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羽超,真的能超起來嗎

“四新”羽超,真的能超起來嗎


12月4日,2018-2019賽季羽毛球超級聯賽將拉開序幕。和超級主帥劉國樑入主期待變革的乒超聯賽相比,“後李永波時代”的羽超聯賽正在經歷著職業和專業的拉鋸期。

按照媒體披露,新賽季除了林丹、諶龍兩大主力齊齊缺陣以外,還是有不少新意:

賽程——新賽季的競賽日程為一週三賽,八支俱樂部隊在常規賽階段進行雙循環共十四輪比賽,半決賽和決賽分別在2019年1月18日、1月19日進行,賽程規避了12月中旬在廣州舉行的世界羽聯巡迴賽總決賽。

記分——計分方式上,新一屆羽超採用3局2勝、前兩局15分制20分封頂、第三局11分封頂的計分方式。

球員——對B級運動員的定義增加了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前三名一項,外援引進由世界排名前8放寬至前16,並取消了常規賽後的二次交流。

管理——聯賽期間,運動員的管理權將直接下放到俱樂部,避免國家隊球員在比賽地和國家隊之間的來回奔波,這也是羽超聯賽關於“職業化”的一次全新嘗試。

據悉,一週三賽的賽程,是為了將聯賽日程和奧運週期,以及世界羽聯日程區分開來。不過,二者的矛盾很難得到根本緩解。2017年賽季結束,世界羽聯也開始了變革,結束了11年之久的超級賽賽制,恢復了此前的世界巡迴賽,並頒佈了號稱史上最為嚴厲的強制參賽令,讓世界各國的名將都頗有怨言。但面對頻繁的巡迴賽中,係數主力盡出的國羽不但成績差強人意,且影響自己的效果——老將狀態不佳,新人成長緩慢的問題依舊嚴峻。三局兩勝制等競賽方式的改變,固然是為了增強比賽的激烈程度,減少馬拉松式鏖戰,但這對於運動員的直接鍛鍊效果如何還有待商榷。

對於球員的定級,尤其是外援的引進,官方設置了一系列複雜的規定:對於曾經獲得過世錦賽和奧運會冠軍的外援,將不受關於世界排名方面的限制;此外,協會還大幅提高了A級、B級運動員的轉會費,取消了此前聯賽季後賽運動員的二次交流等,這些對外援的吸引力將不大。

真正有吸引力的噱頭是,則是所謂的管理權下放。據稱此舉將免去了國手們在主客場和國家隊之間的來回奔波,同時保證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和安全。聯賽管理者稱這將是職業化的一大重要舉措。為此,中國羽協還特別提出將下發更多的商業權益至各俱樂部,讓各參賽俱樂部在商業運營方面有更多自主選擇權,進一步激發俱樂部在職業化運作方面的積極性。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那些登記在冊的國手,主要管理權主要在國家隊,運動員需要代言等商務開發權,參加活動等,都需要經過國家隊層層審批。所謂管理權下放,不過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可以求年的羽超聯賽,需要的是一次真正意義的變革,需要從所有制,隊員機制,轉會機制甚至商務機制等方面和國際接軌。更需要管理者從管理權從內心方面進行真正的變革——過多的行政指令,以及迎合奧運戰略,會讓羽超身上的枷鎖越捆越緊,終致傷痕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