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是否有必要上学前班?

可乐的佳佳


从我儿子的经历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吧。

我的儿子上小学前没有上过学前班。严格的说,因为我在四处走动,所以孩子连幼儿园都没好好上。

上小学后是什么状况呢?

一一一

首先他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座位。

每次上课别的孩子跑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而他呢,站在教室里一片茫然,他忘记自己座位在哪里了。

老师问他你上午坐在哪里呀?昨天坐在哪里呀?他不知道,摇头。

一一一

其次找不到厕所。

他一直认为厕所就跟家里一样,是有一个专门的洗手间的,但是学校里是大厕所,他不知道到哪里去上厕所。

进了厕所也不敢撒尿,因为平时家庭洗手间,每次只有他一个人进去,而到了大厕所旁边有很多小孩,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一一一

嗯,排队放学的时候,他永远找不到自己的班级在哪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总是在队伍外边彷徨徘徊。

他的班主任甚至认为我们家孩子智商有问题。

班主任很烦啊,这什么孩子啊!老是打电话给孩他娘。

他娘觉得很尴尬,因为自己跟前的聪明宝宝到了学校了以后竟然变成了一傻瓜。

一一一

不会参加考试,记得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去答卷子,乱七八糟的在卷子上画了一顿符。

成绩呢不用说,光板。

一一一

好在,这种情况到了学期后期就变得好起来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年级第一吧,把他的班主任吓了一跳,这不是一个小傻子吗?怎么能得第一呢?

从此以后每次考试他都在年级前十名左右,最新这次考试,他排在年级并列第三。

一一一

孩子没有上学前班,虽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是呢,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就是我的看法。

一一一

以上回答用声音输入法完成,如有错误请谅解。


跟娃一起长的宝爸


现在国家正在打击学前教育“小学化”,从孩子的发育情况来看,没有必要上学前班。


原因是在学习阶段,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远比学习的知识重要。只要上学之后,父母抓紧孩子的学习习惯,不拖拉,回到家就做作业;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喜欢学习,爱动脑筋,那点早学的知识根本就不是问题。


我家孩子没上过学前班,但最后幼儿园老师还是教了一点学前班内容,拼音和一点认字。我当时看了,惨不忍睹,因为幼儿园老师不是小学老师,没经过正式的培训,根本不知道字的笔画,本身字也很丑,小孩学的字也非常丑。我不让小孩写,小孩还不乐意,幸亏老师没狠劲教,否则教废了。因此,如果要上学前班,一定要考察老师,是否有合适的水平。不是谁拉出来都能教小孩的,越是打基础时,越重要。



不过,现在的小学生入学时,都会一些小学知识。如果很多小孩学过,自己一点都不懂,第一个学期会比较吃力。比如,一般考试时老师要读题,但绝大部分人都看得懂题目,老师可能就不会读题,这对没有早学的人很困难。


但这么点知识,不上学前班也是可以学的,自己带着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做点买卖的游戏,完全可以应付小学的一二年级,有条件、会自己教的家长没必要去上学前班。




他山石家长部落


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普遍能够坚持发展与质量并重,有效促进了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五个方面的治理任务:一是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二是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三是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四是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五是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通知中特别强调提出: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新规一出,立马引发热议。赞同的有,反对的不少。同样作为一个家长,我有切身体会,关于“上不上幼小衔接班或学前班”,可能是家有学童的家长普遍关注,普遍纠结的一个问题。其实,从国家现行的教育体制设计来看,没有幼小衔接班。从孩子学习成长的规律要求看,幼小衔接也不是必须的。


但现实生活中,幼小衔接班比比皆是,身边的小朋友上幼小衔接班的也相当的多。那么,实际操作中,家长该怎样对待幼小衔接的问题呢?我的建议有两条:

第一,可以不上的话,尽量不上。

一是从国家小学教材的设计来看。

教材就是按照幼儿园直接上小学设计安排的,正常上过幼儿园的孩子,跟上一年级的学习进度完全没有问题,没必要上。

二是从目前的幼小衔接班的质量看。

目前的幼小衔接班,都是私立和营利性质,教学内容不统一,教师队伍不专业,教学评价不规范,可能给孩子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误导和负面影响。

三是上幼小衔接班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教育中有一个“三年级效应”: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小学一二年级学习比较靠前,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三年级之后慢慢就退到后面了。为什么呢?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没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新知识的兴趣和老师的引导,孩子会慢慢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一年级的知识学习相当于是第二遍重复学习,兴趣点低,加之内容简单,孩子容易骄傲自满,不按照老师的引导学习,对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一二年级问题还不大,三年级之后随着知识点增多增难,不良学习习惯带来的后果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第二,如果不得已上了,该怎么办

虽说尽量不上幼小衔接班,但现行的小学招生政策,由于有年龄的限制,可能一些时候还必须上幼小衔接班,不然孩子就得在家待一年。如果不得已上了幼小衔接班,要注意好以下几点:

一是淡化知识学习,侧重学习习惯养成。

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尽量对孩子的知识学习保持些许放任的态度,但多强调诸如细心,主动,工整书写,大声朗读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是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可以采取孩子自己读或者家长讲读的方式,尽量拓展孩子阅读量和阅读广度,为小学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培养一到两项艺术兴趣。

素质教育已成为未来趋势的今天,孩子艺术素养对孩子成人成才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幼小衔接阶段相对轻松些,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时机,结合孩子特点培养一到两项艺术特长。比如,书法、语言、舞蹈、乐器等。



相信,通过以上介绍,家有适龄幼儿的家长朋友,对于是否上幼小衔接,以及上了幼小衔接该怎么办,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晨爸在线”微信公众号,一起交流探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酸甜苦辣。


晨爸在线CBZX


不管是私立幼儿园还是公办的,本人不建议过早的学习文化课,幼儿园以游戏,唱歌,讲故事为主的学习,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这是幼儿园学习的方式。到了大班可以涉及点文化课,认字和算数,根据人的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孩子过早的学习文化课,会让孩子感到很吃力,造成孩子过早的厌学,形成还没上学就开始厌学的心理,而到了一年级再学文化课孩子到了学习文化课的年龄,智力发展到了这个年龄学习文化知识比较轻松,当然有的家长说孩子学不会,如果这个阶段学不会,过早的学他更学不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园非文化教育阶段,老师教的知识不一定规范,比如字的笔画顺序,等孩子形成习惯,再纠正就很费劲了,甚至有的幼儿园老师只要看着字像那个模样就行,至于怎么写出来的不管,这更不利于孩子知识的掌握。所以不管私立还是公办最好提前考察下幼儿园的办学模式,符合幼儿认知的才是好园。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府在线


下图分别是幼儿园的课堂以及学前的课堂,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幼儿园更多的是以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为前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等等。

学前班更多的是提前让孩子感受小学的上课模式,提前预知孩子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进行调整,以方便在小学期间更快的融入其学习环境等。




可乐的佳佳


不管是私立幼儿园还是公办的,本人不建议过早的学习文化课,幼儿园以游戏,唱歌,讲故事为主的学习,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这是幼儿园学习的方式,到了大班可以涉及点文化课,认字和算数,根据人的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孩子过早的学习文化课,会让孩子感到很吃力,造成孩子过早的厌学,形成还没上学就开始厌学的心理,而到了一年级再学文化课孩子到了学习文化课的年龄,智力发展到了这个年龄学习文化知识比较轻松,当然有的家长说孩子学不会,如果这个阶段学不会,过早的学他更学不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园非文化教育阶段,老师教的知识不一定规范,比如字的笔画顺序,等孩子形成习惯,再纠正就很费劲了,甚至有的幼儿园老师只要看着字像那个模样就行,至于怎么写出来的不管,这更不利于孩子知识的掌握。所以不管私立还是公办最好提前考察下幼儿园的办学模式,符合幼儿认知的才是好园。希望对你有帮助


诲人不倦


是否上学前班,要看家长对孩子的规划。

孩子上学是公办学校的话,建议上学前班,毕竟公办学校老师讲课较快,尤其语文,拼音最多一个月讲完,孩子不提前学些,很难跟得上。至于怕和老师讲的不一样,可以重点放在认字,拼音上,笔顺什么的可以上小学再依据老师的要求重点记忆。

孩子要是上贵族双语之类的学校,那就得提前弄明白学校的要求,提前做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