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能想到的“最好”的事|華晨失“馬”

在華晨寶馬15週年慶典的那一天,來自德意志的巴伐利亞人第一次把這座名為奉天的城市當做自己的主場。這種只會發自內心的情感不是來自於華晨寶馬15週年的輝煌,更不是來自於寶馬深耕本土多年的情懷,而是25%增資擴股之後的絕對主導權,讓這些故鄉遠在7,945公里外的人擁有了家的感覺。

而對於在發佈會開始之前就被堵在門口,逼問著關於股比開放的華晨中國董事長祁玉民來說,這樣的情況其實早就能夠被預料到。如果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那寶馬對華晨的收購就是蓄謀已久的進攻。


華晨能想到的“最好”的事|華晨失“馬”


不過,華晨的潰敗恰好為寶馬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於祁玉民來說這也是目前他能夠做到的“最好”的事了。

玉民不努力,華晨徒傷悲

“我想做中國的寶馬,一直想做。”

祁玉民曾深情並茂地表示:“華晨正在發展‘大飛機’戰略,其‘飛機’機身部分為中華轎車業務,兩隻機翼則為華晨寶馬和華晨專用車業務。”用祁玉民自己的話來說:我們用市場換技術,用寶馬反哺中華和金盃。

確實,這幾年來,華晨汽車在利潤率上有著超越上汽集團20倍的驕傲成績,只不過這份成績單不僅和榮譽無關,反而充分體現出華晨自主的孱弱和無能。

2015、2016、2017年,華晨中國淨利潤分別為32.80億元、33.89億元、43.76億元,光鮮數據的背後華晨寶馬分別貢獻了38.28 億元、39.93億元、52.38億元利潤。扣除華晨寶馬所貢獻的,華晨中國這三年分別虧損5.48億元、6.04億元、8.62億元。

在2017年一場專訪現場,祁玉民笑著向媒體表示,“我知道好多人都罵我不搞自主品牌,但其實,別人比你強就是比你強,要勇於承認嘛。”華晨中國這架大飛機沒有了機身,只剩下一塊碩大無比的機翼,撐起祁玉民驕傲的自尊。


華晨能想到的“最好”的事|華晨失“馬”


華晨中國利潤連年提升,華晨自主卻年年虧損增大,在寶馬的利潤“餵養”之下,華晨不用努力就能夠有高額的利潤。對於寶馬來說,相對於合作伙伴這樣的關係,華晨更像是一個不需要努力就能活得很好的“巨嬰”。

對於華晨來說,寶馬也並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合資對象。自從成立合資公司以來,寶馬也是不斷為華晨汽車提供技術支持。曾經連續6個月銷量過萬的中華駿捷,就主打寶馬元素,被稱作“小寶馬”;2015年推出的華頌7,不僅搭載了由寶馬提供技術支持的N20發動機,設計研發、製造、測試調教等環節都有寶馬人員參與,整車零部件更是有四分之一直接與寶馬資源體系共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這些其他自主品牌都分外眼紅的資源帶來的是2017年華晨汽車自主品牌SUV銷量下滑超過40%,MPV銷量下滑超過20%,就連金盃汽車去年的銷量也下滑17.7%時,魚漁都相授的寶馬也逐漸失去信心。

不僅如此,華晨對於合資公司零貢獻,也是華晨地位下滑的重要原因。例如東風日產、上汽通用、上汽大眾等合資品牌,中方在運營上佔據了很大的一塊作用。通常,中國本土品牌對於中國市場的把握更加精確,對於市場以及營銷板塊都能夠讓跨國品牌更好得在中國擁有市場。但是華晨寶馬卻不一樣。

在成立最初的幾年,由於華晨汽車缺乏運營高端品牌的經驗,華晨寶馬銷量並不像現在這樣。與一汽-大眾奧迪銷量差距的增大,讓祁玉民採取退讓措施,將本來握在手中的華晨寶馬財務權、銷售權等權限讓給寶馬汽車集團,由寶馬集團掌控華晨寶馬的銷售體系。


華晨能想到的“最好”的事|華晨失“馬”


這是華晨寶馬淪為寶馬汽車集團的在華代工廠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從產品定位、研發、測試、市場、銷售、售後,都由寶馬完成。拋去東北經濟的影響,拋去中美貿易戰的陰影,如果祁玉民能夠讓華晨自主品牌能夠有所成就,華晨寶馬中能夠讓巴伐利亞人刮目相看,如果讓華晨的話語權高哪怕一點點,其都不會從2003年那一個強勢的合作伙伴淪落為了第一個被打破合資股比的企業。

“最好”的事

不過,如果認為祁玉民是不作為的,那可就太小看他了。這些年,華晨也在不斷地利用寶馬的招牌資源擴展著自己的版圖。

股比變更後雖然會影響華晨中國每年一半的利潤收入,但似乎不會對華晨造成致命的傷害。實際上,這些年華晨集團在祁玉民的帶領下,早已佈局包括整車生產、零部件供應、發動機生產和後期銷售等環節,都在靠著寶馬賺錢,可謂是旱澇保收。

從資本佈局來看,華晨旗下除了擁有的華晨中國,還有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晨中國動力控股有限公司三家上市公司,而它們都與寶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華晨能想到的“最好”的事|華晨失“馬”


去年,申華控股完成了對旗下申華晨寶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實現對申華晨寶下屬21家寶馬等豪華品牌4S店股權的合併,旗下寶利豐4S店也是寶馬銷售的主要經銷商群體。而且,申華控股還榮獲了2017年度全國BMW金融優秀經銷商集團獎項。

而金盃汽車有著與寶馬的零部件供應業務,其部分業務利潤的主要來源與寶馬相關車型的配套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其零部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7.87億元,同比增長39.54%,銷售汽車座椅33.5萬臺套,銷售汽車內飾35.8萬臺套。這也源於多年之前,金盃旗下的金盃江森公司和上海延峰江森公司共同出資收購了瀋陽施爾奇公司,獲得了華晨寶馬1系、3系等車型的配套業務。

新晨動力就更不用說了,2014年就獲得了生產寶馬N20發動機的授權,華晨也將之作為最大的賣點。去年,新晨動力又獲得了生產寶馬的授權,可以生產包括最大功率150kW的1.6T(CE16)和最大功率170kW的1.8T(CE18)兩款發動機,未來還將加入1.2T產品。

而CE16華晨除了自用,已經開始向第三方企業銷售,比如東風風行X7、風行T5等多款車型,都採用了這款“寶馬發動機”,獵豹汽車的高端車型邁途也有搭載。寶馬的金字招牌,讓華晨無憂。


華晨能想到的“最好”的事|華晨失“馬”


除了華晨寶馬,2017年7月華晨汽車還與雷諾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協議約定華晨以一元價格,將瀋陽華晨金盃汽車有限公司49%的股權出售給雷諾。這一元錢的股權交易的背後,是因為華晨的輕型客車簡直就是個“黑洞”,根本不能為母公司帶來利潤。而華晨選擇雷諾汽車作為合資夥伴,無疑是希望雷諾幫助華晨輕客實現扭虧為盈。

而且更現實的是,一旦寶馬實現華晨寶馬的控股,華晨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當然需要提前準備“過冬”了。所以,華晨也是想依靠“第二條大腿”雷諾,在商用車領域解決華晨的發展生存壓力。

在2005年底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從大連到瀋陽上任的路上,祁玉民不會想到在2018年的秋天,華晨汽車會受到這般的對待。不過,雖然夢斷“中國的寶馬”,在中國這樣一個每一步都會被牢牢記住的地方,對於已經跟寶馬合作15年的祁玉民來說,這顯然已經是能想到的“最好”的事了。

本文節選自《汽車公社》雜誌11月刊封面故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