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中國人非要生兒子?

迎秋12


這確實是一個現實問題,有許多人就不惜一切生兒子,因為家庭總體思想停留這封建時期,那個時候,需要幹農活,家裡沒有兒子,許多重活都做不了。

我最感同身受的是,我媽媽當初為了生我弟弟,真的是歷盡千辛萬苦,最後也 沒有苦盡甘來。我出生在一個東北小城,我媽是老師,我爸是工程師。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東三省的計劃生育執行得特別好,我所有的同學都是獨生子女,無一例外。只有我,有一個小7歲的弟弟。每當我們一家四口走在街上,總會被人問起是否二婚。我就很無奈的告訴對方,我和我弟是一個爸一個媽生的。

按理說,我們家是不會有二胎出現的。但是為什麼發生了這種事呢?要說起,我爺爺奶奶特別的封建,堅信一定要生個兒子才行。當初我出生的時候,奶奶特別嫌棄地我是個姑娘。我媽媽的好朋友在醫院生了兒子,我奶奶巴巴地跑過去,特別豔羨。

我爸爸是獨子,所以這個艱鉅任務就落在了我媽媽身上。於是,利用關係,要了一個二胎指標。理由是,身為老大的我身體不好,容易夭折。好吧,這件事,還是我十幾歲的時候,在我爺爺家的衚衕裡聽到街坊鄰居說的。因為他們也特別不滿意我家能有二胎指標,就在背地裡說三道四。

媽媽身體不好,生我的時候有了高血壓。我小時候,我數次見到她被學校老師送回家,因為暈倒在講臺上。

後來,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我有了個妹妹。但是,妹妹身體不好,出生幾天都是在家一直哭一直哭,家裡瀰漫著無法消散的中藥味。終於有一天,家裡沒有了哭泣的妹妹,媽媽和我說,妹妹被送到我家附近的方便麵廠了。長大以後,我才漸漸明白,妹妹夭折了。

7歲的時候,弟弟出生了,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媽媽生弟弟的時候,也非常地兇險,當時已經陷入昏迷狀態,胳膊上無法找到血管,只好在腳踝處的血管開口輸血,這一幕我現在還記得。

說到底,媽媽受了很多苦,是因為爸爸是個愚孝的男人,媽媽是一個識大體的女人,所以才有了我弟弟。媽媽生了我們兩個,身體後來一直不好,高血壓伴隨著她十幾年,每天都得吃藥維持。血壓高得嚇人,終於有一天,媽媽在清晨起床的時候摔倒了,眼角撞在了床頭櫃上。天大亮的時候,我和弟弟被爸爸叫醒,見到昏迷在臥室地上的媽媽,她就再也沒有睜開過眼睛。

我當初剛生完女兒,剛出產房,婆婆就說,順產好,過兩年就能生二胎了,到時候生個兒子,懷孕三四個月回老家查一下,如果不是兒子就打掉。我內心也是無語了,如果這麼想,也請不要這麼說,因為要考慮下你兒媳婦的感受呢!


生兒子的根本原因,就是重男輕女的封建迷信。現在對於大多數父母,當然是生男生女都一樣,沒有特別的性別要求。但是在有些頑固封閉的地方,還是有一些人,依然希望自己的兒媳生的是兒子,好像他們家有皇位要繼承一樣。

其實,現在好多人都不願意生兒子,想到兒子要給他買房子,帶孩子,都夠夠的了。有個貼心小棉襖,成了許多媽媽們的最佳選擇。當然,兒子女兒都一樣的愛,關鍵是,一個懂事貼心的女兒,完勝一個不學無術的兒子。


繪本媽媽胖小兔


首先聲明,我絕對沒有重男輕女的意思。

以前的時候,家裡需要壯勞力。兒子多的家庭不會被別人欺負。而且養老送終需要兒子來披麻戴孝摔瓦盆。所以大家但凡能負擔得起,總要多生幾個兒子。

那麼現在家裡不需要壯勞力了。每家都只有一兩個小孩,沒兒子的人家也不會被人嘲笑。而且小兩口成家大都自己單過,不存在誰嫁誰娶的問題。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想生兒子呢。

我想生兒子有個生物本能在裡面,畢竟代表男性的y染色體只傳男不傳女。雖然我們沒有皇位要傳,但是下意識的男人們都希望生兒子來遺傳自己的基因。

如果說我們東方人有傳統思想在裡面。我所知道的美國人其實也是喜歡生兒子的。所以不需要上綱上線到什麼高度。雖然潛意識裡面想要兒子,但是真的生個小姑娘還是很歡喜的。

這個只是我的閒聊,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西雅圖的武昌魚


答:為什麼中國人都非要生個兒子不可,致使孩子生地越來越,生活越來越困難重重?這個問題,首先是: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在致梏著縛束著人們的頭腦,於是就出現不生個男孩誓不罷休,從而使孩子越生越多,致使家庭越來越困難。所以國家提倡:只生一個好!男女都一樣!如今隨著我國老齡化的趨勢突顯,所以政府又放開了生二胎的口子。這也使原先只個女娃的家庭也為生二胎積極這一行列中。生二胎.有的還生了三,四胎,若家裡經濟條件好還是能接受的了,養活得起。若家裡條件差,你想一想生了這麼多的孩孑咋養得起呢?親愛的育齡夫婦你們可要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喲,莫要一味地為了生個男孩而窮得叮`當響呀,/你們比一此,看一看,現在男女都一樣!只要孩子們孝順,生男生女.我們說:都一樣!都一樣!!!!


席夢江


中國人喜歡生兒子是因為,幾千年的農業文明和傳統思想形成的,越是在落後和閉塞的地方越嚴重,越是有大男子主義的人越嚴重。

其實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現在非要生兒子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非要生兒子,無非就是傳統思想作祟,認為兒子才能傳宗接代,女兒生的孩子要姓別人的姓,認為兒子是自己家的,女兒嫁出去就是外人。這也是中國幾千年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造成的,這種傳統也有現實基礎,在農業文明,男人在體力上比女人強,所以會佔據主導地位。

其實縱觀世界各國,男女不平等情況仍然存在,在一些宗教國家或落後地區,男女不平等情況還跟嚴重。

所以想生兒子可以理解,相信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非要生兒子的人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嘟嘟寶貝


主要是傳統認為,有些任務只能兒子才可以造成!

1''傳承。這裡包括姓氏傳承和財產傳承。

傳統是孩子隨父親姓,如果生女兒這權利就沒了。比如我一個女同事,姓“弭”,稀有一些,她生的是女兒,這個姓如果她沒兄弟就很難傳承下去了,畢竟自己女兒的孩子隨外婆姓很困難。家族的概念力又用姓氏來劃分,所以,沒傳承下去姓氏,好像家族就衰敗了,而且中國講究大家族,尤其農村,家族人少受欺負。

財產傳承過程中,畢竟大額的財產多是被男性控制,比如家族企業等,所以覺得給兒子還在自己人手裡控制,如果給了女兒,就被女婿控制了!

2''女孩有先天“劣勢”。這個劣勢不是女孩子不好不如男孩子等等。而是這個社會對女孩子深深的惡意。比如,性方面對女孩子的要求要比男孩子高的多。女孩小時候要防範的性侵害比男孩要多得多,青春期之後更是。成年後性經歷過多,未婚先孕等等, 社會輿論等壓力可以達到逼死人的程度。由於婚育等原因,事業上很難跟男性平等競爭。所以,生了女兒的家長,一面心疼愛護孩子,一面嚴防死守保護,最後看著很有事業心和報復心的女兒迴歸家庭,這時候可能覺得生個兒子更好。

3''有些社會規則規定就只有男性才可以享受“福利”。比如農村一些潛規則,有兒子的家庭霸道橫行,欺負沒兒子的,同鄉是不會干涉,因為規則就是這樣,逼著沒兒子的家庭要生兒子。

4''傳統的生活模式。傳統家庭結構,女孩子是要去男人家生活的。人身上就完全加入男生家庭。和自己父母幾乎是完全斷舍離。

想想生了女兒的老人,辛辛苦苦養大女兒,完全送去別人家,創造的一切價值都歸男方家庭,包括孩子姓氏,創造的財富等!養老都成問題。

不過,現在隨著社會進步,除了老人根深蒂固的傳承觀念,其他的都在改進了!比如,農村種地不再像傳統用很多勞動力,小兩口結了婚也不一定和公婆在一起了,社會規則和法律也在慢慢進步提升對女性保護了!


34717431


哈,這個問題問得貌似帶著情緒噢?

首先,得更正你一條,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非要生個兒子的。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也是生命的延續。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幸福的。我相信大多數家庭的父母都是這樣想的。

其次,回到你這個問題。之所以有這個問題存在,是和少數人的封建思想有關係。過去社會中,男尊女卑,尤其是在農村,不生個男孩,就是被人所不恥,還有就是缺少重要勞動力。其實,我想說,誰說女子不如男!過去時,修水壩,築路,下田務農,哪個少了女子的身影?女人同樣能頂半邊天。

最後說說身邊人有這種情況的家庭。同事一家八個姐妹,為啥?就是因為父親一心想要兒子,結果事與願違,生一個是女兒,最後第八居然都哭了,狠狠地說,老天爺和他作對!現在啊,他偷偷樂吧,這八個女兒對他可孝順了。當然,女兒們都記得成長過程中的父母養育之苦。八個孩子,吃喝穿都是個問題啊。所以說,還是計劃生育好啊。

最最主要的要說,其實生孩這事和有沒有文化有直接關係,思想在變,行為也在變。現在的人,你讓她生,她還得考慮考慮呢,孩子的存在,那就是告訴你要一輩子都辛辛苦苦,不敢停歇噢。

嘿嘿,怎麼說著說著,有些懷念我們小時候了呢😄。日子雖然不容易,但是有小夥伴啊,我還覺得有些少,只有一個妹妹😊呢。哈,人多熱鬧,或許那時候父母也這樣想過呢,也說不準噢,你們說呢?


虹靜的靜生活


看到這個問題,我一時還真答不上來,但是有一點得糾正你,並不是每一箇中國人都追求生兒子的,你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太主觀了。

從歷史方面來講,古代君王的王位都是傳男不傳女,兒子才是承襲自己血脈和事業的接班人,這一點過多的去討論它沒有什麼意義。就類似“左、右”兩個字一樣,為什麼中國從古至今都說男左女右,因為左字含工,意思是工作的意思,而右字含口,意思是女性主要負責生活飲食方面。瞧吧,從很久之前開始,男性的社會地位就高於女性。

歷史必然會影響到文化,有多少女人一邊感嘆當女人不易的同時,還要為生兒子而奮鬥!往往一邊埋怨男人的不體貼,自己的命苦,但是她們骨子裡更看不起的是生不出兒子的自己。這種事例在很多農村地區都不是新鮮事,甚至於她們還會自卑,女性+生不出兒子=雙重自卑!

從遺傳上來講,女性提供X,男性提供Y,只有Y會一直伴隨家族往下流傳,打個比方:太祖父--祖父--爸爸--兒子--孫子,他們作為男性,他們身體裡的Y基因是一樣的,如果某一代生的是女兒,那麼也就意味著,這個Y基因的流傳到此為止。

講一個真實例子,我爸爸單位的一個叔叔,因為超生被單位開除,和妻子做起了小生意,他家一共有5個孩子,在計劃生育的那個年代,你可想而知他們當時被罰、被處分是多麼嚴重,但是他就是要生。我媽當時也挺費解的,就問那叔叔,你生這麼多孩子圖什麼呀?那位叔叔回答:“等我死的時候,哭的人多,熱鬧一些!” 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外貌不一樣、性格不一樣,思想就更不可能一樣了!不要拿自己的衡量標準去判斷別人,過的好不好,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圖、自己取捨!


小搗蛋鬼的養成記


目前非要生一個兒子的傳統想法已經慢慢減少,以前農村的想法多生一個兒子增加勞動力,不生一個兒子人家看不起。自從國家實行二胎開放,是有不少家庭追了二胎,個個都想追求一個好字成雙。多一個小孩熱鬧一點,但有的人想法簡單,生那麼多幹嘛?累死自己。確實,小孩生了出來,必須要對他負責,把他培養成人,作為父母,我們都知道養一個小孩累的過程只有我們才能體味。

我曾經去敬老院做義工,面對眾多老人我也經常跟他們聊天。少數老人來敬老院是因為沒有子女,身邊沒有人照顧。有子女的有的不想麻煩子女,選擇敬老院養老。但有部分老人對子女是相當不滿,平時幾個湊在一起就說自家的子女呀,媳婦呀怎麼樣怎麼樣,說到傷心處老淚縱橫。人呀,一輩子真不容易。張伯有四個兒子,幾年前老伴走了,單位房拆了就去大兒子家住,沒多久媳婦有意見。張伯不爽,就去小兒子家住,小媳婦也不爽。怎麼辦?再去其他兒子家也會碰到這樣的問題。他想算了,一個人跑敬老院來了。他時常嘆氣,養那麼多有什麼用?老來竟然沒有一個容易之處,心寒呀。更別說生病了要他們照顧,平時在敬老院都很少來看他。陳伯也養了三個兒子,老大,老二過得比較好,老三差一點,開出租車,累不得什麼錢。陳伯老了就把房子過戶到老三名下,這下老大老二不幹了,每個月伙食費也不給了,生病醫療費也不出,好像陳伯不是他們爸。還好小兒子比較孝順,但陳伯不想麻煩小兒子,執意要來敬老院。五年了老大老二沒來看過一次他,他也當沒生過兩個兒子。你們說,養兒真能防老?生多一定好嗎?


豪哥玩卡


1、幹農活!之前都說養兒子要幹農活,其實真正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不管男女都要幹活,而且現在農村基本上都是全機械化種植收割,農活基本上就已經女孩也是完全能勝任的!

2、傳宗接代的思想作祟!中國一般新生兒隨父親姓氏較多,隨母親姓氏少,大部分人覺得都不跟自己一個姓,就不是自己家的孩子了,尤其是爺爺奶奶!男孩能傳宗接待,女孩就…

3、封建禮儀!比如說祭祀祖宗,男孩可以燒紙,女孩燒了也沒有用(因為是人家的人)。比如說老人逝世,都是男孩拿孝棒,男孩抗幡等等,諸如此類的太多!

4、不生兒子受人歧視!別人家都有兒子,感覺自己沒有就心裡說不過去,必須得有一個!


有些許陽光


如果把家庭比喻成一個國家,如果是父系氏族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的男人就留下生活工作守領地,女子成年嫁去別國生活,隔三差五回來,有時寄回來外匯,如果其國不發達,還得回來要口糧,如果在外受欺負,孃家還得去大舅子小舅子揍他丫的。如果女兒女婿厲害,宣佈獨立成立新國家,孃家隨時還能去生活,否則女兒和公婆一起生活,岳父母去住總不合適。女兒都出嫁了,國家就成了老兩口,諾大的領地~~~如果是母系氏族,又是另一番景象,我國有個少數民族是走婚,就是母系,女人留在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