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農村分地後糧食突然大增產,這突然增產都有哪些原因?什麼是根本原因?

空山新雨48935221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的糧食增產,主要靠的是品種改良的突飛猛進和化肥農藥等技術的引進和運用。如果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很好詮釋了80年代後的糧食增產,那麼“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則很好詮釋了50年代後的糧食增產,同時也客觀上揭示了當年人民公社如火如荼的原因。至於主觀上揭示80年代前的集體和80年代後的單幹,首先,基礎工業建設階段不能開放市場,只有把農民組織起來,並隨時抵禦資本主義的侵蝕,才能保障獨立自主的工業化起步;到了工業升級階段,必須打開國門引進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才能實現工業品的高附加值並換回美好生活。看看現在國際市場的糧價,如果沒有當初基礎工業的大躍進,人多地少的中國人種地一輩子恐怕也換不來一部轎車,日後工業升級的改革開放也無從談起!隨著工業升級和市場的開放,中國農業的保障地位已經降低,加之傳統小農意識的根深蒂固,這才是人民公社解體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一旦有了其它的增產手段,傳統農民都願意單幹,並不是因為單幹了必定增產。一切深層次三農問題的解決,都有賴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順利推進,7%耕地養20%人口是目前中國所面臨的最大不平衡矛盾,幾十年追求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導致化肥農藥添加劑的超量使用和品種的過度改良,中國的土地和環境壓力已不堪重負,未來自然農耕再現輝煌的生態文明實現,則有賴有覺悟的新型職業農民的大量湧現,社會主義的鞏固與發展,也有賴於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更確切地說,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聯產承包的意義,在於推動後來城鎮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自留種產品供消聯盟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一九七八年我國並沒有分田單幹,一九七八年全國農作物大豐收,這一年仍然是集體經營。

安徽小崗村的大包乾始於1978年的11月,當時18戶村民摁下了17個手印。我國大部分地區分田到戶是在80年及以後的年份。


實行聯產承包到戶,缺期內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生產的積極性。事實上農民從集體到單幹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好處。

糧食的增產和大包乾有聯繫嗎?

答案是肯定的,大包乾以後男女老少齊上陣,人人願意多出力,多流汗,產量的提高是理所當然的。


話說回來,糧食的大幅度增產不是大包乾帶來的,這種結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七十年代底我國大量進口化肥的同時,也引進大批化肥生產線,化肥的普及應用是糧食增產的重要因素。記憶當中我們當地農村當時有挪威的尿素,美國的二胺和日本尿素。

七十年代的種子繁殖也取得突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從國外引進的小麥品種,雜交玉米的制種和推廣都決定了糧食產量。

綜上所述,當年的糧食增產的決定因素不是大包乾,它是科技的發展、應用的結果。


大包乾以後,農田水利設施遭到破壞,森林植被逐年減少,同樣的影響了動植物的多樣性,降低了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當時農村開始走向機械化,包產到戶的推廣直接延緩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霧中觀你


小編是在胡說八道,說些好聽的給誰聽呢?首先,1978年還是集體生產,你為什麼要把明明是在集體生產的情況下收成的增加說成是單幹的功勞呢?你要騙年輕人還可以,騙我們這些過來人可能嗎?其次,農業生產高產的因素許多評論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這裡就不再多說了,最後,單幹後,原來集體攢下的家產幾乎全部損壞,比如原來我們隊有一半的糧食產量是水稻,因為分田後,沒有人再管引水渠,沒有了水,怎麼種水稻?現在在農村幾乎全是50以上的人在種地,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他們不願意也不會種地,如果一旦工打不成了,他們就會沒有收入,而地也種不來,那時中國才真正是會發生最大的危機!


廖紅丁1


首先,1978年沒有分田到戶!77年至79年全國風調雨順!我記的78年大豐收,我村農戶家裡都吃上了白麵饅頭(座標河北冀州)。我們村是搞的比較好的,有55大拖一臺,:28大拖一臺,20大拖一臺,小四輪拖拉機5臺,大牲畜若干,村辦丶隊辦副業若干!這得益於集體力量,農業基本實現了半機械化!照這條路走下去,我村到2000年絕對能實現四個現代化中的農業機械化目標!但自81年分田單幹後,農民力量小了,加上原來水利設施的廢棄,到2010年左右才實現了機收機種!所以說小崗模式只能在小地方實行,假如再晚分幾年地,中國農業靠集體積累,完全比現在好!管窺之言莫見笑!


冀上布衣


小編有嚴重的惡劣觀點傾向,害怕說真話,講實話。對不同看法,肆意刪回答!難道小編只喜歡吹虛,溜鬚拍馬,文過飾非,說瞎話嗎?!要不是以前打下水利建設、興建化肥廠、著手抓緊農作物的優良品種培育這個重要的根本基礎(這些根本基礎,從1975年就已經初見成效),從根本上解決制約糧食增產的根本因素,他單幹和1949年前的幾千年單幹有什麼兩樣?!小編你說說!!!


大漠孤煙夕陽晚風


1978年以後,糧食產量大量增加,離不開農民的辛苦耕作,也有前些年大興水利建設,採用優質糧食種子等等原因, 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化肥的使用量增加。

1970年至1990年,全國糧食產量,化肥產量的數據如下:

為了直觀作圖如下:

從圖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糧食產量同化肥產量之間完全是正相關的關係。1980年糧食產量下降是由於全球大面積的氣候異常(美蘇等國也受影響),除此之外,沒有見到影響糧食產量其他原因大規模異常變化的報道。這就說明了糧食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肥產量的增加。

為什麼全國的化肥產量會突然增加呢?這關聯到一個四三方案。

四三方案,簡單的說,就是1973年經毛主席,周總理批准,中國向西方國家引進價值43億美元的大規模成套設備技術計劃。當時的背景是中國重返聯合國,尼克松訪華,西方解除了對中國的經濟技術封鎖。四三方案中的大化肥項目如下:


由於這些大型項目的建設週期比較長,投產日期從1976年到1982年不等,所以,1976年到1984年,全國化肥產量逐年增加。

許多人將糧食產量的增加歸結到分田到戶。實際上,全國大規模的分田到戶始於1983年,而1984年以後連續幾年糧食產量是下降的。一直到1990年,才恢復到1984年的水平以上。

所以,中國人解決溫飽問題首先要感謝辛苦勞作的廣大農民,其次要感謝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為國家的建設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詳見本人頭條號文章《什麼原因讓中國人吃飽了肚子》。


蕭蕭勁竹


改革開放了,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了黨的好政策。不再確立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全國人民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上來。達到了公正,自由,民主一箇中華民族的安定團結的大好形式。在黨的好政策推動下,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大力發展了生產力。使農民在自己的包產地裡有責任,有信心,還有奮鬥的精神在支撐著,決定的因素在於是人。勝勢了糧食突然大增產。


來一兩二鍋頭008


分田單幹作為臨時性措施可以,作為農村的基本經濟模式是倒退,談不上是社會主義。今天的農村基層組織素質嚴重下降,甚至黑社會把控,土地撩荒,水利設施退化,免除農業稅加農業補貼種糧積極性也不高等等就是證明。集體經濟模式不盡完善,加上當時農業科技水平不高,化肥用少,支援城市工業發展等等,有許多不如人願的地方,但是分田單幹是帶有情緒、缺乏深入調研、簡單粗暴的做法,決不是進步。


手機用戶70683275025


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以我們公社(現在鄉)為例,一九七四年袁隆平雜交水稻繁育成功,一九七五年我們生產隊派人都海南島學習育種。七六年我們生產隊自己試製種,七七年開始試種雜交水稻南育二號,當年畝產七百多斤,七八年大面種推廣雜交水稻,糧食獲得了大豐收,七八年底我們生產隊的口糧由原來的人均45斤稻穀增加到55斤,八0年增加到每人平均60斤。已完全解決了吃飯問題。到分田到戶前的八二年,我們全家四口人全年可從生產隊分到口糧(55x4x12=2640斤,我們家勞力不夠,沒有吃回平均數),八三年分田單幹後,我們家交清上交後,還剩3100斤,比大集體時多了540斤。說大包乾使農民糧食大增產是瞎說,說大包乾後,農民生活不人如以前也是假話。農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只是解決了溫飽問題,沒有那些既得利益都吹的那麼好。還是看看九月份中央臺播放的年年歲歲柿柿紅,客觀真實的反映了農村的面目。吹的也別吹了,黑的也別黑了。公道自在人間。


呼南高鐵


小編,一九七八年還沒有分田單幹,七六年華國峰上臺,糧食連年豐收,老百姓幹勁十足,心情舒暢,主要原因是有了前幾年基礎,有了化肥,老百姓辛勤勞動。八二年全國才分地,八三年全國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