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11月16日,“罗马尼亚油画大师柯尔内留·巴巴作品中国巡展” 首展在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开幕。柯尔内留·巴巴是20世纪罗马尼亚杰出的油画大师。他的油画艺术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曾在上海、北京展出,对我国第三代、第四代油画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次展览与之前不同的是,展出作品分别从罗马尼亚17家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征集而来,是巴巴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巴巴的整个创作历程。

这次展览的主要筹备和策划者,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教授回忆说,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曾在上海临摹过巴巴《田间休息》这张画。第一次看到巴巴的画作是很震撼的,因为巴巴很重视绘画的语言,他的油画概括、简练、有力度,很打动人。他对艺术的理解,对油画本体语言的理解都是独特的。其题材并不是很大的场景或可歌可泣的事件,大都是普通工人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但这些画都很让人感动,他的作品中有着油画艺术的品格和油画艺术语言的价值。绘画通过视觉来感染人的心灵,最后表达出画家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巴巴的作品明显就是这样的。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尔内留·巴巴 自画像

34×31cm 纸板油画 1984年

全山石艺术中心藏

“我们往往有种误解,好像只要把对象画像就行了,其实不是的,画画是画感觉、思想和对世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表达画家的精神。文化的最高层面是精神,它不是一个表面的东西,巴巴在他艺术生涯早期就已经有了这个思想。巴巴的艺术给我们的启示,一是他的油画艺术品格,我们现在往往就不重视品格,有些内容不是绘画所能达到的,违反了艺术的规律,这是我们现在的误区。另外一方面,就是油画语言的问题,也有个误区,就是画得越细越好,甚至把毛衣纹路都一一画出来,不是不可以。但把绘画只作为一个视觉的欣赏,这个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重要的任务是要传达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全山石老师说。

强烈对比后的艺术张力

此次展览是从巴巴1948年之前的作品开始的,那时他的油画就已经达到了非常的高度,但当时政府和批评家认为这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被批判为形式主义。他虽然感到苦闷,但还是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念。他深知油画艺术的品格和艺术语言所蕴含的审美价值,通过概括、简练、有力的笔触,有质感的画面,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精神通过油画的本体语言反映出来。虽然受到批判,他还是努力在跟随着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油画技巧来表现当时普通工人、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生活。那些饱含情感的笔触,表达了他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其绘画有个特点,就是画面中人物的眼睛大都是模糊看不见的,尽管他在创作时并没有刻意关照每一个具体细节,但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却更加个性彰显,令人难忘,他根据自己的理解,敢于做减法,在概括整体有力的表现方式之下,关注的始终是精神的传达。

巴巴个性矛盾又鲜明,他不屈服时流,坚持画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他的画里流露出各种强烈矛盾协调平衡后带来的艺术张力。他曾说,“我喜欢把自己当成伟大绘画艺术的最后一名捍卫者。我认为在这个时代能够画出一幅过时的却可以使看画人陷入沉思的作品是一种美德”。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他的画独特、概括、简练、感人、有力度,极具辨识度,有着油画本体语言的高贵性。方法来自于传统,不仅保留了古典主义、西班牙和荷兰巴洛克风格、现实主义以及北方表现主义不变的价值观,而且还有罗马尼亚现代主义的影子。并且不同于他所崇敬的伦勃朗、戈雅等艺术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他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家,贯穿巴巴一生不同阶段的多幅经典自画像,在此次展览中可见到。这些不同阶段的自画像表达了他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有孤愤、有得意、有为难、有不屈、有自傲、有不满……仔细去看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画,会发现笔触极为简练,一笔下去就将情绪勾带了出来。他有扎实的绘画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修养全面的人。巴巴从小喜欢音乐,常常去听罗马尼亚音乐家埃塞斯库的音乐会,因此他一生中画了很多埃奈斯库的肖像。

晚年的巴巴德高望重,但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他作为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感到非常无奈。大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痛苦,也带给了他一个新的创作题材。他所描写的都是普通百姓的恐惧和彷徨,包括他自己和其夫人。他还画了一些像《疯王》那样的作品,画面上的人疯癫无状,没有具体指代,他用这种想象的方式表达他的思想情感,意图通过这种油画艺术语言来唤醒世人。

巴巴一生的艺术实践给我们以很深的启发,特别对油画艺术的理解和油画本体语言的理解。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作品传达的,正是艺术是什么以及油画是什么这两个最本体的问题。同时他还告诉我们,对待艺术要保持初心。到了晚年,罗马尼亚国家和社会给了巴巴很高的荣誉和肯定,但他对待艺术并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有的作品他反反复复画了几十年,精彩的是像一气呵成。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尔内留·巴巴 一家人 192×80cm

布面油画 1965年 克卢日·纳波卡美术馆藏

巴巴的作品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展览,还在布尔塞举办个展,为国争光。于是,1962年罗马尼亚政府颁给了巴巴“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开始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巴巴也更加坚定自己的艺术道路和所探索的油画语言。上世纪60年代初,巴巴西方之行后对油画形式上曾尝试过平面性,变形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但很快又回到传统的道路上来。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尔内留·巴巴 西班牙托莱多风景 69×75.5cm

布面油画 1973年 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藏

1956年,巴巴的作品《棋手》、《著名作家萨多维亚努肖像》、《田间休息》等作品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因此他也有机会到国外去访问。他首先到了久盼的文艺复兴发源地之一意大利,在博物馆中见到了自己崇敬的埃尔·格莱柯、伦勃朗和戈雅的作品。他发现,自己所崇尚的油画语言与他们的画作是如此地相近。他以自己的油画语言概括有力地画了《威尼斯》、《阿西西风景》等等。后来,在70年代他又专程去了西班牙,到过委拉斯凯支和戈雅的故乡,颇受感动和启发。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尔内留·巴巴 恐惧 130×144cm

布面油画 1977-1986年 蒂米什瓦拉艺术博物馆藏

上世纪70年代以后,罗马尼亚发生了大地震和社会动荡等一系列令他难以承受的重大事件。所有这些对一个本来对社会环境有疑惑的年迈老人来说难以接受和理解,并加剧了他的恐惧惊慌的心理。他描绘混乱的人群,惊慌失措,戏剧化了的人类命运体现在那些无辜人的身上。他还画了一系列表现疯子国王的各种变体。1997年12月28日,近92岁的巴巴与世长辞。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尔内留·巴巴 炼钢工人 173×137cm

布面油画 1960年 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藏

虽然遭受批判,但巴巴坚持按照艺术规律、强调艺术特性、强调油画本体语言来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成功地于1954年创作了《田间休息》,1958年创作了《农民》,1960年创作了《炼钢工人》等作品。在巴巴看来,艺术特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靠模仿和跟着时尚随波逐流。他热爱祖国,以及这片土地上的工人和农民,创作出许多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的经典之作。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尔内留·巴巴 农妇肖像 39×30cm

板上油画 1974年 戈尔日县博物馆藏

巴巴在上世纪70年代后的作品中,色彩更加提炼、概括,更加沉着、浓郁;运笔随之更加潇洒、有力,笔刀相间,充分体现出油画的色感、触感以及油画质感美的魅力。在这时期的作品中,他常常反复地重置修改画面,一直达到自己满意为止,有的甚至经过多年的反复修改。所以他的油画语言丰富、厚实、概括、有力,如同雕塑般的塑造,具有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重的油画味。

柯尔内留·巴巴带来的启示

柯尔内留·巴巴 疯王

53×33cm 纸板油画 私人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