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內留·巴巴帶來的啟示

11月16日,“羅馬尼亞油畫大師柯爾內留·巴巴作品中國巡展” 首展在杭州全山石藝術中心開幕。柯爾內留·巴巴是20世紀羅馬尼亞傑出的油畫大師。他的油畫藝術對中國觀眾來說並不陌生,早在上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曾在上海、北京展出,對我國第三代、第四代油畫家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次展覽與之前不同的是,展出作品分別從羅馬尼亞17家博物館以及私人藏家徵集而來,是巴巴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到巴巴的整個創作歷程。

這次展覽的主要籌備和策劃者,中國美術學院全山石教授回憶說,大概在上世紀70年代他就曾在上海臨摹過巴巴《田間休息》這張畫。第一次看到巴巴的畫作是很震撼的,因為巴巴很重視繪畫的語言,他的油畫概括、簡練、有力度,很打動人。他對藝術的理解,對油畫本體語言的理解都是獨特的。其題材並不是很大的場景或可歌可泣的事件,大都是普通工人農民或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但這些畫都很讓人感動,他的作品中有著油畫藝術的品格和油畫藝術語言的價值。繪畫通過視覺來感染人的心靈,最後表達出畫家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巴巴的作品明顯就是這樣的。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爾內留·巴巴 自畫像

34×31cm 紙板油畫 1984年

全山石藝術中心藏

“我們往往有種誤解,好像只要把對象畫像就行了,其實不是的,畫畫是畫感覺、思想和對世界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表達畫家的精神。文化的最高層面是精神,它不是一個表面的東西,巴巴在他藝術生涯早期就已經有了這個思想。巴巴的藝術給我們的啟示,一是他的油畫藝術品格,我們現在往往就不重視品格,有些內容不是繪畫所能達到的,違反了藝術的規律,這是我們現在的誤區。另外一方面,就是油畫語言的問題,也有個誤區,就是畫得越細越好,甚至把毛衣紋路都一一畫出來,不是不可以。但把繪畫只作為一個視覺的欣賞,這個是遠遠不夠的,它更重要的任務是要傳達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全山石老師說。

強烈對比後的藝術張力

此次展覽是從巴巴1948年之前的作品開始的,那時他的油畫就已經達到了非常的高度,但當時政府和批評家認為這不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作品,被批判為形式主義。他雖然感到苦悶,但還是堅持著自己的藝術理念。他深知油畫藝術的品格和藝術語言所蘊含的審美價值,通過概括、簡練、有力的筆觸,有質感的畫面,將自己的思想、情感、精神通過油畫的本體語言反映出來。雖然受到批判,他還是努力在跟隨著人民大眾的需要,用油畫技巧來表現當時普通工人、農民或知識分子的生活。那些飽含情感的筆觸,表達了他對社會、對生活的理解。其繪畫有個特點,就是畫面中人物的眼睛大都是模糊看不見的,儘管他在創作時並沒有刻意關照每一個具體細節,但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卻更加個性彰顯,令人難忘,他根據自己的理解,敢於做減法,在概括整體有力的表現方式之下,關注的始終是精神的傳達。

巴巴個性矛盾又鮮明,他不屈服時流,堅持畫自己認為對的東西。他的畫裡流露出各種強烈矛盾協調平衡後帶來的藝術張力。他曾說,“我喜歡把自己當成偉大繪畫藝術的最後一名捍衛者。我認為在這個時代能夠畫出一幅過時的卻可以使看畫人陷入沉思的作品是一種美德”。他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他的畫獨特、概括、簡練、感人、有力度,極具辨識度,有著油畫本體語言的高貴性。方法來自於傳統,不僅保留了古典主義、西班牙和荷蘭巴洛克風格、現實主義以及北方表現主義不變的價值觀,而且還有羅馬尼亞現代主義的影子。並且不同於他所崇敬的倫勃朗、戈雅等藝術家,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理念。他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畫家,貫穿巴巴一生不同階段的多幅經典自畫像,在此次展覽中可見到。這些不同階段的自畫像表達了他不同時期的精神面貌,有孤憤、有得意、有為難、有不屈、有自傲、有不滿……仔細去看這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畫,會發現筆觸極為簡練,一筆下去就將情緒勾帶了出來。他有紮實的繪畫基礎,同時也是一個修養全面的人。巴巴從小喜歡音樂,常常去聽羅馬尼亞音樂家埃塞斯庫的音樂會,因此他一生中畫了很多埃奈斯庫的肖像。

晚年的巴巴德高望重,但無法避免的自然災害和社會動盪,他作為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員感到非常無奈。大地震給人們生活帶來了痛苦,也帶給了他一個新的創作題材。他所描寫的都是普通百姓的恐懼和彷徨,包括他自己和其夫人。他還畫了一些像《瘋王》那樣的作品,畫面上的人瘋癲無狀,沒有具體指代,他用這種想象的方式表達他的思想情感,意圖通過這種油畫藝術語言來喚醒世人。

巴巴一生的藝術實踐給我們以很深的啟發,特別對油畫藝術的理解和油畫本體語言的理解。通過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作品傳達的,正是藝術是什麼以及油畫是什麼這兩個最本體的問題。同時他還告訴我們,對待藝術要保持初心。到了晚年,羅馬尼亞國家和社會給了巴巴很高的榮譽和肯定,但他對待藝術並沒有任何功利的想法,有的作品他反反覆覆畫了幾十年,精彩的是像一氣呵成。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爾內留·巴巴 一家人 192×80cm

布面油畫 1965年 克盧日·納波卡美術館藏

巴巴的作品在國內外許多地方展覽,還在布爾塞舉辦個展,為國爭光。於是,1962年羅馬尼亞政府頒給了巴巴“人民藝術家”稱號。他的藝術成就和獨特風格開始受到社會和政府的認可,巴巴也更加堅定自己的藝術道路和所探索的油畫語言。上世紀60年代初,巴巴西方之行後對油畫形式上曾嘗試過平面性,變形的現代主義表現手法,但很快又回到傳統的道路上來。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爾內留·巴巴 西班牙托萊多風景 69×75.5cm

布面油畫 1973年 羅馬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藏

1956年,巴巴的作品《棋手》、《著名作家薩多維亞努肖像》、《田間休息》等作品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因此他也有機會到國外去訪問。他首先到了久盼的文藝復興發源地之一意大利,在博物館中見到了自己崇敬的埃爾·格萊柯、倫勃朗和戈雅的作品。他發現,自己所崇尚的油畫語言與他們的畫作是如此地相近。他以自己的油畫語言概括有力地畫了《威尼斯》、《阿西西風景》等等。後來,在70年代他又專程去了西班牙,到過委拉斯凱支和戈雅的故鄉,頗受感動和啟發。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爾內留·巴巴 恐懼 130×144cm

布面油畫 1977-1986年 蒂米什瓦拉藝術博物館藏

上世紀70年代以後,羅馬尼亞發生了大地震和社會動盪等一系列令他難以承受的重大事件。所有這些對一個本來對社會環境有疑惑的年邁老人來說難以接受和理解,並加劇了他的恐懼驚慌的心理。他描繪混亂的人群,驚慌失措,戲劇化了的人類命運體現在那些無辜人的身上。他還畫了一系列表現瘋子國王的各種變體。1997年12月28日,近92歲的巴巴與世長辭。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爾內留·巴巴 鍊鋼工人 173×137cm

布面油畫 1960年 羅馬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藏

雖然遭受批判,但巴巴堅持按照藝術規律、強調藝術特性、強調油畫本體語言來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他成功地於1954年創作了《田間休息》,1958年創作了《農民》,1960年創作了《鍊鋼工人》等作品。在巴巴看來,藝術特性是與生俱來的,不是靠模仿和跟著時尚隨波逐流。他熱愛祖國,以及這片土地上的工人和農民,創作出許多表現勞動人民現實生活的經典之作。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爾內留·巴巴 農婦肖像 39×30cm

板上油畫 1974年 戈爾日縣博物館藏

巴巴在上世紀70年代後的作品中,色彩更加提煉、概括,更加沉著、濃郁;運筆隨之更加瀟灑、有力,筆刀相間,充分體現出油畫的色感、觸感以及油畫質感美的魅力。在這時期的作品中,他常常反覆地重置修改畫面,一直達到自己滿意為止,有的甚至經過多年的反覆修改。所以他的油畫語言豐富、厚實、概括、有力,如同雕塑般的塑造,具有強烈的繪畫性和濃重的油畫味。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爾內留·巴巴 瘋王

53×33cm 紙板油畫 私人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