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很多人存定期存款吗?为什么?

雨中风69


不管大家承不承认,目前仍然有很多人把钱存银行定期,而且这种存款规模还在不断增长,只是增速下降了而已。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最近几年存款的增长情况

截止2017年12月末,住户存款达到64.37万亿元,同比增长7.7%;

截止2016年12月末,住户存款余额为59.8万亿元,同比增长9.5%;

截止2015年12月末,住户存款余额为54.6万亿元,同比增长8.7%;

截止2014年12月末,住户存款余额为50.25万亿元,同比增长8.9%;

从上面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住户存款余额从2014年末到2017年末,这三年时间存款余额从50.25万亿增加到64.37亿,净增14.12亿。

虽然住户存款里面包含了部分沉淀资金以及保证金存款,但实际上大部分还是由居民储蓄存款构成,也就是说最近几年我国的居民存款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了较大的增长。

那为什么存款的增长趋势跟我们的直观感觉不一样了?

可能这个官方的统计数据跟大家的直观感觉不一样,因为平时不论是从新闻媒体上看,还是根据身边情况判断,大家都发现其实存款的人是越来越少的,但是为什么官方统计的数据在不断的增长了?

在这我只能说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实际上目前中国有大把存款的人很多,而存款之所以在一直增长,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中国不缺有钱人。

那些有大额资金的人,可以从银行获取较高的利率,比如有1000万的存款在银行,甚至可以拿到4.5%到5%之间的年化利率,这个利率水平要比目前的余额宝之类的收益要高很多,所以有不少只有大额资金的人都偏向于银行存款。

第二个是、很多人仍然习惯于把钱存在银行。

虽然最近几年互联网理财产品迅猛发展,但是有部分人还是习惯于把钱存在银行,因为他们对互联网这种东西不熟悉,特别是那些中老年人,更习惯于把钱存在银行里面,这样他们觉得安全。

第三个是、银行利率的放开,互联网理财产品不再具有绝对优势。

最近一两年银行存款利率都在不断放开,银行对利率的定价权更高,目前很多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上浮很大的比例,比如有一些小的农村信用社,三年期的利率甚至可以达到5%左右。

而与银行利率上涨相比,最近一两年,网红理财产品,比如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收益就在不断的下降,目前余额宝的年化收益已经全线下跌到2.9%以下。

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银行又推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存款产品,比如目前就有很多银行推出了智能存款,可以随存随取,而且利率要比正常的银行存款高很多,提前支取也可以按照挂档利率获得较高的收益。

比如下面是某个银行定活存款产品。


此外,最近几年银行的大额存单也迅猛发展,只要有20万以上就可以购买,关键是大额存单利率比较高,而且是保本保息,目前很多银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都可以达到4.2%左右,还可以转让,所以非常灵活方便,深受部分用户的喜爱。



所以在宝宝类理财产品表现不理想,银行又不断推出一些创新性的存款产品之后,很多用户都把资金转向了银行。

第四个是、最近几年股市表现不是很理想,楼市未来不可预测。

a股自从2015年达到一个高点之后,就像吃了泻药一样,一路下跌,目前徘徊在2700点左右。

再加上目前楼市发展方向也不是很明朗,未来房价是涨是跌没法把握。

所以在这两大资金投向市场表现不理想的情况下,很多资金都只能暂时回归到银行避险。

尽管存款还在增长,但增速却在不断下降。

尽管这几年存款总体规模在不断增长,但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是存款增速在不断的下降。

这几年我们发现身边存款的人越来越少,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市场表现,在高房价,高物价,高通货的压力之下,目前很多普通的居民实际上都没有钱存款,反而大家的贷款规模却越来越多,看一下住户贷款的增速就知道了。。

2017年末,住户贷款余额为40.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2016年末,住户贷款余额为33.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

2015年末,住户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同比增长16.8%。

2014年末,住户贷款余额2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6%。

所以在三高压力之下,普通的居民财富早已被掏空,很多人根本就没有钱去银行存款,这也导致最近几年我国存款的增速在不断的下降。

比如2010年的居民储蓄率为51.55%,到了2017年低,则下降为46.38%,下降了5个多百分点;

比如自1979年至2018年这39年间,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从未跌破9%。而2018年2月以来,存款余额增速均在9%以下。


贷款教授


当然有人愿意存定期,以中老年人为主,通常是1-2年期限,3年期时间太长,存的人比较少。那么为啥在目前投资渠道这么宽的背景下,还有这么多人存定期存款的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由于现在各种理财产品都打破了刚性兑付,那么相对于存定期存款投资价值也就上升了。过去不愿意存银行的资金,也有部分返回。当然,一些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投资者也要把一部分资金放在定期存款里面,作为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的一部分。

2、随着房地产市场兴旺发达,还有医疗、教育、养老的市场化,广大民众总要存点钱,放在比较安全可靠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有的人要积攒点钱买房,有的人要存点钱养老,甚至子女出国留学等等。所以,存钱在银行只是一个积聚的过程,准备以后要办重要大事。

3、现在股市不好,房地产市场又不好,把钱放在P2P、信托等地方又不安全,余额宝又限制10万元存款上限,而在资产泡沫破灭之时,现金为王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一方面,万一发生经济危机,有现金可以买到日常生活用品,总比房产和股票要实惠的多。另一方面,手里握着大量的资金有利于投资,以后只要在股市、楼市见底时买入,这样可以炒到历史大底。所以存款未必是真要存多少钱,还是要等以后拿这笔钱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


不执著财经


我是走心的HR,我来回答。

现在存款定期的人还非常的多,但其主要分布在经济不够发达,年龄段较大的人群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水平程度不够高的人群,没有更多的理财渠道,只知道存在银行,而存在银行,定期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毕竟活期基本无利息,而定期差不多还有1.95%的年息。一万块钱一年还有195左右。

2.农村老年人,对于现在五花八门的理财方式不够信任,甚至对于四大行都不信任,只信任农村信用社之类的银行机构,所以现在来说,存钱在农村信用社的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其余四大行之类的商业银行,更多是企业,企业家等人群。

3.还有一部分是过多迷 信定期等额存款等方式的小年轻,他们对于风险控制很关注,对于股票、基金等理财途径也不熟悉,也不敢就钱放入股市,而选择定存。

所以说,现在定存仍然存在,而且应当占很大比例,但此种现象会逐渐变化,等80后,90后成长起来,其理财价值观,消费观变化后,估计定存会越来越少,而使用贷款会越来越多。


走心的hr


还真不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哪些人吧,

1.存款一次性不够买银行理财的。我们知道,银行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有个最低认购金额,一般为5万、10万起,许多人可能有3、4万块想买理财达不到条件,就简简单单地做了定期存款,而且时间一久就忘了或者懒得去管了。

2.被理财坑过,不再相信定期以外的理财了。相信你也看过网上某某人到了银行买了理财变保险,赎回亏了大半本金的例子吧。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要他再接受理财这个东西已经很难跨过心理那道坎了。

3.不适合做理财的。理财现在比以前监管比较严了,像超过了65岁的老人家都不太建议他们做理财了。

4.理财意识淡薄或保守的。他们主要收入不通过理财,可能时间忙,可能没什么理财知识,比如我看过一位机长200万放活期放了2年没动的;也有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不懂什么是理财,情愿一分劳动一分收获的;还有思想保守,怕亏钱的。

另外,还有一种有计划的人。他们为自己规划了一条存钱的道路,强制逼迫自己存款。想想我自己一个金融从业者,一开始眼高手低,把钱拿去炒股票亏了,存款还不如努力工作,逼自己每个月存定期来得多,这也许就是龟兔赛跑最后乌龟得胜的道理吧!


滋乐园233


今天你存钱了嘛? 现金为王时代将要到来

有网友问“现在还有很多人存定期存款吗?为什么?”其实目前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到银行办理定期存款,只是办理个人定期存款业务的人数会比以住减少。你可能会问人们为什么要将钱存银行呢?现在余额宝里或是微信理财通以及各大银行都推出“宝宝”类型的理财APP,年化收益率都在4%左右,远远超出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为什么人们还是回存定期存款,下面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第一、我国居民爱存款是有传统的,不管互联网怎么冲击,一些行为习惯还是难以改变。

第二、对于老年人来说,将钱放入支付宝和微信的人还是少数,特别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眼睛、思维不如年轻人,也不喜欢弄这些繁琐的工具。月末发工资的日子,你到银行可以看到好多老年人都在排队办理业务。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连银行卡都不使用,都是使用纸质的存折。存折上面的交易记录和手里面的现金才会让他们感到踏实。

第三、从银行存款人群的年龄比例的统计数据来看,40岁是存款人群的分水岭。40岁以上,家庭和事业基本都稳定了,花销小了,财富当然越积累越多。这时候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是考虑以后儿女教育经费和养老看病的钱。这部分钱不太敢进行投资,多数还是觉得银行存款和国债比较稳当,所以这部分人的存款当然多。

第四、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不是特别理想,特别是针对普通老百姓投资产品不仅稀缺而风险还特别巨大。房地产投资门槛过高,房价已经到达顶峰,随时可能套牢。P2P投资理财,收益高风险大血本无归。股市更是“一熊到底,跌跌不休”。黄金、外汇、期货、比特币更是坑你没商量。手里有点闲钱还是存个定期心理踏实。

第五、近期随着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近期以余额宝为首的货基宝宝收益率大幅下跌,普遍七日年 化收益率破3%,余额宝的收益目前已经下降到2.7760%。与之相反的是银行大额存单利率,2018年7月份以来大额存单利率继续走高,一年期以上大额存单利率上浮幅度均超过50%。中农工建四大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执行都是3.85%以上,农行50万起点的大额存单年利率为4.07%。大额存单业务受到大家的追捧,每一期大额存单业务一推出,30分钟之内就会被抢完。

所以,现金为王的时代将会到来,请你保管好手里的现金。一旦经济结构开始调整,就要时刻准备着,当调整结束之后,就是我们手握现金者的天下。暂时把手里不用的资金存入银行定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哈哥说房


一般定存比较少,一年才2%不到的利息,负利率下购买力真金白银地每年至少贬值1%以上,估计中国人没那么大方。

结构性存款目前半年期利率在4.25%左右,一年期也过4%,据说1万起存;大额存单三年期在4.25%以上,据说20万起存。这两种目测比较受国人欢迎,和一般定存一样保本,区别在于灵活性和存款金额。

多2%每万,存1万就有存2万的利息了。


青葱光明草


有,只是大部分集中在中老年人,相比于时下年轻一代来说,更愿意把自己的固定资产用来投资。

就比如证券期货这一类,还有合伙人投资,房产投资等等,这些都可以起到资产保值的作用。

举个栗子:你有1万块钱,如果你存入银行那么一年之后即便算上利息也有可能不值当初的一万价值,但是如果你把这些钱用到投资或理财上,那么你的收益将会远远大于银行利息收益,特别的中国现代10年,穷愈穷,富愈富的现状越来明显,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和闲钱的话,建议您选择其中一行去做投资,如果投入的准了,身价翻倍,财富自由都是可能的,只要花上更多的精力,机会总会青睐到你的。

这座城市风很大,吹走了喧嚣与浮夸。你总是一个人的时候想家,孤单的时候想她。

各位看官,点个关注吧


道悟金银赵志国


现在存定期存款的人,已经很少了,主要是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存定期存款,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银行体系给予的信心

银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觉得非常安全稳定的,有国家的信用担保,不会害怕跑路。在他们的眼中,定期存款就是“保本保息”。


定期存款操作简单

很多老年人连智能手机都不会使用,更不要说是互联网金融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年轻人来说,门槛很低,但是对于老年人老说,门槛非常高,因为不知道从何操作。至少在银行存定期,你只要告诉柜员你想要做的,柜员就会帮你搞掂一切了。

不在乎收益率

大部分老年人都有退休金,而且开支也不大,没有生活上的压力,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收益率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就算定期存款利率低,他们也不在乎

相反,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喜欢使用互联网金融,余额宝、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百度理财(度小满)这些都是年轻人常用的理财产品。


同样,在这部分年轻人当中,绝大部分人将存款投入到余额宝和理财通当中,其实和定期存款相比,余额宝和理财通只不过就是属于“互金领域的存款”,在管理上比较方便而已。以目前来说,这两者的收益率也是极低,甚至连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不如。主要是一些对互联网理财不了解,又追求绝对的安全和稳定的人使用。


而现在相对有优势的就是京东金融和百度理财,在现在大部分互联网理财跌倒4以下的情况下,仍然有4以上的收益。


  • 理财通



动画奇妙记


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人存定期存款,关注一下上市银行年报的都可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下面这张图是根据各商业银行年报公布的数字绘制的趋势图,2006年到2017年的存款总额走势,以国有五大行为例,这12年间存款总额总体都是在上升的,虽然大家都在说银行在走下坡路,但是数字不会说谎,工行存款总额从2006年的6.35万亿到2017年的19万亿;农行2010年8.3万亿 到2017年16.1万亿,增长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定期存款也一直是银行存款中的中流砥柱,虽然很多年轻人都会觉得存定期很LOW,但是它依然存在着,并且还玩出了很多新花样。

其实每一种产品都有它独特的群体,定期存款中一个大群体是中老年人,它也一向被誉为中老年最爱,原因在于它可以保值增值,刚性兑付,零风险,老一辈人是有很强的储蓄观念的,一辈子的积蓄都是省吃俭用下来的,用来防老防病不给子女增加负担,所以风险是他们的“痛点”,安全性是首要的,定期存款还有国债毫无疑问满足这类群体的主观需求。

少部分年轻人群选择定期存款,主要原因还在于定期的强制储蓄功能,这一代年轻人经历着城市的快节奏、经历着这个时代的高杠杆,房贷车贷加上强烈的消费欲望,“月光”成为很多人的痛点,尤其是在结婚以后,“月光”简直是一个提起来咬牙切齿的问题,在大部分都改变不了收入来源的时候,自然就会强迫自己去存钱,首选的就是定期存款,因为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代价太大,五年期定期利率可能达到5%,但是你要提前支取,不好意思按活期0.3%计算,这种强烈的数字反差会迫使年轻人放弃支取的念头,所以我们平常都不说定期存款,我们叫它"死期”,特形象!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为了收益而来,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已经日新月异,经过网络时代的洗礼,银行的创新型存款越来越多,定期存款达到4%甚至5%的利率越来越多,尤其在一些互联网银行和民营银行,最近两年可以说很火,定期存款保刚兑,同时还能拿到和理财产品差不多的收益,这个性价比确实会吸引一部分人。

这就是我觉得选择存定期的理由,一个传统的产品至今没有被市场淘汰,自然会有它独特的魅力,这一点不接受反驳!


不立而立


根据银监会发布2017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7.8%。存款的余额数据已超过我国同期的资管(基金、期货等)规模余额(53.6万亿)+理财产品余额(29.5万亿)+A股的市值(56万亿)总合。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定期存款仍然是我国最多人选择的投资理财方式,有不少人认为现在没人会存银行了,存银行定期就是傻子,利息低不说,提前支取还只能算是活期利息。其实这些都是以往惯有的印象所带来的误解,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崛起的挑战,银行早就对于各类存款进行过调整变更了。

靠档计息

靠档计息,这个是解决提前支取的问题,也就是支取时,按最靠近的一档期限算定期进行计息(比如你定期了1年,实际存到7个月时要支取,就按照6个月定期及1个月活期计息),国有大行这个功能一般只存在大额存单,但是中小银行很多对于普通定期也开通了该功能。

按月取息

按月取息,很多人都不敢想,虽然银行也推出过一款“存本取息”的品种,但是存本取息的利率往往低于同期的定期。不过现在形势改变了,很多中小银行推出了提前支付利息的情况,就是你存款仍然按照原来的定期利率计息(利率未降低),同时银行计算你的全部利息,之后平均按月发放。

高利率

很多人对于银行定期的低利率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国有大行,目前而言,国有大银行的利率确实仍然比较低,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的竞争力,但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这个印象并不准确,因为中小银行的利率并不算低。如上图,天府银行5年期的可达5.35%;而一些民营银行,4个月的利率就可以高达4.8%,提前支取还可以按3.8%计息,这个利率不说与货币基金的对比了,就是和理财产品相比,也不逊色。但你可要知道这是存款,不是理财,安全性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

所以银行的定期存款并不差,这也是为何定期存款仍然是我国最多人选择的投资理财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