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叫隆美尔服毒自尽,隆美尔为什么不反抗?

司马长史


隆美尔是二战时期德国的著名将领,有“沙漠之狐”的称号,希特勒之所以要杀隆美尔是因为隆美尔卷入了刺杀希特勒的事件中去,有人就有疑问,希特勒不是在德国一呼百应吗?怎么还有人要刺杀他?



事实上,在希特勒上台时,虽然几乎所有的德国人都支持希特勒,但是仍然有部分清醒者,看出了希特勒要是这么弄下去,德国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因此也反对希特勒打仗,但是因为当时相当多的德国人想要复仇,因此听不进其它什么意见,一股脑儿的相信自己的元首,所以反对者又不敢明目张胆,后来随着战争越打越久,战事对德国越发不利,针对希特勒的刺杀也越来越多。



隆美尔和希特勒的关系是下级对上级,而不是国内对国外,兵权在希特勒的手中,而且许多基层士兵对希特勒极为效忠,他拿什么和希特勒斗,他又不能撒豆成兵,没有军队,没有后勤补给,他无法和德国的精神支柱打仗,从大了讲,战争可以没有隆美尔,但是德国不能没有希特勒,他是这个国家的精神信仰。



如果隆美尔反抗,等待他的,将是最严厉的惩罚,包括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僚属,他不能拉他们陪葬,而且自己对于德国是有战功的,如果外界知道自己是被希特勒赐死,那么一定会动摇德军决心和勇气,为了保持军队的作战能力,稳定国内局势,隆美尔选择了自杀了结自己,德国因此失去了一个战争天才。


军事一点通


在希特勒派人通知隆美尔让其自己主动自杀的命令时,隆美尔并没有在前线,而是在自己的家里养伤,他的身边只有三个人,他的妻子、儿子以及一名上尉副官,而他的住宅早已经被几十名荷枪实弹的秘密警察包围了,他们得到了命令,只要隆美尔反抗,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开枪打死隆美尔以及他的家人。


根据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的回忆,提到了他的父亲隆美尔在最后的时刻同他的对话:

隆美尔:“这座房子已经被包围圈希特勒指控我犯了卖国的重罪。总算是他的好意,念在我在非洲的战功,已经准许我服毒自尽。假使我接受了,他们不会牵连到我的家庭,就是指你而言。他们也不会加害我的属下”

曼弗雷德:“难道我们不能自卫?”

隆美尔:“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宁愿一个人死,也不要让大家在乱枪中丧命,而且我们也没有充足的弹药”。

对于隆美尔而言,无论是处于军人的角度还是男人的角度考虑,他都必须不能反抗。堂堂的德国陆军元帅死在这帮罪恶的秘密警察手里无疑是耻辱的,还不如自己终结自己的生命。最关键的还是隆美尔不愿意将此事闹大,不然死的将不止是他的家人。他的反抗会让他的“叛国罪”彻底坐定,他的那些属下也会遭到牵连,这无疑是隆美尔不愿意看到的。


小小狼王


在军迷圈和史学界,这一直都是比较有争议的事件!

德国名将隆美尔晚年死的确实比较惨,对外公布的是死于脑梗,其实是服毒自尽。当然明白人都很清楚,这件事件都是希特勒一手密谋策划。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杀隆美尔呢?

隆美尔是希特勒的爱将,同时也和希特勒争吵不断,并多次顶撞过希特勒。希特勒对他的这个爱将是又气又爱。1944年7月20日,德国发生震惊全国的刺杀事件,希特勒差点死于非命。希特勒当时就责成希姆莱详细调查刺杀案详情。在党卫军的严格审讯中(肯定动用酷刑),最终霍法克中校供出了隆美尔和克鲁格元帅。希姆莱将事件调查结果添油加醋的,报告给了元首。此时的希特勒杀心已起,隆美尔难逃一劫。

那么隆美尔为什么不反抗呢?

首先隆美尔已经不在统兵,身边的卫队都没有了。隆美尔想反抗手上也没有部队可以进行调动,而且希特勒对于部队控制一直都比较严密。其次隆美尔如果反抗,肯定会祸及家人。相反的是,等待处理家人才不会受到波及。最后隆美尔认为希特勒会念及和他的感情,罪不致死。

最后的结果是,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元帅死于家外的车上。随后希特勒命人为其举办了规格很高的国葬。一代名将,沙漠之狐,就此凋谢!

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伴随着苏军的炮火声选择了自杀。这也成为了彻底的历史谜案。

1945年5月8日,德国选择无条件投降,德意志第三帝国不复存在。如果真的有阴间,难以想象隆美尔和希特勒见面的场景。


刀墓手札


侥幸逃过会议室炸弹袭击以后,希特勒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因为本事件而被处死的人员数目庞大,隆美尔也被牵涉其中。平心而论,希特勒对于隆美尔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宽容的,只是勒令其自杀,并且保证以国葬的形式给予礼遇。这种处理方式首先是要保住纳粹德国的颜面,同时也是因为隆美尔的忠诚和战功。

至于隆美尔不反抗的原因,综合分析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整体而言,抛开意识形态以及正义与否等客观因素不谈,隆美尔对于希特勒还是忠诚的,卷入谋杀事件不管属于被动还是冤屈,隆美尔都已经接受了现实。

二,隆美尔的军权都是希特勒赋予的,他没有自己的直属部队也调不动兵力,也就是说没有反抗的资本。

三,最重要的是,希特勒提出的条件可以让隆美尔保住军人的荣誉以及家人的人身安全。因此,隆美尔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反抗。



民间公益践行者陈忠铭


隆美尔是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之一。由于在北非的突出表现,他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还被德国媒体渲染成军界传奇。可就是这样一位活着的传奇,却被希特勒逼得服毒自杀,而他却没有一丝反抗,这是为什么呢?

( 隆美尔旧照)

1944年7月20日,德国发生刺杀案,希特勒险些死于非命。劫后余生的他立即命令盖世太保头目希姆莱彻查刺杀案的案情。很快,一大批德国军官被捕,霍卡克中校在交待同谋时说出了隆美尔的名字。于是希姆莱便将这件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了希特勒,并指出隆美尔是主谋之一。

实际上,隆美尔是希特勒一手提拔上来的,他对隆美尔一向信任。但由于两人后期政见不合,希特勒还是决定下令处死隆美尔。碍于隆美尔在德国军中的超高声望,以及多年来为国尽忠的功劳,希特勒决定不把隆美尔送上审判庭,而是选择将他毒死。

此时的隆美尔,还处于昏迷状态。

在刺杀希特勒事件的三天之前,他正坐着敞篷车视察诺曼底前线,却不幸遭到两架英国飞机的轰炸。炸弹炸坏了他的汽车,当他被送往医院时,医生确诊他的面颊骨粉碎,头颅破裂,左眼也许永远无法再睁开。

苏醒后的隆美尔回家休养。他在9月3日被解除了B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10月4日,法庭在隆美尔缺席的情况下,判定他参与刺杀希特勒的罪行。

(希特勒旧照)

时间来到了10月14日,这一天是他死亡的日子。

中午12点左右,陆军人事署长布格道夫和侍卫长梅塞尔来到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家。为了防止隆美尔逃跑,他们早已经把慕尼黑与斯图加特之间的公路封锁。

在隆美尔单独与两名“死亡死者”交谈之后,他走出了书房,慢慢地告诉家人,希特勒要将他处死的决定,并与家人告别。

随后,隆美尔穿上了非洲军团制服,带上了他的元帅权杖,走上了一辆奔驰车。奔驰车仅行驶了500米就停了下来,一代传奇隆美尔服用氰化钾自杀身亡。

那么,既然已经知道了希特勒的决定,隆美尔为什么不反抗呢?

首先,隆美尔战胜不了盖世太保。

隆美尔作为伤员在家休养,身边只有有限的警卫人员。而且家里的弹药,也根本不足以杀掉屋外埋伏的盖世太保。隆美尔作为德国高级将领,太了解盖世太保的手段了,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存活的机会。

(盖世太保剧照)

其次,保护自己的家人。

两位官员在密谈过程中告诉隆美尔,如果他不做反抗,那么他的家人将会绝对安全。隆美尔了解希特勒的为人,他认为放过自己家人,是元首对自己多年为国征战的奖励。而且假如他真的进行反抗,家人们有极大的可能在突围过程中被乱枪打死。因此,为了家人的安全,隆美尔没有必要冒险。

第三,为了德国。

到了二战后期,德国军队开始各线崩溃,从被苏联反攻,到诺曼底登陆,此时的德国已经危在旦夕。隆美尔绝不希望自己的死,会给整个军队带来影响。他明白,一旦自己逃跑,站在了希特勒的对立面。那么,在各线战事告急的情况下,国内的反战情绪将会进一步高涨,德国士兵很有可能会溃不成军。

基于他对希特勒的了解,他也明白希特勒之所以选择毒杀自己,而不是上绞刑架的原因,正是为了国内军心的稳定。对于一个戎马一生的将军来说,哪怕没有战死沙场,也绝对不能让自己对军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隆美尔安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没有做出丝毫抵抗。当天,德国军方宣布隆美尔元帅因中风去世,并在10月18日,为他举行了国葬。


张生全精彩历史


隆美尔此人是纳粹之中少有的为他国民众所尊崇的大将,他的死被西方认为具有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感。在当时德国人的心目之中,隆美尔是最为年轻有为的元帅,是年轻人们崇拜的偶像,他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已经不仅仅在政治和军事之上,所以,希特勒最终还是给了他一个体面的死法。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希特勒和统治阶层之中的大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深刻。虽然他在前期采取了怀柔政策,也尝试在高层安插自己的心腹,但是总参谋部依旧十分排斥希特勒。两方的矛盾终于在刺杀事件之时推上了顶峰,希特勒震怒之下采用强硬手段架空高层,到了战争后期希特勒终于手握大权。

在720刺杀计划实行之前,密谋集团想要拥立的是曼施坦因,但他们也希望得到隆美尔的支持,让他来稳定西线和对敌谈判。隆美尔对于此事只是表示:是我负责的时候了。就是因为这句话,隆美尔的下属被审问的时候说了出来,隆美尔受到了牵连。隆美尔至今的形象依旧是比较正面的,但实际上他个人性格比较偏执、清高且不够圆滑。他在官场上关系网狭窄,出了事没有人能拉一把手,最终只得明对死亡的命运。

隆美尔在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说,希特勒能够让他选择自杀已经是十分体面的了。要知道元首对于深恶痛绝的背叛者,一般都是直接用钢丝绞死,还会拍照留下欣赏。希特勒的确忌惮隆美尔在德国民众心目中地位,他不想将这位享有殊荣的英雄推上审判法庭。

隆美尔牵扯进刺杀一案让元首备受打击,他在事后还多次提到隆美尔,只说隆美尔太过天真。当执行希特勒死刑的官员来到他的家中,带给隆美尔希特勒的承诺:他只要他自杀就不会动他的亲属和他的幕僚。隆美尔心动了。

当时隆美尔家中没有足够的弹药可以自卫抵抗,就连可以出逃的公路也被封锁了。他安慰自己的儿子,最起码他死后还能得到国葬的殊荣。他要求自己的葬礼要在乌尔姆举行,交代完这些后事,他穿上了自己在非洲的制服,将自己的爱犬锁在书房,最后带走了自己珍视的元帅权杖,让这些生前的荣耀随着自己而去。

隆美尔被带到了500米之外,他要求监督他的梅塞尔将军和司机一起离开。他在车中服下了氰化钾,缓缓地倒在了汽车后座之上。


木剑温不胜


1944年7月17日,陆军元帅隆美尔不得不告别了法国前线,他的座车在诺曼底遭到了盟军飞机的扫射,身负重伤,三天后“720事件”爆发。隆美尔的头骨、颧骨和左眼都受到严重的损害,从野战医院抢救后,当年8月转回自己位于德国赫林根自己的家中进行疗养,也就是说,这位元帅当时身边没有一兵一卒。



希特勒的报复已经开始,一个月后的9月7日,他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中将被捕,这是对隆美尔一个明确的警讯,他随即发现自己的住宅已被党卫队保安处监视,从此在与15岁的儿子曼弗雷德散步时,两个人都带上了手枪,其实这样做是毫无用处的。

1944年10月14日,党卫队直接出动五辆装甲车和几十名武装党卫队员,公开包围了隆美尔的住所,因为“元首”当天正式发布命令并派来了特使,当地的党卫队已经得到武力配合的指示。



希姆莱的党卫队已经把这些细节计划清楚了,这是他们的专业,隆美尔没有反抗的能力和逃跑的机会。

中午时分,来自大本营的“钦差”到了,一位是希特勒的副官布格道夫将军,一位是陆军人事处长恩斯特将军。他们带来了一份证词和一点毒药,一点可以让人三秒钟即可丧命的毒药。恩斯特中将的公开说词是要与元帅谈谈“未来的职务安排问题”,要求三人进行关门谈话。



很短的时间内,隆美尔就走出来通知妻子和儿子:“希特勒指控我犯了叛国大罪,鉴于我在非洲服役有功,给我一个服毒自杀的机会,那两位将军带来了毒药。如果我接受的话,对我的家庭将不会采取例行措施,我还可以得到国葬待遇。一切都准备停当了,15分钟后你们将接到电话,说我在赴会途中因脑病发作死去了”。

一切准备停当!这就是德国人的精细。

如果隆美尔不从或反抗,首先是这种抵抗在包围下是徒劳的,其次他将成为“叛国者”失去体面的国葬,最后是妻儿也一定被投进集中营,所以隆美尔根本没得选择,他只能服从安排。穿上非洲军团的夹克,拿上元帅节杖,跟随两个将军特使登车离开家中,然后在二英里外的无人处服毒身亡,死在车上。



果然15分钟后,隆美尔的妻子接到乌尔姆陆军医院的电话,说陆军元帅刚刚突发大脑栓塞“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死因当然是头部伤势所致。

西线总司令莫德尔元帅(克鲁格元帅也自杀了)随即发表通令,宣称隆美尔因“7月17日的重伤”不治身亡,对“我国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的牺牲”表示哀悼,云云,随后希特勒和戈林分别发来唁电,把戏份演的很足,算是给隆美尔和自己都留了面子。



即便隆美尔没有受伤,即便在他的“B集团军群”司令部里掌握兵权,他就可以反抗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尽管他是德军名将,但希特勒到死都保持着对军队的巨大威慑力,一个调令下达隆美尔就得乖乖回国报到,根本没有举兵造反的可能,“720”当天柏林的兵变失败早证明了这一点。

只要希特勒还活着,守纪律的德国士兵和宣过誓的绝大部分军官就不会叛变,包括西线总司令克鲁格(自杀)、帝国元帅戈林(被捕)、党卫队头子希姆莱(撤职)等等,这些的权势都远大于隆美尔的人物也只能就范。



陆军元帅伦斯德主持国葬,他站在隆美尔的灵柩前沉痛致词:“他的心是属于元首的!”有时候政治很搞笑,也很冷。


度度狼gg



先不说隆美尔能不能反抗,就隆美尔的过往行为和性格而言,他也不会反抗。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一己之私,有些人活着是为了英雄情结,有些人活着是为了整个族群,有些人活着是为了人类命运。



不幸的是,希特勒活着是在前三种人之间,如果非要问比重,无疑第一种居多。而从隆美尔的过往行为和最后反希特勒来看,无疑他是第二、第三种居多。


首先,他有自己的英雄情结,那就是在兵家必争里,自己必须打败对手,这个时候需要调动所有属于自己的天才见解和能力,因为他需要证明自己。

其二,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甚至他相信了希特勒可以把日耳曼民族带向一个至高无上的境地。随着希特勒的疯狂,他作为一个军事家,已经意识到强大的德国正在走向自我毁灭。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他背叛了元首,准备配合革命志士谋杀希特勒,但是在矛盾与忐忑中,他未能下最后决心,以至于做了一个看客。



最后东窗事发,他知道自己既无法解释也无法证明,而且眼见自己骄傲的祖国即将毁在这边蠢货手里,既无法面对,干脆放逐自己,果断的接受了希特勒的赐死。


历史证明,那是一代英雄最好的归宿。


谢金澎


在当时的情形下,隆美尔选择服毒自尽也是经过反复权衡的,而自杀无疑是最体面和对家庭最好的方式。同样对于希特勒而言,如果对隆美尔极尽贬损也会大伤纳粹士气,他和凯特尔决定给隆美尔一个自杀的机会。关于隆美尔自杀的细节,大家可以参考2012的德国电影《隆美尔》。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德国元帅之一,被誉为“沙漠之狐”,他是德国极为罕见非贵族出身,凭借自己打拼从底层登上元帅之人。英国首相丘吉尔称之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位大胆而熟练的对手,一位伟大的将军”。隆美尔除了出众的军事能力,他也颇具人道主义精神,尤其对待敌人士兵和拒绝杀害犹太人及英国突击队战服,这也是他广受赞誉的一个注脚。

图、 1934年9月30日,希特勒访问戈斯拉尔,在这里他首次遇到隆美尔

而隆美尔一生成也希特勒,死也希特勒。隆美尔参加过一战,战后担当德累斯顿步兵学校的战术教官。纳粹当政后,隆美尔也晋升少校,并被派往戈斯拉尔,正是在这里隆美尔初识希特勒。1938年9月,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元首卫队队长,隆美尔也进入了晋升的快速通道。二战爆发后,隆美尔在法国和北非战场上屡建奇功。但在1942年7月的阿拉曼战役后,隆美尔以败退告终,并被派往西线战场。

图、纳粹为隆美尔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国葬仪式

隆美尔命运的转折点在于被卷入“7·20刺杀希特勒案”。希特勒决定让他自己选择“荣誉的私下自杀”,这可保全家人。也可选择“袋鼠法庭”,全家移送集中营。德国官方给出的消息称隆美尔因伤死亡,并为其举办声势浩大的国葬。1944年10月14日,一代德国名帅将自杀的药丸送入口中。


航空之家


坎尔温.隆美尔,出生于德国的海登海姆市。他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二战时期,他率领德军的装甲军团,横扫北非战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因此被希特勒封为德国陆军元帅,成为希特勒麾下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齐名的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在德军占领法国的战斗中,隆美尔威名远扬,创造了以伤亡2000余人而浮获法军97000人的战例。在北非战场,当意大利军队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全线溃败时,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与英军作战。

在北非的二年多时间里,隆美尔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战术思想,多次击败英军,稳定了德军北非战场的形势。希特勒为了奖励隆美尔,破格提升他为德国陆军元帅。由于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出色表现,被世人冠以“沙漠之狐"的绰号。

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英国派出了杰出的将领蒙哥马利到比非指挥英军。而彼时,德军由于连续作战导致伤亡较大;弹药和粮食也己严重匮乏,德国本土的供应也几乎断绝。这就使德写在后来与英军的战斗中,连连遭到败绩。1943年3月,隆美尔被恼怒的希特勒调回了德军大本营。从此以后,希特勒开始渐渐地冷落了隆美尔。

隆美尔虽然崇拜希特勒也绝对服从希特勒的领导,但是他也反对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这也更增加了希特勒对他的冷漠和怀疑。所以,在后来德军内部刺杀希特勒行动失败以后,隆美尔被希特勒认定是这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之一。

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服毒自尽。据说,隆美尔死前,希特勒曾找他谈话。希特勒让隆美尔采取自尽方式,那样既能保全他的家属,也能保证他死后的军人的荣耀,否则,就将以判逆罪处于死刑。所以,万般无奈,隆美尔只能服从希特勒的命令,服毒自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