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今天要為你分享的是《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這本書,本書作者:平井孝志是“羅蘭貝格戰略諮詢公司”的合夥人之一。

那些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通常思考問題會很深入,能夠得出正確的判斷、做出恰當的決定,最後越來越成功。其實戰略諮詢本身就是通過“深度思考”從而幫助對方解決商業難題的過程,作者將自己十多年的戰略諮詢經驗,總結為了一套“深度思考”的方法,並將通過本書傳授給我們。

今天主要為你分享“深度思考”的四個操作步驟:建立模型、解讀動力機制、尋找改變模型的對策、行動。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一、建立模型

1、模型。

“深度思考”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模型”;要建立模型,首先我們得知道“模型”是什麼?

模型:是指產生某種現象的結構,包括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係。是剝離細枝末節後精簡的概念圖。

簡單來講,“模型”就是一幅概念圖,這幅概念圖是由精簡後的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構成。

“模型”的表現形式就是“因果循環圖”。“因果循環圖”就是以圓形或矩形表示構成要素,輔以標註因果關係的圖示。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因果循環圖

“因果循環圖”又分為“正循環”和“負循環”。“正循環”,也稱為積極循環,是滾雪球式逐漸增長的循環;“負循環”,也被稱為平衡循環,即帶來平衡的循環。

要建立“模型”沒有具體的規則,但是得滿足兩個條件:條件一、是必須包含應該考慮的要素,及其因果關係;條件二、不能橫跨多張紙描述模型。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2、建立“模型”的3個要點。

要點一、放入5個構成要素。

001輸入源。是指投入模型中的要素。比如,在工作中投入的自己的時間及掌握的技能。

002輸出點。是指模型產出的成果。比如,為顧客提供的服務,以及向上司提交的報告等等。

003競爭關係。是指在輸入及輸出等方面互相競爭的對象。比如,在工作中,公司的其它同事,以及商業活動中,自己的同行公司。

004合作關係。是指在一起可以互補或協作的對象。比如,在工作中,自己的上司、下屬,以及其它支援部門。

005影響者。是指間接對模型整體產生重大影響的要素。比如,公司總經理,以及人事經理等等。

比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引入雙層結構的A380等新型飛機,聘用美麗大方的空姐(輸入)保證高品質客艙服務,提供來往於新加坡的航班(輸出)。新加坡樟宜機場為了豐富乘客在候機和轉機的時間,配備了多元化商業場所及休閒設施,頗具吸引力(合作關係)。此外,新加坡政府(影響者)也給與了大力支持。雖然存在各種強勁的競爭對手,但是機場、政府與航空公司的強力組合,其競爭力是卓越的,與時下盛行的廉價航空公司的業態截然不同。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要點二、考慮層次。考慮層次結構,就是增加我們思考的厚度。比如,我們一直堅持某項運動,如果有這項運動的比賽,我們想要獲得“勝利”這個輸出,我們要了解當天的天氣狀況,分析參賽選手或者與隊友的比賽策略等等,這些都是“比賽”本身這一個層次的思考。

我們得離開“比賽”這一層,增加我們思考的層次:比如我們思考“技術”這一層,在比賽前創造一個必殺技;又或者思考“體力”這一層,可以考慮通過速度或者耐力,在體力上取勝。

要點三、注重因果,無視相關。在建立模型時,我們需要注意“因果關係”與“相關關係”的區別。“因果關係”是指兩個事物之間真實存在的互為因果的關係。“相關關係”是指兩個事物有關係,但並不互為因果。

比如:“英語好的職員工作能力強”,看起來兩者有關係,但是那只是“相關關係”,不是“因果關係”。也許只是因為職員很努力,所以英語學得好、工作也做的好。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3、檢驗模型。

方法一、改變主語後思考。要驗證我們所建的模型是否接近本質,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視角再次思考。

比如,我們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重新思考,這樣就能看到翻轉180°以後完全不同的世界;或者我們也可以,旋轉90°,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這樣有助於保持冷靜、客觀的思考。

方法二、向他人展示。如果我們不擅長自己在頭腦裡轉換視角,那麼我們可以用一個更直接簡便的方法,那就是直接將自己所建的模型展示給其他人,並且與其他人一起討論。

我們通過與他人一起討論,還可以吸收到他人的不同觀點,這同時也是一個加深我們思考的機會。

方法三、最終得到的模型是否有趣。我們最後的檢查步驟是,確認自己所建的模型是否有趣。越接近本質的模型,就會越有趣,因為當我們看到了原來看不見的本質,我們往往會覺得既新鮮又驚訝。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二、解讀動力機制

1、動力機制是什麼?

動力機制:是以長遠目光觀察模型產生的現象,以及今後將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及動向,即會出現怎樣的模式?

“動力機制”:這個詞原本就包含了時間的概念,不可能脫離時間軸獨立存在。“思考動力機制”:是指引入時間軸,觀察模型會隨時間出現怎樣的動態。

2、動力機制的6種模式。

“動力機制”有6種模式,分別是:逐漸增長、成長、衰減、趨近目標、生命週期、S形曲線。

“逐漸增長”和“成長”這兩種模式屬於“強力的正循環”模式,通常是成長型企業表現出來的模式;“衰減”和“趨近目標”這兩種模式屬於“強力的負循環”,通常是衰退型企業表現出來的模式;“生命週期”與“S型曲線”這兩種模式通常發生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3、動力機制的探究要點。

要點一、分開研究“存量”和“流量”。存量與流量的不同,決定了動力機制的不同。

比如汽車銷售:如果是在剛開始普及汽車的發展中國家,需要考慮的是每年首次購車的人數,也就是“流量”的多少;如果是在市場很成熟的發達國家,該有車的幾乎都有了,他們只有置換的需求,因此我們需要基於“存量”來思考。

要點二、對事物進行非線性解讀。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線性思維”:“海拔升高”→“溫度降低”這樣一直成比例變化的關係,就是“線性關係”,基於“線性關係”思考的,就是“線性思維”。

比如,“年齡增加”→“身高增長”這個關係一旦過了生長髮育期就不成立了,這就是“非線性關係”,基於“非線性關係”思考的,就是“非線性思維”。

要點三、探究作用與反作用。“作用”是指最初的行為,“反作用”就是與之相對的,周圍環境的反饋。比如:A、B兩家同類型公司,A公司增加了自己的廣告宣傳的投入,從而增加了自己產品的銷量,這就是“作用”;B公司在看到A公司廣告投入的效果以後,也加大了自己廣告宣傳的投入,這樣就讓A公司的產品銷量下降了,這就是“反作用”。

要點四、從各要素的視角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如果,我們只是從一個視角進行思考,很大概率會造成動力機制的錯誤解讀。“動力機制”的解讀,不應侷限於一次性的作用於反作用的思考,必須向圍棋一樣,每一步都要預先解讀其後多步。

而且商界和圍棋還不一樣,對手不只一人,我們至少要從“輸入源”、“輸出點”、“競爭關係”、“合作關係”、“影響者”這五個要素的視角都分別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4、動力機制的解讀方法。

方法一、探究拐點。

事物的變化必然有分界點。比如,水要變成冰,溫度就必須低於0℃,所以0℃就是水變成冰的拐點。要解讀“動力機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那個事物本質變化的“拐點”。

如果是要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就需要釐清思考的脈絡,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方法二、研究相變。事物的“相”會在某一個拐點突然發生變化,比如,液態的水會在0℃以後突然變成固態的冰。而“相變”會使動力機制不再連續。

事物的像發生改變的契機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像花粉過敏症一樣,過敏物質在體內大量累積超過闕值,導致“相變”,模型中存量溢出的時間點,即所謂的相變契機;另一種契機則是影響模型的要素,(特別是影響者及競爭關係)發生鉅變的時間點。

方法三,鎖定本源動力。“本原動力”就是處在最深層次的,最終引發事物根本性相變的驅動力。

比如,女朋友因為你們拌了幾句嘴而提出分手時,分手的真正原因一定不是這次吵架,多半是因為想到長久以來在心裡累積的對你的不滿、性格不合等等。拌嘴頂多只是導火索,導致兩人分手的“本原動力”是女朋友心裡積壓的不滿。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5、動力機制的驗證。

驗證一、探索因果盡頭。通過漫長而深入的思考,找到本質性對策的線索。將思維發散至動力機制的終點,能有效驗證對動力機制的解讀是否正確,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明確動力機制所產生的模型的意義,對尋找本質性的解決方案可能會有所啟發。

驗證二、可以編成故事嗎?以故事的形式講述看見的模型及動力機制。所謂的編故事,就是講明什麼事物因何原因變成怎樣的結果,是存在連續性的邏輯的證明。

一個故事的流程:“什麼”+“做了什麼”+“結果如何”,比如:忠犬八公的故事為,“忠犬八公”+“堅持等候主人”+“鑄造成銅像以供人追念”。如果我們將一個“動力機制”的案例,用故事的方式驗證,可以這樣表述:“A公司”+“吸收顧客的改良”+“在競爭中取勝”。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三、尋找改變模型的對策

1、尋找支點。

如果只想著改變現象,那麼必然會失敗;我們必須得找到隱藏於現象背後的“模型”及“動力機制”——也就是“本質”的存在方式。

要改變一個模型,找到其中改變的“支點”尤為重要,改變模型的“支點”就是——產生巨大變化的小“楔子”。

比如,紐約在有一個時期內嚴重犯罪案件非常多,讓時任紐約市長的魯迪·朱利安尼十分頭疼。後來朱利安尼市長,是因為找到了導致嚴重犯罪的“支點”——地鐵站的塗鴉、偷竊等輕度犯罪。通過徹底治理輕度犯罪這個“支點”,從而使嚴重犯罪大幅度下降。最後解決了紐約市嚴重犯罪嚴重的問題。

尋找支點的要領:支點往往與“本源動力”有關,或者作為模型中存量性的要素。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2、尋找對策的要點。

要點一、正確理解前提條件。尋找對策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確理解前提條件。比如,我們在參加考試時,如果題目裡面給我的前提條件我們都沒有弄清楚,要正確的解答出來這道題,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點二、原因不一定接近結果。原因不一定在時間或者空間上與結果接近。比如,一家公司很久沒有革新,你可能會認為擴充公司的研發部門就可以很快看到成果。但是你要知道,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景,以新事物替代舊事物都是相當有風險的。一不小心就會遭到懼怕新事物的原有組織牴觸,使新的萌芽被扼殺,從而讓改革難以順利進行。

這種情況,脫離公司大部隊,以小團隊的形式專注於技術革新會更接近正確的解決方案。

要點三、將思考範圍擴展到受影響的方方面面。不要侷限於小範圍內思考,要不斷的問自己是否考慮到了所有可能有影響的因素。思考範圍的擴展,不僅意味著能想到的對策增多,還大大提高了發現解決方案的機會。

要點四、提升視角。有時我們需要暫時放下眼前的問題,提升視角,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必須解決的問題”與“現在要解決的問題”給弄混了。

比如在高考衝刺學習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就會變成為解決難題而努力,從而忘了我們是要適應高考,從而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

要點五、想一想該如何思考?這一步,就是讓我們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我們要想想,我們可以怎樣思考一種事物,也就是思考——思考的順序和判斷的標準。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簡單四步幫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脈

四、行動,從實踐中獲取反饋

這一步驟很簡單,但是非常重要,那就是“行動”。我們要從實踐中得到反饋,然後通過反饋進而提高自己思考的精度。

在這裡舉一個“深度思考”實踐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小明負責某一化妝品原料生產公司新產品的推廣,這一產品性能是好的,也是公司希望打造為主打產品的產品。

最初小明認為的模型是:“向化妝品生產商介紹新產品的性能”→“化妝品生產商瞭解到新產品的好處”→“銷售量大大增長”,然而該產品銷量慘淡。

步驟一、建立模型。小明的公司不是知名大企業,而且自己從未與化妝品生產商有過往來,所以很難取得化妝品生產商的信任。小明要做的第一點,就是取得對方的信任。

步驟二、解讀動力機制。

對公司及新產品的信任更像是存量而非流量,小明解讀的“動力機制”是這樣的:“訂購”→“業績”→“好評”→“銷量增加”,這是良性的正循環,是逐漸增長的模式。

步驟三、尋找改變模型的對策。為了快速建立客戶的信任,小明開始尋找“支點”。小明決定向相關學會投稿發文章,因為如果具有權威的第三方的認可,產品的信任問題就解決了。

另外小明還為化妝界的知名大企業提供一段時間的免費試用,雖然這樣做本身會損失掉一部分利潤,但是被知名大企業使用過後,可以形成“好評”→“銷量增加”的循環的槓桿。

步驟四、行動,從實踐中獲取反饋。和小明預想的一樣,這些措施奏效了,新產品的銷售開始大幅增長。但是很快,知名大企業就推出了同樣的產品,雖然產品本身趕不上自己,但是人家知名度大,更容易獲得信任。

小明這時必須採取新的對策,因為產品本身的性能已經足夠好了,所以只能從其它層次來思考。小明想到將產品的最終形態多樣化,以供客戶選擇,比如提供粉末狀、顆粒狀等等其它的產品形態。

通過這種不斷從實踐中獲得反饋,然後不斷的改進,小明負責的新產品銷售額重新實現了順利的增長。

最後總結一下:

“深度思考”是幫助我們解決複雜問題的高效思維工具,它一共有四個步驟,分別是:步驟一、建立模型;步驟二、解讀動力機制;步驟三、尋找改變模型的對策;步驟四、行動,從實踐中獲取反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大家能借助“深度思考”這個高效的思維工具,全面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內容參考的是平井孝志的《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如果想了解本書更多內容,歡迎閱讀原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