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高手过招“一寸长一寸强”,为什么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奇门兵器?

魜溣


欢迎阅读《梦露居士读金庸第9期:武侠小说中的奇门兵器威力探析》,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一寸长,一寸强,这是古人的经验总结。

武器越长威力越大,当然,武器也不是越长越好。古人的马槊、长矛动辄三、四米长,那只能在战场上用,比如骑马冲锋,或者结成战阵,威力无穷。

但是,如果贴身肉搏还用三、四米长的武器,那是找死,因为根本施展不开。

那么好汉们行走江湖用多长的武器最为合适呢?我们看《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汉最常用的武器是朴刀,其次是哨棒。这两种武器不到一人高,可以说是步战肉搏最合适的长度了。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他虽然写的是宋朝故事,但基本是按元末明初的情况来写的。这说明在元末乱世,好汉们行走江湖用的主要是朴刀和哨棒。《水浒传》里从没出现峨眉刺、判官笔一类的奇门兵器,因为这些短小的武器跟朴刀这样的长武器比根本不实用。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峨眉刺、判官笔这样短小的奇门兵器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在太平盛世,特别是清朝,官府根本不准百姓携带刀、剑这样的长武器,所以江湖人士没办法只能使用短武器,便于携带、隐藏,威力又比拳、掌大,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比如说我国著名的咏春拳,其实是配合匕首或八斩刀而施展的拳法,咏春拳空手打出来威力并不大,但如果配上八斩刀威力惊人。传统的长拳也是配合匕首使用的功夫,电影《杀破狼》中吴京就用

演绎持匕首打长拳的凶狠。

当然持短武器遇到持朴刀这样长武器的对手,基本只有死路一条。

另外在一些复杂的地形中,或者需要快速反应的时候,短武器也有优势。比如电影《师父》中的巷战,廖凡用八斩刀、子午鸳鸯钺打败了一众使长武器的高手。那些人也是脑子不好,不想想在巷子里用长武器能耍得开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回复关键词“金庸”,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梦露居士


都说高手过招“一寸长一寸强″,为什么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奇门兵器?


江湖有言,一寸长一寸强,但还有一句叫,一寸短一寸险。18般兵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比如长枪,大刀长度都在一丈开外,三国时期张飞的兵器就叫做丈八蛇矛。这种长兵器使用起来,必须需要距离,要御敌与枪身长度之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的威力。所以,古代马上的战将大部分都使用长兵器,这种几米长的兵器也适合在马上使用,因为具备挥舞招架的距离。长兵器使用者一般都需要良好的臂力,在战场上,配合着坐骑的冲击力冲锋陷阵势不可挡。即使在平地上挥舞,也夹带着呜呜的兵刃风声,给对手以很大的压力,所以有一寸长,一寸强之说!


判官笔与峨眉刺属于短兵器,便于近身格斗使用。这种武器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随身带用。运用的时候必须欺进敌人的门户,进入对方一尺之内与之搏斗,在这个距离长兵器就失去了作用,在转身腾挪之间,远不如判官笔、峨眉刺灵活。所一寸短一寸险,就是这个道理。

长短兵器各有所长,不能说长了就好,也不能说短了就不行。要根据使用的范围来确定适合不适合自己。如果行走江湖,那就是用判官笔峨眉剌,短剑,九节鞭之类随身携带比较方便。如果上阵杀敌,那显然要用大刀长矛,因为这种长兵器才适合排兵布阵,大集团作战!
我国历史渊源流长,文治与武功行同样灿烂。在古代社会上,三教九流,各种奇门兵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有一些到今天还有传承,有一些已永远消失在岁月长河中,实在可惜!(完)


梦里青山1


咦,你既然知道“一寸长一寸强”这句话——

难道就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一句话:“一寸短一寸险”——

我的理解是长兵器适合正面搏杀、马上搏杀、攻击、集团性搏杀,只要有力气操控,肯定是越长越强,无论高手低手,在正面攻击时,尤其当敌我搏杀技能大家都差不多水准,力量大家也在一个层次,兵器长一点,当然就占点便宜。

冷兵器时代除了暗器,短兵器相对的更适合暗杀或者贴身搏杀,也适合防身,因为短兵器操控更便利、更灵活,操控的速度就更迅捷、凌厉。

比如你所提到的判官笔、峨眉刺,以及我上面提到的匕首,因为便于暗藏,携带这样的兵器靠近敌人不易被发现,突然抽出、发起突然攻击,其各方面的好处当然远远好于长兵器,试想喜欢提着丈八蛇矛的张飞去暗杀敌人,岂非太容易被人识破?所以短兵器非常危险。

所以我们看完《三国演义》后,对吕布、关羽、张飞以及赵子龙等猛将都有一种强大的感觉,这和他们主要兵器都是长家伙有直接关系,他们几个几乎不用短兵器,最多腰间挂着一柄剑,他们都特别擅长马上搏杀,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吕布的战三英、张飞的长坂坡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以及赵子龙的百万军中救阿斗,都显示出他们的强大,这种强大与他们兵器有直接关系,所谓跃马横戈。

《三国演义》里的搏杀,可谓正规军的集团性搏杀,都是摆下战场、两军对垒,锣鼓喧天,一声号令,大家一起冲锋陷阵。但是,金庸、古龙等人写的武侠小说里的武林人之间的搏杀,一方面基本上都是单挑,或者干脆就是偷袭,即暗杀,假如说关羽、张飞、吕布、赵子龙等人是长兵器方面的高手,那么郭靖、洪七公、乔峰等武林人可谓短兵器方面的高手——最短的兵器是什么兵器?是双手双拳,即没有徒手没有兵器,就是最短的兵器,“一寸短一寸险”,短到了没有兵器,当然就是最危险的,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都是长度要达到一丈以上的兵器,其实普通人或者说武功低手是无法操控如此长家伙的,低手可能也使用大刀、蛇矛或者戟一类的兵器,但长度肯定没有这么长,所以高手的兵器也特别重,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六斤,十八公斤,拿着十八公斤的东西在马上与敌人搏杀,按常理分析那肯定功力非凡,所以这些人可谓长兵器中的绝顶高手,而几乎已经不使用兵器的乔峰、郭靖、洪七公等人则可谓短兵器里的绝顶高手,在他们擅长的战场里,他们徒手可以搏杀任何一个敌人。

回到你的问题上,高手有各种各样的高手,狙击手擅长用枪远程射杀目标,特种兵擅长偷袭、突击敌人,关羽、吕布擅长长兵器,但术业有专攻,擅长长兵器的高手未必擅长短兵器,短兵器有短兵器的作用,搞偷袭、暗杀需要短兵器,所以古人在研发出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等长兵器的同时,为了满足“特种兵”的搞暗杀、单挑敌人的需要,就又研发出了匕首、判官笔、峨眉刺等短兵器,絶顶高手甚至“研发”出了拳掌等“至短”兵器,所谓天人合一、人剑合一、无招即有招。


久卓子60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很多奇门兵器,不单单武侠小说有写,在现实中确实也存在,大的有关公刀,大铡刀,小的有判官笔,峨眉刺,拳刺,匕首等等!

虽然高手过招讲究“一寸长,一寸强”!但是既然短兵器号称奇门,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比如峨眉刺,判官笔一类的兵器,最主要的功效,就是点穴,并且有的时候可以一击毙命,比如之前由王宝强和甄子丹主演的电影《一个人的武林》。在这部剧中,王宝强饰演的封于修就凭借一把美工刀,战败了由樊少皇饰演的兵器之王,这是典型的以短博长!

再比如现代军队配备的贴身武器,一般都是匕首,比如尼泊尔等等,都是以非常高的便携性和高级别的强度韧度锋利度为优先考虑的!

并且就拿古代来说,最最著名的一门功夫——空手白刃功夫!这门功夫非常厉害,赤手空拳就可以缴获别人的武器,这门功夫有史记载,使用的最好的就是隋唐好汉尉迟敬德了!

所以说,虽然讲“一寸长一寸强”,但是也讲出奇制胜,以柔克刚,以短胜长!

谢谢大家!


深圳小哥带你看深圳


不知道提问者有没有看过咏春这部电影,里面是杨紫琼,甄子丹,徐少强主演的,如果你没看过,我推荐你现在就去看,你就知道为什么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兵器了。

高手过招,一寸长,一寸强,其实后面应该还有一句,一寸短,一寸险。兵器很长,适合在空旷的地方打架,优势很明显,兵器很短,在狭隘的空间里,紧身的时候,作用更大。当时电影中的最后大战,就是这样的。

咏春对战山寨老大飞天猩猩的时候,徐少强用的是长枪,杨紫琼用的双短剑,徐少强说,一寸长,一寸强。杨紫琼说,一寸短,一寸险!是的,这么多年的,至今最记得就是这两句台词!!然后两人从屋子外打到屋里面,最后长枪发挥不出作用,太受限制,咏春用双短剑打赢了。

在这里,我要说一句比较污的话,一杆枪怎么能打得过两片刀?还是投降吧。



小幸福的萌萌雷


简单看了几个回答,感觉没说到点子上。很多人被影视剧误导了,以为古人都是可以随便带武器,甚至把刀剑当装饰品。其实在很多朝代,对民间的私人武器管制是很严格的。从古至今本质上是民间禁武的。有的朝代甚至苛刻到了‘十户一刀’,就是10户人家只能公用一把切菜刀。还有的靠起义夺天下的朝代,战后往往都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本质上就是收缴民间武器。如此一来你还敢带剑大模大样的出门?藏在家里都算谋反杀头。还比如弓箭这个大杀器,几乎各朝各代几乎都禁止民间使用。山高皇帝远的偏僻的地方农民打猎用的弓箭往往是自制的黑货,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远低于军队的制式武器,即使如此被官府查到还会有说法的。和平年代常规的刀剑。也不是随便什么平民都有资格带的。有点像现在的手枪配发,除了职业,也是有等级资格才能持枪的。古代也是一样往往有功名在身,说白了是国家的人。所以像武侠影视剧里什么各大门派动不动来个华山论剑,争个武林盟主,千八百人携刀带枪的来个大聚会,大群殴。是绝不可能出现的,官府早就大军镇压来个团灭了。真出现那种情况,往往都是官府力量无力压制民间武力的乱世。

这样一来常规武器被禁止后,也就别辟蹊径的出现了一些明文禁止之外的东西了,也就是奇门兵器。与其说这些武器有多厉害多好用,道不如说是打擦边球不得已的产物。这些奇门武器大多比较短小,便于携带和隐藏,或外表不像是武器。比如西游记沙和尚用的月牙铲,是和尚外出防身和埋葬路边遗骨用的铁掀铁铲演化而来的。所以就普通人来说,手里拿点铁器,哪怕是把钥匙,也比空手要强点不是!还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要说它比一根扁担或一根铁棍厉害多少?有点夸大其词了!

简单就说这么多吧!



闲话家装


不懂武功,我想谈谈这句话的理解。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指的是武器越长攻击半径越大,所以就显得比较强势。而一寸短一寸险,是指武器短的话,必须要贴到对方身边才能刺杀成功,这就必须要冒险,一寸短一寸险指的就是武器短就必须冒险。

所以险就是冒险的险,并不是说就不如比较长的武器。

在各种格斗中,有时候就必须要冒险。

比如暗杀,这时候就必须要贴到暗杀对象身边,把武器隐蔽好,冒险 才能成功。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短武器都是出现在暗杀中,例如《三国演义》曹操刺杀董卓用的就是七星宝刀;例如《史记》上荆轲刺秦王用的匕首虽然没有记载名称,但也是太子丹用重金从徐夫人手里购买的,这把匕首能藏在地图里,就可知道这匕首有多精致。另外还有专诸刺王僚用的也是大名鼎鼎的鱼肠剑。

所以为什么“一寸长一寸强”还有判官笔峨眉刺这种短小的奇门兵器?

就是为了近身搏斗需要。

之所以打造成各种形状,这是便于个人习惯使用,属于个性化定制的范围了。

而且这种短小的武器便于携带,拿在手里,不招摇,低调奢华有品位。

虽然一寸短一寸险,但是许多格斗高手运用起来,并不见得就比那些长的武器弱。


锦翼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我们经常将这两句话并列使用,但是这两句话,其实说的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

南宋军事家华岳在《翠微先生北征录》一书中就讲到:

“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换句话说,但凡行军打仗PK,越是能够在远距离杀伤对手的武器,就越受欢迎。在《水浒传》里,为什么说林冲的武功没那么高强,就在于林冲是“枪棒教头”,弓箭的技术是不行的。但行军打仗,黑压压的一片人,任你武功高强,其实没什么卵用,双拳难敌四手,两军打起来,先斗武将,再斗士兵的套路,其实是评书艺人为了讲故事方便搞出来的事情。

所以戚家军为什么凶呢?其实最核心的就是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

(太长不看版)

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此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说白了,就是因为长牌、毛竹、这些东西,比日本人用的倭刀长,所以建立起的巨大优势。当然,和戚家军齐名的俞大猷也很凶悍,至少有一次他去少林寺,觉得少林武功简直太傻X了,然后留下了一套棍法。没错,这是少林派武术的基础。

所以对中国古代征兵的标准来说,就是举石头——看一个人力气怎么样;以及弓箭的使用效果如何。至于骑马厉害的可以当骑兵,不会骑马当步兵,你非要武功站地上和杨志PK,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那么,一寸短,一寸险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个地理决定论的解释是:

南方地形狭小,像《水浒传》里北方的梁山好汉那样,掂起一把朴刀瞎砍的套路,其实行不通。所以南方的武功套路就更加偏向于细小。换句话说,如果北方的武术更在意力量的比拼,南方的武术就更在意技巧,这个时候,那些小的,方便”阴”别人的东西就上场了。

比如在《杀手之王》电影里,反派手里带着的能发光的戒指,都可以作为和人斗殴的“暗器”。

当然,除了地理决定论,在我看来可能更多的,是评书艺人在讲故事的时候实在不适合说“张三拿刀砍李四”,“李四仗剑刺张三”这样的桥段,毕竟说多了就腻歪了。而这些冷门的兵刃恰恰能丰富讲故事的内容。这个观点的展开在其他问答里有,在此就不比多说了。


酒骑风


用一个成语就能概括:明争暗斗!

世界上每一种流传下来的武器几乎都是千百次实战检验的产物。

任何一种武器都有它适用的环境,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和攻击目的来选取,如果用错了后果不堪设想,这就和现代战场上是一样的:对方坦克集群大规模进攻,这时候你最需要的是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导弹,如果你选错了武器,比如给你的士兵只配发一把突击步枪,那你们就能在坦克履带下当鬼了。

先说明争,战场上的正面对抗、宗族之间的打架斗殴,这种情境下武器肯定是越长越好,即增加打击范围又避免和对手离得太近,还能壮声势,长矛大戟也就是这个作战环境里的必然选择。在极其广阔的作战空间里,很多时候长矛长枪都显得短,这时候就得用作战距离超远的弓箭——既能避免接触又能给对方带来很难防御的伤害。

在广阔的作战环境里如果使用短小的武器,比如匕首、短刀、三棱刺,这几乎和赤手空拳没什么区别。用这种武器在野战环境下既不能进攻也不能防守,除了逃跑就只有被杀的厄运。

说完明争再说暗斗,在一些场景比如聚会、谈判、宴会等等一些场面活动的情况下,并不能随时携带显眼的武器,这时候的保卫人员或者行刺者必备的武器就成了短兵器,短刀、短剑、峨嵋刺、判官笔甚至铁筷子就成了最应手的武器。携带方便,伪装隐蔽,贴近使用,一击必杀,君不见刺王寮、刺秦王以及历史上和现代各种各样的刺杀事件么,这种环境下要是扛着长枪大刀的话,估计还没开始就已经被碎尸万段了。

判官笔与峨嵋刺(网图,侵删)




冬眠要趁早


嘿嘿,一寸长一寸强?老夫那得看你能长到哪个份儿上去。大枪?长矛?方天画戟?太可惜了,你注定长不了,中国古代不少时候民间是拿不了“军火”的。



没见强如武二郎,翻山越岭过有老虎的景阳冈也只能提着个“齐眉哨棍”?



隋文帝制律:“收天下兵器,敢私造者,坐之!”炀帝又曰:“民间凡铁叉、搭钩、钻刃之类,皆禁绝之!”



《唐律疏议》又曰:“私有禁兵器”,谓甲、弩、矛、槊、具装等,依令私家不合有。若有矛、槊者,各徒一年半。”



元朝更惨:“枪若刀若弩私有十件者,处死;五件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件以上,七十七,徒二年;不堪使用,笞五十七。”



你看,多么惨,这让长兵怎么玩?你让老夫拿这么大的家伙造反啊?

但是我们是地主阶级啊!作为封建统治金字塔的一环,当那些臭泥腿子拿着粪叉、锄头、木犁找上门来闹佃、吃大户怎么办?别的不说,和东村头的王地主家抢水,还有西坡头的张大户家抢婚,没点武力哪能行?



武力怎么来?练呗!咋习武之人,哼哼哈嘿!看那少林罗汉堂的大师,各个膘肥体壮,镇着良田几万亩,谁都不敢动弹。再说了,人家是官身…

好么,江湖就是这么危险,普通小地主也得有点武力威慑啊。朝廷不让用兵器,棍子又没粪叉锄头那么给力,咱是良民又不能犯禁,那总得来点见血的家伙镇邪呀?



你看,我这判官笔如何?耍起来虎虎生风,扎哪儿哪是个漏儿,抡下去就是锤子,还能天天练,日日练,夜夜练…

什么?朝廷盘问?我这是文具啊?读书人的事儿…哪能叫兵器呢?



啥?还有峨嵋刺儿,快别提了!近来不太平,庄子上抓了大半年的飞贼,逮一个,就缴一个这玩意儿。你说那些飞贼脑袋也是灵光,尽扮作尼姑道士郎中,到了晚上就两眼放光,手里揣着这峨嵋刺四处溜门撬锁。

没法子,管不住啊,几寸厚的木闩吧啦一下拨开了,三斤重的铜锁咔咔咔的就给戳坏。糯米加蛋清包的青砖墙啊,捅几下就给挖开了,可怜老夫白花花的银子啊!



说时迟那时快,老夫的护院拿着判官笔追上去准备给丫一榔头的,哪知那贼倒精怪,挥手之间就在那护院腰子上扎了俩眼,然后钉着墙壁蹭蹭的就翻跑了,要不是那边厢是个茅坑,兴许今晚就走了贼人,啊呀呀!



这峨嵋刺,端的是个好物件…

不提了,都收好,老夫劳累了一夜,得去看看新买来的翠荷有没有吓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