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甲午战争中清军有没有打胜日本的小战役有哪些?

司马长史


我们就说说清军胜利的辽阳东路争夺权战。1894年11月,日军决定夺取辽阳,奉天,第3师团和第5师团分别两路进军。

先导部队就是混成第10旅团,11月13日,日军侦察队,步兵大尉足立武政带领1个中队作为尖兵进入到赛马集,遭到清军依克唐阿部队的伏击,八旗骑兵突然冲进日军队伍当中,最后,日军逃回出发地。

另外一支日军步兵第22联队第1大队,也在附近的连山关遭到清军阻击。随后,日军第22联队主力赶往增援。但是就在11月25日,清军依克唐阿的5000清军,聂士成的1500清军抢先发动反击。

尤其,依克唐阿部队冲锋非常犀利,步兵统领寿山,马军统领永山亲自带队发动冲锋。彼此双方枪炮射击,子如雨注。日本参谋本部在日清战争实记当中记载说,这支清军与众不同,不使用防御手段,而是以攻势的紫檀前进。敌人奋勇直前,攀岩石,冒弹雨,向我军冲锋。

到11月26日,日军第10旅团司令立见尚文报告,第22联队战斗伤亡和冻伤人数,已经达到全军十居八九。要求返回凤凰城进行休整。

12月5日,日军在撤退过程当中,清军1000多人在分水岭发动伏击战。日本参谋本部在日清战争实记第15篇说:依克唐阿漂亮的实行了三种运动战。第一广泛袭击日军侦察队,第二,在战斗当中,前后夹击日军,第三,派遣骑兵袭击日军,掩护主力运动。

辽阳东路作战,是清军在甲午战争当中,为数不多的战斗。也让依克唐阿,这位在1852年阻击太平军北伐军的僧格林沁军队的一名骑兵,成为清末名将。被誉为“虎将军”,1899年,依克唐阿病逝在东北。依克唐阿的实战水平,其实远远高于其老长官僧格林沁。


深度军事


严格来说,战役级别的实在没有,只有在一些战斗中,清军获得过局部胜利。除了其他答主提到的船桥里阻击战和土城子反击战,清军拿得出手的战绩,还有一次在辽宁海城附近的缸瓦寨之战。

1894年12月,日军攻陷海城,清军前敌总指挥官宋庆急命麾下清军向海城靠拢,试图收复海城,同时攻陷海城的日军第一军第三师团(师团长桂太郎)认为,第三师团主力只有6000余人,防御工事尚未修筑完毕,如果宋庆军与辽阳等地其他清军各部会师,形成包围圈,则对第三师团大为不利,所以只能主动出击,力求先击破宋庆一部,所出动的部队为第五旅团大迫尚敏部,以及第六旅团大岛久直部,直逼清军的前进据点缸瓦寨

缸瓦寨位于海城西南16公里西庙山子脚下,到达这里的是淮军刘盛休麾下铭军10营,位于缸瓦寨以及南方的石桥子村。以北以东的马圈子,盖家屯等地也有马步小队用以警戒。清军还连夜构筑临时工事,包括战壕,地堡,村子东端围墙上多开射击孔。19日早晨9点,宋庆也亲率所属毅军,前往支援,而日军的布置为大迫尚敏部进攻清军右翼,而大岛部攻击清军左翼,桂太郎亲率师团本部在后作为两路应援。

中午,大迫尚敏部已经在下夹河子附近与宋庆部前锋交火,清军寡不敌众被迫撤退,后日军炮兵进驻下夹河子以,以此为阵地开始炮轰驻守马圈子的清军,并派出18联队第一大队石田正珍部试图占领马圈子。驻守马圈子的铭军依托工事展开抵抗,并从侧面树林袭击日军右翼,在夹击下,日军被迫就地困守,迫使石田派出预备队投入战斗,并调来本来准备袭击缸瓦寨的三个炮兵中队,用18门野炮开始对马圈子进行火力压制。石田在日后的战报中说,清军“弹丸如雨”日军“将校士兵伤亡颇多,鲜血淋漓,染红了皑皑白雪”恼怒之下,石田决定孤注一掷,让传令兵吹响军号,试图发动白刃冲锋,突破清军阵地,由于清军指挥通信系统落后,石田率部发动冲锋至马圈子村以西两百米,被一条沟渠所阻拦,而附近就有一支清军,但却未能抓紧时间对石田大队射击,石田大队遂匆忙越过沟壑,向村内进攻,马圈子防守清军开始动摇,向西往缸瓦寨方向退却。14点,马圈子被占领,日军包括第一中队小队长田中时哉在内,战死十余人,66人受伤。

此时,桂太郎命令大迫尚敏部,开始进攻缸瓦寨正面清军阵地,12门野炮轰击达1小时,铭军亦用配属4门速射炮进行反击,日军记载说“我军在茫茫雪原上毫无凭借,只能努力向前”日军在前进中不断被清军火力集中,攻势受挫,桂太郎只能出动预备队第六旅团第七联队,以及炮兵1,3中队等,急行军2小时,于下午4点抵达战场。

此时,清军炮兵也从缸瓦市村中央转移到村南,重新布置政帝,以猛烈炮火袭击逐渐逼近的日军左翼步兵,即第5旅团第6联队和19联队,日军承认,清军炮火猛烈准确,步兵也在炮火掩护下主动出击,是清军从来没有过的勇敢行为。正在此时,宋庆部毅军也赶来助战,清军士气大振,日军说“我军奋战在雪泥之中,对方是闻名的白发将军宋庆部下”,战况难分难解。但在右翼,日军已经逼近清军阵地仅300米处,同时总预备队小野方次郎也率领总预备队感到战场,投入战斗,17点05分,清军突入缸瓦寨东端的防御工事,与守军展开肉搏。

由于担心后路被切断导致全军被围,18点左右,清军主动撤退,桂太郎担心海城被清军趁虚而入,急命除了第五旅团一个大队,骑兵一个中队留守缸瓦寨,收容伤员掩埋死者之外,全军急速返回海城。缸瓦寨之战,清军阵亡约200人,负伤300人,日军方面,根据《第三师团缸瓦寨战斗详细报告》,指出己方死伤408人,其中战死69人,另有25人因伤重与严寒而死。虽然日军最终占据了缸瓦寨,但双方如此接近的伤亡比例和战斗激烈程度,乃是甲午陆战中少见的。

清军战败的原因,则在于缺乏先进的指挥与战术,分兵驻屯于缸瓦寨,马圈子与详水泡子三个村庄,不能互相支援,被日军各个击破,另宋庆缺乏战略眼光,只想到援助缸瓦寨,不能乘虚收复海城。或设伏兵于日军归途。同样,清军由于各不相同,无法声援,增援缸瓦寨的清军,为宋庆麾下宋得胜部两营,另蒋希夷部8营从大石桥出发,拖拖拉拉20里路走了大半天,靠近缸瓦寨时得知铭军以及宋得胜部已经撤出,直接回军,既没有加入战斗也没有收容友军,更遑论收复海城或半路阻击桂太郎部回归之军,所以时人感叹,缸瓦寨之战“惜未得法,错失全胜”。另外,日军在火炮数量与射击技术方面碾压了清军,也是日军最终获胜的关键。


晴天有时下猪


严格说起来,没有。

因为军语中,战役、会战和战斗不是一个概念。

战斗构成会战,会战构成战役。

甲午战争中清军打赢的战斗都屈指可数,战役什么的就别想了。

但如果要问有没有清军打得比较好的小战役?这还是有的。

比如1894年的缸瓦寨之战

缸瓦寨又称感王寨,位于辽宁省海城西南16公里处的西庙山子北脚。

1894年12月17日,清军宋庆部,远出至缸瓦寨东北方的四台子和东、西柳公屯(今西柳镇)、盖家屯(今西柳镇盖家村)一带,以警戒海城方面的日军。

18日晨,驻守柳公屯的清军前哨队与日军遭遇,遂撤向盖家屯。日军远藤大尉命所率日军侦察中队向驻守盖家屯的清军发动突袭,实施火力侦察,结果立即遭到清军的顽强阻击。清军以墙壁为掩护射击日军,使毫无炮火掩护准备的日军无法靠近。经过半小时的对射激战,清军以正面吸引日军,并以两哨从村的西侧迂回,欲攻袭日军右翼。日军试探性进攻被击退,已产生6名士兵轻伤(战斗详报则称为7人),恐得不偿失,便撤出阵地。

19日。日军到达八里河子,准备进发缸瓦寨。

此时,清军也在加紧进行军事战备。

中午时分,第5旅团长大迫尚敏所部前卫队从下夹河子村西南,与宋庆部前锋遭遇交火。同时,下夹河子村北部日军也发起疯狂进攻。进驻下夹河子的清军先头部队受敌腹背夹击,因寡不敌众而撤退。

13时15分,日军驻在盖家屯的炮兵进占下夹河子村,并迅速在村西端布置阵地。

13时20分,当日军向马圈子前进200米之遥时,埋伏在树林里的清军突然向日军左翼猛烈射击,日军战斗队形被打乱。中日两军展开激战,清军顽强阻击。当日军再度疯狂进攻时,马圈子村的清军奋勇出击,侧击日军的右翼,日军不仅受阻,且队伍又陷于混乱。原准备直接进攻缸瓦寨的日军炮兵3个中队闻讯马圈子的战况后,当即于13时35分逐次赶到下夹河子村西北端抢占阵地,用18门火炮猛轰驻守马圈子村的清军,全力以赴地掩护步兵前进。

双方战斗异常激烈,,清军炮兵“弹丸雨注”般地射向日军。日军在没有隐蔽物,无法躲避的情况下,冒死突进至400米处,“将校兵士伤亡颇多”,“鲜血淋漓.染红了满地积雪”。侥幸活着的日军慌不择路,只好就近跳入道旁与马圈子方向成斜向交叉的沟内躲避炮弹。

下午2时,小野寺实少佐率部击退了在于官屯村的清军骑兵1哨,轻取了该村,并于15时10分向缸瓦寨突进。清军撤至缸瓦寨,清军其他各部也陆续撤至缸瓦寨一线集中固守。14时10分,日军炮兵第1大队中村振三郎少佐指挥炮兵第1、3中队为掩护其骑兵、步兵向缸瓦寨进攻,开始集中火力向缸瓦寨猛轰。因距离太远,日军炮击未达预期效果。炮兵在第6联队第1大队协助下将阵地前移。至14时20分,12门火炮抵达有效射程的阵地,向缸瓦寨清军炮兵、步兵连续抵近轰击达一小时。铭军的炮队亦不示弱,用4门速射炮进行猛烈“回敬”,弹着日军炮兵阵地。其中一发炮弹准确命中炮兵第5中队第4炮车,日军炮兵当场毙命1人、重伤2人,并炸死战马1匹。据日方记载,“我骑兵和炮队都尽全力攻击缸瓦寨敌军,大迫部队的步兵亦急起猛击突进。两军交战正酣,彼我炮声如轰雷,天地为之震撼。敌军据缸瓦寨和祥水泡子的民家墙壁,向我狙击。我兵没有可据之地物,只是在茫茫的原野上纵横奔驰,加以积雪达两尺余,军队的动作极不自在。……我军的确站在苦战的地位。”随即,鉴于日军炮火报复性轰击太猛,15时50分一度被压制的清军炮兵“暂时沉默”。但铭军步兵向日军进行“更猛烈的射击”,迫使日军寸步难行,“步兵潜伏在地物的后面还击”,日军的攻势被清军打退,大迫所部只好“等待大岛部队到来”。

为更好发挥有限的炮兵作用,清军炮队声东击西地自缸瓦寨村中央悄然转移至村南,重新布置阵地,扬长避短,专以猛烈炮火轰击逐渐逼近的日军左翼步兵。与日军左翼的第5旅团第6联队第1中队紧邻的是第19联队2个中队及第6旅团第7联队的1个中队。清军的炮击准确率之高,就连日军也瞠目结舌地承认:“敌弹是瞬发弹,其着发距离测定之精确也是清军从曾有。炮弹落在我军各中队的前后左右,我军奋战在弹片与雪泥之中”。一部分清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日军炮兵阵地左前方出击,“甚至不再凭借清军善于使用的障碍”,有的直着腰冲向日军,“进行猛烈的射击。这真是清军从来没有的勇敢行为”。第7联队左翼的1个中队和第19联队各中队,被清军射击线与正面火力夹击,由于“受到交叉火力的射击,(日军)伤亡特别多。这些中队伤亡特别多的原因还在于没有地物”。

中日两军正在酣战之时,清军援兵毅军抵达并及时投入战斗,总兵宋得胜“出力真打”,士兵勇往直前。危急关头,主将“振臂一呼,碚者起,疲者奋,裹创肉搏,赴死不悔”。铭军士气更为振奋,铭毅两军广大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浴血苦斗,甚至竟前所未有的誓死精神发起令日军“颇为意外”的反冲击。对于清军的英勇精神和不屈表现,日军表示:“敌兵亦不愧为闻名的白发将军宋庆的部下,不轻露屈挠之色。”此战中,清军利用地形地物作战,除以战场中央的松林作掩护外,还凭借松林下面的坟地,以及坟墓后面的堡垒,以此构成了第一道防线。日军则没有地物的遮掩,处于开阔的雪原上,被动挨打,死伤惨重,双方持续数小时,打得难解难分。桂太郎亲自督率日军发起冲锋,至16时20分,不甘蛰伏的清军炮队再次向日军发起怒吼。

日军最后,经20分钟奋战,在强有力的步炮攻势下,突破了清军第一道防线。清军“撤至第二线固守,抗战不屈”。进攻缸瓦寨正面的日军为第7联队第2大队及第6联队第2大队,该部在抢占清军第一道防线的松林后,也以松林作掩护,攻击缸瓦寨内的清军,双方对峙射击达数十分钟。时值日将西下,第7联队长三好成行大佐督率所部出击,攻占清军第二道防线,逼近到清军前沿阵地三、四百米处。同时,右翼第18联队第1大队在侵占马圈子后,也向缸瓦寨方向逼近,推进到距清军祥水泡子阵地仅300米处。此时,日军中央阵地的部队与右翼部队排成一线。

坚守在缸瓦寨村内的清军广大官兵,“奋激战斗将近三小时”,仍把日军阻击在村外。敌我双方经过整日浴血鏖战,均已精疲力竭。恰在此时决胜关键之际,小野芳次郎少佐所率总预备队投入战斗,“急起反击”,各队协同并进,突至阵前200米处。至此,第三师团主力全部投入战斗,使清军处于不利地位。

17时05分,日军突入缸瓦寨东端的防御工事,与守军展开近战肉搏。至17时30分,守军不敌,从缸瓦寨以西及西北向田庄台撤退。17时35分,日军宣告攻占缸瓦寨。

此战,清军阵亡约200名左右,负伤约300名。仅以毅军而言,伤亡约200人,其中死者78人。另外,毅军分统总兵宋得胜左腿中弹负伤,“子已取出,腐肉未消,约须半月以外可望收口”,月内短期 “恐难赴敌”。

至于日军伤亡,据《日清战争实记》记载:大迫尚敏的第5旅团,伤亡计146名。其中第6联队长塚本胜嘉大佐、第1大队长冈本少佐、柴山、千秋中尉负伤;士兵伤亡71名;第18联队第1大队伤亡计75名,其中军官负伤4名,死亡1名;所有小队长全部负伤,军士负伤15名,兵士负伤55名,死亡6名。大岛久直的第6旅团伤亡合计254名,其中第七联队军官中只三浦少尉战死,宇野大尉和五十岚少尉负伤,士兵伤93名,计伤亡96名。第19联队第2大队参加当天战斗的人员共367名,伤亡达160余人,尤其是第七中队,14名军士中有13名负伤,森川、塚本两大尉、高屿、大村、平冈三中尉和山冈少尉等6名军官负伤。第5、6旅团伤亡为400名,连同野炮第3联队战死3人,伤5人,伤亡总数达408名。《缸瓦寨战斗详报》所载是日军“死伤412人,内将校14人”。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伤亡408人,还是412人的数字,都未将因冻而死伤的人数计算在内。据日方自供:“部队自清晨在积雪中行动,迄于夜间,一直奔走于数里的道路上,因而有冻死者,其人数惊人。”据日方战后统计,此役除战斗伤亡者外,计冻伤达1062名,其中重伤539名。尽管日军只战死69人,但战伤、战病死为25人,合计死亡94人。这是因为积雪深达没膝,伤员未及时救治,导致冻死,“众多的伤员倒在雪地上,卫生队不停地东奔西走,用担架把伤员送进野战医院。不仅伤员众多,而且入夜以后战斗才告停止,夜间,担架队不知伤员之所在,为此伤员拼命地呼喊担架,其声音凄惨,令人不胜忧伤。”


冷兵器研究所


没有赢的小战役,“战役”一词,在中国始见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史料中,当时称甲午海战为“甲午战役”、“日清战役”等。1908年,蔡锷提出战役是一个作战等级,并指出:“军者,战役中能独立专任一方面之战事者也。”此后,战役作为一个军事术语使用日渐广泛。可以看出,再小的战役,其规模也是方面战事级别的。以甲午战争来说,只有朝鲜、鸭绿江-金州、旅顺、奉东、奉南、威海卫、台湾这几个战役,清军无一例外都是失败。

清军获胜的战斗有,但对大局没有任何影响。

船桥里之战是清军在甲午战争中获胜的唯一一次大规模战斗,但指挥官卫汝贵随后就因为党争被冤杀

朝鲜战役中,清军获胜的战斗有两次,一是朱染亭伏击战,奉军出动200余人,歼灭了日军的一支骑兵侦察队。二是船桥里防御战,盛军和毅军各一部将进攻船桥里的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击退,造成日军死伤400余人。

旅顺战役中,清军获胜的战斗有一次,即土城子遭遇战。和字军、成字军、拱卫军3000余人将日军秋山骑兵队和步兵一个中队击败,日军死伤40余人。

奉东战役中,清军获胜的战斗较多,但规模都很小,如八旗镇边军曾经两次击败日军中队规模的侦查部队,奉军在宽甸城设伏击败日军中队、收复长甸城等,但大规模战斗清军都失败了。

威海卫战役中,绥巩军也取得了几次小战斗的胜利,巩军还消灭了一支日军侦查队。但大型战斗无一获胜。

至于鸭绿江-金州战役和奉南战役,则无一胜绩。其中奉南的感王寨、大平山两战,本来清军有机会获胜,都因为保存实力的想法功败垂成。

台湾战役与其他战役不同,主要是由民间武装自发进行的,也有一些小战斗的胜利。例如隆恩埔之战中,三角涌义军歼灭了日军的运输队,35名日军死了34,只有一人在汉奸的帮助下化妆成当地人逃离。


海军史研究会员


战役一词,在当时的清朝并没有正式被提出来,虽然中日甲午战争中,也有提到战役一词,但这个战役,意思与战争并无太大区别。战役一词,广泛运用在蔡锷将军提出后,主要指整个战争中——这个战争是广义的,持续时间长的——某一场有着重要意义或决定胜负转折的两次以上大规模激烈战斗的统称。所以,某些零星战斗,相互对峙等,虽然也有相互攻击行为,但不能算战役。真正是战役的,比如长城抗战,淞沪会战,以及后来的淮海战役,辽沈战役等。卢沟桥事变,也是战役。而战争,则是所有战役的统称。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等,它们下面都是由许多战役组成的。

所以,作者的题目,出的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们抛开战役不谈,谈一下甲午战争中,大清到底有没有胜利的战斗。

中日甲午战争,日方称:日清战争。朝鲜称:清日战争。为什么会有朝鲜的事?因为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政府求援,日本借机入侵朝鲜,于同年7月和大清发生丰岛海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甲午战争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7.25-1894.9.17

陆战是平襄之战,现在叫“平襄战役”。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但清主帅叶志超不但无能而且临阵脱逃,直接造成陆战失败。情况如下:

1.大同江战斗,清军击毙击伤日军多人,基本属于大胜。

2.玄武门战斗,清大将左贵宝牺牲,下边多名长官伤亡,清军失利,但余部依旧奋力反抗,最后和日军对峙玄武门。

3.城西南战斗,日第五师团本部久战不下,本来是心祛了,但清军主帅(叫军总统)叶志超不顾手下反对,仓皇逃跑,结果被日军埋伏,死伤无数,大败。

此后六天里,清军在逃跑将军叶志超带领下,狂退五百里,日军趁势占领全朝鲜,清军完败。

1894.9.17,中日发生黄海海战,史称中日甲午海战。

本次战斗从中午开始,中日都投入自家主力精锐,但无论舰艇保养状况,舰艇总吨位,还是它们的航行速度,炮火威力,炮火数量,均是日本高于清军——按英国海军统计,日军炮火射击速度是清6倍,总火力是清军3倍,而发射弹药数日军是清军的十数倍。唯一称道的是,清军命中率是日军的2倍。

北洋丁汝昌的旗舰定远,在开战初期就出故障(一说是被日军击中,但鄙人一直坚持认为是维护不力所致),总指挥丁汝昌受伤,信旗被毁。

清军超勇舰被日军第一个击沉,管带黄建勋牺牲。

但接下来清军连续重创日军比睿,西京丸,赤城三舰(赤城舰长坂元八太郎毙命),可惜日军舰无一沉没。

随后是经远的管带林永升中弹牺牲,经远舰沉没。

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广甲舰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造成防线漏洞。

致远舰中弹沉没,管带邓世昌牺牲——按,一般说致远舰是冲向日军吉野号,但目前有解密是致远舰转向吉野舰,但冲向的是日旗舰松岛号,具体还不得而知。

靖远舰,来远舰受伤,往大鹿岛附近维修。

战至傍晚,日方远离本土作战,担心被清海军趁夜利用地理优势围歼,于是下令撤退。靖远,来远两舰维修完毕返回,刚好赶上日军撤退,便下令追击了三十多海里,因天黑,才返回旅顺。

此战,清军表面小胜,但损失5 艘军舰,死伤精锐官兵逾千人。而至于日方小败?理论上是小败,但死伤仅600余人,并无一舰沉没。故此战,清军是完败,所有洋务运动成果灰飞烟灭。日方完胜,此后黄海海面再无人可抵挡。(1895.3.17,日军登入刘公岛,龟缩威海卫的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

第二阶段,1894.9.17-11.22

1.鸭绿江之战,清军各部不服调度,各自打小算盘。加上平襄战败,清军萎靡不振。又清军高层自以为是,对日军动向全无情报,10.25晨,日军突袭,清军各部乱做一团,产生逃跑将军无数,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鸭绿江各阵地。

2.金旅之战,清军各部对日军当面登陆,并布置备战等情况不闻不问,导致12天后日军大举进攻,清军各路将领争先恐后,不战而逃,旅顺失陷,日军随后屠杀我城中民众高达二万余人。

此阶段清军完败,日方占据主动,清朝主和派开始大肆活动。

第三阶段:1894.11.22-1895.3.17

1.威海卫之战,清军北洋舰队采用防御性战法,虽然击毙日大寺安纯少将,但于事无补,至1895.3.17下午,日军全部占领威海卫基地,丁汝昌自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辽东之战,此战耗时最长,但因为指挥不力,六万清军均被日军击退,最终完败议和。

不管战斗如何,总体来说,清朝此战完败。归结如下:

1.缺乏长远目光,总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2.战略失误,比如日本早进入了海陆联合作战,而大清还是各自为营,决策靠高层一拍脑门子。

3.装备问题,比如日本上到天皇,下至黎民,都知道节衣缩食来买新军舰扩充军备。可大清却将大把的银子用在侍候一个鼠目寸光的老太婆身上。

4.党派问题,别的不说了,单凭主战与主和两派的内杠,就够大清国的臣民们喝上几大壶了。


一堆浆糊


战役的意思: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大小战斗的总和。是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或全局性目的,按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在统一指挥下实施的。属于战争与战斗间的作战行动。

按这个定义应该还是有的。但我估计就算有也没脸说。就象你组队和一帮水平比你们差的人打王者荣耀,一局下来,你们只击杀了对方一次,没推掉对面一个塔。而对方杀的你们来回泡温泉,把你们的塔推的一干二净,你能好意思沾沾自喜对外宣称那天游戏打的不错,虽然输了,但我们杀过对方一次?


难得浮生闲半日


赢面几乎没有,不要被影视作品欺骗!


谭军111103431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几乎是全线、全时段的溃败,任何一阶段能拿出来说的战绩都没法说,只能说从甲午战争中,我们能总结出来哪些教训。


老秦来煮历史百味


基本没有赢过。


用户93529188499


只有一次。左贵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