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身為家長一般是如何處理的?

阿土說事


每一個人都是從錯誤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更不例外。



我的孩子犯了錯誤,身為父親我首先會問清楚孩子的原因,然後會告訴孩子下不為例。比如:我的兒子有一天中午吃完飯後坐著看手機上的少兒故事忘記了跟我們長輩說“噓噓”,結果拉到褲子裡了。後來可能感覺到了,於是去跟我岳父說:“爺爺我噓噓到褲子裡了”。我岳父一邊給他脫褲子一邊對我兒子兇巴巴到:“叫你不乖,是不是要打屁股啊?”我聽到後,趕忙跑到兒子身邊溫和的問我兒子,“是不是看故事忘記了?”我兒子小聲的對我說是,我於是摸著兒子的頭對他說到:“沒關係,下不為例哦!聽到了嗎?”“嗯”。然後我對岳父說到:“寶寶主動來告訴,並且認錯了就不要打屁股了吧?”……

孩子不可能不犯錯,在犯錯後其實心裡是非常害怕家長責怪甚至體罰的,父母應該給予足夠的包容,不要無限的擴大。可以心平氣和地指出孩子的錯誤,跟孩子講道理,注重情感的溝通,讓孩子在犯錯誤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所以,在孩子犯了錯誤後,不要責罵孩子,不然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孩子擔子越拉越小。對於孩子要多鼓勵和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得到正確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技巧。


貧民之子談教育


孩子犯錯後,我就要讓她直接或者間接體驗到過錯的後果,讓她在矯正錯誤中成長。簡言之“體驗加成長”。

1. 間接體驗。

我經常給她講故事和事故,都讓她獲得間接體驗。她7歲時,有次進家門忘記關門。我給她講了不關門發生危險的案例,引導她想像如果壞人進入我們家門的後果,讓她間接體驗到後果。

我又讓她寫了一篇文章《進門不關門的危害》,她從老人、青年女子、小孩的角度寫了危害,寫不起字就用拼音代替。現在只記得當時她用鉛筆滿滿寫了一大篇!我單親帶孩,又要經常加班熬夜,她經常自己在家,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不關門過。

2. 直接體驗。

例子很多,目的是讓她產生深刻印象。記得6年前,我送她從樂山去成都,從住處出發到肖壩車站要提前一小時才穩妥。她說已經試過只要半個小時。我不爭論,我願意陪著她體驗錯誤,才會讓她改正得心服口服。

還在綠心路上就已經快到時間!我們已經策劃好,公交車停車,就由我負責拉桿箱,她負責自己的書包和在自助售票機取票。彷彿參加接力賽,都做好了衝刺準備。

到公交車站已經超過發車時間3分鐘,但我幻想也許客車沒有出發。來不及拉桿,我直接爆發力量,抱著箱子猛衝進站。安檢員都來不及擋住我,我大喊:成都!成都車檢票口工作人員淡定說:已經走了。

我們心平氣和的去退票,結果機器把票打不出來。好心的工作人員就以機器故障為由,沒有收換票手續費。

後來,女兒再也沒有反對我每次提前出門乘車,而且她自己也長了教訓:一定要把路途時間考慮充足!這是我故意陪著她體驗錯誤,讓她獲得的經驗教訓。

我抱著拉桿箱猛衝的形象也成了我們的深刻記憶和笑話,每次回想起我不但猛衝,還跑壞了高跟鞋的鞋帶,走出車站門還被擺麵餅攤點的老夫妻善意勸說,“要注意安全啊!”,簡直是難忘而生動、溫暖的回憶。

對於叛逆期的女兒,我沒有爭吵任何一句,就用事實的力量來讓她體驗對與錯。

體驗教育,加耐心分析引導,讓孩子獲得了成長。


邊河靜靜流1


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特點,每個父母都有管教孩子的方法,重要的是根據自已孩子制定一系列的計劃,讓孩子健康成長。

作為孩子家長,我想著重講一下

不可取的處理辦法!

1.兒趣勿壓!

很多孩子犯錯並不是有意而為之,很可能是好心辦了壞事!現在的孩子接觸新事物多、接納新事物快,所以說現在的孩子遠比我們家長幼兒時聰明的多。所以說有很多時候,孩子犯錯只是因為好奇!比如說:手機給你拿水衝(因為看過你用溼巾擦過),洗碗池裡全是洗潔精(因為他看你用這個刷過碗),等等很多事情,是因為他想幹而沒幹好!往往很多家長會發火,其實發火除了壓制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沒有一點好處,正確的做法是教一下,引一下,鼓勵一下。

2.不要被眼淚和哭鬧打敗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聰明如他們知道哭鬧與眼淚對長輩的殺傷力(尤其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些家長一看孩子哭,竟然是首先妥協!要知道兩歲之前孩子哭鬧是有原因!兩歲之後孩子哭鬧是有目的!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放棄了教育,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我的辦法是讓他哭個夠,哭夠了開始講道理,目的就是讓他知道做錯了事,哭也沒用!

3.不要放棄動手!

現在的父母打孩子是會受譴責的,遙想我的小時候,“不打不成器”是至理名言,以至於一天不捱打,那不叫過日子,甚至我都主動找事挨個打,要不然到睡覺時總感覺缺點什麼!

當然並不是讓父母們學我們的長輩,我所說的打是有前提的,1.孩子犯的錯將自已或他人置於危險之中。比如:亂竄馬路,在河邊推搡,摸電源等等很多危險因素!2.拿別人東西,搶別人東西,故意損壞別人東西,這種情況,一定要打到他記住。3.打人罵人。如果別的孩子找事,我會縱容他還回來!如果自已孩子是找事的人,那麼請不要姑息!


4.道理一定要通俗易懂

我鄰居女兒5歲,吃飯時說話,他爸爸說:“食不言,寢不語!”我問孩子:“什麼意思?”茫然搖頭。我又問:“老師說吃飯時?”女兒差點就唱起來“老師說,吃飯時要安靜,還說不要浪費飯菜,要勤喝水!”你瞧,他都懂,就是不懂你口中的“一米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謝謝!


侃個車


應邀回答這個問題。孩子犯了錯,聰明的家長都是這樣做的:“兒子,你今天還行,只是……”省略部分就是家長耐心地給孩子講解錯誤給孩子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確做錯了。而不是像李逵一樣的粗魯地揪住耳朵一陣暴風雨似的拳打腳踢,你打美了!發洩夠了!可孩子會因此而改掉這個毛病嗎?



錯,孩子心裡一定會產生牴觸情緒,不就是這麼一點小問題,至於這樣大動肝火嗎?你們是我的親生父母嗎?我撿來的吧?這也就是有的父母打孩子狠毒,可孩子毛病百出,一點不怕父母,今天打明天犯,把一個好孩子恁是變成皮孩子了!有的家長一個蒙屁不放,孩子嚇得直哆嗦,人家的孩子就是乖,從不犯錯。



因此,管孩子也是一門很深厚的學問。會管了,把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管成了有出息的孩子。不會管了,好孩子也會變成皮孩子。古代孟母如果粗暴地只會打罵孟子,而不會是三遷,孟子會那樣功成名就,名垂千史嗎?所以說,孩子就像一塊鐵,要把它變成一塊好鋼,需要鍛造師的高明技術了!家長們每個人就是一個鍛造師,怎樣的家長就有怎樣的孩子。



不要一味地打罵孩子,容許孩子犯錯!犯錯就是一個成長,一個榮譽杯。不犯錯的孩子長不大!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犯錯的過程。父母所做的就是像一位園藝師那樣精心呵護修剪,慢慢地讓孩子減少犯錯和不犯錯。


這個冬季很漫長



說實在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都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孩子犯了錯以後,作為家長都感到生氣,這也是很正常的。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我有時就表現得很急躁,有時甚至不分青紅皂白,也不問對錯,就對孩子大發雷霆,狠狠地批評一氣。但批評之後,看到孩子兩眼噗嗤的站在那裡。說心裡話有時也是很後悔的。想想自己粗暴的態度,嚴厲的批評,也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孩子畢竟是孩子,家長無論怎麼批評,他們採取的方式就是默默的接受,從來不敢和家長反駁。每當這時,自己內心都非常的譴責自己,方法過於簡單,態度過於粗暴。


但後來這種態度就慢慢的轉變了。孩子犯了錯以後,先讓他自己去反省,給他一定的時間想想自己哪些地方錯了,然後再給家長說清楚。這時候家長再抓住主要問題,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和批評,孩子這時不僅沒有反感,還能深刻的認識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保證今後不再重犯。



從家長前後的態度的對比來看,後者的效果遠遠要大於前者,孩子也易於接受,也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所以家長對犯了錯的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心平氣和的去批評教育,不能簡單粗暴,讓孩子無法接受。否則,對孩子的批評就不會有什麼效果,造成家長更生氣,孩子更反感的局面。


藍天的呼喚


看孩子年齡大小吧。

如果孩子還小,其實不要管理和處理,多看著孩子,別變成熊孩子,別影響到他人就好。不必講道理,但要溫和的定義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孩子大一些,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和多做溝通。告訴孩子一些人生的原則,不要覺得這些高深,作為家長,告訴孩子如何說話,如何走路,為什麼要按時睡覺,如何講衛生懂禮貌,是完全可以的。

但重要的永遠是大人的影響。舉個例子,鄰居家孩子,五歲,有一天在樓下玩,脫口而出“我C”。

當時他爸媽沒聽到。

過了幾天,和他爸媽聊天,孩子爸爸主動說,孩子不知道跟誰學的開始說髒話了。

嗯,這意味著孩子的這個缺點被關注了,就會被改正。

一點點的,這種模式會完成對孩子的塑造。


新觀點評說天下


孩子犯了錯,身為家長我首先絕不是打罵吼。

一:首先我會先查清楚了事實真相,會不會冤枉了我的孩子。因為我的倆兒子從小都很乖很聽話,他們不被別人欺負急的情況下是不會輕易地和別的孩子打架的。我很瞭解我的孩子,雖然說他們的父親是個酒鬼,但兒子都隨我。他們從小都跟著我信耶穌。

二:我會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事情的利害關係,讓他們知道那麼做的危害性,和事情的結果。

三: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了什麼地方,要他們向主保證,對我承諾,保證以後不再重犯。

我舉例說一下:在1997年的夏季,我的大兒子七週歲多點,是上小學二年級。我們這個小鎮的一個有名的無賴惡人,他和幾個人合夥弄了很多的茶葉來讓我們村幹部,村長。隊長等人給他挨家挨戶散賣,但是我們村的幹部不想給他們散賣,不想與他們打交道,可又不敢明著得罪了他們,所以呢就一直往後拖。誰知道就這時候有七個都是七八歲的男孩子在那玩,就看見了那些堆放在本村莊的一戶人家的閒置沒有人住的房子裡。其中有四個比較調皮的孩子就把那一包包的發了黴的茶葉給撕裂開給撒的滿屋子裡都是的。村長看見了後就把所有在場的七個孩子的名字全記在本子上交給了那個為首的惡人無賴(說是惡人是有原因的,他散賣到了你家如你不買,他隨時拿刀砍死你,絕不手軟,他在鄰縣殺了人六萬塊擺平,又在另一個縣賣水果,散到人家門前,人家說家裡剛買過了,不要,他拿了人家飯桌上的菜刀就砍,把人家的獨生子給打成殘疾而且還瘋了)。那個惡人先是讓每一個在場的孩子的家長拿500塊錢(在那年頭對農村人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是天文數字),後來我的老公給他談判最後是每一個孩子家長賠錢200元。他們家的孩子回家都免不了捱打了。而我們家的兒子我們沒有打。我覺得事有蹊蹺,就問兒子,我兒子實話實說,他根本就沒有撒一包茶葉,是其他的四個孩子撒的,我兒子與另外倆小朋友沒有撒,是被冤枉的。他們三個孩子只是沾場地了。我有了解了那四個撒茶葉的和那倆沒有撒的孩子,他們都說我的兒子沒有撒。

本來我的兒子就是被冤枉的,因為有理沒處說,還挨罰款200元,我們就夠難受的了,那個時候我老公幹泥瓦工一天的公資是(被黑心的包工頭剋扣過)五塊錢,好的時候是7:8元一天。我兒子,他爸爸還沒有打他就嚇哭了,說自己是被冤枉的。我們就安慰孩子別哭了,不會打你的。本來我們就已經是冤枉的,就已經吃虧了,為什麼還要打自己的孩子呢?我只是教育孩子以後別跟那些孩子一塊玩了,還要學會保護好自己,再有類似於這樣的的事情臨到要36計走為上,那樣是非就會遠離你了。


紅蓼5084564509184


我孩子已經20多歲了,正在讀大學,從小孩子長成大成人,他一直是我的驕傲。孩子在三四歲時就一直跟著我,我經常教他讀古詩,說話。五歲開始上學,讀了三年的一年級,那時候我們這兒沒有學前教育,直到小學六年級畢業,我一直陪伴著他,初中他母親接著陪讀,高中他自己讀了。

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沒少犯錯誤。有一次是相信別人的話,逃學去山上玩了。我知道後,回到家,看到他,我滿臉堆笑,詢問他怎麼回事,開始他編理由。但問來問去自相矛盾,他只好承認錯誤。我輕描淡寫地說,以後還逃學嗎?他說不逃了。然後就過了,不再提這個事。等事情過了很久,在他很高興時候,我又提逃學的事,然後指出逃學的嚴重性,他很高興地接受了我的批評,並自覺地保證以後不亂和別人出去玩了。

要教育好孩子,最好的方式是陪伴,父母常陪伴在的孩子身邊,孩子犯錯能得到及時修正。陪伴在孩子身邊,能培養親情。教育孩子是你永遠的事業,你應該捨得放棄應酬陪伴孩子。

我是看歷史的訴說,希望你能關注我,謝謝!


看歷史的訴說


我會先告訴他犯錯的後果,叫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施以懲戒!

孩子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但家長千萬不能夠因為孩子犯錯,就不分青黃皂白的一頓打罵。那樣做極易產生誤會,並可能會因為冤枉了孩子,而使得親子關係出現裂痕。

對於孩子犯錯,我會先問明孩子原因,然後跟他分析犯錯可能帶來的危害,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同時,我還會告訴他,有些錯誤看似無關緊要,卻會在關鍵的時刻引發極大地危害。比如,在教室裡打鬧,撤人凳子等,這些動作極有可能會造成我們都無法承擔的極為嚴重的後果。

同時,我還會根據他犯錯的程度以及結果對他施以必要的懲戒。我認為,單靠語言是不能夠讓他有記憶的,要不然孩子學起知識來也不必那麼費勁了。而適度的懲戒才會讓他們記憶深刻,並不再犯類似錯誤。


老春開聊


孩子!正是貪玩的年齡階段。尤其幾歲孩子的腦子裡根本沒有對錯的概念,他們只是感覺好玩或不好玩,感覺一些東西對自己重要或不重要。這樣的年齡在玩耍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孩子們所犯的一些錯誤,絕非是主觀意識的驅使,大多是不注意或是被動的情況下出現的錯誤舉動和錯誤的結果。比如,無意識的打碎一些東西,或者是他看到一件好玩的(或許不是能玩的)東西,倔強的拿到手後無意識弄壞了,或者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好吃的、好玩的他會去搶甚至毆打了其他小朋友。這些都不是故意犯的錯誤。



作為家長,對孩子們所犯的一些個錯誤,制止是必要的。但絕不是呵斥和打罵的理由和做法。對待孩子所犯錯誤,作為家長要因勢利導。告訴孩子,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並且告訴孩子在實施他自己行為之前,先要要請示家長,並讓他養成請示的習慣。

為了能讓孩子記住所犯錯誤的教訓。適當的控制他喜愛的玩具作為懲罰。比如,犯一次錯誤,收起三個玩具。三天沒犯錯誤,送還一個玩具;一週沒犯錯誤,送還兩個玩具;半月沒犯錯誤,送還全部玩具。諸如此類方法可以應用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引導孩子走向正規,使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

作為一個好的家長,我想要比我聰明的多,大家都有一套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根本用不著擔心什麼!更用不著我來告訴大家如何教育和管理孩子!我在此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有一個天真爛漫的成長過程!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