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低会感染什幺病毒?

焕军8640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至<0.5×109/L,则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缺乏极易引起严重感染,往往危及生命,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病因】

1.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能严重影响粒细胞,原因:一是细胞毒性,主要是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致使骨髓损伤;二是药物介导的免疫反应。

2.放射影响

急性放射损伤导致骨髓造血急性衰竭,中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导致粒细胞缺乏。

3.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4.肿瘤细胞对骨髓的浸润。

5.严重感染

细菌、病毒、原虫、立克次体等。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病情严重,其表现主要有:

(1)起病急骤,患者很快表现极度衰弱。

(2)高热、寒战 伴头痛和全身不适。

(3)极易合并感染,一旦感染则来势凶猛。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口腔、鼻腔、皮肤、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特别是肛门。

(4)咽部剧烈疼痛,黏膜处可有坏死性溃疡。

(5)若粒细胞缺乏是由药物引起,可能发生剥脱性皮炎。

(6)迅速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常致患者休克,严重者导致死亡。

一些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还可能有两个特点应当重视,一个是由于粒细胞减少,参与炎性反应的细胞减少,通常在感染中出现的典型症状均不敏感,感染程度严重,而症状体征不突出易造成漏诊、误诊。二是感染不易控制形成扩散,在反复使用抗生素后,又会引起其他病原体的繁殖,如真菌,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血象

是单有粒细胞减少,还是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的程度。

2.骨髓象

观察骨髓粒系的增生情况,以及有无其他血液学疾病。

3.有感染征象时

要进行血液、尿液、粪便的细菌学检查,进行咽拭子检查,同时行药物敏感实验,以指导用药。

4.检查自身抗体以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史。

以上几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十分重要,如某些患者不仅中性粒细胞减少,而且红细胞、血小板也减少,有溶血征象,如黄疸、脾大,即应考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应进行确诊性实验。又如有脾大和关节痛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Felty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对其有效。

(1)停止使用引起粒细胞缺乏的药物;脱离射线接触。

(2)寻找引起粒细胞缺乏的原发病,有效地治疗原发病。

(3)积极全方位地预防感染,有条件的应将病人安置于无菌层流病房,做好口腔、牙龈、肛门、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外阴的消毒护理。

(4)及早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用药前先行咽拭子/血液/或各种分泌物及尿便细菌培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5)细胞因子GM-CSF、G-CSF,能促进骨髓内髓系干细胞、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强粒细胞功能,用于粒细胞严重缺乏,特别是合并严重感染者,150~300μg/d皮下注射。

(6)因免疫因素引起粒细胞缺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反应,改善中毒症状,促进粒细胞恢复。

在有了上述全方位的综合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


中国医药养生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其升高和降低都能一定程度的反应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性粒细胞升高,最常见的就是急性感染或者炎症,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另外在又严重外伤,烧伤,手术创伤时,中性粒也会增高。还有就是在某些白血病时,中性粒也会增高。

在某些病毒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降低,如流感病毒,伤寒,副伤寒等,另外,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引起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降低。

中性粒细胞在判断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感冒时非常必要,中性升高,一般认为是细菌感染,淋巴升高,一般是病毒感染,可以根据其升高,较低来判断用药,从而防止抗生素的滥用,从而防止超级细菌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