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術語需要規範和統一 希望大家對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秦腔術語需要規範和統一 希望大家對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多年來,由於各種原因,秦腔的各種術語不統一。同樣一個意思,在各種秦腔理論書籍和秦腔曲譜、秦腔劇本中,竟然有幾種不同的名稱。這樣給秦腔的交流和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有的因為術語的不統一,還會造成歧義。所以,我認為,需要秦腔的研究者、理論界對這一問題予以重視,做好秦腔術語的規範工作。

秦腔術語的不統一在幾個方面都有反映

一、唱腔的聲腔體系名稱有分歧。花音和苦音分別都有好幾種叫法:

花音——花音、歡音、硬音、甜音;

苦音——苦音、哭音、軟音。

二、板式名稱的不統一。現在,一般都認為秦腔唱腔分為六種板式,即:慢板、二六板、代板、二導板、尖板、滾板。這個問題過去曾經有過各種看法,比如,有人認為有13種板式,甚至更多。這當然是把板式名稱和板式的起落方式相混淆了。但是現在都認識統一了。不過,對於6種板式的寫法,卻有些出現了不統一。如:“二六板”有寫作“二流板”的;“代板”有寫作“帶板”的;“二導板”有寫作“二倒板”的;“尖板”有寫作“箭板”、“墊板”、“介板”的。

在秦腔的各種板式中,都有好幾種起板方式。如“二六板”中就有“二六大帶板”、“二六小帶板”、“拉錘二六帶板”、“剁頭二六帶板”、“七錘二六帶板”、“蠻帶板”等等。這些二六的起板方式名稱又與板式中的“代板”同音,就很容易發生混淆。

“介板”這一名稱,一般“蒲劇”裡用,屬於散拉散唱,但是秦腔的有些資料裡也這樣稱呼“尖板”。《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中《尖板》條下解釋:也叫“介板”。秦腔、河北梆子散板類型,常在簾內唱。

三、某些板式中的一些唱法名稱也有不統一。如:代板中的“垛板”有的書上又叫“雙錘”。

四、個別板式名稱的含義出現分歧。比如“滾板”,有的理論書籍上面說,“滾板”包括“滾白”和狹義的“滾板”,區別是:凡是每一句是五個字,並且有上下句的唱腔,就叫“滾板”,如,《斷橋》裡白娘子的唱腔“薄命女嬌娥,點點珠淚落”;凡是唱詞是散句的就是“滾白”。也有的理論書籍上把這兩種都叫“滾板”,“滾白”只是它的另一種名稱。

五、落板名稱的不統一。在5種落板方式中,有4種落板方式名稱出現不統一。他們分別有如下幾種叫法:

提板——提板、齊板、截板、迄板;

歇板——歇板、斜板、繞板;

黃板——黃板、荒板、簧板;

砸板——砸板、扎板、札板。

六、秦腔曲牌名稱不統一。如“跳門檻”有叫“官譜”;“柳青娘”有叫“柳生芽”的;“殺妲己”有叫“殺妲姬”的;“紡線曲”有叫“紡棉花”的等等。

戲曲術語不統一或者術語內涵有歧義的情況,過去在京劇裡也存在。如解放前京劇界對京劇裡的“散板”和“搖板”看法不一,有的把“搖板”叫做“”散板“;有的把”散板“叫做”搖板”。解放後,京劇研究者、理論界將這一問題做了統一。現在,京劇裡凡是散拉散唱的就叫“散板”,散拉散唱裡面情緒比較激昂並且只在唱腔開頭唱的叫“導板”;緊拉慢唱、緊拉散唱的叫“搖板”。京劇裡的“搖板”在“緊拉慢唱”這一個特點上和秦腔的“代板”有些相似,但比較起來,它沒有秦腔的“代板”情緒激昂。

有這麼一點想法,隨手打出來。“術語不統一”這一問題可能在秦腔的其他領域也存在,比如在“鑼鼓經”裡,在表演術語裡。如所謂“三簧場”、“三笑”、“起霸”、“抹架子”等等之類的,我不大懂,只是估計這裡面可能也存在同一問題。今天,我將這個問題(如果它還算個問題)提出來,希望能引起秦腔理論界和廣大秦腔音樂愛好者的注意,也希望大家對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果您認為這不算個事兒,您也就看看吧。也可能我說的裡面還存在錯誤,也請您指出來,咱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