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的人怎麼辦?

AstroC


我的一位女學員曾經跟我分享過她的初戀經歷,她說,那是她最愛的人。
那年她剛剛上大學,從老家到了千里之外的一個陌生城市,遠離父母和朋友,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狀態。
她吃不慣學校的飯菜,聽不懂同學們五花八門的方言,一時半會也不太能跟得上學校的學習進度,入學的前一個月,每天晚上她都在宿舍咬著被子哭著入睡。
就是在這個時期,她遇到了那位初戀男友,在被男生表白的時候,她感覺自己無邊黑暗和冰冷的世界裡,照進了第一書陽光。
從此之後她的生活就完全圍繞著那個男人,為了和他約會一次次逃課,原本就狹小的社交圈更加所剩無幾,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男生打電話給她約她出來見一面
……
這段戀愛持續了她的整個大學時代,直到畢業之後那個男生出國留學,他們也就隨之分手——到現在,分手已經一年多了,她依然沉浸在其中難以自拔。
她對我說,愛他,是她這些年做過最好的事。

我不知道她是以怎樣的心情說出這句話的,但我聽到的時候,覺得深深的悲涼。
一個活了二十幾年的女孩子,原本應該有家庭、朋友、事業、愛好等等一切值得珍惜的東西,應該經歷過許多有趣的事情,擁有無數美好的回憶。
但她卻說,她做過最好的一件事情,是愛了一個已經不在她身邊的男人。
我聽出來的,是她這些年的人生就像一片荒原一樣,只有大片的蒼白和孤獨。
有一部愛情劇裡的一句臺詞因為“三觀奇歪”而被廣泛吐槽——“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而紫菱失去了她的愛情啊!”

其實這句臺詞在“戀愛腦”姑娘的世界觀當中是成立的,因為她們的世界裡,愛情是唯一有意義的存在,比一條腿重要,比是非對錯重要,甚至比生命重要。
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是,她們眼中至高無上的愛情,卻最容易辜負她們。
通常越是自帶“戀愛腦”的姑娘,戀愛中越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她的世界裡,只有那麼孤零零的一個支點,這個支點的坍塌,就意味著她整個世界的崩潰。
但我一直堅信,良性的戀愛狀態一定要伴隨著合理的“退出機制”,也就是說,戀愛中的雙方都能夠意識到,自己有可能被動地失去這段感情,也有可能主動地離開這段感情,才會用更合理的心態去面對彼此,共同經營和維繫這段關係。
但自帶
“戀愛腦”的人不行,他們完全無法面對戀愛關係的結束,也是因此,他們在戀愛關係中是完全沒有博弈權的。
換句話說,無論男人犯了多麼不可原諒的錯,也無論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多麼不可救藥,她的世界裡,都沒有“分手止損”這個選項。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很容易看到,越是把戀愛看得高於一切的姑娘越容易成為被拋棄的一方,因為她根本沒有主動分手抽離關係的能力。
《小王子》當中有一句話說,如果你想要馴服一個人,就要冒著流淚的危險。我也曾經跟很多學員講過,想要得到一個人,就一定要先學會承擔失去
ta的風險。
同樣,如果真的想要在戀愛中享受到最多的樂趣,擁有最好的戀愛體驗,就不能讓它成為你世界的全部。
就像顧城在一首詩中寫到的那樣,因為你要做一朵花,才會覺得春天離開你;如果你是春天,就沒有離開,就永遠有花。

源靖



人的言行是內心的信號,人是因它來自我認識和認識他人的。但有些人,未必真能通過自己的言行認識自己,比如愛抱怨的人,她只從表象上看到對方的“不好”故而認為該埋怨他,但她絕不會認識到,其實是她的心眼太小,容納不了差異的敏感個性的使然。愛抱怨的人,跟嚷嚷著缺愛的人一樣,都是缺愛的人,嚷嚷也是一種抱怨,區別在嚷嚷者是直接抱怨自己缺愛,而抱怨的人,是指責別人,從不說自己有問題。

為何說抱怨者缺愛?是因為,抱怨是一種(態度和語言上的)攻擊性行為,攻擊的背後自然有因受傷而積壓的怨怒。至於傷和怨從何處來,又如何要積壓怨怒?很複雜,說下去,就成為講課了,還是省略吧。我們可以簡單理解,一個人,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上缺什麼,要麼是他出生後沒獲得,要麼是後來喪失了。所以,缺愛的人也大有人在。那些自覺到缺乏愛的人,應該說加強自身學習,尤其是愛的功課的學習很重要。因我們已無法回到過去,但可以選擇從現在開始“學習愛”,從兩方面學,一是學習愛自己:即不再嫌棄自己缺愛,不再埋怨自己命運不好;二是學習愛身邊的人:即不再抱怨他人做得不好,多多給予他人的關愛。記住,抱怨只會傷人,而不會換來愛。

那種因缺愛變得疑心狂的人,的確體現出他們控制性和佔有慾的愛,這是前面已經提到過的一種人,屬於有偏執或自戀人格障礙的表現,如果他們的控制和佔有傷害到對方,他們亦是無意識的。與他們相處的戀人,首先可理解到這點,可減輕對他們個性特質的憤怒,如果跟他們長期相處,那麼設置一種邊界很重要,需要對他們頑固的“一廂情願”“以己度人”等做法,溫柔的拒絕,或堅持不配合。

相信,以下幾句話對“自稱缺愛的人”是很有幫助的:唯有寬宥別人,你才能體會到自己被寬宥;唯有給出愛,你才會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唯有尊重別人,才會感受到自己的尊嚴。


熊玲心理諮詢


首先我們來看看缺愛的人具有的一些共性!

第一:缺乏安全感!一個沒有被極度寵愛的人,內心是乾澀的。童年也好、婚姻中也罷,缺愛的人最典型的是安全感不足。容易焦慮、擔心、惶恐,害怕,這樣的情緒很容易產生。

那麼安全感不足在每個人身上的行為表現是不同的,有人會表現出很歇斯底里,有人會非常非常的努力,有人則會很憂鬱。

第二:自卑!

總覺的自己不夠好,有些人在外人看來已經很優秀了,但在內心卻總認為還不夠,有些人因為自卑,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不夠勇敢,甚至關閉心靈不與外界接觸,內心不夠強大,總是在內心深處找不到力量感。

第三:不懂得愛自己,但願意討好他人。缺愛的人很容易想要向別人乞討愛,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夠好,但每個人內心深處又都希望能獲得他人的愛、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往往就會學會討好他人,而迷失了自我。

行為表現為:不懂得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很願意委屈自己去成全他人,就算很討厭一個人也裝作很喜歡,身體和心靈都很累卻依舊願意為他人付出等等。這裡講了三個點,還有其它就不詳談,那麼,怎麼辦呢?我相信有些人已經意識到了,只是不知道怎麼辦。

首先要學會自我成長,根據自身的行為表現去察覺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什麼,找回那個迷失的自我,重新連接自己的感受,以生活中最小的改變開始來成長自己。然後要學會愛自己、學會取悅自己。在這個世上真正愛你的人只有自己,只有通過取悅自己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去愛他人,試問一個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會有能力會愛他人呢?

你要去覺察你想向別人要什麼就自己給予自己、努力滿足自己,當你懂得滋養自己,缺失的愛就得到補充,當自己不向別人乞討愛時,任何人和你相處都是愉快的。最後,也許你還是不知道怎麼做,就算你知道怎麼做也發現自己根本就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學習和不學習的差距,自我的成長需要學習、需要老師的指導、需要堅持的勇氣。

有些知識你不學就不會知道,有些改變沒有信念做支撐就很難堅持,有些情緒不處理就難以突破。親,來學會自我成長,來通過學習獲得力量,來獲取知識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沒有誰是天生的強者,都是靠努力學習和實踐才得來的,你願意勇敢的跨出第一步嗎?

喜歡可關注,今天沒有10個關注,老闆就扣工資了


比熊控


缺愛的表現是什麼?

沒有安全感,需要人陪,建立親密關係之後,會想要對方時刻的陪伴,表現的比較粘人,害怕孤單的感覺,常常會問對方愛不愛自己,需要被對方肯定的感覺,害怕被拋棄,這些都是缺愛的表現。

為什麼會缺愛?

缺愛的初步診斷是在小時候,父母的長期忽視,或者是沒有在身邊,導致從小就有一種自己不值得被愛,或者是自己是不被父母疼愛的心理,內心關於愛的箱子從小就沒有滿足過,這樣的情況下,就像是貧瘠的土地,乾枯太久,等到長大,你需要拼命的往裡面澆灌。

那麼,缺愛的人該怎麼辦?

對於缺愛的人來說,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建設自我,因為缺愛的人其實內心是敏感脆弱的,他們往往不知道愛自己,以為愛是被人給予的,自己是沒有能力做這件事情的,所以他們總在被人身上渴求,從而變得依賴而不獨立。

首先缺愛的人就要明白,愛是每個人的本能,如果不能夠建設自我的認知,永遠都跳不出別人給予愛的這個事件,就無法做到愛自己。

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愛箱就總會空。

當學會愛自己以後,愛箱會被自己一點點填滿,還伴隨自信自立自強,所以,內心所有的性格養成都要從愛自己開始。

    • 點擊上方頭像,發私信“挽回”,獲取免費愛情秘笈。

無月情感


面對女人長期缺愛,通常從言語、性格、體態、交友等方面,會發現她通常與有愛的女人有區別,從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這些與眾不同的現象,與大家展示一下: 1、 長期缺愛的女人,一般與人交往時,在言語上都比較刻薄、表情包式的斜眼、蔑視、撇嘴、翻白眼等是她的標誌性動作,朋友很少,對家人也很冷淡。 這種女人,平常大家都能在生活中見到過,他們這些人大多:有些無男友,無老公,離異、喪偶、寡居、有老公不被愛,有家人不被親等的經歷;把自己總是關閉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裡,不願與喧囂的世界有過多的交往,把自己主動封閉起來;有些是自視清高;有些是自認為看破紅塵;有些把世上所有人都設為假想敵,擔心外人知道自己的隱私,就主動把自己與大家隔離開。其實,這樣的結果,只能讓這個女人越來越孤立,越來越沒有朋友靠近,沒有男人喜歡,連女朋友都不會有了。 2、 長期缺愛的女人,一般從儀表、儀態、妝容上會表現的很突出。 如果這種女人身邊長期沒有男友,老公、親人的關心和呵護,她們這種人對自己分外的自戀,一種是格外的講究儀表,穿衣、打扮、裝飾品尚都分外的引人注目,愛穿名牌,LOGO顯眼,讓這些貴重物品替她說話;一種是格外的邋遢,自己也沒人愛,穿給誰看啊,都他媽壞人一個,我才不打扮的光線靚麗,養你們的眼!這種女人通常都有些性格扭曲,生活一團糟。 3、 長期缺愛的人,敏感、善變,善於編造各種幸福狀,蠱惑眾人眼睛,人前笑人後哭,是她們的寫照。 這種女人,一般自尊性超強,不願別人看透自己,似所有對她的關心似為憐憫,她們覺得自尊性受挫,於是會編造各種有愛的橋段,會講與她交往的男性要麼是28歲以下的小鮮肉,高大帥,和她都是韓劇式的浪漫;要麼都是40歲以下的成功男;講的這些令人垂涎的主角男士們永遠都在遙遠的城市,跨國牽手,讓周圍朋友一個個羨慕不已,但她編造的這個人永遠都不會在出現朋友的視線裡,而後她階段性的橋段穿幫,讓大家自己明白,原來,她根本沒有戀愛,只是她自編自導罷了。 4、 長期缺愛的女人,一般都有一套自愈系的治療手法,通常在自媒體上、雙微上曬各種獨自一人的健身、美圖、美食,寵物和雞湯秀。 這種女人相對還算正常,儘管她們是各種理由的單,但她們一般能夠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為自己找到一個解壓的路徑,讓缺愛的自己並不孤單。 其實,以上說的這些,只是缺愛女人的冰山一角,並不是有了男人,你這個女人就有愛了;有了男友,你就幸福無比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對幸福的標準不一樣。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在世界上的每一天,要活出質量,活出快樂,活出精彩,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主角,缺愛的女人要想不孤單,要勇敢的管理自己、駕馭自己,讓愛照亮你的生活!不再為愛遮遮掩掩,不再為缺愛望而卻步,人生是自己的,讓缺愛的女人high起來!


鄭彥英


沒有缺愛的人。只有不接受愛的人。


鴉雀有聲\n


要走向獨立成熟,都必須學會處理“不被愛”,所以缺愛不但不是壞事,相反還是人生必經的功課

缺愛並不可怕,也不可悲,相反是那才是人生的常態,所以別給自己貼“缺愛”的標籤。

(關注心靈健康相關主題)

別假定別人有“愛的義務”

有許多動物從來沒有享受父母的照顧,它們從卵中孵化出來就要開始完全獨立的“人生”了。

有些動物夫妻只做一年,下一年的配偶還不知道是哪個。

小狗從小被送出去長大了,回到原主人的家裡,親生狗媽媽還會衝它吼叫,根本不認它(限部分品種)。

可見世上本來就不存在絕對的“

愛的義務,那隻不過是人類社會的一種設定。

所以,女性不要無休止地查問或考驗男人是否愛你;夫妻不要相互指責和索求;孩子不要去比較父母究竟愛哪個孩子多一些,這樣世界就和平多了。

不苛求完美的愛

其實每個人在本質上都是缺愛的,因為上天沒有保護我們脫離生老病死,各種苦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德經》

這個混亂的世界本來就沒有提供完美的愛,就連父母的愛也是有限的、狹隘的、含有自私的。

沒有索求,就不會有失望

所以要避免自憐、抱怨等負面情緒,因為沒有任何用處,相反,苛求愛常常是矛盾衝突的根源

要明白沒人有義務愛我們,就好像沒人有義務給我們讓座一樣,愛是恩惠,不愛也是正當的

所以,只要別人沒有故意來相害,就該滿足了


廬山心靈療愈


缺愛的人,像是美麗世界的孤兒,傾其一生,都在尋找著失落的愛。


缺愛的雅倩身上,是否有你的影子?

倩雅在外人面前,是溫暖,懂事又體貼的姑娘。只有他的愛人大雷才知道,那是表象。


雅倩很敏感,超級沒有安全感,大雷去哪兒沒有及時回她的信息,她就會控制不住地胡思亂想,有時候還有默默掉眼淚。

雅倩整個人很緊繃,就算兩個人因為一點點小事吵了架,她也會擔心兩個人的關係會崩盤。

雅倩會不斷地索取更多,要大雷寵著他,要大雷遷就他,要大雷像一個“24小時愛的水龍頭“一樣,不斷給她溫暖的愛,稍微有一點不能滿足,她就會不高興。

大雷說:“我很累”。而雅倩也感覺到心裡有一個怎麼填也填不滿的黑洞。

如果你也想雅倩一樣,在愛裡充滿了緊張、不安、索取,也許,你內心也有一個缺愛的孩子。

為什麼我總感覺缺愛?

有句話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去就會懂得現在我”。

小時候的雅倩飽受“寄人籬下”之苦,爸爸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外地工作,把他放在大姨家裡住。大姨一直嫌棄雅倩是個拖累,雅倩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悄悄躲在被窩裡哭。

長大了之後,小時候的創傷還壓在心底。


按照心理學家弗洛姆的觀點,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獲得無條件的愛,才能無礙地發展出自愛和愛人的能力。

無條件的愛是什麼呢?

我愛你,是因為你是你,而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即使你脆弱地無法獨立生存,即使你不夠強大、不夠懂事、不夠優秀,但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愛你,無條件地包容和接納你。


如果沒有這種愛的體驗的孩子,長大了內心會生出一個大窟窿:我是天生不值得愛的。除非我強大、懂事、優秀,才有人愛我,如果失去了這些,我就會被拋棄。


心理學家Hazan和Shaver發現,我們在戀愛中,往往不不自覺地重複童年和父母的相處模式。

“我不值得愛”、“沒有人會愛上真正的我” 像一個詛咒一樣,讓這個孩子一方面特別渴望無條件的愛,不斷地試探愛的人。另一方面又特別害怕,總是有刻骨銘心的脆弱,會不自覺地收集對方不愛自己的證據,強迫性地重複。


他們終其一生,好像都在尋找失落的愛。

如何走出“不被愛”的詛咒,進行自我救贖呢?


第一步——接納。那個在角落哭泣的孩子,讓我把你抱進懷裡

痛苦和創傷,因為自我壓抑、自我否認、自我攻擊,而變得痛上加痛了。而痛苦一旦被接納和看見,毒性就會大大減弱了。

我們的內心,住著一個小孩,那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傷害,被遺棄的自我。 試著去接納和理解這部分的自己吧。


對他說:“我知道這一路走來,你很不容易。沒有人比我更能體會你的痛苦了,每次在愛裡受挫,死去活來的時候,我都多麼希望,有個人能真正心疼你。”


讓自己深埋在心底的失落、委屈、憤怒,甚至是怨恨,都首先被自己接納。通過哀悼,讓負面的情緒和感覺得到疏通。


第二步——轉變,不再做受害者,改變自己的鑰匙別人手裡沒有。

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阿德勒認為: 童年經歷本身不會決定什麼,是我們賦予童年經歷的認知,決定了我們是誰。

很多人把自己的不幸遷怒於 童年的缺失,活在怨恨或者是無助裡,告訴自己,我是個受害者。

其實,我們是誰,取決於我們如何看開我們的過去和未來。改變自己的鑰匙,終究在自己手上。


現在,請你放鬆,跟著我讀:

我沒有一個完美的童年,父母能給我的是有限的,雖然殘酷,但是事實,我需要接受。
放下自憐、放下怨恨、放下不甘。

嘗試著去覺察自己的不安全感,和自己害怕不被愛的恐懼。


第三步——不再跟隨內心那個指責的聲音,愛,從自愛開始

沒有被溫柔相待過的孩子,內心缺乏“如何愛自己和如何愛別人”的榜樣,於是,常常用錯誤的方式對待自己和別人。

他們的心裡,往往住著一個差評師,不斷地攻擊和指責自己,好像自己無論做得再好,也不會讓他滿意。

你要做的,就是當你再不安、恐懼的時候,遇到挫敗的時候,學會安撫和鼓勵自己。


你可以像好媽媽一樣,對自己說:“一次做不好,不代表什麼,你本來就很好啊,不需要靠外界的這些去證明。看看自己好的地方,你這麼努力,這麼善良,為什麼要苛責自己呢?“


你可以像好爸爸一樣,對自己說:“保持冷靜,彆著急,想一想,如果從中學習,下一次變得更好呢? 要知道,磨礪對你來說可不是件壞事!”


慢慢,一點一滴地,建立起對自己的自愛。自愛的人,在愛裡,才不會恐慌。


很多時候,愛與不愛,只是一念之間,但又相隔著千萬光年。

內心缺愛的人,即使贏得了全世界,也如同在零落的孤島,人生好像一片茫茫的荒野。

內心有愛的人,心裡有底氣,眼底有光,走在人生的夜路里,也不害怕。


天使心理


缺愛的人內心就像一塊荒蕪的園地,佈滿著自我憎恨的荊棘,他們不接納自己,認為自己很糟糕;他們自卑、敏感,喜歡內耗;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極度缺乏安全感,多疑、猜忌,容易愛錯人,也容易把對的人推開。

因為他們內心有一種固化的思維模式:我不值得、我不配得到

缺愛的本質是心理營養不良,如同一顆種子的成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生命之花的綻放也需要各種心靈養分,它們就是來自父母和周圍人的無條件接納與愛,讚美和認可,尊重和重視。


缺愛的人怎麼辦?他們中的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在尋尋覓覓,希冀從愛人、伴侶身上得到未被滿足的需求,想讓對方活成自己期望中的樣子,渴望對方對自己無條件接納,這其實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學會愛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去彌補缺失的心理營養。


缺愛的人常常不愛自己,總喜歡盯著自己的缺點不放,不斷地折磨自己、評價自己和批判自己。所以

愛自己的第一步是停止自責。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既有優點,也有缺點。當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告訴自己:我是獨一無二的。學會讚美和欣賞自己的不同之處,相信每個人在世上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


轉變思維方式,用一種積極的眼光看世界。缺愛的人習慣在心裡自我暗示不好的事,凡事總喜歡往最壞的方向想,自己嚇自己。愛人沒有按時下班,就開始胡思亂想;朋友長時間沒聯繫,就擔心自己是不是被遺棄了?所以當你感到恐慌的時候,請閉上眼睛,深呼吸,然後在腦中浮現美好的畫面,如蔚藍的天空、明媚的陽光、綠油油的草地、絢爛的花朵、清澈的小溪或者你喜歡的東西或事,讓自己放鬆下來。平時不斷強化積極思維,做一些心理暗示,如:我有資格和能力得到我想要的愛。逐漸改變自己原有的消極傾向,直到它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要掃去內心的陰霾,身體健康也非常重要,身心是一體的。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鍛鍊和健身方式,學會照顧自己的身體。如跑步、打球、瑜伽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從現在就開始行動,從過去的痛苦中走出來,活在當下。當你真正學會愛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生活會發生奇蹟般的改變。



心理諮詢師顧海蓉


在一段關係中,一方判斷另一方愛不愛自己會有一定的依據標準,比如:

一、你沒有時間陪我,所以你肯定不愛我;

二、當我有需要的時候,你都不在我身邊,所以你不愛我;

三、你不願意給我買好吃的,那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這是大多數人對愛和被愛的一種理解。如果你不能及時滿足我的需求,那你一定是不愛我了。

這種以是否能被及時滿足來感知愛的直接體驗,其實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嬰兒在哭泣的時候及時得到媽媽的擁抱,在那一刻,嬰兒體驗到的是被愛的感覺,同時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有價值的人。

孩子對母愛是一種本能的需要。因為從母愛中可以得到滿足感。

所以,如果一個人沒有在幼年得到足夠的愛和滿足,那麼長大後就容易從建立的每一段關係裡索取愛。因為從未獲得,所以極其渴望擁有。當然也有一些人會很高冷,拒絕他人的關心,實際上,她並不是真的想拒絕,而是害怕。

一般來說,缺愛的人會比較沒有安全感,所以在愛情中往往會用“作”的方式去引起對方的關注。但是,用作的方式去獲得愛,多半結果是把一段關係作沒了。

那麼,沒有安全感、缺愛的人,怎樣建立一個比較好的情感關係呢?唯一的出路是讓自己強大起來,自我成長。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

因為你的安全感是在幼年時被媽媽或家庭中的其他成員打破的,所以,建立安全感可能是去尋找一位好媽媽。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沒被愛過的孩子,一生都在找媽。

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你是一個成年人,對方沒有任何的責任和義務,去成為你的完美媽媽,除非對方只想跟你建立一段短期的關係。

這也能反過來推理出,越是沒缺愛的人,越容易遇人不淑。

缺愛的人,就像溺水者,在水中拼命的向外抓,好不容易抓到了一根稻草,錯誤的把它當成能救你命的。

其實,溺水唯一的自救方式是在呼救的同時,自己努力一下,跑到岸上去。

這是自救最好的方式,你GET到了嗎?


——by胡慎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