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诗琪


戴笠飞机失事后,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军统改组,核心部分成为保密局。

军统在强人戴笠的领导下,虽然成绩斐然,但军统俨然成为戴笠自己的独立王国。鼎盛时期,军统人数达到5万,植入国民党各个系统内部以及社会的角落。对于5万特工而言,他们只识戴老板,不知蒋总统,以戴老板马首是瞻。戴笠如此势力,对于蒋介石而言,完完全全是一个隐患。

军统改为保密局后,人员编制大幅度减少,仅为6021人。即位的毛人凤虽然手段更毒辣,但威望远不如戴笠,主要体现在戴笠在时,军统掌握着政府单位的人事任命权,以此戴笠大多安排身边亲近之人;毛人凤时已无法控制这一局面。

虽然情报工作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但对于蒋介石而言,即使军统工作再出色,地位再重要,一旦超出自己的控制,或者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必然弃车保帅。


五味社


1946年3月17日戴笠飞机失事事故中去世,随后不久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对军统局进行了缩编、改组,将其一分为四: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二厅、交通部警察总局和内政部警察总署,实质上仍由保密局统领。1947年7月保密局正式成立,隶属于国防部,核定人员数目并纳入正式编制,郑介民任局长,毛人凤任副局长。

从军统改名成保密局,名字换了,职能没怎么变 。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响起取消特务机关的呼声和舆论,再加上1945年10月国民党已经签订了《双十协定》,同意和平建国,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作地位,而军统庞大的组织规模在抗战胜利后也难以原样维持下去,所以军统的改革是早晚的事,形势所迫。戴笠去世前就有把军统化整为零、继续效忠蒋的想法。戴笠死后,国民党内部立即有人提出裁剪军统组织,此前与戴笠有不和不快的人也想趁机报复军统。虽然军统处于风雨飘摇中,但蒋介石决心维护特务统治,坚持反共,所以只是在名称上改变了而已。

蒋介石与戴笠

戴笠死后,蒋介石考虑军统面临着这样几个难题:第一,谁能继任?谁能够收拾好原军统留下的庞大又复杂的摊子,继续效忠蒋的独裁统治?军统内部关系复杂,戴笠死后,争权夺利更加严重,公开形成众多派系。第二,如何解决预算外的开支问题?军统特务组织庞大,仅内外勤特务(不包括武装特务部队)就有五万人左右,近一半在军统局编制内领取薪津,开支多却没有预算定额,主要靠走私贩毒、向汪伪出售军用品、非法印制汪伪银行储备券等方式捞钱,但战后此路行不通了。

所以保密局成立后大规模缩编,通过裁汰一般人员,保留核心人员和基本人员的方式,将内勤各处室从军统局时的1000多人缩减到335人,外勤缩减为6023人,电讯部门保留了2000多人,要知道军统高峰时期内外勤特务、武装特务能达12万人之多。同时将内政部警察总署、兵工署稽查处等机构从军统组织中分散出来,通过机构变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减规模的作用。


国家人文历史


抗战胜利,蒋介石发现,军统不仅将中统压制得死死的,本身膨胀到拥有10万军事力量,5万公开特工,15万秘密特工的庞然大物,还控制警政部、交警总局,戴笠还企图在美国人支持下争取海军总司令。

因此军统编制压缩是必然,只不过老蒋借全国反对特务政治的机会来操作。拟定计划是将军统公开武装力量成立交警总队并压缩改制后军统的编制与费用。同时成立警政改革小组,军统也将被踢出警政部。所以,戴笠死不死都会改编为保密局。

当然,如果戴笠不死,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说,三个月后内战爆发,保密局的权力也许会再次扩张些,毕竟郑介民和毛人凤在老蒋心目中的地位差距戴笠不少。


四川達州


戴笠去世后,老蒋曾对别人说,他是“生也为国家,死也为国家。”概况得何其贴切。他的死,成全了脱胎于军统的保密局的诞生;他若不死,依照当时的事态发展,军统必将归于尘土,而保密局能否出现存在着巨大变数。

戴笠(1897~1946),6岁丧父,家道中落,投靠黄埔军校前,读书时在中学被开除,当兵第一次参战就吃了败仗流落街头,考上师范学校又不甘委身于小学,就跑到上海“打流”,整天游游荡荡。1926年9月,年近三十的戴笠考入黄埔军校六期,开始自己的间谍生涯。十年内战中鞍前马后地效忠老蒋,刺探情报、暗杀、拉拢策反各路反蒋人马,仿佛一把利剑,被老蒋挥舞着,指哪打哪,同时也为自己江山的建立打下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戴笠将特务处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对日工作,收集情报、铲除汉奸、电讯破译,在立下卓著抗日战功的同时,也丰满了军统的羽翼,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抗战胜利仅仅7个月后,戴笠就坠机身亡。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中要求严禁司法和警察之外机关有拘捕和审讯人民之权。此后,要求取消特务机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戴笠曾经让大家感到不寒而栗的手段令此时的军统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从国民党军政大员到中执、监委们一致倒戴,老蒋也坐不住了,让戴笠“化整为零”对军统进行改组。辛苦打下的江山岂能如此拱手相让,戴笠以巡查肃奸之名在各军统站游走,拖延时间以期能拖出机会。老蒋又新成立八人小组负责研究撤销军统的方案应对戴笠,八人中反戴派加中间派就有7人,军统的改组势在必行。戴笠该何去何从?


做一辈子特务,不是戴笠的理想,可陆军和空军没有他插手的地方,只好试图染指海军,抗战期间他着力促成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成立,旨在共同对日作战,同时争取到美国对他的支持。访美归来的宋美龄给老蒋带回的消息是,有些美国人认为,戴笠及其身后强大的特工组织才是当时实际控制中国的人。如何安置戴笠和他的军统是摆在老蒋面前的一道难题。他的野心和动作想必已落到老蒋的眼里、心里,海军不可能成为戴笠的去处,也不可能让他这样身负国家机密的特工和国外势力联手,特务组织老蒋肯定想保留,但军统是戴笠的根基,只要他还在,即使化整为零,以他的能力必能再建立起一个如此强大和渗透力的组织。


电视剧中的特工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没有偶然,不要相信巧合”,所以戴笠飞机失事以来,一直众说纷纭。他的结局实现了自己制定的军统家规,“生的进来,死的出去。”也践行了当年受命时对老蒋表的决心,“这个工作,如果干得好,会被敌人杀;如果干不好,会被领袖杀。”

戴笠之死,打破了他独掌军统天下的局面,各方势力纷纷登场角逐,老蒋同意将军统改头换面变成保密局就在情理之中,毕竟他需要这样的特务机关为己所用。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军统改组保密局并非是因为戴笠去世,而是因为本来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计划。戴笠就是因为感觉到了蒋介石急于改组军统局,所以才飞往北京和青岛拖延时间,岂料回来的时候失事而亡,戴笠的去世加快了改组的进程。军统局从原先5万人的机制改编成6021人,但是郑介民和毛人凤仍旧无法接手戴笠一手创下的事业。毛人凤甚至抱怨郑介民将戴笠的事业都败光了。

在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之中,蒋介石打着联合各党派共商国是的旗号,然各党关心的都是什么时候撤销特务结构。其实全国上下撤销军统局的呼声一直很高,加上军统局平日里得罪的人太多,戴笠在那时候饱受国内党内外而来的压力。

而出于私心,蒋介石也不能留下军统。虽然在抗日战争之中,军统为老蒋做了太多的实事,可谓是他手上的一把利剑,为他杀了不少人。但是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军统的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了老蒋的预期,军统内部在编人员已经达到了5万人,还不包括从属于军统的两支武装部队。再者军统局的势力已经蔓延到了财政部等机构,让老蒋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存在价值。

戴笠的死老蒋肯定是非常痛心的,但是也为他省去了不少的麻烦。毕竟戴笠为老蒋做了那么多事,他的威信也不是一天两天积累而成的。加上戴笠自己的翅膀也硬了,老蒋想要改组他的军统局,多少还要和戴笠好好商量,到底朝着什么方向改,收回多少权力,都要征求他的意见。所以戴笠死了之后改组的事情就进行得顺利许多。

军统局对外宣称军统局已经“奉令撤销”,并且连续三天登报公示。当时很多军统大佬都十分慌张,后来才知蒋介石对外宣称撤销,而对内则是改组而已。和军统相比,保密局的规模大大缩小,编制只剩下了6000多人。戴笠在世的时候,手下单位都是由军统局统一安排人士。而保密局的威信已经大不如前,隶属单位对局本部根本是阳奉阴违,对于本部调来的人手百般挑剔拒绝任用,单位内部的人员都是自己找人。特别是到了台湾之后,保密局的势力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压。


木剑温不胜


大家都知道,军统是蒋介石基于抗战的需要在1938年下令成立的,其前身是复兴社特务处。在抗战中,军统确实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刺杀日伪人员,刺探日军情报,深圳特工们组成行动队,共赴前线。最近很火的一部电视剧《风筝》里面的鬼子六就是这样干的。

在1946年的时候,戴笠因飞机事故而去世了,不就军统就改成了国防部保密军,由毛人凤为局长,其实军统改为保密局在抗战胜利时就已经有计划了,即便戴笠不死,改组也会照样进行的。军统之所以改组,以上因为抗战招收的人员太多了,机构繁杂,仅仅登记在册的特工就有4,5万人多,下辖的机构包括八处,十室,中美合作所,中苏合作所,运输队,税务处等等几十个单位。而抗战胜利后,军统的任务一下子少了很多,所以不需要那么多人了,改组势在必行。



还有就是戴笠掌握的机密太多了,得罪的人也多,抗战时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但是抗战结束后,就该秋后算账了,当时不光国民党外部,内部的陈诚,何应钦都强烈要求改组军统,限制他们的特务行动。于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就打算着手改组军统,只是当时戴笠还健在,改组行动就变得很缓慢,后来戴笠一死,军统也就立马改组成保密局了,毛人凤也上位了。


以上是我看了一些资料,加上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这里还请大家多多担待,也欢迎大家的关注,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


雯雯聊热剧


军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特务部门,专门负责训练特务。这个机构由戴笠指挥,直接听命于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期间,军统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刺杀汉奸和日本军官当面,都干的十分出色,让蒋介石对军统十分满意。



军统的情报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例如军统的姜毅英,就监听到了日本将要偷袭美军珍珠港的行动。姜毅英也因此升为少将军校,成为军统中唯一的女将军。可是当蒋介石把这一情报告知美国军方,美国军方却没有重视,认为中国是在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

戴笠去世之后,军统被改成保密局,军统的影响力随着改组缩小了很多。之所以蒋介石要改组军统,是因为军统的权力实在太大,已经让蒋介石感到了威胁。再加上军统平时就得罪了许多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因此改组势在必行。



军统在最强盛的时候,影响力太大,蒋介石担心尾大不掉。加上外围,军统人数高达三十万,而且许多军统人员在军队中担任要职。并且军统特务之间都是上下线联系,也就是说他们的保密性极好,军统特务名单只有戴笠手上才有,这让许多人都感到恐慌。


麦地传奇


戴笠戴老板所率领的军统曾经是蒋介石最为得心应手的尖刀,为蒋介石和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军统在抗日战争中专门成立特殊的部门铲除汉奸,也有各种各样的情报人员分散在全格各地打探情报,甚至在日本的本土也有军统的眼线,军统可以说得上为蒋介石立下了悍马一样的功劳。



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军统的势力之庞大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顶端,专业的特工常年保持在2万到5万左右,加上在外围的编外人员一度达到了30多万人,直接受戴笠指挥的伪装成土匪的武装分子更是达到了数万人。

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功高震主被君王反杀的事情,军统的势力大到了就连蒋介石这位国民党的第一号人物都感觉到了压力,但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又不得不借助军统这柄双刃刀来为自己实现抗日的想法,所以军统才能一直保持着增长速度到了抗日战争结束。

所以在抗战结束没一年蒋介石就产生了改组军统的想法,蒋介石是从权力斗争中磨练出来的,所以他对于这方面的事情非常的敏感。

在戴笠飞机失事前蒋介石就曾经特招戴笠回重庆,准备谈的就是改组军统的事情,但是戴笠还没回到重庆就飞机失事撞到岱山上机毁人亡死了,虽然戴笠的死蒋介石很是伤感,但这也为他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障碍,他能完全的着手改制军统了。

在戴笠死后没多久军统局就改制变成了保密局,直接归关于国民党的国防第二厅,毛人凤直接转正成为了保密局的局长,军统渐渐走向了衰亡。


相比于戴笠,毛人凤的工作能力会稍显逊色点,所以保密局在他的手上转盛为衰,虽然在其中与蒋介石的制衡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是毛人凤的能力也导致了军统的很多业务水平开始跟不上戴笠的时代。

在后来退往台湾之后蒋介石就开始对军统下手了,因为他早已经感觉军统不受自己的控制,在他看来,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军统就犹如脱笼的老虎一样危险,所以他派出他的儿子再度重拳改制军统,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军统就变成了历史,完全改头换面的变成了一个正规的台湾政府组织。


所以说在戴笠死后军统之所以会遭遇改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军统的力量太过于庞大、神秘,导致了蒋介石感受到了严重的危机,对于历朝历代的掌权者来说,无论一个手下再如何忠诚,只要手下的手上掌握着他所控制不了的力量,那必将会遭受到他的顾忌,这个手下最终所面临的也将会是灭顶之灾,戴笠是如此,军统也是如此,很多事物更是如此,我觉得我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要懂得一个树大会招风的道理,太满则溢,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把握一个刚刚好的力度是最好的。


孤客生


其实,军统局的初衷起于救国。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九一八事变,蔣校长模仿墨索里尼成立了复兴社,社内设立核心组织特务处,核心人员分别是戴笠、郑介民、贺衷寒等十三太保,戴笠为特务处处长,主要工作是进行针对日本的敌特与间谍工作。


1936年该组织正式更名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计局,简称军统。戴笠任副局长,但继续挑大梁,为了区别职位职能的尴尬,人称戴老板。此时军统的工作依旧没有变,其主要目标依旧是日本。

不得不承认,军统在1937年到1945年的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组织破获了日本大量密电,比如38至43年日本对重庆的长期大轰炸,军统总是能够提前周知他们的行动组织有效的规避行动,拯救了万万名同胞的生命于水火。1941年其下属成员姜毅英等更是破获了日本举世闻名的珍珠港战役的行动密电,只是美国人心高气傲不以为意,终至酿成大错。


军统的职能说白了就是蔣校长的爪牙,它凌驾于国军任何组织与部门之上,只听从于蔣的调遣。它的形式很像是明朝的锦衣卫,替皇帝在外扫奸除凶,在内排除异己。

军统在国军内部一直是比较令人反感的组织,因他们二五八万式的作风得罪了不少国军高层。在外也名声不好,秘密替蔣屠杀了大量民主人士如闻一多先生等,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更是在渣滓洞屠杀了我党200多名忠实党员,可叹可气。


但是,换一句话来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们的所作所为倒也仅仅是军人的立场不同罢了。平心而论,他们在抗战八年还是对国家有过莫大的贡献的,所以一是一,二是二,这一点不心里有杆秤。

军统的路子在1946年走到了尽头,因为他们的戴老板飞机失事死了。

戴老板的死让这个庞大的组织马上群龙无首,一时之间功能紊乱。与此同时,国军内部视军统为眼中钉的高层包括外部民主人士纷纷发难呼吁蔣解散军统,理由不外乎于下:

1.军统组织过大,中原大战后已经没有必要再劳资劳力维持如此巨大的组织。

2.军统这几年所做之事在国际上引起了国际友人强烈不满,有必要解散。

3.解散军统一定程度上可以保住留在大陆成员的性命。

其实,确实如上所说,中原大战后,军统大部分随蔣校长迁移台湾,另一部分则继续留在大陆进行反动行动,策划了诸如后来针对我总理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上面提到的三个理由,其实蔣并非都认同,除了第一点。当然,蔣也有意解散这个组织,或者说是变更。其实没有人比蔣更了解军统,他深知军统实际上有超过32万人受戴笠指挥,每天至少4万人24小时为他工作。这么庞大的组织,戴笠在时,那时候在大陆还可以搞点倒买倒卖,走私等解决薪资问题,但如今戴笠死了,他蔣校长可没有戴笠那么了解军统,并且今时不同往日,薪水问题实在僧多粥少。

最终,蔣校长做出了表面从善如流的决定,解散军统,化整为零,变更为国防部保密局,其中特务部与军令部合为国防部第二厅,为核心组织保密局所在,由老将郑介民任局长,毛人凤任副局长。


此后,保密局一改再改,最终成为了现在台湾的国安局。当然,雄风不在,它最牛气的时候还是戴老板时期。


不书公子


蒋介石在戴笠死后,蒋介石蒋介石很快就将军统改组,将其一分为四: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二厅、交通部警察总局和内政部警察总署

戴笠一死,蒋介石之所以着急将军统进行改组,理由有二。

其一:掩人耳目,为了内战做准备

抗日战争胜利后,准备和平建国,这时候还维持着军统和中统这样规模庞大的特务组织就显得异常突兀,当时的舆论基本都是要求解散军统和中统这样的组织。

所谓和平建国,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是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兵力的一个借口。但是舆论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有所表示。于是军统被改组,其核心组织被改组成保密局,一些不重要的组织和人员被裁撤。




其二,改组军统,收缩权力,防止尾大不掉

在戴笠生前,军统的势力已经相当恐怖,在籍人数不下5万,加上外围组织,总人数估计在10万以下。这些人精通暗杀,搜集情报,擅长潜伏,这是一支相当可怕的部队。


虽然戴笠很忠心,但是仍旧免不了受到蒋介石的猜忌。甚至有很多人认为,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便是蒋所指挥的。戴笠一死,蒋介石立马将军统一分为四,其核心部分情报局由实力远不如戴笠的毛人凤掌控。

这样就,就消除了军统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让蒋介石能够更好的将情报机构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里,防止尾大不掉!


以上两点,是蒋介石将军统一分为四,将核心部分改组成情报局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因为军统组织过于庞大,花费过大,所以才会被缩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