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羽超,真的能超起来吗

“四新”羽超,真的能超起来吗


12月4日,2018-2019赛季羽毛球超级联赛将拉开序幕。和超级主帅刘国梁入主期待变革的乒超联赛相比,“后李永波时代”的羽超联赛正在经历着职业和专业的拉锯期。

按照媒体披露,新赛季除了林丹、谌龙两大主力齐齐缺阵以外,还是有不少新意:

赛程——新赛季的竞赛日程为一周三赛,八支俱乐部队在常规赛阶段进行双循环共十四轮比赛,半决赛和决赛分别在2019年1月18日、1月19日进行,赛程规避了12月中旬在广州举行的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

记分——计分方式上,新一届羽超采用3局2胜、前两局15分制20分封顶、第三局11分封顶的计分方式。

球员——对B级运动员的定义增加了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前三名一项,外援引进由世界排名前8放宽至前16,并取消了常规赛后的二次交流。

管理——联赛期间,运动员的管理权将直接下放到俱乐部,避免国家队球员在比赛地和国家队之间的来回奔波,这也是羽超联赛关于“职业化”的一次全新尝试。

据悉,一周三赛的赛程,是为了将联赛日程和奥运周期,以及世界羽联日程区分开来。不过,二者的矛盾很难得到根本缓解。2017年赛季结束,世界羽联也开始了变革,结束了11年之久的超级赛赛制,恢复了此前的世界巡回赛,并颁布了号称史上最为严厉的强制参赛令,让世界各国的名将都颇有怨言。但面对频繁的巡回赛中,系数主力尽出的国羽不但成绩差强人意,且影响自己的效果——老将状态不佳,新人成长缓慢的问题依旧严峻。三局两胜制等竞赛方式的改变,固然是为了增强比赛的激烈程度,减少马拉松式鏖战,但这对于运动员的直接锻炼效果如何还有待商榷。

对于球员的定级,尤其是外援的引进,官方设置了一系列复杂的规定:对于曾经获得过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的外援,将不受关于世界排名方面的限制;此外,协会还大幅提高了A级、B级运动员的转会费,取消了此前联赛季后赛运动员的二次交流等,这些对外援的吸引力将不大。

真正有吸引力的噱头是,则是所谓的管理权下放。据称此举将免去了国手们在主客场和国家队之间的来回奔波,同时保证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安全。联赛管理者称这将是职业化的一大重要举措。为此,中国羽协还特别提出将下发更多的商业权益至各俱乐部,让各参赛俱乐部在商业运营方面有更多自主选择权,进一步激发俱乐部在职业化运作方面的积极性。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那些登记在册的国手,主要管理权主要在国家队,运动员需要代言等商务开发权,参加活动等,都需要经过国家队层层审批。所谓管理权下放,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可以求年的羽超联赛,需要的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变革,需要从所有制,队员机制,转会机制甚至商务机制等方面和国际接轨。更需要管理者从管理权从内心方面进行真正的变革——过多的行政指令,以及迎合奥运战略,会让羽超身上的枷锁越捆越紧,终致伤痕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