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火器在同時代是什麼水平?

岱玄


徐光啟說過,夫火器之來也。自永樂間徵安南始也。其稍盛也目嘉靖間御倭始也。就是說,明朝永樂時期從越南得到神槍,才開始以神槍為主要武器,組建神機營。除了從越南得到的神槍,其他火器就是元朝遺留下來的火銃。此後100多年,再無發展,一直到嘉靖時期,才開始得到西方傳來的鳥銃和佛郎機,武器水平才稍微提高。

如果說,明朝初期火器世界領先的話?那神槍的發明者越南,就是世界火器最先進國家了?畢竟是越南人黎澄教會了明軍制造神槍,其實就是一種發射箭矢的管形火器。永樂皇帝就是依靠這種武器,才建立起神機營。 奠定了明軍“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

越南人在明朝初期,執掌明朝火器製造60年,將越南所有武器都教會了明軍。比如,神槍,神威烈火夜叉銃、單飛神火箭等等。明朝最精銳的火器部隊所配備的武器,就是越南引進的。

實際上從14世紀後期開始,也就是明朝初期開始,明朝火器就開始大幅度落後於歐洲。在歐洲一樣有一次訂購幾百支火門槍裝備部隊的例子,在1364年,意大利佩魯賈就一次購買500支火門槍裝備了一支火器部隊。

在15世紀初期,明朝永樂時期,歐洲已經開始裝備早期火繩槍。很快,歐洲火槍的槍管就達到了1米長,而明朝火銃才40釐米長度,在射程和射速上首先就已經是極大的劣勢。

這些火槍的槍口動能已經達到了1000-2000焦耳,足以打穿重甲。而明朝一直到一百幾十年以後,還是,火槍無法擊穿清軍重甲,什麼水平可想而知。徐光啟就說過:言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鮮兵非無銃箭,而無可奈何者,甲堅故也。


深度軍事


舉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例;

明朝滅亡後,清朝乾隆時期閉關鎖國,到了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清朝和西方帝國主義發生了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從此西方列強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統治者當時沒有什麼可以用的武器,就下令打開已經封禁了兩百多年的倉庫,不得不拿出明朝時留下的火槍火炮與英軍作戰,本來以為已經相差了兩個多世紀的武器一定不如英國人的,當時結果卻令人大驚失色,清軍發現明朝時期的火器竟然還要遠遠領先於英軍,尤其是火槍的威力還要大於英國人,然而清軍還是敗了
從這一點能夠看出明朝的火器當時是領先世界上任何國家的

而且明朝還水雷和地雷,根據史料記載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水雷和地雷的國家,




無聊aal


明朝的火器,再同時代的西歐國家相比,是落後一點的,即便製造火藥和火器這些熱兵器的技術是從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傳到阿拉伯國家,然後被西歐人學來,並加以改進的。這就形成了比原產地產品更高級的西洋火器。這就比較尷尬了,好比原裝正品竟然還比不上高仿。

中國明初及前面,熱武器的技術比西歐國家進步。

十四世紀後期,也就是元末明初之際,已經有大口徑鐵炮,是世界上最早的臼炮。而歐洲最早的火炮是臼炮,且還是石臼炮。這些石臼炮的口徑不大,裝的藥量小,自然和明初的鐵炮相比。

這種優越,在明朝大一統之後,便開始漸漸消失。因為天下承平,本不愛戰爭的明朝人就沒有想著去改進火器,於是西歐國家因為眾多小國矛盾多多,戰爭頻繁,對火器的需求量自然高了,那麼他們自然就會去改進來自中國的火器。這最後的結果就是到了明嘉靖時候,他不得不從西歐國家“進口”火器了。

不得不說,明朝不愧是弄出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朝代,其本身對西方文化接納程度較高,他們從來不會以天朝上邦固步自封,一直都從葡萄牙、荷蘭等海上霸主那裡“進口”佛郎機大炮以及紅衣大炮,還學習火槍的先進技術,所以,明朝那時出現了比較本土化的熱武器,例如各種火銃,特別是連子銃,於明嘉靖年間創制,學會了用紙張包住火藥做子彈。

在嘉靖四年,明朝還製造出了“毒火飛炮”,也就是用生鐵製造而成的爆炸彈,這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用爆炸彈用子彈的火炮。

後來改良了眾多的火器攻打倭寇,也算是明朝人被逼著“上進”了。

不過這種上進勁,在明末又消失了,因為明朝瀕於滅亡。連明軍用的火器都是鐵質不足的東西,反而沒能壓制強敵。

到了最後,就是我們所知的,在清朝,火器就好比是被堪稱垃圾的東西,根本沒得到重視。所以,中國火器原本有機會在明中後期開始發力趕超歐洲的,可是因為許多天災人禍就泯滅於歷史上。

所以,總的來說,中國的火器,在明初以前,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地,到了明嘉靖時候,有上進的苗頭和機會,後來國破啥都沒,從此真真正正的落在下游。

可惜了。


宿禮


明代的火器水平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曲線,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

洪武—宣德,正統—正德,嘉靖—崇禎。

洪武—宣德

這一個時期的大明火器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領先世界,經過了兩宋大元的發展,火器技術在明初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明政府當時所制的火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威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除了宋代就有的火箭、震天雷,對於元代出現的金屬管火銃,明王朝也是做了很好的繼承和發展。在單管銅火銃的基礎上,明軍開發出了三眼銃、快槍、單眼鐵銃、碗口銃、洪武大炮等管狀火器,並且於成祖皇帝時創建了世界第一支獨立的火器部隊——神機營,並且還有相應的很多火器運用戰術,比如沐英的三段擊、成祖的三板斧等等。

正統—宣德

由於明太祖朱元璋八股取士,破壞了唐宋以來的開放式科舉制度,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取消了政府部門專門研究科學的機構,使得中國的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都大幅下降。原本明初的領先完全是依託前朝所遺留的豐富經驗,當這些經驗用盡之後,明代的火器發展陷入停滯,字正統皇帝開始,大明的火器開始走了下坡路,缺少了嚴格的監管制度和科學而理論作支撐,大明的火器已經無法同同時代的歐洲火器相對比,尤其是1450s之後歐洲出現了早期的火繩槍和佛朗機長炮,論射程射速使用方便程度都要勝於大明同時期的火器。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那次屯門海戰中,葡萄牙人雖處於人數劣勢,但是憑藉先進的火器任然讓明軍吃了大虧。

嘉靖—崇禎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東西方之間的文明碰創愈演愈烈,西方強大的軍事讓明政府意識到了自己武器上的落後,於是一波西器大進口和仿製的時代到了。先是仿製葡萄牙的佛朗機,再是日本人的鳥銃,甚至還自行的發明了裝備不全的滑膛加農炮——大將軍炮、二將軍炮。在萬曆後期和荷蘭人、西班牙人的對峙中,明政府又認識到了紅夷炮的威力,於是在天啟年間引進了紅夷炮來用於遼東軍事和海防。也就是這段時期大明一直在努力的追趕世界的火器技術水平,終於在天啟朝做到了部分火器以及火器理念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在重火力上,依舊是與西方有一定差距,不過不是很大。


火器工坊


明朝初期略微領先世界,中後期大幅落後。很多明粉總是說明朝積極引進西方火器,並予以改進,並原版都好,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明粉最津津樂道的就是明朝所謂的連發火器,像什麼三眼銃、五雷神機、子母炮之類的,但實際上,這些玩意西方在15世紀早就有了,之後因為效用不佳,言過其實被紛紛淘汰,就連戚繼光、趙士禎都明確說中國這些傳統的連發火器不堪用,只有明粉才會對此引以為豪。先上幾張歐洲15世紀的火器圖。


明粉所謂大明先進的多管銃、子母炮弗朗機其實在15世紀的歐洲非常普遍,早就是人家玩剩下的。別看這些多管火器看著威風,但實際上華而不實,遠不如之後的火繩槍和前裝炮好用。

就拿三眼銃這種多管銃說,射程精度威力都很差,唯一的優點就是連發,但是問題是你一次連發三槍固然很爽,但是你再次裝彈也得裝三發彈的時間,因此,火力持續性並不比火繩槍好多少,再加上威力不足,能不被淘汰嗎?因此到了清朝,三眼銃就只能禮炮用了。

再說佛郎機,同樣是這個問題,你子母炮看起來厲害,但由於當時的後裝炮無法解決氣密性問題,所以射程威力精度都成問題,打出去總是打不準,威力也不大,遠不如後來的前裝炮,也就是所謂的紅夷大炮好用。

明朝傳統的火器,就算是戚繼光、趙士禎都明確吐槽過:

火器專家趙士禎當時抱怨:“北兵不耐煩劇,執稱快槍三眼銃便利過於鳥銃,教場中打靶,鳥銃命中十倍快槍,五倍弓矢,猶自不服。"此戚少保語也。近見為將者,不惟北地諸君鮮有留心於此,即南人亦覺寥寥。究其所以,皆緣罔知為國,無心滅賊,因循歲月、僥倖功名之流充滿戎行,何可語此?又何能知此?”

趙士禎說鳥銃比傳統的多管火器優越百倍,但北軍依然故我,就是因為其保守落後,疏於訓練,不願意學習新事物,因此,導致火器落伍。

而三眼銃的效果也十分糟糕,在薩爾滸之戰中,很多清軍身中數槍卻安然無恙,有一個更是頭盔夾縫處中槍都沒事,估計就是是三眼銃射的,清軍普遍身穿重甲,三眼銃那低下的穿透力,普遍無法傷到清軍。

在同時代歐洲大規模裝備重型火繩槍時,明軍卻依然沒有淘汰15世紀的原始火器,不得不說已經落後了一大截。

再比如火炮這塊,17世紀明代火器專家焦勖也說,他在《火攻掣要》說得很清楚 “近來購得西洋大銃,精工堅利,命中致遠,猛烈無比,更勝諸器百千萬倍”。中國火器“鑄造無法,其大器不過神威發熕,滅虜虎蹲,小器不過三眼快槍。此皆身短,受藥不多,放彈不遠,且無照準而難中的。銃塘外寬內窄,不圓不淨,兼以彈不合口,發彈不迅不直,且無猛力。頭重無耳,則轉動不活,尾薄體輕,裝藥太緊,即顛倒炸裂”。

紅夷大炮這種歐洲先進的前裝炮,如果配上經驗豐富的炮手,可謂是吊打滿清,但是很可惜,明朝自己的炮兵大多不合格,以至於之後聘請西洋教官訓練,在西洋教官指揮下,明軍炮兵曾完虐清軍,但是之後由於政治問題,孔有德等人降清,使得明朝紅夷大炮和炮兵落入清朝之手,進而導致了明清實力轉換,這足見歐洲火炮作用之大,更證明明朝和歐洲的差距已經很大了。

這從明朝當時與西方殖民者的衝突也能看出來,雖然當時來中國的只是西方不入流的武裝商船,連正規軍都算不上,但依然給明軍留下了深刻印象。

明人沈德符所撰筆記《萬曆野獲篇.紅毛夷》記載了荷蘭人所施放的紅夷炮:“第見青煙一縷,此幾應手糜爛,無聲跡可尋,徐徐揚帆去,不折一鏃,而官軍死者已無算。”

明福建巡撫南居益《謹陳閩事始末疏》的奏章中記錄:“見大海澎湃中,萬難接濟戰。夷舟堅銃大,能毒人於十裡外,我舟當之無不糜碎。即有水犀十萬,技無所施。

從記載看,就連明朝人自己都意識到了明朝火器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明粉卻還不自知,簡直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話。

中國要想強大,必須要實事求是,否則我們就跟清朝末代的統治者沒有任何區別。


沉思的托克維爾


明朝的火器處於什麼水平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爛。



現在網上經常有明吹吹噓什麼明朝火器多麼牛X,領先世界,還列出一堆花裡胡哨的東西,很可惜,那都是屬於經不起推敲的低等謊言。比如說這個,被某些臭不要臉的蛋白質(把這些編造謊言的明吹稱為人是對人的侮辱)說成是改進的後裝佛郎機。


實際上這個是清末淮軍裝備的山炮。

當然,蛋白質們把清朝的炮說成明朝是常有的事,畢竟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嘛。


言歸正傳,明朝的火器到底怎麼樣?只能說,前半段啃大元的老底,後半段撿了點洋落。

為什麼說是啃大元的老底。大家都知道三眼銃這種火器貫穿了明朝一生,三眼銃屬於火門槍,本身為早期火器,而炮就更可笑了,不過是大號的噴子而已。而同時期洋人槍炮已經出現了分化,而把早期火器用了兩百多年的明朝卻沒有明顯的分化跡象。而且同期的洋人已經打造出幾千磅的巨炮用來攻城或者轟擊方陣。不過,說到三眼銃,歐洲早期也有多管火門槍除了火門槍,還有風琴炮,也屬於多管火器。




風琴炮

各種火門槍


火繩槍的雛形

後裝炮

哪個都可以完虐明朝。

後期撿洋落,典型代表佛郎機和紅衣大炮。明朝得到的佛郎機,在同時期的歐洲屬於正規軍淘汰後給商船自衛用的小炮,不過這也讓明朝知道了什麼叫炮;紅衣大炮屬於12磅(一說18磅)加農炮,屬於中型炮,同歐洲24磅、32磅等重炮比起來並不算牛X。結果這兩樣火器被明朝奉為神器。結果因為冶煉技術不過關,質量上還不如歐洲原裝進口貨。

甚至連歐洲都裝備了燧發槍還沒有普及火繩槍,還死抱著火門槍不放。至於說什麼明朝趙士禎發明燧發槍,不過那也是沒有實物,壓根算不上發明。最後普及火繩槍的任務在清朝才算完成,同時清朝也完成了軍隊火器化,對了,現在有據可查的是清軍還真在乾隆年間裝備了燧發槍。





所以我很納悶那些吹明朝火器領先世界的是什麼樣的心態,無知、無恥、無腦貌似都佔全了。


話說我真的和不少明粉有過接觸,不過我還真沒見過他們這樣吹捧明朝。作為歷史愛好者,大家都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沒見過嘴這麼大上去就說大明火器天下第一的。所以,稱這種名為明粉實為明吹的蛋白質根本不配稱為人。

補幾張被蛋白質們剽竊的清朝火器圖片。






最後放一張圖片


北洋海軍炮手


明朝的火器,在世界同時代的水平,得分兩部分來講!

明朝前期,火器水平領先世界同時代任何一個國家。



明朝自立國時起,就開始意識到火器的作用,並開始在軍隊中廣泛應用火器。比如沐英就率先發明三段式射擊,使得明軍火器部隊有了對付騎兵的高效戰術。這種三段式射擊的應用,足足領先歐洲百年有餘。此後,永樂皇帝又進一步組建神機營,開世界火器部隊之先河。



神機營也是當時世界上火器率程度最高的部隊。史料記載,神機營全營兵力5000人,其中步兵3600人(全部配火器); 騎兵1000人; 野戰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以及大連珠炮)。



全營火器配備如下:

霹靂炮3600杆(步兵火銃),合用藥9000斤; 重八錢鉛子90萬個;大連珠炮200 杆(多管火銃); 合用藥675 斤; 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銃); 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

然而,到明朝中期,明軍火器已經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是,明朝在與葡萄牙人的海戰中,認識到西方火器的厲害。並在西草灣之戰中,明朝繳獲了20門葡萄牙人的弗朗機火炮,隨後開始借鑑和吸收葡萄牙人的鑄炮技術,將之大量仿製,這就是著名的佛郎機炮。從此以後,這類大炮便成為了明朝軍隊中的制勝利器。



除了佛郎機炮,明軍還在對外戰爭中不斷學習和改進自己火器的短板,又先後給部隊配備鳥銃、紅衣大炮等武器。



同時,結合自身軍隊和作戰區域的特點,又研製出三眼銃、虎蹲炮等特色火器。名將戚繼光更是首創火炮車陣戰術,鍛造出當時東亞最強的火器化部隊—戚家軍!



客觀來說,明朝後期雖然火器研發的技術和理論已經落後於西方。但其火器運用和生產等領域還是屬於世界領先水平,火器的質量也是跟得上世界的主流的。


這些歷史要讀


應該是屬於當時世界的第一梯隊。明代火器發展迅速,其形態造型十分豐富,但不同的發展時期對其形態造型的影響不同,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以形象為主的形態造型設計和以功能為主的形態造型設計。 以形象為主的形態造型設計此類火器形態大多出現在明代火器發展的早期。

因為火器在當時來看是新興的事物,人們想要對其有更加直觀的認識,當時的製造者將自己對自然的觀察與想象賦予到火器的形態上,不僅以生活或想象的動物為靈感來源,而且從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汲取靈感,雖然其作為武器的功能並沒有其他火器出色,但其富有新意的嘗試給後世的人們帶來更多有關火器的探索空間。下面舉例出一個在當時具有創新性的火器形態造型。

神火飛鴉:神火飛鴉是由多個裝有火藥的筒狀助推器所捆綁而成形似飛鴉的火箭。其形態造型是用細竹子做成形似飛鴉的骨架,並在內部裝入炸藥後在整體框架上糊上一層薄紙,其雙翅下各放置兩個通過火藥線引燃的提供助推力的火箭,火箭助推完成的的最後會引燃飛鴉內的炸藥,引起劇烈的爆炸。從作為武器的功能角度來看,其功能符合了對敵軍陣營造成破壞的軍事打擊目的,但對打擊目標的精準度和效率並不理想。而從創新的角度來看,其形態是在對生活中飛鴉的借鑑與思考,並將其形態與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很好的結合。


李三萬的三萬裡


明代火器與西方火器科技之比較 絕非有所謂領先世界百年之說 因為太過籠統而缺乏嚴謹 此皆不知史輩好惡取向之下臆想而臆斷 明代火器與西方之比較大抵上可以分前 後兩期 論述如下

明代前期的火器大發展 可以從永樂徵安南講起 《明史·卷九十二·志第六十八·兵四·火器》雲:“成祖平交阯,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制用生、熟赤銅相間,其用鐵者,建鐵柔為最,西鐵次之。大小不等,大者發用車,次及小者用架、用樁、用託。大利於守,小利於戰。隨宜而用,為行軍要器。”到了永樂十年“詔自開平至懷來、宣府、萬全、興和諸山頂,皆置五炮架。”二十年“從張輔請,增置於山西大同、天城、陽和、朔州等衛以禦敵。然利器不可示人,朝廷亦慎惜之。”


《武備志》明代鳥銃圖  

至英宗時 明代火器已經可以在各邊鎮自行建造 然而英宗怕其技術 火器外洩 最終禁止 但是可以從中窺測其時明代火器的一定發展 這時期的明代火器較與西方處於一種領先地位 這種狀態從嘉靖開始有了轉變

西方火器自十五世紀中葉之後 發展迅速 有火槍 可先點燃火繩 以蛇形杆裝置將火繩下壓至火藥槽內而觸發火藥 至後來德國燧發槍的問世則比西班牙火繩槍更為方便 西方除了在點火上的革新 其槍托上改進與細長的槍管設計與火藥的顆粒狀之發明都是其西方十五世紀後發展的表現 其他像發明炮耳 銃規 準星照門也可以表現為西方火器的發展


紅夷大炮

至十六世紀 西方大航海時代開始 與中國明代開始接觸 才有了正德佛朗機 嘉靖八年 世宗以右都御史汪鋐言 下令製造佛郎機炮 因其比中國火炮的優勢 而稱呼其為“大將軍” 並且裝備九邊 到了嘉靖二十五年 根據鎮守邊關的總督翁萬達所上奏的火器與御史張鐸所上的十眼銅炮 世宗詔令工部製造 嘉靖二十七年 又得日本與葡萄牙人之火繩槍 明朝積極向上 派工匠學習外夷善於火銃者 學習完成乃造 其成品比原來的火器更為優秀 但是明朝對此外來火器幾乎都是處於一種改造狀態 雖然有些火器的改進比原造火器優良(比如鳥銃 其得於日本 明本無此火器 按照鄭若曾的說法是起於西方 精於日本 但是明朝在自己改良之後 其為了更佳“鳥銃之制,自西番流入中國,其來遠矣。然造者多未盡其妙。嘉靖廿七年,都御史朱紈遣都指揮盧鏜破雙嶼,獲番酋善銃者,命義士馬憲制器,李槐製藥,因得其傳,而造作比西番尤為精絕雲。”《籌海圖編·經略三·兵器·鳥銃圖說》) 但是大體上處於一種劣勢 始終不能如西方科技優秀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 天崇二代與西方的海戰 中國火器之拙劣 雖然最後勝利 也並非持有火器之強大 反而徐光啟 李之藻等先進的目光開始重視西方科技 不僅侷限於其火器 而力倡引進其火器與技術和教習人員 所以天崇二代 明代中國對西方火器又是一次大引進 故而明代在嘉靖以後 比較西方火器大體上是一種落後 然而並沒有實質性的差距 明之對戰西班牙 荷蘭的勝利也並不能就此說明明代火器較與西方火器優秀 若料羅灣之戰 明以火攻得勝 以數量得勝 且荷蘭本船不過十艘 其餘皆劉香部 故而後期明代中國在火器科技上對比西方已顯得落後



利瑪竇與徐光啟像

雖然 明代火器創造繁多 但是並不能因此論其成功 優秀 好比如百張十塊人民幣與十張英鎊之比較 或百比二十 《武備志》從《卷一百二十二·軍資乘·火器圖說·一·砲》到《卷一百二十三·砲二》《卷一百二十四·銃》《卷一百二十五·銃二》《卷一百二十六·箭一》《卷一百二十七·箭二》《卷一百二十八·器械》都在講火器 戚繼光《練兵實紀》亦有云 在《雜集卷之五·軍器解》《明史·卷九十二·志第六十八·兵四·火器》雲:“明置兵仗、軍器二局,分造火器。號將軍者自大至五。又有奪門將軍大小二樣、神機炮、襄陽炮、盞口炮、碗口炮、旋風炮、流星炮、虎尾炮、石榴炮、龍虎炮、毒火飛炮、連珠佛郎機炮、信炮、神炮、炮裡炮、十眼銅炮、三出連珠炮、百出先鋒炮、鐵捧雷飛炮、火獸布地雷炮、碗口銅鐵銃、手把銅鐵銃、神銃、斬馬銃、一窩鋒神機箭銃、大中小佛郎機銅銃、佛郎機鐵銃、木廂銅銃、筋繳樺皮鐵銃、無敵手銃、鳥嘴銃、七眼銅銃、千里銃、四眼鐵槍、各號雙頭鐵槍、夾把鐵手槍、快槍以及火車、火傘、九龍筒之屬,凡數十種。正德、嘉靖間造最多。又各邊自造,自正統十四年四川始。其他刀牌、弓箭、槍弩、狼筅、蒺藜、甲冑、戰襖,在內有兵仗、軍器、針工、鞍轡諸局,屬內庫,掌於中官,在外有盔甲廠,屬兵部,掌以郎官。京省諸司衛所,又俱有雜造局。軍資器械名目繁夥,不具載。惟火器前代所少,故特詳焉。” 是如此記載 不可謂不壯觀

我國家火器之傳入歐洲 史學界大抵持有蒙古十三世紀西征傳入阿拉伯 後阿拉伯研究發揚而傳入歐洲 而中國火器與西方火器技術之差有實質性大抵在鴉片所體現出來 而清嘉慶以後已墮落 其之墮落肇始於康熙平定噶爾丹 禁火器之研發 使火器之相關知識無傳承 其火器如此 科技又甚於此 康熙之季 以禮儀之爭 又禁西學宗教 乃斷了西學東漸 而其在內又不創新 研發 在外又不引進學習 科學技術至此大壞 釀成鴉片之禍 以至於我國家敗退百餘年 悲夫


張洵美


火器在有明一朝備受重視,那麼相對於同時代的其他國家,明朝的火器在什麼水平呢,我們需要分以下幾個時代來看。


建國之初

眾所周知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這也就註定了中國研究火器的時間較其他國家要早的多,最早的記錄中國在戰爭中使用火器的時間是唐朝末年,在唐軍平叛中使用了一種名叫發機飛火的火器摧毀了叛軍的大營,這是中國火器最早的記錄,而西方記載的最早使用火器是1274年馬力尼德蘇丹使用火炮圍攻北非摩洛哥的Sijilmasa。其所使用的火器是根據蒙古人遺留下來的火器所改造的。

在1260年蒙古人與馬穆魯克兵團交鋒中使用火器之後,火器迅速在伊斯蘭國家蔓延開來,而在中國元朝建立之後火器不但沒有得到發展,反而出現了倒退。在明朝建國之初並沒有大力發展火器,因為元朝的火炮鑄造法竟然已經失傳了,所謂的炮全都是以機發石也就是俗稱的投石機,到了明成祖平交阯,得神機槍砲法,特置神機營肄習。明朝才開始訓練火器部隊,併發明出“三段擊”這種先進戰法,這個時候的明朝火器技術略領先於西方。

明朝末期


經過近二百年的發展,中國的火器並沒有太大的進步,因為火器製造技術被中央嚴格把控,到了嘉靖年間,葡萄牙幾艘船連同船上的火炮在與明軍交戰中被俘虜,當地官員汪鋐後來進京,建議使用葡萄牙火炮防禦北方,得到採納,防制葡萄牙炮,即為”佛郎機炮“。後來又從大西洋國(疑為西班牙)獲得更大的火炮,即紅夷炮。此時的明朝火器技術並沒有落後於西方太多,到了崇禎年間,大學士徐光啟曾立主大力發展火炮交由各地防守,但是由於守將無能,大炮多為叛軍繳獲用來攻城,而且火炮火器製造對於技術要求極為苛刻,明朝國力又日益衰敗,所以並沒有大把銀子來研究火器技術,而此時的西方眾多國家,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卻已經將火炮火槍作為攻城略地的首選武器,強大的國力支撐著火器技術快速發展。但此時的明朝已經內憂外患,已經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研製新火器,技術開始落後。至於有些文章說,八國聯軍侵華時曾在北京某武庫中發現明朝時候的火槍,比他們用的火槍還要先進,這種事純屬意淫。

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漢人封建王朝,在對待外來先進技術時能夠認真學習,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奈何時運不濟,被起義軍推翻,而到了清朝便開始閉關鎖國對先進技術視而不見,也是末期受人欺辱的重要原因。

如有錯誤缺漏之處,歡迎在評論中指出。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