麟深感不滿。而張作相因為得不到湯玉麟的支持,只能做一個光桿司令。

而湯玉麟關心的永遠都是他的大煙,對於可能發生的戰爭不作充分準備。等到熱河事變爆發,在氣勢洶洶的日偽軍面前,湯玉麟首先逃跑,導致熱河守軍群龍無首,全線潰敗。

因為之前的信誓旦旦,特別是2月1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與包括張學良、宋哲元等27名將領一起發表保衛熱河通電,使得熱河抗戰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也被寄予了厚望。但結果僅僅20多天就兵敗如山倒,比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的不抵抗還要丟人。

2、熱河位置前出,孤立無援

熱河事變爆發時,雖然蔣介石統一了全國,但是國內仍然是軍閥混戰,軍閥各懷鬼胎,根本無法形成強大的力量。

雖然張學良宣佈改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但是仍然保持了強大的力量,深受閻錫山、馮玉祥等巨煩的忌憚。

在各軍閥的眼中,日本人打的是張學良,而不是閻錫山或者馮玉祥,因此他們沒有理由支援東北軍抗戰。不僅不支援,各軍閥還樂見熱河被佔,東北軍失去根據地,勢力被削弱,成為喪家之犬。畢竟強大的奉系軍閥和蔣介石是一條戰線的人,而蔣介石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時又是馮玉祥和閻錫山等人的對手。

而遠在南京的蔣介石,對於熱河抗戰的態度也是一如既往的消極。在蔣介石眼中,南部的紅軍比北部的日本威脅更大,所以蔣介石能做的就是安慰張學良老弟堅持抗戰,至於軍隊武器裝備,對不起,剿匪用。

此時的蔣介石還在苦苦等待國聯的調解,對於日本的侵略連像樣的宣戰都沒有。其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內”使得此時的熱河實際上成為長城之外的孤島。

熱河作為塞上省份,北部和東部是東三省,此時已經被日本佔領。西部是察哈爾,是馮玉祥的勢力範圍。南部的河北省雖然隸屬於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但是蔣介石對張學良從來都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剿匪優先,全力支持張學良抗日,不存在的。

所以這就導致了熱河事變爆發時,東北軍雖然背靠華北,但是沒有後方的支持;雖然西部和南部都是同胞,卻比日本人更希望他倒下。

因此,此時的熱河不僅位置前出,而且腹背受敵,熱河抗戰的失敗在所難免!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先說清楚,熱河戰役,張學良是真要打的。

熱河東北軍老大是張作霖的拜把兄弟湯玉麟,是少帥的叔叔輩。九一八事變是個多米諾骨牌的起點,湯玉麟對張學良放棄奉天老窩非常不滿,已經不大聽少帥的招呼了。



關東軍兵力不足,又需要消化東北的戰果,整整一年多無力對熱河發動進攻,但是與湯玉麟的秘密接觸一直進行,湯玉麟老朽,又對張學良不滿,已經只為自己的生命和財產了。所以這兩年湯玉麟在熱河大肆搜刮,種植和販賣鴉片,熱河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抵抗日軍的群眾基礎首先就不在了。

對湯玉麟的不聽招呼和有投敵的企圖,張學良也是急火攻心,1933年初當日軍已有進攻苗頭時,張學良請八叔張作相出山,任第二集團軍司令,湯玉麟為副司令,並嚴令湯玉麟堅決抵抗不得投敵,結果湯對張作相的任命更為不滿,東北軍內部實在亂七八糟。



1933年2月初,日偽軍十萬人開始進攻熱河,並特地任命張作霖的另外一個把兄弟張景惠為偽“滿洲國討熱軍總司令”,利用其東北軍元老的身份使民族戰爭貌似內部掐架,開展宣傳和誘降攻勢,湯部軍無鬥志,一觸即潰。

唯一跟鬼子死磕的居然是孫殿英,沒錯,就是東陵大盜和後來做了偽軍的孫殿英,他不但在赤峰全力抵抗,甚至組織夜間逆襲打到了日軍第8師團部,他的四十一軍是熱河抗戰表現最頑強的隊伍,歷史,有時候挺搞笑的。



孫殿英死戰不退,日軍就用炮火轟城,赤峰縣長及各界牛逼人物為城市免於戰火,居然跪求孫殿英撤軍,赤峰失陷。張作相聞聽赤峰失守,立即將司令部從承德撤往古北口,令湯玉麟防守承德,老湯心說你跑我也跑,在沒有看見日軍的情況下,徵調卡車滿載物資和鴉片,直開天津租界。

是年3月4日,128名日軍騎兵率先進入承德,張學良高喊的熱河抗戰,十天即宣告失敗。

東北軍,是真不行,組織混亂,兵無鬥志,可惜了全套的好裝備。


度度狼gg


“熱河事變”可能不是誰都知道,先來了解一下。

1933年2月21日,也就是“九一八事變”一年半以後,日本關東軍和偽軍集中10餘萬人馬,以錦州為後方基地,大舉進攻熱河省。

“熱河省”,現在已經沒了,是哪兒呢?

北洋軍閥時期,於1914年設立熱河特別區;1928年蔣介石統一全國後,正式設熱河省,省會定在承德;新中國成立後,於1955年撤銷該省,所屬區域一分為三,分別劃給內蒙、河北和遼寧。

4月21日,日軍佔領興隆,僅僅兩個月就基本攻佔熱河省全境。這,就是“熱河事變”。

如果說東三省淪陷還能把鍋甩給老蔣,不能怪東北軍無能,這一次呢?

要說責任,“熱河事變”有個人是繞不過去的——熱河守將、熱河省主席、張作霖的結拜兄弟湯玉麟。

這位湯主席最擅長的不是打仗,而是“理財”。老湯家裡資產不少,他和兩個兒子並稱湯家三虎,打仗能力一般,搜刮地皮和積累財富的能力倒是很強。日本人打過來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該怎麼抵抗鬼子,保住熱河,而是怎麼運走家產,不讓自己受到經濟上的損失。湯玉麟用大批軍車運送自己的物資和錢財,終於趕在日本佔領熱河以前,把這些寶貝都轉移走了。

1933年3月4日,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出現了:日軍一個128人的偵察小分隊,居然佔領了熱河省會承德,十幾萬東北軍被打得潰不成軍。

追究責任,熱河省主席湯玉麟罪在不赦。如果不是因為他一心搜刮錢財,戰時無心打仗,即便熱河最後淪陷,也會給鬼子造成巨大殺傷,絕對不可能出現一百多人就佔領熱河省會這樣的醜聞。

除了湯玉麟,另一個名人也難辭其咎——張學良,他的罪過甚至比湯玉麟更大。

何出此言?

第一,因為地盤的原因,小張拒不接受6個師的中央軍增援熱河戰場(擔心對方來搶自己地盤);

第二,明知湯玉麟無能,小張卻拒絕蔣介石要他撤換湯玉麟,另換良將守備熱河的計劃。

說白了,這一切都是私心作祟。中央軍進來了,那東北軍怎麼辦?少帥早把北方看成是自己的地盤,老蔣不能染指。湯玉麟是他爹張作霖的老兄弟,他得喊“伯父”。湯雖然無能,但對少帥還是忠心耿耿的。如果貿然撤掉,換一個人,就未必這麼忠誠了。小張考慮這些因素過多,對戰場上的因素,反而基本沒怎麼考慮。

熱河恥辱淪陷,除了湯和張兩個人的因素,還有一個原因——東北軍已經不行了。

30年代初期的東北軍,早就不是老帥手裡那支敢和直軍拼刺刀,血戰九門口和三道關的奉軍了。奉軍老一輩除了張作相,其他人都腐朽了;中生代楊宇霆、郭松齡、李景林、姜登選這些名將,死的死退的退,只剩下一個獨木難支的韓麟春。這支奉軍看似強大,其實早已就是一隻紙老虎。尤其是“九一八事變”一槍不放丟了老家,東北軍的家沒了,魂也沒了。小張指望這麼一支“無士氣、無良將、無靈魂”的三無軍隊去抵抗強大的日軍,簡直就是開玩笑。

綜上所述,湯玉麟無能,張學良自私,東北軍腐化,這三個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了熱河省迅速淪陷。

範克明:《張學良傳》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有網友問:熱河事變為何東北軍一敗塗地? 正如大家所說的熱河戰役是東北軍洗刷918恥辱的最佳機會。為什麼還會被128個日本騎兵就佔領了承德呢?

當時在熱河的部隊,是東北軍湯玉麟所部,4個步兵旅,3個騎兵旅為主力。就在河東朝陽、開魯間,及凌源、赤峰附近和承德周圍地區。另外在附近的河北和平津地區,張學良還有22個步兵師,4個騎兵師的龐大兵力。

其實從1932年開始,張學良就已經開始在熱河構築陣地,但由於天寒地凍、土質堅硬,開掘困難,且材料器具缺乏,工事構築進展十分緩慢。

與此同時,東北軍在熱河的主要將領湯玉麟,心懷二志,派遣代表去參加了所謂的滿洲國建國會議。開戰以後,問題就出在了東北軍第5軍團湯玉麟這裡,第5軍團一線部隊一觸即潰。

部分部隊帶頭投降,其餘部隊一路逃跑,湯玉麟不僅沒有組織防禦,反而下令赤峰附近所屬部隊撤向半截塔,自己率承德地區的部隊撤向灤平、豐寧地區。導致,4日11時50分,日軍先頭分隊騎兵第8聯隊128人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承德。

由於熱河失守太快,日軍很快就兵臨長城腳下。此時,北上部隊只能連夜急行軍向長城趕去。長城抗戰爆發,嫡系部隊關麟徵,杜聿明,徐庭瑤,蕭之楚,還有西北軍第29軍等各個部隊首先急行軍趕到長城與日軍爆發激戰。

東北軍在熱河表現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二個,第一個就是主帥,就因為天氣冷,土地硬,不好挖工事這麼一個簡單的原因,5個月時間,遲遲無法修築好陣地。第2個就是,東北軍第5軍團司令湯玉麟心懷二志,有投敵傾向。


深度軍事


東北軍根本無法獨立承擔對日本的作戰

其實熱河事變也只是九一八事變的延續,在沒有得到國民政府的支持下,東北軍實在無法獨立承擔對日作戰。

很多人對東北軍以及張學良的印象都不好,認為其消極抗戰,尤其是在九一八事變時不戰而逃,其實這真的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張學良在當時面對的處境很艱難,一方面是來勢洶湧的日本人,一方面得不到國民政府的支持。

有人認為瀋陽有個兵工廠,以東北軍的實力完全碾壓關東軍,然而實際是,就是一個日本小分隊在東北囂張跋扈,張學良也不敢把他們怎麼樣,以東北軍的實力如何和日軍開戰,結果必然是日本軍隊所到之處,東北軍全部潰逃。

但這並不代表張學良沒有責任,在局勢如此緊張之時,放鬆了對日本的警惕,如果東北軍精銳在東北的話,也會震懾日軍。尤其是戰爭爆發後,張學良不戰而退的作風,更加激發了日本侵略的囂張氣焰。

日本人得寸進尺,於是就有了1933年的熱河事變。

熱河事變中的軍事對抗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被罵完了,其實,壞人和臉皮厚的人根本不怕罵,但是張學良怕,從根本上來說,張學良還是一個愛國的年輕人。當然,張學良的人生失敗和愛國不發生關係,主要還是年輕。

年輕人都有一股子熱血,於是在日本人將魔爪伸向熱河的時候,張學良狀態也很好,一定要跟日本人幹一下子。

日本人兵分三路,其中日軍五萬多人,偽軍五萬多人,總計十萬多人,但是日軍這五萬人,主要構成部分是日軍的第六、第八師團,即日本的甲種師團,整個日本一共也就17個常備的甲種師團。可見日軍對奪取熱河實在是志在必得。

一個日軍的甲種師團有多難打,縱橫在昨天的問題中也詳細的回答了,按照白崇禧的說法,中國正規軍遇到日本正規軍需要六倍以上人數才能開戰,而甲種師團是日本精銳中的精銳,當時國軍最先進的德械師,也根本抵擋不了日本的進攻,可以說,一個甲種師團完爆三個中央軍德械師;在蘭封會戰中,國軍精銳12個師都未能全殲日本第14師團,反而被突圍。

在日本的甲種師團種,第六師團還是日本最能打的甲種師團,堪稱精銳中的精銳。

這樣來說,中國如果想守住熱河,最少需要集結三十萬精銳國軍才能一戰。

然而事實上,熱河守軍不足二十萬,很可能只有十三萬,主要包括湯玉麟的熱河守軍,張作相的部隊,以及張學良派遣孫殿英支援的兩萬多人,大多是殘兵剩勇,在和日本軍隊開戰的時候,很多部隊一觸即潰,根本就談不上打仗。

湯玉麟作為熱河守區司令,在戰鬥中更是率先逃跑,沒有起到任何抵抗的效果。

只有孫殿英的部隊在赤峰阻擊日軍七天,後來撤退(縱橫認為阻擊的也並不是日軍主力,很可能是偽軍)。

熱河事變的失敗也並非全是東北軍的錯

在九一八的時候,東北軍不戰而逃,在熱河事變的時候,東北軍也跟著打了,實際上東北軍的戰鬥力就那樣,那些吹噓東北軍厲害的,實際上根本就是在開國際玩笑,東北軍真的厲害會被北伐軍打跑,巔峰時期的東北軍都沒能打過發展中的國民革命軍,更別說落魄時期的東北軍和日本精銳的對戰。

後來到淞滬會戰的時候,國軍很多都是德式裝備,比北伐時期強多了,並且是80萬對日本30萬,結果淞滬的潰敗就不說了。

所以,我們現在思考這段歷史,包括九一八事變的時候,不要總是把焦點放在,為什麼張學良跑了,東北軍不抵抗啊!而是要去深切的領悟,為什麼我們的國家這麼不團結,在面對日寇侵襲的時候,只有東北軍在獨自面對,其他軍隊都在幹什麼?


史論縱橫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熱河事變。這件事是指: 在1933年2月21日,日本關東軍、加上偽滿軍10餘萬人,從錦州出發兵分三路進犯熱河。(今天的轄區分佈在現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遼寧省的部分地區)北路由日軍第六師領兵;中路由日軍第八師團領兵;南路由日軍第十四領兵。2月22日,熱河戰事全面展開。3月4日,日軍先頭部隊僅以128騎佔領熱河省會承德。4月21日,日軍佔領興隆。熱河全境淪陷。熱河省省主席湯玉麟不戰而逃。奇恥大辱啊。東北軍最後一次挽回自己榮譽軍隊機會就此喪失。

為何不戰而逃,湯玉麟逃的時候還知道帶上自己的全部家產,“真是從容不迫。大將風範”日軍在準備佔領熱河之前,秘密地和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交涉了一年多。湯玉麟,字閣臣,綽號二虎(一說“大虎”,在張學良和王化一的相關回憶史料中均稱其綽號為“湯大虎”),奉天(今遼寧)義縣人。貧苦人家。後落草為寇,稱霸一時。偶然巧合之下救了張作霖一命,1871年生於遼寧義縣一個貧苦人家。少年時湯玉麟給人扛小活,因趕車拉腳遭搶劫,結為生死之交,頗得張作霖重用。1928年被國民黨任命為熱河省主席但自當熱河省主席以後,那真是石頭裡都想榨出油來,地方百姓無不切齒痛恨貪贓搜刮,販賣鴉片熱河真是天高三尺。日本關東軍的行為引起國民黨的的警惕,行政院院長宋子文與當時在在北平的張學良、宋哲元等人多次聲明武力保衛熱河。作為東北軍的最高統帥,不抵抗的張學良對於熱河他是真的想打。一洗恥辱,但由於放棄東北,他所能調動的東北軍已經不多。地方實權派也已經不聽張學良了,

湯玉麟更是瞧不起這個只會吸毒,沒有任何本事的膏粱子弟,張學良後來請八叔張作相出山,並嚴令湯玉麟堅決抵抗不得投敵,結果湯更是反感,你把東北都放棄了,為何讓我抵抗日本。但必須指出的是,湯玉麟只是不抵抗,臨戰而逃,但沒有當漢奸。日軍3月四日戰領承德。湯玉麟驚慌失措,帶著200餘輛汽車的家財逃亡往天津,真是慌慌如漏網之魚。

晚年的張學良曾言,他主政東北最大的錯誤就是錯殺楊宇霆。28年,沒有撤換湯玉麟,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張學良的託詞和藉口,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是,28年的時候,湯玉麟已經徹底掌控熱河,他就算撤了湯玉麟,也未必能如願,如此也可見,張學良的能力有多差

,再就是怕湯玉麟狗急跳牆投敵,那就徹底完了。而熱河不戰而失陷全國輿論譁然,各界要求嚴懲湯玉麟。在3月8日國民黨下令,褫奪湯玉麟各職,湯玉麟只有投奔馮玉祥。但湯玉麟暗中與日軍接洽準備投降,後被宋哲元架空。部隊被被改編。從此解除了軍權,湯玉麟後來辭職迴天津,1949年病故。

其實湯玉麟也不是不想抵抗。

玉麟的部隊很少。湯玉麟直屬的有6個旅、2個直屬團、2個直屬營、1個特務隊,防區卻很大,每個地方的駐軍都不多。6個旅裡面,有3個是騎兵旅,但騎兵幾無用,而日本和偽軍卻有十多萬,湯玉麟的友軍,萬福麟、馮佔海的兩支部隊也在熱河退入熱河,湯玉麟希望三人聯合抗日,但日軍到來之後來犯,由萬、馮二人位望風而逃,導致防線全面潰敗。局面已經是難以收拾。再就是張學良讓湯玉麟抗日,自己卻不給熱任何援助,口惠而心不實。讓湯玉麟認為張學良在利用他,而熱河主帥是張作相。湯玉麟是副職,二人將帥不和,

如此一來,各部隊也是彼此對立,各部隊也對戰事無信心、無決心、無準備,無能力,無條件,戰事一起,守軍不是投降就是潰逃,但意外的是,東陵大盜孫殿英帶領部隊在赤峰阻擊日軍七天,有時候。人啊,真的很難說。而三軍主帥張作相不思戰事也無抵禦之策。率先乘汽車逃走。三軍無主失敗就是必然的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在少帥掌控東北軍後,可以說東北軍的幾次作戰都是一觸即潰,中東路事件對蘇作戰慘敗、九一八之後迅速丟了東北、熱河事變慘敗、長城抗戰慘敗。東北軍真正有戰果,要到了抗戰中,因國仇家恨與日軍血戰。

1、中東路事件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成為東北軍的負責人。在改旗易幟後,張學良成了東北邊防軍司令,所部三十餘萬人。

(中東路事件)

或許是為了立威,或許是響應革命外交。少帥在對蘇問題上逐步強硬,最後要武力解決。

到了真衝突的時候,加侖指揮蘇軍全面擊敗東北軍,被迫籤《伯力協定》。興兵是君,停戰也是君。

2、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瀋陽。之後日軍向全東北開進,在東北各地的十幾萬部隊,潰的潰,降的降。

(日軍佔領東北)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國民政府要求張學良死守錦州,可錦州一槍未放就放棄了。按理說日軍也不想大打,十幾萬東北軍精銳在遼西走廊對戰日軍一個、半個師團應該是還佔有優勢的。

可以放棄遼西走廊,直接退守山海關。兩年後的榆關事件就和這時候的選擇有關。

3、熱河抗戰

在熱河問題上,湯玉麟要承擔一半責任。在改旗易幟後的五年裡,他任人唯親,販賣煙土,軍備廢弛,毫無抵抗力。


(熱河抗戰)

但作為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的少帥也要承擔一半責任,指揮、部署不力,開戰十天就丟了省會。

4、長城抗戰

佔領熱河後,日軍並沒有罷兵的意思,日軍繼續南進,逐步向長城逼近。少帥指揮十幾萬東北軍、以及華北的西北軍、晉綏軍、雜牌軍、中央軍共計四十萬人對日作戰。

結果是長城各口除了中央軍防禦不錯外,其他表現一般,東北軍尤其差。

古北口方面,東北軍精銳攻擊前進,卻一觸即潰。等中央軍接管後,這裡反而成了最堅固的陣地。

(長城抗戰)

東北軍是一支軍閥軍隊,並沒有太多信仰,當兵吃糧,自然在戰爭中屢戰屢敗。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張少帥可曾打過什麼勝仗?

老張英雄,小張敗家。

張作霖從一介收保護費的“草寇”發展成為控扼東北、執掌北京政府的“東北王”,小張卻從坐擁東北淪落為階下囚“東北亡”,老張如果知道小張竟然這麼廢還不知道怎麼痛心疾首呢!



老張能夠在東北崛起,應該可以說離不開楊宇霆,但是小張繼承父業後卻設計殺了楊宇霆,楊在老張死後居功自傲,視小張為“小孩子”,認為小張“少不更事”,在處理事務時也多有越權行為,這應該是小張決心殺楊的原因。當然,早在1925年楊宇霆先斬後奏地殺了郭松齡後,兩人便已經結下了樑子,小張曾稱“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就是我”,由此便可知郭松齡在小張心中是什麼地位了。

楊宇霆是張作霖的左膀右臂,也是東北軍的左膀右臂。

郭松齡是張學良的左膀右臂,張學良在軍中的地位便是郭幫他打下來的。如果郭松齡沒反奉的話,應該會是未來張學良時代的東北軍的左膀右臂。

郭松齡反奉身死,小張如同斷臂。

1928年張作霖喪命於皇姑屯事件後,東北進行了一場短暫的權力交鋒,雖然小張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卻與以楊宇霆為首的張作霖時代的老臣加深了矛盾,楊宇霆不僅不服小張,甚至試圖架空小張。加上日本人的添油加醋,小張最終決定剷除楊宇霆。1929年1月,小張設了一場“鴻門宴”殺了楊宇霆,或許既有剷除威脅的原因,也有為郭松齡報仇的原因。

楊宇霆一死,東北之軍政雖盡歸於小張,但是小張卻缺乏總攬全局的本事,也沒有能夠輔佐他總攬全局的人才,所以東北到了小張的手裡,局勢必然只會越來越糟糕。最終,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中,小張棄東北而逃!



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後,因為小張奉行“不抵抗政策”,所以日軍得以在短短半年時間裡佔領東三省,拿著溥儀弄了個偽滿洲國,小張對偽滿的成立實是“功不可沒”。日本為了擴張勢力地盤,又宣稱熱河省屬於偽滿版圖,於是打著偽滿的旗號發動以侵佔熱河為目的的熱河戰役,即熱河事變。

熱河當時是張學良的地盤,所以在熱河抵抗日軍的主力理所當然是東北軍。當時熱河省政府主席是湯玉麟,他也是不服小張的,所以實際上也是擁兵自重的軍閥。日軍想要拉攏他,湯也不是沒有這個意思,所以張學良和宋子文充滿趕去熱河做湯的工作,最後張學良、張作霖、湯玉麟、宋哲元等東北軍將領聯名發出了抗日通電。

可是,通電雖然發了,卻不代表他們就會認認真真、真心實意地去抗日,比如湯玉麟,在日軍發起進攻的第三天,他便帶著人逃跑了,軍隊在這樣的將領的帶領下怎麼打勝仗?別說勝仗了,戰也沒法打呀!

再看當時駐守古北口的王以哲,明明沒什麼損失,可是愣是被日軍嚇破了膽,小張更是急令關麟徵帶著25師去接替王以哲部在古北口的防務。等關麟徵和張靈甫帶著25師到古北口時直接愣了,王以哲一個堂堂東北軍67軍軍長竟然在和自己手下的師長為誰先撤退而爭吵,卻將最重要的防務放在一邊。看到關麟徵後,更是臭不要臉地催促關麟徵趕緊接替防務頂到一線陣地去,好讓自己“逃跑”!



東北軍在熱河戰役中的表現,反不如“東陵大盜”孫殿英!

不管是熱河戰役,還是長城抗戰,東北軍都是要麼望風而逃,要麼是沒來得及逃而被日軍打得滿地找牙。

小張沒什麼能力,唯一能拿的出手的也只有“西安事變”,當上了“東北王”,最後又成了“東北王”,在他的領導下,東北軍將領也很“張學良”,東北軍在這樣的將領的帶領下,又怎能打硬仗、打勝仗?


吾與吾國


如果說東三省的淪陷,是態度問題。那麼熱河抗戰的失敗,就是態度和都有能力問題了!先列一個時間線,捋一捋熱河抗戰的背景和當時的抗戰環境。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滬抗戰

1933年1月2日,山海關戰鬥

1933年2月21日,熱河抗戰




九一八事變後,蔣委員長算是讓張學良給坑慘了。由於關東軍拿下東三省太輕鬆,導致日軍內部產生了一種膨脹心理,覺得中國政府就是一座搖搖欲墜的破房子,輕輕一推就倒了。於是,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幸虧南京國民政府應對及時,表示要堅決抗戰到底,再加上前線的粵軍和中央軍將士拼死抵抗,才挫敗了日軍的計劃,否則全面抗戰估計就要提前五年爆發了。

日軍在華東吃了虧,便把侵略目標又轉到了華北。於是,山海關戰役爆發。

當時東北軍有一個旅駐守山海關,日軍從元月二日發動進攻,三日下午就拿下了山海關!張學良佈署防禦的水平,讓日本人都驚呆了。怎麼能爛到這種程度?

山海關淪陷,等於華北平原門戶大開,平津地區無險可守,淪陷只是時間問題。此時華北地區唯一還有地形優勢,能利用地形與日軍周旋之地,就只剩下一個地方——熱河。

這樣一來,熱河抗戰就必然要開打了!日軍要利用熱河作為進攻關內的跳板,張學良也需要利用熱河作為抵擋日軍蠶食的屏障。



那麼熱河抗戰前,蔣介石總司令和張學良副總司令都在幹什麼呢?

首先是蔣介石,他很忙,要忙著佈置第四次圍剿。另一方面,還要忙著對東北軍進行政治滲透,利用黨部小組深入東北軍,執行“

最徹底的分化與肢解行動”,保證“其部不再具備獨立之武力”。

其次是張學良,他也很忙,要忙著跟國民政府爭論戰後出路問題。因為這一戰跟日軍必然是死戰,東北老家被抄了,華北也不保險。他想讓國民政府至少給他五個大城市的稅源,作為養東北軍的軍費。

於是,兩人開始相互拍電報。

1月17 日,張學良給蔣介石發電報,表示日軍調動頻繁,我這邊兵力不夠,扛不住,求大哥幫忙。

熱邊情況日趨緊急,證以最近日軍進向該處之積極活動,大有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之勢,我方入熱部隊,只東北軍四旅。迅賜電調中央軍及晉軍即日開赴熱東一帶,以增實力,而備萬一。

蔣介石回電,我這邊也很忙。老弟你盡力而為吧,老哥我竭力幫忙。打的贏就打,實在不行就拉倒。

北方軍事已全權託付吾兄。吾人處此憂患,橫逆之來,惟有盡其心力而為之,
只求此心無愧,並以擴然大公示眾,則成敗存亡,聽之而已。

臨戰前,國民政府的兩大巨頭把心思都放在對方身上,試問這一戰還怎麼打?怎麼可能還打的贏?打到最後肯定又是老套路,“打一打,有個交代就行”。打贏?沒想過!



中央的兩個大佬都是這幅模樣,熱河地方的領頭人呢?

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主政熱河八年,以其子湯佐輔之言是從。賣官種煙、苛捐雜稅,甚至摧殘教育、破壞司法。熱河老百姓恨其腐敗,巴不得這廝被打跑。另一方面,湯玉麟所轄的四個師,號稱三萬,實則二萬,欠餉十月。軍隊也懶得給湯加父子賣命。

蔣介石密電,讓張學良把湯玉麟給撤了,沒料到張學良託大,把蔣介石的密電透露給了湯玉麟,讓他好自為之。湯玉麟心一橫,乾脆拒絕東北軍進入熱河。於是熱河抗戰就變成了中國軍隊整體有兵力優勢,然而在熱河省內日軍有兵力優勢的尷尬情況。

PS:張學良的主力集中在長城沿線,只派了三萬人在長城和熱河交界處策應。也就是說,湯玉麟被夾在張學良和日軍中間。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熱河戰役爆發。日軍長驅直入熱河,湯玉麟所部瞬間大潰敗,僅僅十幾天,有組織的抵抗就沒有了。日軍僅以一百多人就佔領了承德!而湯玉麟則帶著兩百多輛汽車拖著所有家當逃到天津。



張學良聽說湯玉麟跑了,趕緊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急令古北口駐軍嚴阻逃軍入境,並令張作相、萬福麟等嚴守長城防線,嚴防日軍進入長城。熱河省丟了可以怪湯玉麟,如果長城再丟了,他就要負首要責任了

蔣介石在南昌剿共前線聽說熱河丟了,也有點慌神。他的抗日底線是長城,如果長城被日軍攻克,他也要負責任。於是蔣介石致電楊傑轉示張學良、何應欽,讓他們做就地反攻。以宋哲元的西北軍和萬福麟的東北軍兩部,全力出冷口,襲取凌源、平泉;再以古北口防備的各部,出古北口反攻承德,務必奪回承德。

結果,這封電報剛剛收到,張學良直接拍電報給南京,表示自己力不從心。辭職了……

妄冀待罪圖功,勉求自贖,詎料熱河之變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種種原因,釀成惡果,要皆學良一人誠信未孚,指揮不當,以致上負政府督責之殷,不無以對國民付託之重……戾愆叢集,百喙奚辭……學良雖粉身碎骨,亦無補於國家,無補於大局,應懇迅賜命令,準免各職,以示懲儆。

蔣介石聽說張學良要辭職,丟下南昌的剿共大業,連夜飛到了石家莊召見張學良。一開始蔣還表示,現在前方軍事吃緊,你可不能走!我倆同舟共濟。張學良感動死了。

第二天,蔣的態度來了個大轉變。他讓宋子文向張轉達他的意思:熱河失守,你張學良守土有責,中央政府也是責無旁貸,你捱了罵,我也同樣受到國人的攻擊。我倆現在是同乘一隻小船,應該同舟共濟,但是目前風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以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沒。於是張學良下野,他的東北軍被蔣介石改編。



至此熱河抗戰結束,日本成為最大贏家,佔領了熱河全省。蔣介石成為二號贏家,成功的擠走了張學良。而張學良和湯玉麟都是輸家,一個丟了軍隊的指揮權,一個丟了熱河。張作霖在泉下有知,估計要掐死倆人!

縱觀整個熱河戰役,其實中國軍隊一早就輸定了。領導人沒有決戰的信心,一個在盤算自己的退路,一個在給對方死命挖坑,都在指望對方多出點力。這要是打的贏,就是活見鬼了!

那麼是不是熱河抗戰就沒有贏的希望呢?其實並不是。

早在戰爭爆發前就有很多人對張學良的佈署提出了質疑。民國時期的地理專家丁文江教授攥寫過一篇名為《假如我是張學良》的文章。在文中,丁教授作為一個軍事外行,他對局勢的看法都比張學良看的清楚!丁教授從地理角度分析了華北局勢,他認為:

一旦熱河有了軍事行動,北京天津是萬萬守不了的。我們真正的防禦、長期的戰爭,不在平津,而在熱河。
假如我是張學良,要預備積極抵抗,第一步先把司令部移到張家口,同時把重要的軍實和北甯路車輛逐次的運到居庸關以北;只留一部分軍隊在山海關、秦皇島、天津等處;在這些幾處經過相當的抵抗以後,也預備從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分別退至口外。現在駐在熱河邊界的軍隊應該從速進到朝陽、並且積極籌備朝陽、凌原,平原、承德各地間的運輸。熱河東南兩部完全是山地,不但日本人的坦克重炮都不能使用,就是飛機也有許多危險。喜峰、古北、河南口三處都是天險,每處有一兩萬人防守,日本非有一倍以上的軍力不能進攻。只要守得住熱河,放棄了平津是不足惜的。只要當局有必死的決心,充分的計劃,熱河是一定守得住的。

結果最後的走勢讓丁教授全部言中!熱河不戰而敗,華北平原失去屏障。七七事變之後,國軍雖然在京津地區佈置重兵,但是華北平原一望無際,毫無遮擋,很適合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展開,根本就守不住。張學良要是有決心,先把湯玉麟用武力搞掉,再佈置重兵在熱河與日軍周旋,後來華北地區也不會丟的那麼快。

有這樣領導人,國之不幸……


Mer86


熱河抗戰,可以說是東北軍洗刷918事變恥辱最好的機會,也是最後的機會。

然而,他們非但沒有把握住,反而讓918事變的恥辱再一次重演!

作為東北軍的最高統帥,張學良對於熱河抗戰,是真的想打。但是很無奈,國難當頭,軍閥們還在為自己的一己之私明爭暗鬥,最終讓東北軍的熱河抗戰淪為泡影。

這裡有三個人是不得不提的,其一是湯玉麟;其二是張學良;其三是蔣介石。這三個人,心裡各自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一起導演了熱河抗戰這一幕“鬧劇”。

首先來說湯玉麟和張學良之間的矛盾

作為張作霖的把兄弟,湯玉麟和張作霖的關係是很微妙的。湯玉麟兩次在張作霖危急時刻救了張作霖的命(一次是在張作霖發跡前被土匪圍困,一次是在郭松齡反奉的時候),但是為人囂張跋扈,惹的張作霖不滿,湯玉麟一氣之下拉起隊伍反對張作霖。


後來兄弟二人和好,湯玉麟也升遷為熱河省的主席。但是湯玉麟這個人,在熱河省正事不幹,專門搜刮民脂民膏,挖人祖墳,強迫百姓種植鴉片,因此而得到了“鴉片主席”和“土匪主席”稱號。

毫無疑問,湯玉和張學良之間存在很大的矛盾。湯玉麟對於年輕的張學良並不感冒(張作霖他都敢反,何況張學良),再加上張學良在918事變中表現,讓湯玉麟更加覺得張學良沒有啥能力,自然是不服氣。

而張學良對於湯玉麟這樣的老一輩實權派,同樣心存不滿。在熱河抗戰前夕,張學良對於這一戰是志在必得,但他根本就相信湯玉麟,所以他派自己信任的張作相去接替了湯玉麟的職位。


對於湯玉麟來說,張學良此舉無疑是在剝奪自己的權力,所以也是陽奉陰違,張學良指派的張作相根本無法調度熱河的部隊。

就這樣日本人一來的時候,湯玉麟先跑了,部隊群龍無首,自然是潰敗。張作相一看自己指揮不了軍隊,反正也是保命要緊,也跟著跑了。

我們再來看蔣介石對於熱河抗戰的態度

1933年的時候,蔣介石對於抗戰是比較消極的態度。當然,我絲毫不懷疑蔣介石對於抗日的決心,從1937年以後蔣介石的表現就可以知道蔣介石對於抗日也是不含糊的。


但是,蔣介石此時並沒有做好全面抗日的準備。對於蔣介石來說,他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內”。相比於抗日,這個時候的蔣介石更熱衷於消滅國內大大小小的勢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蔣介石雖然表面支持熱河抗日,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包括戰略物資的支援。甚至,蔣介石還寄希望於國聯的調解。

沒想到日本人直接退出了國聯,蔣介石沒有辦法,只能不斷的和日本人談判和妥協,因為蔣介石還想留著力氣去撲滅那遍地的燎原之火。



在湯玉麟和張學良的明爭暗鬥下,在蔣介石的不作為局面下,熱河淪陷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情況,在湯玉麟和張作相先後逃跑的情況下,真正在熱河抗日的反而名聲不好的東陵大盜孫殿英。


孫殿英在熱河一帶和日本人血戰了十幾天,城市守不住之後又和日本人打游擊。熱河抗戰,為孫殿英贏得了不少的讚譽。

然而,熱河抗戰10年之後,也就是1943年,孫殿英成為了漢奸,真可謂是戲劇性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