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斯大林格勒的慘敗後,德軍為何再次在短短的幾個月後恢復了進攻能力?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先說說德軍的慘敗。斯大林格勒戰役最慘烈的時期發生在1942年末尾,此時,德軍直接被合圍的兵力就有30多萬(他們當中大約有5500多人活著回國),參與救援和損失在頓河防線的軸心國部隊也不下30萬人,喪失精銳部隊和裝備的德軍第一次變得虛弱。

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能收攏的部隊只有3個集團軍、1個戰役集群大約50多萬人,再加上B集團軍群殘部,德軍在朱可夫正面的兵力已經虛弱到不足70萬人的狀態了,這裡邊還包括了大量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等。但是,僅僅過去幾個月,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在中央集團軍配合下,就能夠在庫爾茨克發起反攻,這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是希特勒緊急抽調兵力援助曼施坦因,比如哈爾科夫反擊戰中的主力軍就是剛從法國來到前線的黨衛軍第一裝甲軍,包括骷髏師、帝國師和警衛旗師,再加上大日耳曼師的到來,讓曼施坦因獲得了與朱可夫拼死一戰的能力。

假如這些部隊能在1942年12月到來加強給第四裝甲集群,解救第6集團軍的計劃或許能成功。不過他們的到來還是讓1943年3月25日之前的哈爾科夫反擊戰獲得了勝利。但這只是曼施坦因頓河集團軍群10萬人擊潰50萬蘇軍的勝利,整個德軍南線的部隊依然是疲憊不堪的,裝甲部隊的坦克只剩下不到500輛。

此後4個月後不到,即1943年7月爆發了庫爾茨克會戰,此時德軍在在庫爾茨克投入90萬人、2928輛坦克與正面蘇軍200萬人、5000多輛坦克硬碰硬。短短四個月德軍是如何恢復實力的呢?筆者認為這歸功於兩方面原因,其一是德國新一輪的戰爭總動員、其二是古德里安老將出馬重組裝甲部隊,讓德軍的在人員和裝備上恢復了一定的元氣。再加上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的一次巨大勝利(蘇軍損失20多萬人)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德軍才有能力再次發起攻勢。


當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團軍投降的消息傳來,連希特勒的私交好友阿爾伯特施佩爾也預感到失敗在所難免了,但是宣傳部長戈培爾卻在廣播裡高喊全面戰爭到來,以此來煽動全國的士氣。也正是1943年2月份施佩爾接替了空難身亡的前任軍備部長,戈林元帥也將自己主管的經濟職務轉讓與他,施佩爾打破了四年經濟計劃中的種種弊端,重新整合德國的軍工產業,取消了冗雜的官僚體制,推行自營責任制度將大量權利下放到工廠企業和技術專家領導的小團體中去,並通過黨衛軍等權威手段強制停止消費品生產,集中全力擴大軍工產能。


根據戰後解密資料,德國直到1943年都不願意將國家經濟轉入戰爭軌道,全部鋼鐵產量只有60%左右投入到軍工生產,珍貴的有色金屬和稀有礦物都被浪費在消費品上。而且德國極其官僚的生產規劃部門充滿矛盾,同樣限制了生產力的發揮,而施佩爾就成功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他上任軍備部長僅僅半年德國軍工產能就提高了60%以上。

德國對資源的浪費觸目驚心,蒐集一些資料如下所說:1943年前線將士裝備嚴重不足,而德國工業僅僅有31.1%為軍工服務,即便是施佩爾上臺以後的1944年也只有39.8%的工業份額投入軍工,這都是那些大企業不顧國家存亡只顧賺錢導致的,甚至赫爾曼戈林創辦於林茨的巨大工業複合體也不聽施佩爾號令。1943年德國54%的鋼材投入軍火生產,1940年剛開戰時也只有49%。同一年,用於軍工的有色金屬也僅佔總消費量的38.8%—80.3%。這和蘇聯英國的戰時經濟遠不能相提並論。

施佩爾解放生產力的同時,古德里安大將也離開了自己的鄉下別墅,再次投身於德國的裝甲兵建設,此時他一手建立的德國第1、第2、第3、第4裝甲集群大多埋骨他鄉,古德里安利用新生產的虎式、豹式坦克,當然最多的還是四號坦克重新組建新的裝甲部隊,並儘可能給殘缺的裝甲師補齊裝備,這是庫爾茨克前線將近3000輛德軍坦克發起進攻的基本條件,很可惜這一次他們又遭受慘重失敗,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恢復實力。


兵器世界


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只是損失了第六集團軍區區三十萬兵力和幾百坦克,德軍在東線加上羅馬尼亞軍隊、意大利軍隊、芬蘭軍隊、匈牙利軍隊和黨衛軍外籍部隊足有近千萬人,無數的坦克和飛機。

加上豹式和虎式坦克、費迪南德坦克殲擊車、熊蜂自行火炮等大威力武器,黨衛軍的精銳師全部升級為裝甲師,德軍又補充了大批兵力。

並且在這期間,黨衛軍“波斯尼亞”師、黨衛軍第15哥薩克騎兵軍團等相繼成立。

德國從法國、波蘭、蘇聯(德佔區)徵召了數百萬勞工,軍備部長施佩爾也督促軍工部門加緊生產,同時了保證數量和質量。

德國舉國上下不遺餘力,積極動員。宣傳部長戈培爾大肆宣傳,希特勒隱瞞了斯大林格勒的失敗。德國人對希特勒誓死效忠,曼施坦因等一眾名將都是軍事天才,指揮有利……

後來在庫爾斯克的失敗,是德軍寡不敵眾,蘇軍準備充分,德軍被包圍……儘管如此,蘇軍還是勉強取得了慘勝。

不管怎麼說,納粹德國的力量再大,也會戰敗。蘇聯人口眾多,國土面積龐大,戰爭潛力十足。

我是沙漠之狐,只發我原創文章。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點!







德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


1942年德軍在南翼的夏季攻勢全面失敗後,兵力遭遇到了嚴重的損失,但是在經歷了1943年冬春泥濘季節的休整後,德軍再度決心發起戰略進攻,即著名的堡壘行動,德軍的進攻兵力是從何而來的呢?


1942年5月,德軍有940萬人,到了1943年的5月,這一數字上升到了1120萬;1942年5月德國勞工的數量為3550萬人,到1943年則達到了3660萬人;德國在這一年中徵召了200萬的士兵和100萬的勞工,強大的人力征召補充了德軍一年的作戰損失,並增加了軍工生產能力,1943年德國的坦克產量是1942年的兩倍,突擊炮產量的四倍。

除了大量兵員的徵召,更重要的因素在於德軍最高統帥部在東線戰場的戰略調整,德軍放棄了那些消耗大量兵力的突出部,如勒熱夫突出部節省了22個師,傑米揚斯克突出部節省了10個師,這些突出部防線的拉直縮短了德軍的防線寬度,德軍得以獲得大量的預備力量,用以執行即將發起的攻勢行動。



不過這次德軍的進攻能力是非常勉強的,希特勒發起的這次進攻完全是一場豪賭,在西線、意大利都在遭受入侵的威脅的情況下,希特勒將所有的戰略預備隊都投入到了東線以支撐這次戰略進攻,這讓其他戰線都至於沒有預備隊的危險之中。最終的結果就是在德軍的“堡壘行動”進行到一半時,盟軍在意大利發起了登陸行動,希特勒不得不中止這次進攻來抽調部隊趕往那裡,他們消耗了所有的預備隊,卻沒能取得任何決定性的戰果。那些古德里安辛苦重建的裝備新型坦克的裝甲部隊都浪費掉了,德國再也沒有力量來彌補這樣的損失了。


小小狼王


東方中華不敗為你解答

1943年的2月2日曠日持久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終於結束,它以蘇聯的全勝完敗了希特勒德國企圖佔領死的林格勒的企圖。

在此次血與火的絞肉戰中,交戰雙方一直在保持著二百萬以上的參戰兵力。

單從交戰雙方的傷亡數字來看,估計傷亡在二百萬人以上。


這是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莫大的損失,對於蘇聯來說尚還能繼續打的下去,但對日益枯竭的德國來說,可就有點元氣大傷了。

即便如此,德國那強大的戰爭機器仍然不是蘇聯能夠輕易打敗的。

根據《喋血東線》和《縱橫碑闔斯大林》的書中所說,此時的德軍在東線戰場還保持著至少五六百萬軍隊。

而蘇軍在蘇德戰場上所保持的軍隊也大概在五六百萬左右,兩個軍隊的數量大體相等。

但有一個事實大家是應該知道的,那就是整個蘇軍士兵的單兵素質要遠遠的低於德軍,而且戰場指揮官的指揮藝術德軍也明顯的高出蘇軍一籌。


這就是在每一場戰役之中,蘇軍的傷亡要遠遠的高於德軍的原因。

因此,即便是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取得了勝利,但並未真正掌握戰場主動權的原因。

所以,此時的德軍仍然有采取進攻的能力。

不過所幸的是,此時的德軍已經喪失了在蘇聯戰場全面進攻的能力,它只能在某一個時間段和某一個地域有局部進攻能力。

蘇軍雖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取得了勝利,但也是相當的疲憊不堪,它也需要休整。

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之後,它也沒有乘勝打敗德軍的能力,就這樣雙方軍隊恢復了暫時的平靜,在等待著下一輪的大戰。


一般來說,德國是一再避免和蘇軍在冬季打仗的,如果兩軍在冬季打仗,對於蘇軍來說可能算不得什麼,但是對德軍來說那可是要命的季節。

所以,當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之後,一來天氣依然很冷,二來德軍也需要休整和補充,三來德軍再也無法發動像以前那樣的全面攻勢,它只能窺得戰場的時機在再實施進攻!

當通過這一切休整和補充之後,才又迎來了下一場的大戰——庫爾斯克大會戰!


東方中華不敗


從42年11下旬第六集團軍被圍開始,希特勒總算明白了必須徹底地、毫不猶豫地增強南翼的兵力,不但需要擋住蘇軍突向羅斯托夫的企圖並穩定B集團軍群的戰線,同時為計劃中的解救第六集團軍集結兵力。

大致從42年11月下旬開始~12月底。首先從B集團軍群左翼調出了第11、17裝甲師和第3山地師等,再從奮戰在高加索前線的A集團軍群調出了第23裝甲師,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從法國調出了已整編完成的第6、7二個裝甲師,開赴頓河下游地區。

42年年底~43年1月中、下旬,在救援第六集團軍的行動失敗且高加索戰場的第一裝甲集團軍決定通過羅斯托夫地域撤往頓河流域的時間段內,南翼基本沒有太多的增援抵達(只有從法國的第7裝甲師抵達),靠現存的兵力維持。

42年年底,早已在法國整編完成的黨衛軍第二裝甲軍的三個師,接到開赴東線南翼的命令,並以最高鐵路通行權趕赴哈爾可夫地區(1月10日帝國師先頭部隊抵達基輔,並以摩托化進軍趕至哈爾可夫),與此同時,在熱勒夫地域作戰的大德意志師也接到趕赴哈爾可夫地域的命令。此後南翼德軍又陸續得到調自法國的第6和336步兵師的增援。

由此南翼的曼斯坦因元帥有了打哈爾可夫反擊戰的資本了。(瞎坎了幾句,一定錯誤不少,望指正)


探測衛星A


最大的原因應該是戰線的回緩,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主要就是德軍多面開花局勢分散,英,法,外加北非和蘇聯多個戰場導致軍備物資滯緩再加上蘇聯環境的不適應,所以能快速恢復的原因很大一方面應該是戰線的重點化,蘇聯斯大林高壓施政民生激憤也應該有讓德國反攻的很大情緒但是卵用不大,斯大林格勒戰役本就是轉折點!




二少wx


三個原因,

一是曼施坦因哈兒剋夫反擊在局面上扳回來一些。

二是戰線縮短了,德軍可以集中起兵力。

三是,德軍的重坦克,新坦克入編制了。


吳林寶1


其實意大利抽調了部分德軍東線部隊,德軍已經無力哪怕一個局部戰役的勝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