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办教师有哪些养老补贴,能确保老有所养吗?

waiwai2000


题主一定不是原民办教师,不然也不会提出这样是原民办教师都知道结果的问题;楼主一的回答也不尽其然,断章取义,太不了解原民办教师的现状和境况了。

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只有做过民办教师,现在是真正的原民办教师的人才能说得清、道得明。


原民办教师是指因个人生计问题和“政策年限”而界定无望自动辍教的,一是被教育部“政策清退”而被迫离岗的。他们曾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支撑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半边天”。至上世纪末期,已经彻底地退出了中国教育的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眼下的他们跨五奔六,有的已到古稀之年了,迫在眉睫的很现实的问题是养老。


所谓的养老补贴,也就是在教人发【2011】8号文件精神指导下,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建立并实行的原民办教师养老补助政策,即每月发放每一年教龄的8元或10元或20元不等的养老补助费。目前甘肃、陕西仍是按8元的教龄补贴发放,青海省提高到了20元。最近看到安徽省对原民办教师的教龄津贴增加到26元。

一般来说被清退的原民办教师教龄最多的20年左右,也就是说每月最多只有二三百元的养老补助,而大多数人是不足百元的。想一想,在物价上涨的年代,怎么能保障养老生活?

原民办教师的养老补贴与教龄津贴搭上关系,而教龄津贴又是1986年《教师法》颁布实施时的标准。30多年过去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物价上涨的因素很不适应了,应当按如今公办教师工资涨幅比例,将教龄津贴提高到每月至少200元。只有这样,原民办教师的养老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生活而提神


看到“民办教师”,我就很有感情。不由得想起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还有晚清诗人龚自珍的著名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不得不说,广大民办教师在我国特殊年代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有的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知识结构欠缺、教学能力不足等,且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他们退出了教师岗位,返回原籍。

我是头条号【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业政策解读,农村民俗见闻,农民喜怒哀乐,种养殖经验,土地耕种时令,全在我【乡村关中】。近年来,当年的民办教师陆续进入退休年龄,其养老和生活成为人们非常关切的问题。但,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各地都未能有效妥善解决。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第一,各地养老补贴发放和计算形式不同。省市经济发展不同,补贴标准不同。具体政策当事人

直接咨询当地教育局。

1、有的省市是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有的是按照代课年限分段给予补贴。

2、各省市发放的补贴名目不同,有的按养老补贴,有的按医疗和教龄补助。

第二,补贴申请程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乡(镇)初级审核,报经所在县级主管部门审核,再报经市级地方主管部门核准。

第三,各省市发放的生活补贴额度有限。基本是参照当地现行老年人的生活补贴标准发放。

第四,民办教师最遗憾的是在教学之余,没有考取或者没有资格参加公办教师招录,这是根本问题。

所以,民办教师领取的生活补贴,并不能像在编公办教师退休那样,每月足额领取养老退休金,还得依靠子女养老,或者具备劳动能力的自食其力。

民办教师就像【乡村关中】引用的两句诗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但他们用自己所学和经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奉献精神,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欠缺的。我们在悟空问答平台,向全国各地的民办教师问好,祝你们身体健康!你们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有益贡献,您的学生们永远记着您!

我在走访民办教师途中,却听到关于“民办教师”的另类声音,他们说,民办教师误人子弟,不应被社会尊重和认可,对这个提法,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而网友朋友们有何高见?我在下面留言评论区等你,我们共同探讨。(注: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涉侵权,必删)


乡村关中


我也是原民辦教師,袒誠的說原民辦教師確實很辛苦。每個月四塊到十幾塊錢,每個人抱一個班,各科課程全面教學,白天上課晚上備課批改作業,每周上五天半的課,周六下午開會學習交流經驗。他們對本職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教的學生上大學的,機關單位的,工廠企業的等等,各行各業都有人在,真的是桃李滿天下。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一批有用人才,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現在他們老了,有的已不能自食其力了。政府也沒忘了他們,只是每教一年一月二十元錢太杯水車薪了。


青山150147155


我们这里老民办代课幼儿教师教一年补170元,比如你教学20年就是170元X20年一次性补贴,其他没有。老民代幼这群人全部都老了,望政府按一教龄200元一月就一般了,比如:20年x200二4000元一月就合适了。或者政府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补齐教书年限的工资差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