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该如何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jianfeng_fm


初创公司如何建设文化

我们从阿里巴巴的经验说起,谈一谈初创公司怎样打造文化。

梁木咨询的CEO张山领在阿里巴巴有11年的工作经历,他先后在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负责企业文化和组织发展工作,曾经获得“阿里文化布道者”称号。前一段时间,他在一次公开活动上分享了阿里的组织文化搭建过程,也谈了自己对企业文化打造的看法。

首先,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文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公司在外部能存活得更长久、在内部能让员工之间协同得更好。但是要明确,文化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取得成功、让企业走得更远,而不是让员工舒服,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对员工好,但不讨好员工”应该是一个原则。

其次,企业处在不同阶段,文化是不一样的,公司文化被稀释、冲淡的现象一直都会存在,管理者对此要重视,但不用过分焦虑。阿里这家公司类似一个生态系统,同时有着很多业务,有的还处于初创期、有的却已经进入衰退期了,所以每个业务单元的文化差别很大,这也形成了阿里灌木丛式的文化。

张山领将阿里的发展分成几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公司文化都不一样:1999年,阿里刚创立就提出了“可信、亲切、简单”这三个关键词;到五周年的时候,因为公司人越来越多,文化开始多元化,也对价值观做了一些调整;到2009年阿里十周年,经历了一个膨胀期,把使命调整成了“探索开放、透明、分享、责任的新商业文明”,但2012年又改回了原来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重新回归到帮助中小企业做生意的使命上;到了2014年,阿里发展得非常好,但也面临着文化上的挑战和危机,包括人员增加带来的文化稀释。但是,文化稀释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会面临的问题,新的文化进来将老的文化打破,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公司文化的形成过程,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第一,创始人或者CEO的个性会深刻影响公司文化,在打造文化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这一点,如果你制定出来的制度体系跟公司领导的个性和行为模式相违背,首先打破这一套的就是领导。比如阿里有自己的“太极文化”,这很典型是受创始人的影响,马云就喜欢打太极,太极是一种理念,有阴阳、正反,所以想要学习阿里的套路不能光学几个点,而是要真正理解它的内部运作机制。第二个影响因素,是核心成员的个性和行为模式,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有些甚至会比CEO的影响还要大。第三个影响因素,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团队状态,比如阿里的“革命文化”,就来自于阿里早期的销售导向经验,销售队伍就是阿里的“铁军”。假如一家公司、一个团队的经验是靠加班取得成功,那么大家就会不断地加班,新来的员工也会这么干。

那么,初创公司要建设公司文化,应该从哪里抓起呢?张山领谈了四个点,第一个,是对员工的处理、招聘和开除。招怎样的员工就意味着你要怎样的文化,要招最熟悉的人、最优秀的人,招核心团队看人的“味道”,招基础岗位看人的能力。同样,开除人也很重要,开除员工时心要仁慈,但行动要干脆利落,坦诚沟通,明确底线。一家公司要怎样的人、不要怎样的人,还有对资源的分配、关键事件的应对、危机的处理,这些都是特别强烈的信号。第二点,要奖惩分明,所谓“奖要奖得心动,罚要罚得心痛”,而且要把丑话说在前头,而不是秋后算账。第三点,要争取阶段性的成功,可以采取“小目标小奖励”、“让员工自己定目标”、“员工间的PK”等方法来让员工达到不同阶段的要求。第四点,就是要做好氛围打造,结合每家公司的特点举办活动。对于初创团队,张山领建议他们学习十几年前处于初创状态的阿里是怎么做的。

我们总结一下:企业文化帮助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为了讨好员工;企业文化是会变化的,文化稀释是自然的过程,要关注、但不必过分焦虑;企业文化的制定要考虑CEO和关键岗位人员的个性特点,还会受到公司成功经验的影响;初创企业要重视招人和开人,你招了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文化。



CEPRocky



我觉得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掌门人的性格与处事风格息息相关。企业掌门人待人接物的方式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的员工,企业掌门人的管理特色,可能会在企业中会延续很久。所以你若是公司的掌门人或者现在的领导者,一定要先搞好自己的形象。接着就是制度的问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是完全依靠领导者的个性来形成企业文化,那么文化中必定会有一些或很多缺陷,这些需要制度来完善。当然这些制度不能与企业文化相悖,比如你的企业文化强调人人平等,那么你的公司制度却让某些管理人员享有特权,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制定或调整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既得利益和心理承受能力,即使不能起到激励作用,但至少不要起到负面的效果。再者就是强化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了。不管你是给他们培训洗脑,还是设计各种仪式活动,总之,你要让他们对公司产生感情,让他们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会考虑到公司的利益,把你想灌输给他们的东西变成你们公司内的道德规范,让他们感觉这件事就该这样做。这是最难的部分,这不仅要求你对员工待遇好,还要了解他们,从心底尊重他们,让他们感觉跟你混英雄有用武之地,你要许他们一个光明的前景。说的江湖习气一点,就是跟着大哥混有肉吃。从古至今,知遇之恩最难报啊。最后就是文化的完善与推广了。在企业文化塑造中,要注重文化网络的作用,比如搞搞联谊会啦,兴趣小组啥的,充分利用这些渠道传播企业的价值观,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心中那份希望


在我看来,这个命题实际上根本不需要拿在这里讲。为什么这样说呢?现代企业不管是民营的还是老字号的。我们在这里讲是一个时效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这家企业它在社会上存在了多长时间生存发展经营的整个过程具有多长的时间?我一直在说,如果一家企业没有经历的住时间的考验,没有走过一段时间的历史长河。谈何企业文化。如果在企业开出的时候,作为一个伪命题,把企业的战略目标混同于企业的文化。这是不对的。当我们要在说企业文化的时候,请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化。这两个字的含义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说。也并不是像某些企业搞几个口号。这不是文化。更不是企业文化。文化一定是跟人有关系的。文化一定是跟时间有关系的。文化一定也跟你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关系的。但是试问我们现如今的企业,有几个能经得住这样的考验?


智行觉悟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有其文化,企业属于社会组织的一份子,无论大小也必然有其文化,企业文化有优劣之分,但不能说劣质文化不是文化。一个人的行为好坏不能代表其所在的组织的文化,但一个组织大多数人所表现共有行为,不管这个行为好坏,就可能是这个组织的文化体现了。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是企业内在精神,共同意志的体现。

其实,一个优秀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信奉行为准则,而且大家都自觉自愿的去奉行和遵守,否则,不管在纸面上,口头上说的多么动人好听,也只是它的骗人骗己的伪文化。

怎样形成企业自己文化,首要一条就是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立信。一个对待客户无信对待员工无信企业,不能说它没有企业文化,恰恰无信就是它的企业文化。

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商鞅对民众的信心。这个故事讲立信重要性。

第二条是企业所有规章制度不能与企业文化相违背,两者必须相统一,使制度成为员工企业文化养成的推进器,而不是用这把利器撕裂其文化。

第三,企业所有者、决策者必须率先垂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成为推行、遵守企业文化典范,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影响员工,对外展现自己企业的风采。

至于什么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愿景、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等企业文化内容的表述只要真正出于企业的本心,切合自己企业实际的就好。制度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有适用就好,企业文化亦是如此,当然这些都得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为前提。


闲聊天下


企业的文化,是直接能体现员工最真实的表现,企业文化的好坏也决定这员工素质修养知识层次的个很好的指标。要想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就要有自己的一套思维一套思路,思路清晰了,企业文化的含金量就有了。企业文化有经过时间的沉淀,年代的轮回才能最好做精,企业的种类很多,单拿出怎么做出自己的企业文化不好说,这个要有针对性,没有通用版本的,所以干一行,爱一行,用心做努力做,在行进中观察路况,在实践中寻找更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自己的企业文化!


忆童年146


企业文化跟老板性格管理息息相关,什么样的性格管理。会造就不同的企业文化。我认为的企业文化不单单是嘴上说的。而是企业所有员工都在按照企业发展共同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