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春华秋实170805024


欢迎来到熊二读史,一起来读中国传统文化。(本文约700字,阅读需时2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各种典故。

如果不熟悉这些典故,还真是听不懂那些所谓的文化人在讲什么。

这就是孔子所谓的:“不读诗,无以言”。

孔子像

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期,《诗经》就是当时最大的典故集,这里面的一套套典故,是要在诸侯各国的外交场合用的,因此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想要出人头地,还真是要熟读《诗经》。

当时的书少,读几本书就可以了。现在书这么多,想当个文化人也真是不容易。

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就是两个祝贺用语。

用于祝贺人喜得贵子,就用“弄璋之喜”。

祝贺人喜得千金,就可以用“弄瓦之喜”。

那如果人生个龙凤胎,一男一女,可怎么说呢?

别着急,看下图:

为什么要搞这些瓦啊璋啊之类的来祝贺小孩出生呢?

这就要说到典故了。

这两个典故,都出自《诗经·小雅·斯干》这一篇。这一篇是一首祝福词,祝贺周朝一个贵族宫室落成之喜,不仅描述了宫殿的位置,修筑过程,还生动的展望了未来的生活,其中文尾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主人子孙兴旺,福祚永长的祝福。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大意就是:祝福你生个儿子,如果生了儿子,就放在床上,让其穿上美丽的衣服,给他玩玉璋,希望他长大后能成国之栋才。祝福你生个女儿,如果生了女儿,就让她在地上玩耍,给她穿上小花衣,给她陶制的纺锤做为玩具。

上图这玩意就是玉璋

”就是玉璋,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代表着国家权力。让男孩子玩玉璋,表达了对孩子长大后成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望。

纺锤

”可不是屋顶的瓦,而是指陶制的纺锤,因为材料也是和瓦一样的陶器,所以叫”。纺锤是纺织用具,让女孩子玩这个,表达了对女子长大后成为心灵手巧的美女子的美好祝福。

战国陶纺锤

这是《诗经》这部诗歌总集中的著名篇章,故而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这两个词就是出自这里,并流传至今的。

其实典故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有时候一句话很难说清的事情,几个字的典故就可以了,如“纸上谈兵”、“朝秦暮楚”、“退避三舍”等,其实这些都是用悠久的历史故事,凝练出一个固定的意思,让后人用着很是方便呢。

更多历史类原创精彩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历史宝藏


很多古文用字都是有特定意义的,不是今天的简单望文生义。

《诗经·小雅·斯干》中: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这段讲生孩子的,如果是男孩子就放在床上,给他玉璋玩,长大了能当大官。如果是女孩子就放在地上,给她陶纺缍玩,长大了就是勤劳家务好能手。

璋,是上古玉质礼器之一,半圭为璋,外形像玉圭的一半。“以赤璋礼南方”、“璋以皮”。瓦,不是盖房子的瓦片,而是纺缍。




从最原始的寓意上,没有明显的褒贬,只是体现了男女之间的社会分工的差异。男主外,应该建功立业。女主内,做个贤妻良母,学会针织女红。床上与地上,也是天地阴阳的象征。

近现代“弄璋之喜、弄瓦之喜”被俗语话,人们直白的理解为美玉和砖瓦之间的价值差别。以讽刺重男轻女。


古代并没有计划生育,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都是努力多生,讲求儿女双全、子孙满堂。重视生儿子,首先是血脉传承,因是父系社会。对于普通人家,男子还是劳动力。

《小雅·斯干》前一句: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即是从梦来解读生男生女。梦到熊一类的,生男孩,梦到蛇一类的,生女孩。


几苇渡


首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弄璋之喜(打一字)

谜底您一定想不到——甥。

再猜一个:弄瓦之喜(打字一)

谜底——姓!

为什么要把生男孩叫做“弄璋之喜”,而又把生女孩叫做“弄瓦之喜”呢?

“弄璋到底是什么”

在这两个成语里,弄璋之喜的“璋”和弄瓦之喜的“瓦”都各自有含义。

比如“弄璋”,它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大致意思就是说生了男孩,要让他穿着衣裳在床上,拿些璋一类的玉器给他玩,希望他以后品德高洁,大有所成。

这“璋”,在《说文》里有解释:“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

孔颖达在《正义》里也写到:“圭璋特者,圭璋,玉中之贵也。”大致意思就是说它是玉器的一种,应该是一种很漂亮的玉,它从纵向分成两半,形状像半个圭。(如下图)

古代以玉比作君子,所以生了男娃,习惯性的就将其与“玩玉”结合起来,也象征着家人对他的美好祝福,希望他以后也如君子一般。

同时,在古代能佩戴圭璋的人都是王侯将相,也有希望孩子能飞黄腾达之意。

“弄瓦又是什么呢”

关于弄瓦之喜,古人一般将其比喻为家里得了女孩,那这瓦片是不是不值钱的意思呢?

很多人估计都会这么理解,但“弄瓦”在古时却是另一种理解。

这“瓦”也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瓦,在这里指的是纺车上的一个零件,所以生了女孩,让她玩玩纺车上的这个零件,实际上是希望她以后能好好学针织女红,勤俭持家。

当然,璋和瓦至少在价值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是古代礼教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体现,就像鲁迅先生批判的那样:“生个儿子,便当作宝贝,放在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手里拿块玉(璋)玩玩;生个女儿,便只能丢在地上,给她一片瓦(纺砖)弄弄。”

其实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挺好的,现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社会,男孩多,女孩少,有好多男孩应该是会一辈子做单身狗的吧?!你会是吗?


宫殿君


在古代,“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是贺人生育时常用的恭维词。


璋、瓦之称,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这是一首祝贺贵族兴修宫室的颂诗,诗中有两段分别写道: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前一段是说:盖好了这栋新的宫室,如果生下男孩要给他睡在床上,穿着衣裳,给他玉璋玩弄。听他那响亮的哭声,将来一定有出息,地位尊贵。起码是诸侯,说不定还能穿上天子辉煌之服。

后一段则说:盖好了这栋新的宫室,如果生下女孩,就让她躺在地上,裹着襁褓,玩着陶纺轮。这女孩长大后是一个干家务的好能手,既不让父母生气,又善事夫家,被人赞许为从不惹是非的贤妻良母。

可见,“弄璋”、“弄瓦”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已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


璋是好的玉石,为玉质;瓦是纺车上的零件,为陶制,两者质地截然不同。璋为礼器,瓦(纺轮)为工具,使用者的身份也完全不一样。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凸显了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


不过,在当时重男轻女乃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弄璋”祝生男,固喜;“弄瓦”祝生女,也都认可,完全符合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一般心态,无可非议。

因此,不管是弄璋之喜,还是弄瓦之喜,都是表示人们对新生孩儿的美好祝愿。

至于今日出现在一些人的笔下或言谈中,特为人家生男生女贺以此词,攀附文雅,恰恰是拾了被新时代唾弃的衣钵。古人言语,有其精华,也有糟粕。“弄璋”、“弄瓦”,重男轻女,非其精华。生男之家,主人听了,要是懂得其辞含义,无非一笑,倒是生女之家,心里不是滋味,还怪贺者搞些什么名堂。

引经据典,表达心意,用得合适,自然会添加情趣;用之不当,则恰反初衷,听者颇为尴尬,说者也不会自在。特别是不明其意,乱用其词,还会闹出笑话。唐代宰相李林甫,乱用古典,就闹出“弄麞”的笑话。

《旧唐书》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唐朝时期,太常少卿姜度生了一个孩子,不学无术的林甫亲手书写:“闻有弄麞之庆”,客人看了都大笑不已。

“弄璋”写成“弄麞”,前者为贵器,后者为兽物,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位至宰相,出此错误,可见这是一位不学无术的宰相。

原来“弄璋”“弄瓦”是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的产物,这让现代把女孩当作小棉袄的父母情何以堪。其实父母们不必太较真,“弄璋”也好、“弄瓦”也罢,都是大喜,都值得庆贺。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应该是“含璋弄瓦”,因为古时候对“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所谓“弄璋之喜”指代生男孩,“弄瓦之喜”则是女孩子。这是汉族民间对新出生的孩子一种喜庆习俗称呼。

“弄璋之喜中的“璋”,是一种玉器,或一些宝贵的物品,如果家里生了男孩就把璋给他玩,以寄托尊贵美好的寓意。

“弄瓦之喜”中的瓦,是古代纺线用的纺车上的一种零件,而不是盖房屋用的那种瓦片;送瓦是希望女孩长大后能够纺纱织布,心灵手巧,多做女红。

其实,“弄璋”、“弄瓦”是出自《 诗经--小雅》:

一,“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二,“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并且。还有,“寝床弄璋”与“寝地弄瓦”的说词,有人认为是这两个词汇的主要意思是:祝福男贵女贤。

给男孩玩一块好玉,以示他将来能作君子成大器;给女孩玩纺线用的陶锤,以示她将来温和贤惠,相夫教子,料理家务。


但也有人认为,生男孩放在床上玩玉器等宝贵的物品,生女孩放在地上玩一些做针线活纸类的物品。实在是子些重男轻女的思想再作怪!

想想:刚出生的男孩可以放在床上玩玉,而刚出生的女孩却要放在地上做针线活,还真是有点男尊女卑的意思哈!


超能博士


弄璋和弄瓦这两个典故是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原文如下: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这一段的意思是:如果生下一个男孩,就将他放在宫殿的床上,给他穿上漂亮的衣裳,给他玉璋玩耍,听到他响亮的哭声,以后一定地位尊贵,穿上红色的蔽膝,成为未来的君王或者诸侯。如果生下一个女孩,就把她放到宫殿的地面上,给她穿上襁褓,给她陶制的纺缍玩耍,她不会招惹是非没有邪僻,认真管理好家务事宜,知道礼法能让父母安心。

璋,是指玉器,形状像半个圭,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发丧等,扁平状,一端有孔,瓦也不是瓦片,而是女工用的纺锤。

在古代的确是男尊女卑的,除了唐朝比较开放外,其实在多数情况下,除了特别富裕的家庭,一般女孩很少有机会读书的,接触到最多的还是女红,而纺锤则是女红重要的工具,璋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玉器,他是一种瑞信,是有天子赐予诸侯的。

所以不能直接把弄璋和弄瓦理解为玉佩和瓦片,而是玉璋和纺锤,也许在今天看来是有些的重男轻女思想,但是其实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期,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这只是简单的代表着对新生儿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对他们未来的一些美好祝愿而已。


玄坤


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实则就是某某家里生下孩子啦,街坊,亲戚,邻居去恭贺。带彩纸,上书弄璋之喜!这是生下男孩。生下女孩,就不这么讲究啦。

璋,也叫圭。一种玉器。有一种红铜做成的,类似小盾牌,面上镀了一层金萡,上书弄璋之喜。

瓦,是纺锤,纺車上的一件器物。小时候,见奶奶的纺車上就有此物件。

一般在有头面的官宦之家,孩子在满月时,大宴宾客。此时就有宾客送喜帐,上书弄璋之喜。有的送那种做好的类似盾牌样子的,上面鎸刻着吉祥句子。有特殊的亲人,送玉,也叫璋。有的送银锁,银手环,银脚环之类的,这一般是姥爷,姥姥送。

此风俗,起于周代,(诗经。小诗,斯干)里,就有记载。这是一首颂诗,祝贺贵族兴修宫室。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议,唯酒食是议,无父母治罹。

从诗句中就看出了重男轻女之弊端,生男睡床上,玩弄玉,听响亮的哭声。预祝将来一定地位尊贵,有可能穿上帝王之服。(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而生女就不一样了,就把她撂在地上,裹着襁褓,给她个瓦去玩(纺锤)。这样将来是操持家务的好手,也是一位贤妻良母,给夫家长脸。(无非无议,唯酒食是议,无父母治罹)

生男生女皆一样,都是母亲的痛。男女现在倒过来了,生女孩的,老俩口和太爷的的,吃香的,喝辣的。穿凌锣裹绸缎。而男孩家庭,早早就考虑,是建房还是买房。提前攒够买車,彩礼钱。老俩口省吃俭用,辛苦打工,供养孩子成才。不写啦!搬砖去!



用户5894663192


关于“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古代有一则趣事。唐代宰相李林甫,自无学术,援文用典,常闹笑话。


《旧唐书》就记载了一件事: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客视之掩口。


“弄璋”写成“弄麞”,前者为贵器,后者为兽物,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位至宰相,出此错误,不能不说是天下奇闻。


《旧唐书》特为记下这一小段以示后人。唐后,每有人在诗文中,往往以“弄麞之庆”讥刺李林甫,或借以讽议浅学之辈。


“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在古代是祝词,只能用于祝贺别人喜得龙子凤女。


“弄璋之喜”是祝贺别人生育男孩儿,相对的,“弄瓦之喜”是祝贺别人喜得女孩儿。


“弄璋之喜”中的“璋”指的是上圆下方的玉器,整个叫圭,半个叫璋。


古人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主人家,希望主人的儿子能够用有像美玉一样美好的君子之德。


“弄瓦之喜”中的“瓦”并不是“瓦片”的意思,在这里,“瓦”指的是陶制的纺锤。


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古人对女孩子的期望并不是饱读诗书,而是能够相夫教子,女红能够做得出众。


所以,“弄瓦之喜”是希望主人家的女孩儿将来能够心灵手巧,女红能够做得出类拔萃。


既然这句祝辞由来已久,那么它出自何方?说起来,这两个祝辞可谓是源远流长。“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出自《诗经·小雅·斯干》。


诗中有两段分别写道: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是指周朝王畿的正声雅乐。


以上节选的诗句是描写王宫兴修宫室的祝辞,想象了主人喜得龙子凤女后的美好祝福。


荒海拾书


在古代祝贺人家生了男孩则为“弄璋之喜”,祝贺别家生了女孩儿则为“弄瓦之喜”

这两句话出自《诗经》中的一首诗,《小雅,斯干》。这首诗本是祝贺兴建房屋之意,在其中两句话后来变成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弄璋之喜中的“璋”是一种玉器,如果家里生了男孩就把璋给他玩,寄托美好的寓意。

弄瓦之喜中的瓦,不是瓦片的意思,而是古代纺车上的一种零件,送瓦,是希望女孩长大后能够心灵手巧。

不过现在要这么说,要么别人一点儿听不懂,要么就嘲讽你在拽文。


一点点历史



💐💐《说文》:【剡上为圭,半圭为璋。礼六币:圭以马,璋以皮,壁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
💐💐古礼把生男孩称为弄璋之喜生女儿称作弄瓦之喜;皆以形象而取其义,文化内涵蕴于其中,其中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之光,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外国语言较之汉语所不能及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