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今天要为你分享的是《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这本书,本书作者:平井孝志是“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之一。

那些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通常思考问题会很深入,能够得出正确的判断、做出恰当的决定,最后越来越成功。其实战略咨询本身就是通过“深度思考”从而帮助对方解决商业难题的过程,作者将自己十多年的战略咨询经验,总结为了一套“深度思考”的方法,并将通过本书传授给我们。

今天主要为你分享“深度思考”的四个操作步骤:建立模型、解读动力机制、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行动。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一、建立模型

1、模型。

“深度思考”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模型”;要建立模型,首先我们得知道“模型”是什么?

模型:是指产生某种现象的结构,包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剥离细枝末节后精简的概念图。

简单来讲,“模型”就是一幅概念图,这幅概念图是由精简后的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

“模型”的表现形式就是“因果循环图”。“因果循环图”就是以圆形或矩形表示构成要素,辅以标注因果关系的图示。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因果循环图

“因果循环图”又分为“正循环”和“负循环”。“正循环”,也称为积极循环,是滚雪球式逐渐增长的循环;“负循环”,也被称为平衡循环,即带来平衡的循环。

要建立“模型”没有具体的规则,但是得满足两个条件:条件一、是必须包含应该考虑的要素,及其因果关系;条件二、不能横跨多张纸描述模型。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2、建立“模型”的3个要点。

要点一、放入5个构成要素。

001输入源。是指投入模型中的要素。比如,在工作中投入的自己的时间及掌握的技能。

002输出点。是指模型产出的成果。比如,为顾客提供的服务,以及向上司提交的报告等等。

003竞争关系。是指在输入及输出等方面互相竞争的对象。比如,在工作中,公司的其它同事,以及商业活动中,自己的同行公司。

004合作关系。是指在一起可以互补或协作的对象。比如,在工作中,自己的上司、下属,以及其它支援部门。

005影响者。是指间接对模型整体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比如,公司总经理,以及人事经理等等。

比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引入双层结构的A380等新型飞机,聘用美丽大方的空姐(输入)保证高品质客舱服务,提供来往于新加坡的航班(输出)。新加坡樟宜机场为了丰富乘客在候机和转机的时间,配备了多元化商业场所及休闲设施,颇具吸引力(合作关系)。此外,新加坡政府(影响者)也给与了大力支持。虽然存在各种强劲的竞争对手,但是机场、政府与航空公司的强力组合,其竞争力是卓越的,与时下盛行的廉价航空公司的业态截然不同。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要点二、考虑层次。考虑层次结构,就是增加我们思考的厚度。比如,我们一直坚持某项运动,如果有这项运动的比赛,我们想要获得“胜利”这个输出,我们要了解当天的天气状况,分析参赛选手或者与队友的比赛策略等等,这些都是“比赛”本身这一个层次的思考。

我们得离开“比赛”这一层,增加我们思考的层次:比如我们思考“技术”这一层,在比赛前创造一个必杀技;又或者思考“体力”这一层,可以考虑通过速度或者耐力,在体力上取胜。

要点三、注重因果,无视相关。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需要注意“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的区别。“因果关系”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真实存在的互为因果的关系。“相关关系”是指两个事物有关系,但并不互为因果。

比如:“英语好的职员工作能力强”,看起来两者有关系,但是那只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也许只是因为职员很努力,所以英语学得好、工作也做的好。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3、检验模型。

方法一、改变主语后思考。要验证我们所建的模型是否接近本质,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视角再次思考。

比如,我们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重新思考,这样就能看到翻转180°以后完全不同的世界;或者我们也可以,旋转90°,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这样有助于保持冷静、客观的思考。

方法二、向他人展示。如果我们不擅长自己在头脑里转换视角,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更直接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直接将自己所建的模型展示给其他人,并且与其他人一起讨论。

我们通过与他人一起讨论,还可以吸收到他人的不同观点,这同时也是一个加深我们思考的机会。

方法三、最终得到的模型是否有趣。我们最后的检查步骤是,确认自己所建的模型是否有趣。越接近本质的模型,就会越有趣,因为当我们看到了原来看不见的本质,我们往往会觉得既新鲜又惊讶。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二、解读动力机制

1、动力机制是什么?

动力机制:是以长远目光观察模型产生的现象,以及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及动向,即会出现怎样的模式?

“动力机制”:这个词原本就包含了时间的概念,不可能脱离时间轴独立存在。“思考动力机制”:是指引入时间轴,观察模型会随时间出现怎样的动态。

2、动力机制的6种模式。

“动力机制”有6种模式,分别是:逐渐增长、成长、衰减、趋近目标、生命周期、S形曲线。

“逐渐增长”和“成长”这两种模式属于“强力的正循环”模式,通常是成长型企业表现出来的模式;“衰减”和“趋近目标”这两种模式属于“强力的负循环”,通常是衰退型企业表现出来的模式;“生命周期”与“S型曲线”这两种模式通常发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3、动力机制的探究要点。

要点一、分开研究“存量”和“流量”。存量与流量的不同,决定了动力机制的不同。

比如汽车销售:如果是在刚开始普及汽车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考虑的是每年首次购车的人数,也就是“流量”的多少;如果是在市场很成熟的发达国家,该有车的几乎都有了,他们只有置换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基于“存量”来思考。

要点二、对事物进行非线性解读。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线性思维”:“海拔升高”→“温度降低”这样一直成比例变化的关系,就是“线性关系”,基于“线性关系”思考的,就是“线性思维”。

比如,“年龄增加”→“身高增长”这个关系一旦过了生长发育期就不成立了,这就是“非线性关系”,基于“非线性关系”思考的,就是“非线性思维”。

要点三、探究作用与反作用。“作用”是指最初的行为,“反作用”就是与之相对的,周围环境的反馈。比如:A、B两家同类型公司,A公司增加了自己的广告宣传的投入,从而增加了自己产品的销量,这就是“作用”;B公司在看到A公司广告投入的效果以后,也加大了自己广告宣传的投入,这样就让A公司的产品销量下降了,这就是“反作用”。

要点四、从各要素的视角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我们只是从一个视角进行思考,很大概率会造成动力机制的错误解读。“动力机制”的解读,不应局限于一次性的作用于反作用的思考,必须向围棋一样,每一步都要预先解读其后多步。

而且商界和围棋还不一样,对手不只一人,我们至少要从“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影响者”这五个要素的视角都分别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4、动力机制的解读方法。

方法一、探究拐点。

事物的变化必然有分界点。比如,水要变成冰,温度就必须低于0℃,所以0℃就是水变成冰的拐点。要解读“动力机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事物本质变化的“拐点”。

如果是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厘清思考的脉络,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方法二、研究相变。事物的“相”会在某一个拐点突然发生变化,比如,液态的水会在0℃以后突然变成固态的冰。而“相变”会使动力机制不再连续。

事物的像发生改变的契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像花粉过敏症一样,过敏物质在体内大量累积超过阙值,导致“相变”,模型中存量溢出的时间点,即所谓的相变契机;另一种契机则是影响模型的要素,(特别是影响者及竞争关系)发生巨变的时间点。

方法三,锁定本源动力。“本原动力”就是处在最深层次的,最终引发事物根本性相变的驱动力。

比如,女朋友因为你们拌了几句嘴而提出分手时,分手的真正原因一定不是这次吵架,多半是因为想到长久以来在心里累积的对你的不满、性格不合等等。拌嘴顶多只是导火索,导致两人分手的“本原动力”是女朋友心里积压的不满。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5、动力机制的验证。

验证一、探索因果尽头。通过漫长而深入的思考,找到本质性对策的线索。将思维发散至动力机制的终点,能有效验证对动力机制的解读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明确动力机制所产生的模型的意义,对寻找本质性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有所启发。

验证二、可以编成故事吗?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看见的模型及动力机制。所谓的编故事,就是讲明什么事物因何原因变成怎样的结果,是存在连续性的逻辑的证明。

一个故事的流程:“什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比如:忠犬八公的故事为,“忠犬八公”+“坚持等候主人”+“铸造成铜像以供人追念”。如果我们将一个“动力机制”的案例,用故事的方式验证,可以这样表述:“A公司”+“吸收顾客的改良”+“在竞争中取胜”。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三、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

1、寻找支点。

如果只想着改变现象,那么必然会失败;我们必须得找到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模型”及“动力机制”——也就是“本质”的存在方式。

要改变一个模型,找到其中改变的“支点”尤为重要,改变模型的“支点”就是——产生巨大变化的小“楔子”。

比如,纽约在有一个时期内严重犯罪案件非常多,让时任纽约市长的鲁迪·朱利安尼十分头疼。后来朱利安尼市长,是因为找到了导致严重犯罪的“支点”——地铁站的涂鸦、偷窃等轻度犯罪。通过彻底治理轻度犯罪这个“支点”,从而使严重犯罪大幅度下降。最后解决了纽约市严重犯罪严重的问题。

寻找支点的要领:支点往往与“本源动力”有关,或者作为模型中存量性的要素。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2、寻找对策的要点。

要点一、正确理解前提条件。寻找对策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理解前提条件。比如,我们在参加考试时,如果题目里面给我的前提条件我们都没有弄清楚,要正确的解答出来这道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要点二、原因不一定接近结果。原因不一定在时间或者空间上与结果接近。比如,一家公司很久没有革新,你可能会认为扩充公司的研发部门就可以很快看到成果。但是你要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景,以新事物替代旧事物都是相当有风险的。一不小心就会遭到惧怕新事物的原有组织抵触,使新的萌芽被扼杀,从而让改革难以顺利进行。

这种情况,脱离公司大部队,以小团队的形式专注于技术革新会更接近正确的解决方案。

要点三、将思考范围扩展到受影响的方方面面。不要局限于小范围内思考,要不断的问自己是否考虑到了所有可能有影响的因素。思考范围的扩展,不仅意味着能想到的对策增多,还大大提高了发现解决方案的机会。

要点四、提升视角。有时我们需要暂时放下眼前的问题,提升视角,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必须解决的问题”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给弄混了。

比如在高考冲刺学习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变成为解决难题而努力,从而忘了我们是要适应高考,从而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要点五、想一想该如何思考?这一步,就是让我们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我们要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思考一种事物,也就是思考——思考的顺序和判断的标准。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简单四步帮你打通(深度思考)的任督二脉

四、行动,从实践中获取反馈

这一步骤很简单,但是非常重要,那就是“行动”。我们要从实践中得到反馈,然后通过反馈进而提高自己思考的精度。

在这里举一个“深度思考”实践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小明负责某一化妆品原料生产公司新产品的推广,这一产品性能是好的,也是公司希望打造为主打产品的产品。

最初小明认为的模型是:“向化妆品生产商介绍新产品的性能”→“化妆品生产商了解到新产品的好处”→“销售量大大增长”,然而该产品销量惨淡。

步骤一、建立模型。小明的公司不是知名大企业,而且自己从未与化妆品生产商有过往来,所以很难取得化妆品生产商的信任。小明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

步骤二、解读动力机制。

对公司及新产品的信任更像是存量而非流量,小明解读的“动力机制”是这样的:“订购”→“业绩”→“好评”→“销量增加”,这是良性的正循环,是逐渐增长的模式。

步骤三、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为了快速建立客户的信任,小明开始寻找“支点”。小明决定向相关学会投稿发文章,因为如果具有权威的第三方的认可,产品的信任问题就解决了。

另外小明还为化妆界的知名大企业提供一段时间的免费试用,虽然这样做本身会损失掉一部分利润,但是被知名大企业使用过后,可以形成“好评”→“销量增加”的循环的杠杆。

步骤四、行动,从实践中获取反馈。和小明预想的一样,这些措施奏效了,新产品的销售开始大幅增长。但是很快,知名大企业就推出了同样的产品,虽然产品本身赶不上自己,但是人家知名度大,更容易获得信任。

小明这时必须采取新的对策,因为产品本身的性能已经足够好了,所以只能从其它层次来思考。小明想到将产品的最终形态多样化,以供客户选择,比如提供粉末状、颗粒状等等其它的产品形态。

通过这种不断从实践中获得反馈,然后不断的改进,小明负责的新产品销售额重新实现了顺利的增长。

最后总结一下:

“深度思考”是帮助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效思维工具,它一共有四个步骤,分别是:步骤一、建立模型;步骤二、解读动力机制;步骤三、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步骤四、行动,从实践中获取反馈。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借助“深度思考”这个高效的思维工具,全面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内容参考的是平井孝志的《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如果想了解本书更多内容,欢迎阅读原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