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为何美国说中国的是钚弹而非铀弹?

听-花开的声音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铀弹无疑,但网络上一直传有关于这个问题,网传有多个版本,一说是中国原子弹爆炸后,纽约时报如是报道。

人民日报对该事件报道


但翻出当日的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国核爆的部分,却并未提及该弹反应物质,该文章的标题为《China Tests Atomic Bomb, Asks Summit Talk On Ban; Johnson Minimizes Peril》,大意为:中国测试原子弹,提议召开核武器禁止会议;约翰逊最大限度减少风险。这个标题中规中矩,因为该年正是《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第二年,美国作为缔约国之一,承诺禁止在大气,外空间及水下全面禁止核试验,此时正盛行管控核武器以避免冲突升级的言论。中国所爆炸的弹究竟是铀弹还是钚弹,对于舆论反而不重要。

纽约时报关于该事件的首次报道


另一说法则称该言论出自威尔逊总统当日关于中国核试验讲话或者威尔逊总统授权五角大楼发布。在网络上搜索该类文章,会发现内容千篇一律,属于某条或数条新闻被洗成无数条,形成铺天盖地的舆论,从而形成说法,其中遍布标题党与噱头言论,甚至有“正当我们举国欢庆之时,美国人却污蔑我们爆炸的原子弹是钚弹而非铀弹,但不久之后,五角大楼又不得不自己打脸。”


这样有失理性的言论。通过查询当年10月17到18日的纽约时报,能够获得数十篇相关报道,有总统关于改事件的发言,有社会评论,但并未见到网传的“五角大楼授权发言”若该发言真实存在,纽约时报未做刊登,难免有失惯理。而从总统发言与社论中,并不能看到核爆物质有关内容,大多内容是向民众解释,安抚,并对防务伙伴作出防务承诺。


美方安慰普通民众的报道,称中国为“paper dragon”,意译为“纸老虎”


其实我们就理性分析,就能发现该说法漏洞百出。作为敌对阵营总统,直接发布臆测的信息,极容易失去舆论主动权,被社会自由媒体舆论引用,反观美国之前对苏核爆态度,最先做的并非揭露苏联核弹数据,而是派监测飞机进行大气取样,分析后定论。关于中国首次核试验,美方在首日披露的也只有早就侦查确定的核试验场地位置,即使如此,总统讲话中还是将其模糊为“中国西部”,以避免言论失的。

核试验后美方对钱学森的报道


关于如何确定中核成分,17日一篇名为《He Sees Tragedy : Calls Costs Too Great for Chinese, Though Weapon Is Crude》的文章以威尔逊总统的语调表示了对中国的“遗憾”,称核试验对贫穷的中国代价太大,该文章还称“政府官员表示,尽管有10个小时的时间差,并不意味着监测网络的失效:他们几乎是第一时间监测到了爆炸,决定性的证据 是飞机搜集到的放射性物质,但整合信息需要一些时间。”似乎这才是美国官方真正的风格,在核试验后立即采样,分析后再对外界公布。


综上所述,美国官方极可能并未就我国首颗原子弹的性质发表言论。至于该说法的由来,很可能是“多嘴”的自由媒体臆测中国的生产能力后提出的说法,一传十十传百后,竟成了五角大楼的发言。


欢迎大家订阅关注本号,提供更多的军武知识科普。


军情解析


现在争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既然美国人觉得我们的核试验没成功,爆炸的不是真正的原子弹,可能是上次他们离得太远,没看清楚。那好啊,要不要中国在美国领土再试几次,仔细看看我们到底有没有原子弹,嫌威力不够大的话我们还有氢弹,管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