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知道死鹰是八阿哥换的吗?

红雨说历史


知子莫如父,儿子给父亲的生日寿礼,当父亲的一定高兴。可是康熙皇帝的生日当天,康熙皇帝把大西北的抚远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通过鄂伦岱送来的礼盒子打开一看不仅万分惊讶,因为这个受理盒子里面装的竟然是一只死鹰!康熙皇帝气的一时昏死过去。

等一时昏晕过去的康熙皇帝明白过来以后不用细想,远在千里迢迢大西北的作为抚远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这个儿子,绝对不会再父皇的生日这天送一只死鹰,康熙皇帝明白这一定是嫉妒大将军王的人干的蠢事,并且想嫁祸抚远大将军王这个似乎内定的继承人。究竟是谁干的一目了然。
(天降陨石的礼物变成死鹰)

一生英明无比的康熙皇帝,岂能识不破这雕虫小技,此刻的康熙皇帝想到了八阿哥胤禩,想到了他曾经被图理琛说过的“其心可诛、其心可诛”的这一句话在耳边响起。

当年黄淮河发大水,江南赈灾可朝廷库里存银子只有50万两,户部清理亏空,可八阿哥胤禩就管着分户部,就是知情不报,那时正是康熙皇帝交给太子胤礽监国,明显就是让太子胤礽难堪。

这次太子胤礽的门人黄侍郎,肖国兴等背着太子江夏镇的江南巡盐道任伯安串联犯下了刑部买卖人命大案,就是这八阿哥胤禩在审理肖国兴的时候做了手脚,用不正当的手段套取口供,陷害太子并在深夜进宫给太子打小报告。
(老八最有嫁祸于人的本领)

还有康熙皇帝能列出的八阿哥胤禩做的为人所不齿的行为:

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在热河行宫木兰秋狝冒充太子胤礽手迹制造假调兵符一案,八阿哥胤禩就是主谋,此一事使十三阿哥胤祥受到牵连,并被圈禁到宗人府。

所以这次调换死鹰一事,康熙皇帝不用仔细判断,定是八阿哥胤禩所为,十四阿哥胤禵及信史鄂伦岱不会明目张胆的送一个死鹰给自己的父皇康熙帝过生日。

结党营私是这位八阿哥胤禩的拿手好戏,他利用自己的一个“贤”字就以八贤王自居,利用假象蒙蔽了多少人的眼睛,他的这些做法,康熙帝早就心里有数。清王朝有成法,皇子阿哥不得结交外臣,这是防止皇子们作出不轨行为而制定的家法,可八阿哥胤禩暗中结交朝廷上下大臣及贵族权贵。
(康熙帝已经看透八阿哥胤禩)

死鹰事件出现以后,康熙皇帝不仅对上书房大臣张廷玉说:人在做,天再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都是自己的儿子做的孽,要继续查下去恐怕天下人耻笑。

上书房首辅大臣张廷玉说的在理:此刻如果查下去,皇子们各立门派,各自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恐怕要祸起萧墙啊!所以说,康熙皇帝的皇位继承人是不能传给八阿哥胤禩的,他不配。

八阿哥胤禩的所作所为早已在康熙皇帝的心里埋下了阴影,康熙皇帝也承认他这个儿子八阿哥胤禩聪明伶俐鬼点子多,可这些聪明和鬼点子都是小人所为,以治理天下和掌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毫益处,不具备一代君王治理天下的气魄和征服天下的气势。
(八贤王胤禩的阴险毒辣)

康熙皇帝对活下来的二十几个儿子哪一个不是了如指掌?可是发生这个死鹰事件使康熙皇帝彻底伤心透顶。他不想追查,也不能追查。康熙皇帝明明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垂暮之年,他现在需要的是大清江山社稷的稳定,更想把皇位继承人交给自己心里满意的人。

调换抚远大将军送来的理物变成一只死鹰,很明显,这事儿只有八阿哥胤禩下得了手。因为在他的眼里所有的兄弟都是他继承皇位的拦路虎,欲除掉而快之。八阿哥胤禩觉得他调换死婴一事很神奇,可谁不知道作为抚远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也是八爷党和成员,可八阿哥胤禩这么做,明显是感觉到抚远大将军王是他的重要竞争对手,为了搬掉绊脚石,八阿哥胤禩的此举不单是内讧,手段更是拙劣。所以康熙帝念及父子之情,没有给八阿哥胤禩以更大的难堪,和他的下场,最终以开除宗籍的下场。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了猜想,故事为主,有不同看法欢迎网友们吐槽!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248期总268期)


日尧居k古史


当然知道,康熙洞若观火,明察秋毫!

“死鹰事件″后,老九老十对老八说:“老爷子是真狠,硬是不查此事。"


老十四胤禵是大将军王,正在西北统兵,临行前康熙亲赐宝剑。从表相上看,他目前是康熙最得宠的儿子,换句话说,他是最可能承继皇位之人,他莫不疯了?老爷子寿诞之日,他送去死鹰诅咒他,不用查就知不关老十四的事!

老八突审肖国兴后,太子胤礽被废,康熙从图里琛嘴里得知事情的始末后,说了一句"其心当诛"!从那时起康熙就知老八用心险恶,并且从此厌恶这个儿子,心里把他剔除皇位继承人之选!

在后来推选太子事件时,康熙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罢免了力举老八的佟国维,连马齐也降职。老八也明白了,指望老爷子名正言顺的立自己,门都没有!

但老八不死心,他给自己找一切能找的机会!老爷子寿诞,此刻老十四远在西北,他要在京制造事端,把老爷子搞乱。只要老爷子说一句查此事的话,老八就能兴风作浪,搅动朝局!


可是康熙此刻老了,没有精力与能力与老八周旋。老八求的是乱,康熙求的是稳!只要朝局不乱,天下就乱不了!

而老四胤禛从开始就按照邬先生的策略,以退为进,以不争为争的态度走进了康熙的心里,而老四治世,以江山社稷为本的作风,更赢得康熙的赞许,最终康熙把大位传给了老四胤禛!

老八从头至尾就扮演了跳梁小丑的角色,枉为他人做嫁衣裳!


寻桂子


邬思道已经讲明白了,十四直接排除,除非他是个白痴。老八做手脚,是因为他知道此时他早已不入康熙法眼,正因为如此,他对礼物动手脚才有最大动机。一,不管结果如何,康熙肯定认为是潜在皇位竞争者所为,当时可能接位的只有老四和十四,这不失为一石二鸟之计。其次,老八要乱,如果稳,他已然没有一丝机会,因为他在康熙那里早已除名,正常接位断无可能。但康熙何等聪明,他也早就知道是老八一伙所为,但到底是老八还是老九或老十他并不清楚,如果是老九或老十,那么老八是否清楚他也不确定。可是这都不要紧,因为此时的康熙也是追求稳,因为他心目中已经有了人选,既然不是老八,那就随八爷党去折腾吧。


星流蔚宇


其实,皇帝凭直觉就能把范围缩小到八爷周围。

他之所以会晕倒,不是因为他知道是谁干的,而是不论是谁干的,都够可恶的。这是诚心气死他的卑劣手段。

待皇上稍微冷静之后,他是一定要分析是谁干的?九王夺嫡,大阿哥与太子和十三爷都在监禁中,不可能;三阿哥是文化人,既无心也无利,不会是他;四阿哥原本就已经内定为接班人,他如果急于接班,必须胸有成竹,他即使想这样做条件也不允许;十四阿哥远在西北,送只死鹰过来还不臭了?不可能;剩下的就是八爷九爷十爷这个小集团了。八爷最有想法,但不会自己动手换;九爷狡猾,动手的可能性一半一半;只有老十,性格乖戾,易被他人利用。

所以,邬先生后来直接就说是八爷所为。


纪录片老饕


康熙爷当然看出来了,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十四阿哥胤禵成了大将军王,策反了八阿哥胤禩插在他军中的眼线鄂伦岱,在西北打了场大胜仗。在朝野看来,胤禵一下子成了最炙手可热的皇位继承人。那大家想想,胤禵一旦为康熙所看好,又手握重兵,对谁的威胁最大?



显然是八阿哥胤禩,因为胤禵本来是八爷党的党羽,但在后期却突然炙手可热起来,母亲被封了贵妃,自己又当了大将军王。这其实是康熙在太子和大阿哥倒台后,有意平衡局面,离间了老八和老十四之间的关系,成功把八爷党的目光从老四和老十三身上转移到了老十四身上。

所以康熙深深地明白老八急迫的心理,他看到老十四得了宠,又要借得胜之机以“寿”字天石为康熙祝寿,增加夺嫡成功的砝码,于是便将寿礼做了手脚,换成了死鹰,以此将谋反的帽子扣到老十四头上。



或许康熙还有可能怀疑到别人,有可能就是老十四拥兵自重,想要挑战皇权呢?但当他打开礼盒,发现死鹰后,“八爷党”的铁杆人物老九和老十马上就跳出来高喊:“这是谋逆!赶紧抓住鄂伦岱!”

这二人为什么反应如此强烈?是不是这就是他们早就内部沟通好的台词?康熙一下子就洞若观火了。

那么,为什么康熙事后不下令调查,然后抓了老八他们呢?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此时应外松内紧,保持稳定,立即部署传位事宜,死鹰事件调查不调查没啥用了,反正老八和老十四都不是他的菜。而一旦真的调查起来,牵动整个朝局,八爷党势力又大,说不准老八感受到了什么,就会狗急跳墙,提前动手去争夺皇位,甚至是弑君或逼宫。虽说以康熙的气魄,收拾老八易如反掌,但毕竟搅乱了朝局,得不偿失。而且康熙已经老了,老到快要死去,恐怕他自己也不愿在临死前看到皇子争位,血流成河的场面了。



那场面该有多令人寒心呐。


达摩说


以康熙的精明,连这个还猜不出来吗?

这时康熙已经年老体衰了,身体明显支撑不住,到了交接皇位的关键时刻。康熙是为了大局的稳定而不查不问,而八皇子要的就是乱,他是故意让康熙追究。

想想一旦这个事情发酵确实很危险,八贤王在朝中的影响力太大了,可以说权倾朝野,一旦动乱,很大可能夺帝。


孟74366047


导语:在康熙后期,九子夺嫡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众位阿哥为了皇位已经由暗斗上升为明抢了。在康熙过寿的喜庆时刻,竟然受到一个死鹰作为寿礼。

虽然死鹰名义上是十四皇子胤禵送的,可是康熙认定这是八皇子胤禩送的

死鹰事件的经过

康熙收到死鹰之后,心情非常的低落,一度昏死过去。他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没有处理好皇位继承的问题,他深深的自责;另外一方面他恼怒众皇子竟然为了皇位不择手段,真是无情最是帝王家。死鹰是一种诅咒,预示希望让康熙早早死去,康熙也为皇子的无情感到悲凉。

大家都认为这个死鹰是十四皇子送过来的,因为这是胤禵的寿礼。康熙却不是这样认为,这份寿礼是胤禵委托胤禩送过来的,当时胤禵是大将军王,就连胤禛都认定胤禵是皇位继承人,他怎么会送个死鹰给康熙呢?

从康熙看老八的眼神就可以看出,康熙已经推断出死鹰就是八阿哥胤禩所送。而且在心里仿佛咒骂胤禩。

可是康熙不能继续追查,他怀着巨大的悲愤告诉张廷玉等大臣,人在做,天再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都是自己的儿子做的孽,要继续查下去恐怕天下人耻笑。

康熙认定死鹰就是八阿哥胤禩送来的,理由如下

第一条理由,老八有陷害太子的前车之鉴

太子一直是老八的眼中钉。在八大山庄,老八派人伪造太子的调兵手谕,调来凌普的军队围住八大山庄,借此陷害太子。太子因为这件事被康熙第一次废掉。在太子监管的刑部出现冤案以后,老八也是积极接手追查,在使用狡诈的手段获得肖国兴的供词以后,以为扳倒太子的时机成熟,把密信连夜送给康熙。

胤禩这种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牺牲兄弟情义的行为,最后只落得康熙的讨厌,并且说他”其心可诛“。这一次胤禵作为大将军王代替康熙御驾亲征,老八又把老十四作为竞争对手,想用一招借刀杀人来陷害十四阿哥。

第二条理由,老八对皇位垂涎已久

老八对皇位垂涎已久,他不会轻易的放弃。康熙认为,老八已经认定胤禵是康熙内定的皇位继承人,所以一定要扳倒十四阿哥。胤禩想用一招借刀杀人来除掉胤禵,用死鹰来陷害十四阿哥,让康熙认为是胤禵诅咒他,从来处罚胤禵。

第三条理由,老八希望康熙早死

老八被称为”八贤王“,他就是因为这个”贤“字,不惜用利益换来别人的支持。这一点康熙非常清楚,老八的党羽众多,就拿负责京城安全的丰台大营来说,丰台大营的主帅成文运就是胤禩的手下。胤禩非常希望康熙突然去世,胤禩有操控全局的能力,这样胤禩就能利用自己权力夺取皇位。

第四条理由,老八不害怕十四阿哥胤禵

胤禵远在西北,离京城非常远,因为死鹰的事件,胤禵不可能回来找老八算账。等到老八知道这件事以后,可能胤禩已经夺取皇位了。所以康熙认为,老八不害怕老十四,就敢陷害胤禵。

通过这四条理由的分析,康熙可以充分的认定,死鹰就是八阿哥胤禩送来的,他就是要陷害胤禵。


小灿哥说历史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九子夺嫡最激烈的时候,康熙的圣寿之日到了。在康熙的寿宴之上,发生了一件让康熙和所有大臣都意想不到并十分震惊的事——抚远大将军、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从西北前线送来的一个独特的寿礼——一个带有天然“寿”字的陨石,康熙十分高兴,但命人打开礼盒的时候,里面却装着一只死鹰!

这只死鹰的出现,引起了寿宴现场一片哗然与惊慌——皇上圣寿之日送上死鹰!这个行为是绝对的“大不敬”的罪过,相当于“谋逆”的十恶不赦之罪,是要被杀头的!

群臣的惊慌混乱之中,八爷党骨干九阿哥和十阿哥趁机跳出来高声叫嚷:把受十四阿哥胤禵之命送寿礼的鄂伦岱抓起来,并要求立即严查!

寿宴现场一时乱了套,九门提督隆科多带人抓了鄂伦岱,并开始控制混乱的局面。

寿宴上的众人都在看康熙的反应:出了这么大的事,一定是有人有预谋的作乱,看看康熙该如何处理。

但是康熙却显得非常冷静,并没有表现出震怒的情绪,而是很沉着的要求:不要动,都不要动……。

这个时候的八阿哥胤禩,以及九阿哥和十阿哥都极力要求立刻审问鄂伦岱,揪出元凶。

康熙却冷静的说:把鄂伦岱放了吧,大家都散了吧!

面对要求彻查的激愤的声音,康熙强忍愤怒,说了这样一句话:不查了,有罪的,没罪的,天知道……

他极力想表现出从容和沉稳,但还是没有撑住,在寿宴现场昏了过去。

这个死鹰对康熙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那么康熙为什么要强忍愤怒,选择了“息事宁人”,而不惜把自己气得昏了过去呢?

从康熙气晕过去,说明康熙对自己的寿宴上有人送死鹰这件事其实是怒不可遏,气愤已极。

送死鹰,这就是在诅咒他死啊!用心得有多么恶毒啊!并且这事极大可能就是自己的某个儿子干的,康熙除了愤怒,还有就是感到“奇耻大辱”——爹当的真的很失败。

但就是强忍怒火和耻辱,康熙居然就咽下了这口气——不追查,难道他真的不想知道究竟是谁送了这只死鹰吗?

其实,看到那只死鹰,康熙心里很快就判断出是有人暗中捣鬼,而且捣鬼的人十有八九就是那个为了“夺取大位”而冒险一搏的八阿哥胤禩。

从康熙放了替十四阿哥胤禵送寿礼的鄂伦岱来看,说明他不相信送这个死鹰是十四阿哥胤禵的本意,因为自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十四阿哥胤禵,没有任何动机来做这么明显并愚蠢的事。

远在西北的胤禵,对京城形势,康熙的状况的了解是有限的,他真正关心的是康熙什么时候撒手人寰,以及自己在此之前如何顺理继位,所以,他毫无必要“节外生枝”搞出这么个“引火烧身”的动静。

所以,康熙无论如何也不会怀疑这个远在西北的“大将军王”会愚蠢到如此地步,大老远的送一只死鹰来激怒他,如果这样,十四阿哥胤禵就只剩下造反一条路了。

讨康熙的欢心,才是十四阿哥胤禵最该做的。

而这个死鹰更不可能是四阿哥胤禛调的包:十四阿哥胤禵和他的亲哥哥四阿哥胤禛之间的关系一直就很紧张,最好的局面就是“面和心不和”,胤禵送给康熙的寿礼,四阿哥胤禛都未必能知道是什么,更不必说能不能看到,能不能有机会做手脚。

同时,种种迹象表明,四阿哥胤禛继位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此时冒险,绝无任何必要,同样也属于节外生枝。

在极大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毫无目的的增加不确定性,肯定是极端不明智的做法,四阿哥胤禛不会糊涂到如此地步。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八阿哥胤禩了。

直到康熙办寿宴之时,继承大统可能性最小的,就是八阿哥胤禩了。

从第一次太子被废公开推举新太子八阿哥胤禩犯了康熙的忌讳,吃了康熙一闷棍开始,康熙对这个儿子就只剩下“严加防范”了。

所以,八阿哥胤禩要想得到皇帝之位,其实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抢”。

胤禩清楚,要想让康熙主动把大位传给他,可能性几乎为零。除了想办法“抢”到手,别无他路。

所以在十四阿哥胤禵送的寿礼上打主意,胤禩既有动机,也有条件——因为到京城送寿礼的鄂伦岱,本是八爷党的人,来京之后拜见主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况且十四阿哥胤禵也需要鄂伦岱到八阿哥胤禩那里替他解释为什么没有听八阿哥胤禩的话按兵不动,而是按照康熙的意愿主动出击打了一个打胜仗。

胤禩还是有机会调包的。尤其是当他听说十四阿哥胤禵没有听他的要求,主动出击的时候,胤禩明显感觉到,他一直以为没什么心眼比较好哄的十四弟,已经和他不是一条心了。

他看走了眼。

按照九阿哥胤禟的话说,就是“都以为老四胤禛想当皇上,原来真相当皇上的是他”!

作为当事人的康熙,就更加清楚谁最没戏。通常讲最没戏的那个,就是嫌疑最大的那个。

康熙心中几乎认定,这只死鹰就是八阿哥胤禩调的包。正因为如此判断,所以康熙就必须强忍心中怒火,坚决不上这个老八的当。

八阿哥胤禩为什么要用调包的方式送康熙一只死鹰呢?

这个问题,康熙自己心里明白,而四阿哥胤禛的师爷,那个把康熙研究到骨头里的邬思道,也是清清楚楚。

所以,当胤禛为康熙不去追查“死鹰事件”,也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反而把自己和老八一起免职的举动感到灰心和绝望的时候,邬思道出来说话了。

胤禛从康熙罢免自己和老八甚至张廷玉马齐的举动中得出的结论是他老人家要把大位传给十四阿哥胤禵了,这是在给老十四扫除继位的障碍。

他十分灰心,拿出来一箱子金银珠宝,作为给邬思道的酬谢——既然自己没戏了,就没必要再留着这个师爷了。

胤禛告诉邬思道:先生虽有房杜之才,可惜我不是李世民。让先生枉费心机。

但是邬思道却不这么认为,他对这件事的理解和胤禛完全不同。

邬思道分析康熙,入木三分。

他首先肯定一点,康熙自知时日不多,开始准备“后事”了。并且他判断:康熙心中默认的大位继承人不是别人,应该就是四阿哥胤禛。

胤禛听邬思道这个话,将信将疑,心里话,凭什么这么说?是安慰我吗?

邬思道告诉他:四爷聪明绝顶,只是关心则乱,你静下心来想想,自己也会得出正确的判断的。

接下来邬思道给胤禛做了细致的分析。

首先,邬思道一针见血的指出:死鹰这件事,十有八九是八阿哥胤禩干的——这应该和康熙自己的判断完全一致。

其次,邬思道解释了为什么康熙明明已经有了怀疑的对象,却不去彻查——康熙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了,预感到即将灯尽油枯的康熙,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安安稳稳的完成传位的大事。

但这件事的前提,是康熙认定死鹰事件的两个当事方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都不是他心目中已经确定的大位的继承人。

假如当事人当中真的有一位是他心中确定的大位继承人的话,康熙必须要查,如果他默认的大位继承人不能摆脱嫌疑的话,传位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在皇位继承人这个关乎江山社稷前途的第一重要的上,他绝对不会“带病提拔”。

正因为两个当时人不是,所以不查——罪魁祸首无论是八阿哥胤禩或十四阿哥胤禵,都已经不影响他的皇位传承了。

邬思道的分析,很透彻。

邬思道还明确指出,八阿哥胤禩送死鹰,其实是孤注一掷的行为,他最主要的目的,是把局面搅乱,他就有机会“乱中取胜”,所以他必须要冒着被康熙看破的风险做这样一个极端危险的举动。

他打的主意,就希望康熙去查,最好查到自己身上,然后借着他精心培植的“八爷党”的势力大闹京城“火中取栗”——借势发飙“逼宫篡位”。

但,康熙看穿了,干脆没有给八阿哥胤禩“发飙”的机会。

而死鹰事件的另一方,十四阿哥胤禵也在想最好京城大乱,各种势力互相消耗,他可以得“渔翁之利”——举兵进京勤王而一举夺取大位。

康熙谁的机会都没给。既不给八阿哥胤禩发飙的机会,也不给十四阿哥胤禵“勤王”的机会。

按照他的想法:都别动,都回家歇着去。

胤禛听了邬思道的分析,精神大振,深感自己的皇阿玛的用心良苦。

胤禛算是彻底相信,这个大清皇帝的位置有极大可能就是自己的了。

于是,胤禛和邬思道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登基前的准备工作。

事实上,康熙为了皇位的顺理继承还真的就是“用心良苦”了。

儿子太多,又都很能干,对康熙来讲居然就成了他晚年最头疼的事了。

但他还是驾驭住了诸多皇子,实现了自己理想的稳定传位。

康熙不愧是一个老练的深懂“帝王之术”和“御人之道”的“一代明君”。


步武堂


康熙当然知道是谁放的死鹰,之所以没有下令查更没有当场拆穿,其中原因就如后面邬思道给雍正所分析的那样:如果查八爷,这礼物又是十四爷所献,他就会叫起天大的冤屈,九爷十爷在旁边推波助澜,本来八爷党就握有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隆科多又与他们走得近,一旦被逼兵变康熙他想善终都难,如果查十四爷,他就会趁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带领十万大军造反,康熙爷要想把皇位顺利的传给自己所属意的皇子,那就必须要稳住局面,谁都不能查,就当没发生这事


用户100678097323


康熙应该是知道的,在第二十集的临终嘱托中就能看得出来,(老八处处学朕,确又处处学的不象,朕是宽以待人,以仁为政。他确是以仁示人,收买人心。)康熙心里早就定下储君的人选,那就是四阿哥,所以他才明知道是八阿哥动的手脚,但为了大局的稳定,隐忍不发,而在临终时又特意嘱咐胤禛要善待自己的兄弟,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他们动手,做为父亲,康熙真的也不容易啊。不能不说康熙不愧为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