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后,为什么各国没有把德国、日本、意大利瓜分?

LengF87


【德国处在冷战前线】

1、德国。战败后被三大战胜国美英苏及法国分区占领,“德属奥地利”也是这政策。各国心怀鬼胎,东西两大阵营。苏联:要地不要人,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东普鲁士都割占,工业设备运回国内,手表也要、自行车都要(广大指战员),东德扶植亲苏政权。美国:你们别像一战那么过分,我要科学家、技术人才(工业设备国内有的是),扶植西德对抗苏联。英国:跟美国“穿一条裤子”,自身分量足不足、拉上盟友法国增加权重,但是法国也别太过分。法国:英国不忘盟友,拉一把才当上战胜国,想让德国回到“30年战争”,300个诸侯国不嫌多,但是美英不让,德国以后不打我也能接受。于是,出现两个德国,西德审时度势,利用列强矛盾,经济复苏,虽败而不衰落。

【北方四岛——二战遗留问题】

2、日本。本来美国想邀请英国等战胜国分区占领,英国接收缅甸、马来亚、北婆罗洲顾不过来,其他战胜国也忙不过来,也不想让苏联参与(谈好其他条件),结果美国独占,日本反而避免分裂,比较遗憾。

【德国再次统一】

综上,欧洲是重点,欧洲问题主要是德国问题,亚洲在其次,至于“猪队友”意大利,主要起到给德国拖后腿的作用,和一战的表现一样,认罪态度较好,及时投降,只是部分边界及小岛被调整。


吴下阿蒙毋忘在莒


如果我们彻底瓜分轴心国,彻底剥夺德国,意大利,日本民族的独立主权,那么我们又和法西斯有什么区别。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宽恕才能带来和平。否则仇恨只会带来无休止的战争,我们需要把握的是对未来和平的规划和展望。

一战的教训已经摆在那里了,连列宁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对德意志民族敲骨吸髓的剥削,所以才会埋下二战的祸根,反而给后来的人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否则希特勒也不会有机可乘放大民族复仇主义了。


而二战后,我们需要的是对轴心国一个适当而不过分的惩罚,比如赔款,割让领土,军备限制,奥地利和德国永远分割等措施,而这些措施也足够让他们去反思了。

况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战争毕竟是政治家的游戏,连很多身居高位的军人都不得不服从政治的指令,更何况那些平民。如果因此而剥夺了他们国家的独立主权,让他们成为之前犹太人那样的没有国家的民族,或者像今天中东的库尔德人一样,那样只会给我们带来无休止的和平隐患。

所以说,为了更多人的和平和幸福,为了彻底放下仇恨,我们需要宽恕。

当然,除此之外就是冷战时期和帝国主义发展规律带来的一些实际原因。

占领领土,实施殖民这种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大英帝国发现掌控地区的经济命脉即可,不需要再走老套的驻军和政治经济全面操纵模式,用经济去操纵某些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成了帝国主义国家热衷的方式。

虽然没有剥夺轴心国的国家主权,但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在日本建造海军和空军基地,用援助贷款将这些国家都拉拢到西方资本主义的阵营中对抗苏联也等于是操纵了他们了。


美国之所以帮助二战战犯明治天皇开脱罪责就是想要拉拢日本民众,从而为美国的占领管制创造有利的政治氛围。

战后轴心国实际上成了美苏两极争霸的利益棋子,所以说出于实际考虑也是不会给壮大自己阵营添堵的。


大唐安西节度使


第一,十九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世界各国的民族意识都觉醒了,各国的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旧的殖民方式管理成本上升,维持广大殖民地显得得不偿失。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仅靠内需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壮大的生产能力。资本主义要求更广泛的市场。贸易保护主义直接导致了两次,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痛定思痛,自由贸易开始抬头。在自由贸易下,领土广人口多市场大的优势被削弱了,因此不再需要像之前那样控制殖民地以控制市场。

第三,美苏两大国博弈的结果。意大利是在战争中就倒向盟国的,本身也不重要。德国实际上原先两大国是希望使其成为互相之间的缓冲国,但由于缺乏互信没谈拢,结果被肢解成东西两德。日本则是由于苏联参战较晚,在东方苏联的海军也不够强大无法和美国争夺主导权,所以退而求其次,迫使美国出卖了中国东北的利益。而当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为了维持美国在东亚的实力以平衡苏联,美国需要日本扮演代理人的角色,自然不再试图瓦解日本。


小白老師


已经分了,多读点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