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南三章 文

福地城固

陝南三章 文/商子雍

福地二字,應該與宗教活動有關。傳說中道教神仙的修煉之處,不是就被稱作洞天福地嗎?不過,在我看來,福地之所指,似乎應該更寬泛一些,但凡能讓人(而不僅僅是讓神)感到幸福、或曰產生幸福感的地方,都可以以此相呼矣!按照這個標準,在我看來,坐落在秦嶺和巴山之間的城固,就是一處含金量十足的福地。

早在與城固肌膚相親之前很久,我就知道了這個小城。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一種牌號城固特曲的白酒,以其價廉物美的特點,風靡古城西安。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那是一段讓人憤懣的歲月。“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城固特曲,是和我一起艱難度日的夥伴,小城城固,自然就成為了我心目中的福地。

第一次來到城固,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應邀在漢中講課,事畢返回西安時,卻買不到臥鋪票。一番周折後問題終告解決,但須去離漢中不遠的城固火車站開始鐵路歸程。早去了幾個小時,順便在縣城裡轉轉,發現了一座小巧玲瓏版的鐘樓,讓多年生活在西安鐘樓近旁的我大感親切,幸福感油然而生。時值金秋,看起來像小紅燈籠、吃起來甜酸適口的紅橘觸手可及,讓我大飽口福。口福,不也是幸福嗎?從此,城固就成為能讓我產生親切感和甜蜜感的美好所在。

還有一次城固之行歷久難忘。2007年10月1日,西安到漢中的高速公路通車,適逢國慶長假,西安數以萬計的市民,爭先恐後地驅車前往漢中游覽,致使這個美麗的城市,立馬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人滿為患。我們一家人在漢中勉為其難地轉悠了一天以後,接受當地朋友的建議,去了城固縣的南沙湖。

與赫赫有名的新安江千島湖、漢江瀛湖一樣,南沙湖也是一個對南沙河築壩截流以後,形成的人造湖泊。長7公里半、寬2公里半的廣闊湖面,除過滿足灌溉和發電的需要以外,無風時波平如鏡、起微風碧波盪漾的清澈碧綠湖水,加之沿湖山巒迭翠,花木繁茂,灣叉密佈,溪流潺潺,更有溢洪道湖水下跌形成瀑布,飛珠散玉,直落深潭。這種山、水、溪、瀑兼備的自然風光,構成了深、奇、險、秀的特色;何況還有回龍寺、五郎關、地母廟、明珠寺、革命烈士紀念碑等人文景觀與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城固縣竟然還有這麼一個好去處!那一年的國慶節,我們在南沙湖流連忘返。

除過好酒,佳果,美景招人喜歡以外,尤其讓我們肅然起敬的,是這個被秦嶺、巴山環抱的小縣,在歷史上還出現過張騫這麼一位功勳卓著的傑出人物。

2015年11月下旬,我有一次城固之旅,當然要去拜謁張騫墓、要去緬懷這位大勇者用自己的雙腳,從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條造福萬代的絲綢之路的不朽業績。回到西安沒幾天,又參加了一個名曰“玄奘與絲綢之路”的學術研討會,與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一起,體味沿著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玄奘孤身一人歷經千難萬險,前往印度學習佛法、取回真經的偉大精神。從漢代到唐代,從張騫到玄奘,倘若沒有張騫的壯舉在先,那後來玄奘的壯舉,無疑將會更加艱難。反過來說,也正是由於有了玄奘西行取經的壯舉,才使得在這以前張騫開拓絲綢之路壯舉意義之重大,得到了充分彰顯。張騫,還有玄奘,是人類歷史上註定要永遠熠熠生輝的雙子星座。

毋庸諱言的是,當初,漢武帝劉徹先後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聯合月氏,抗拒匈奴,屬於軍事和國家安全範疇。不過,在人類社會發展的較早時期,作為開拓疆土、改朝換代的手段,戰爭可以被認為是必不可少,所以,張騫因軍事目的奉旨西行,這無可非議,更何況最後的結果是,張騫用雙腳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來的路,成為了連接中原和西域的貿易通道。並且,在後來被稱作絲綢之路的這麼一條中西貿易通道上,和人流、物流一起東奔西走的,更有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的文化流,中國古代文化和科技的許多精華,通過絲綢之路被介紹到西方,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則是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中的三項:造紙、印刷術和火藥。而沿著絲綢之路奔湧而來的異域文化流,對中國本土文化的影響也是深刻而久遠。

城固這一方熱土,為中國、為世界,奉獻了一位用頂天立地之壯舉,創建了萬古不朽之勳業的張騫,僅著眼於此,這個美麗的小城,就當之無愧地堪稱福地!

有文化的寧陝

陝南三章 文/商子雍

對文化,我願意稱其為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形態的總和。這麼一來,必須承認的事實便是,文化存在於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有一段時間,有人曾把英國人統治下的香港叫作“文化沙漠”,謬也!那時的香港,文化絕不會缺少,更遑論沒有了,只是文化形態與中國大陸有異罷了。退一步說,就是香港早已迴歸的今天,那裡的文化,不是依然特色獨具嗎?

或有人質疑:既然文化到處都有,那你商某人的“有文化的寧陝”之謂,豈不是說了一句廢話?不然。要知道,文化有優劣之別。當我們說某人或某地“有文化”之時,肯定是誇讚那裡的文化屬於先進這麼一個範疇,讓人不勝仰慕,讓人嚮往不已——寧陝,就是如此。

說來有趣,2016年夏天,在事先幾乎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竟然兩次來到寧陝。

第一次是7月9日,由於在專題片《探秘荔枝古道》中擔任嘉賓主持,我和陝西廣播電視臺的一些年輕朋友南下四川途中,來到寧陝。在縣城子午路的標牌之下,沉思良久。我知道,自己腳下,就是西漢末年王莽主持開通的子午道的一段,上面有著歷朝歷代商賈、軍漢留下的層層疊疊的腳印。在江口鎮的鹽店街,一條已經全然沒有商業氣息、甚至顯得相當落寞的小街,又讓我頓生滄海桑田之嘆;要知道,若干年前,這裡曾是川鹽入陝以後的重要交易場所啊!最讓我歷久難忘的,是這樣一件小事:原本,我們這個小小的團隊是準備在江口鎮吃午飯的,但一大早從灃峪口進山,沿210國道南行,一路上走走停停,等到在廣貨街拍攝完畢,不少人已經飢腸轆轆了。管事的趕忙去置辦吃的,熱鍋盔和豆腐乳。小店老闆熱情謙恭,特意把豆腐乳用油炒了且堅決不收加工費。大家連呼“好吃”,同時禁不住讚歎:寧陝這個地方,真是民風淳樸、待客真誠啊,看來“禮失求諸野”,此說不謬!

廣貨街、江口鎮、寧陝縣城,僅僅大半天時間,一次來去匆匆的走馬觀花,許多美好的記憶,便凝聚在我的心中。

從四川回到西安,休息了沒幾天,7月29日,參加陝西省作家協會組織的採風活動,又一次來到寧陝。仍然是走馬觀花,但時間卻有3天。白天馬不停蹄地走訪參觀,晚上聚精會神地披閱資料,3天過去,一個生機盎然、豐富多彩,在不少方面都體現出正確的生活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諧的生活狀態,亦即有著先進文化的寧陝,便展現在我的眼前。

先來說一說寧陝那讓人陶醉的綠。寧陝地處秦嶺中段南坡,素有“南山老林”之稱,森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量之大,在安康市、在陝西省,都名列第一。來到寧陝,特別是走出縣城,進入林區,舉目四望,一派蒼翠、遍山皆綠,讓人心曠神怡。當然,這是大自然恩賜寧陝的一筆財富,但怎樣使用這筆財富,卻考驗著寧陝人的文化成色。一代又一代的寧陝人,顯然是長久地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這才是寧陝如今被譽為“秦嶺精粹”、有著“綠都”冠冕的文化根基。進入新時期以後,中國人開始從長期的貧困生活中挺起身來,旅遊這種在富裕社會才會有的生活方式,逐漸在中國普及,有著豐富旅遊資源的寧陝,會不會乘機大肆開發、大賺錢財呢?這一次,我在上壩河休憩,我在筒車灣吸氧,左顧右盼,開發的痕跡隨處可見,但似乎又都還控制在“適度”這個範疇之內。我不禁慨嘆:在自自然然的山上長滿了自自然然的樹,還有一條條清流自自然然地吟唱著。可以沿著崎嶇的山路漫步,直到把自己也溶進滿山青翠之中;可以在林木間的樹樁上小憩,物我兩忘於動人的松濤聲裡;可以掬一握清泉,把積存於身上和心上的滾滾紅塵滌盪淨盡。在寧陝人精心呵護的山、川、林、木中陶醉,感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不過,在感恩的同時,還有一點兒千慮一得之愚見要與寧陝的朋友分享。這就是:在人類有能力追求越來越好的生活享受的大背景下,秦嶺的被開發是一種宿命,無法避免。但開發秦嶺的人一定要明白,秦嶺更為重要的使命,是為數不勝數的動物、植物提供生存平臺,是給大大小小的河流充當水源涵養地……對秦嶺可以進行旅遊開發,但必須格外小心。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是自然界的潛在大敵。一處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倘若不被人發現,它就會千年萬年在那兒存在著、發展著,即就是有一天終於消失了,那也是自然規律使然,可稱之為“善終”。而一旦被人過度開發,那可就是這處自然景觀由備受摧殘到非正常死亡這一痛苦過程的開始。但凡中國人,尤其是生活在秦嶺南北兩麓的寧陝人和西安人,大概不會有誰願意讓秦嶺遭此厄運吧!

在寧陝,我們還被邀請到一座漂亮的大樓裡參觀。記不清是在幾層了,整整一層樓,一個又一個寬大敞亮的房間,都是文化館提供給寧陝百姓免費學習書法、繪畫、舞蹈、聲樂、器樂的場所。遺憾的是,不是上課時間,我們無法和寧陝鄉親一起,接受文化的薰陶,但張貼在牆壁上的出自他們之手的書法、繪畫作品,卻是精彩紛呈。30日晚上,在五郎關城樓,我們還觀看了一場寧陝民歌劇,演員全都是業餘,演出水平當然和專業尚有差距,但演出態度則絕對專業,也緣此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富而思文,亙古至今,人類社會好像歷來都是如此。並且,人們在追求精神享受之時,絕不會僅僅滿足於旁觀,他們更渴望參與其中。寧陝縣能把可觀的人力和財力,投向群眾文化的基礎建設,可贊!

有意思的是,從寧陝歸來沒幾天,我應邀參加了陝西省教育系統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的評審工作,擔任小學組的負責人。我發現,安康市教育局報送的5個節目中,寧陝縣寧陝小學的《唐詩古韻》,水平明顯高出一籌。在和其他幾位專家商議以後,我們把安康市獲得的唯一一個小學組獎項授予了這個節目。普通話誦讀,歷來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學校的強項,這一次,在和安康市區的3所學校、石泉縣的1所學校、以及全省幾十所學校的較量中,寧陝小學脫穎而出,可見這裡果然有文化!

寧陝人曾言“秦嶺文化看寧陝”,淺層解讀,這是寧陝人信心滿滿的表現,但深度理解,我更願意將其視為寧陝人對文化執著追求的決心。短短几天,在我的感受裡。優秀的文化在寧陝無處不在。廣貨街出售熱鍋盔和豆腐乳的小店裡,被濃得化不開的綠擁抱著的山路上,還有五郎關城樓上的真情演出、文化館裡的百姓書畫、寧陝小學的精彩誦讀……文化的感染力,一次又一次令我動容。文化是一種軟實力,是經濟實力、亦即硬實力形成的基礎。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一個縣、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才會源源不斷地獲得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寧陝,不就是這樣嗎?

有文化的寧陝,祝福你!

瀛湖讀水

陝南三章 文/商子雍

安康是陝西境內、秦嶺南麓的一座美麗小城,穿城而過的滾滾漢江,使得安康鮮活且靈秀,四時不斷的農副產品,使得這裡豐腴而有味。有一位安康籍的熟人曾向我這樣描繪他的家鄉:安康的山,青翠;安康的水,甜美;安康的陽光,明媚;安康的空氣,洗肺;安康的吃食,養胃……是這樣嗎?作為一個曾十幾次去過安康的西安人,我想告訴諸位的是:確實如此。

今天,咱們就來專門說一說安康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從原始社會到農耕時代,人們的居住,從來不曾遠離水。就是到了後來,隨著物資的豐富和生活的富裕,當人們急切地感到自己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需要有一箇中心來交流、來協調,城市遂因此應運而生的時候,也從來不曾和水遠離。中國的武漢、重慶、蘭州、寧波、南京、上海,國外的巴黎、首爾、曼谷、布達佩斯、阿姆斯特丹……大江大河穿城而過的都市,真是數不勝數,而安康,就是這許許多多城市中的一個。

讀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你文章的題目是《瀛湖讀水》,怎麼這麼老半天了,還沒見說到瀛湖呢?其實,我這篇文章的起始之句說到了漢江,也就是說到了瀛湖。因為,瀛湖是千里漢江中的小小一段。它是一個因水電站工程而形成的人工湖。1989年12月,壩頂總長541.5米,壩高128米,有“陝西第一壩”之譽的安康水電站大壩下閘蓄水,一個波光瀲灩、迭翠堆玉的浩淼水面開始形成,從此,美麗的漢江上、美麗的安康旁,便有了一個美麗的瀛湖。二十多年過去,如今,姿容楚楚動人的瀛湖,已經成為讓眾多遊客流連忘返的勝地。

在中國,與瀛湖類似的人工湖還有一個位於浙江淳安的千島湖,也就是新安江水庫。由於千島湖形成的時間是1959年,早了幾十年,所以有人稱瀛湖是陝西的千島湖。不過,根據我的親身感受,瀛湖與千島湖,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所以,陝西千島湖的稱呼,其實並不恰當。

屈指算來,我來到瀛湖,在這裡親水、讀水的次數,少說也有七八次之多吧!我居住的西安地處半乾旱地區,曾經有一段時間,連生活用水都顯短缺,而市民可以漫步在岸邊的湖,也僅有城裡的蓮湖和距城不遠的興慶湖,都小得可憐。近一些年來,隨著諸多與水有關的民生工程的實施,南湖、漢城湖、太液池、桃花潭等湖泊陸續出現,但水面離浩淼那個層面,還是相距太遠。前面我說過,人是一種特別親水的動物。那麼,既然在半乾旱地區的西安南邊不遠的安康,有瀛湖這麼一個西北五省區最大的淡水湖,加之西康高速公路通車以後往來十分方便,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趨之若鶩呢?順便開一個小小的玩笑——趨之若鶩,辭書的釋義是:像鴨子一樣,成群地跑過去,形容許多人爭著去追逐某種事物;看來,用這樣一個成語來狀繪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喜歡來瀛湖親水、讀水的心態和形態,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瀛湖的優長不僅僅是水面遼闊,而且更在於水質優良。前幾天,通過媒體瞭解到一位環保專家的如下慨嘆:如今,在中國的大江大河中,“漢江是唯一一處可以飲用的清水了”。是啊,由於人類的慾望隨著科學技術高度發展不加剋制的膨脹,由於我們對滋潤、養育著一代又一代人類的水,缺乏起碼的敬畏之心,水汙染,成為了一種世界性的災難。發達國家較早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較早動手治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卻不曾好好利用自己的“後發優勢”,避免去犯發達國家犯過的錯誤。我曾多次乘船在長江上行走,路程最長的一次是從武漢到宜昌。肉眼凡胎的我,當然無法準確說出長江被汙染的程度,但不止一次見到大片大片的生活垃圾在江面漂浮,讓人倍感心痛!

而漢江的水,就完全不同了。我曾寫過一篇題曰《石泉食美》的短文,其中言道:“製作技術並不複雜的漢江石鍋魚,肯定是源於民間的一種草根美食。我絕不認為店家宣稱的石鍋中添加有‘秘製香料’是在糊弄人,我也承認他們在調料的選擇上確實動過一些腦筋。但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呢?不就是把魚和豆腐、土豆、魔芋、綠葉蔬菜切得大小合適放到石鍋裡去煮嗎?技術含量不算太高的漢江石鍋魚之所以被眾多食客追捧,主要原因不是緣於烹飪的精到,而是得益於食材的鮮美。漢江是中國大陸唯一一條沒有汙染的大河,漢江裡生活著上百種魚類,而流經安康市(自然也包括下屬的石泉縣)的一段,就有90多種。潔淨的江水養育出潔淨的魚,潔淨的江水澆灌出潔淨的蔬菜,正是這些較少(我不敢說‘沒有’)遭受農藥、化肥荼毒的原生態美味,使得漢江石鍋魚成為人們舌尖上的寵愛。念及此,我們真是要感謝漢江、感謝漢江兩岸的父老鄉親。”

瀛湖周邊以及湖中翠屏等島上的美食也是如此。對沿千里漢江生息繁衍的百姓,對慕名來到瀛湖等諸多美景觀光的遊客,漢江真是恩重如山啊!剛剛通過媒體知曉: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北京人喝到的“南水”之中,竟然有三分之二是來自漢江。瀛湖,漢江,美哉!大哉!

來瀛湖親水吧,這裡有讓你陶醉的美景。來瀛湖讀水吧,波光瀲灩的水面之下,深藏著人類應該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哲理!

(來源:2018年02月24西安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