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結構很簡單,技能也成熟了,為什麼國產車造不出好的發動機呢?

黃康銳


發動機如果從結構上來看,確實不算複雜,主要是幾個燃燒室加上噴油系統、潤滑系統、冷卻系統和進排氣系統就能夠運行,但

其中的技術難點一個是製造工藝,一個是控制邏輯。

這就像同樣是一個手機,即使是同樣的配置,但因為硬件之間匹配和系統優化的不同,表現出來的性能也就會有所差別。

自主品牌汽車也就是我們長講成的國產車,國產車中自主品牌的發動機技術現在來看並不屬於落後階段了,從之前的沒有能力製造,到後來的借鑑,到現在的創新,也是一步一腳印的走到今天。

像自主品牌中的奇瑞、長安、吉利等車企的發動機在動力性能和油耗表現上都不遜色,而裝車後的油耗表現會有所差別,這也是整車動力系統匹配上還有進步的空間,但耐用性和動力上已經毫不遜色。


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信會有更多的國產發動機出現,更希望在整體性能上能夠走到國際前沿!

專注養車用車,發佈實用性汽車技術,分享購車技巧,歡迎點擊頭像進行關注!


汽車問診所


這個問題就簡單說點吧,汽車行業的人都基本知道的,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比較晚,不是一時半會就會追上的,我們現在的汽車工業,基本就是模仿,或者正在進行模仿,(尤其是發動機)要不就是合資,就是別人的技術,你負責生產,組裝的。

沒去過工廠製造車間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就算再精密的測量儀器,你仍然得不到零部件的真實尺寸和相應的公差要求的,還有很多技術上的,熱處理,冷處理,實話告訴你,這不是你學歷有多高,學問有多好,技術有多高,就能解決的(紙上談兵誰都會的),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能看懂發動機的構造和原理,但是能看懂,和能製造,是兩個概念。

買來別人的發動機,模仿,別人就算不告你侵權,還大方的把圖紙都給你,讓你做,你也做不出來的,材料要求,裝配要求,特殊零件處理,你知道?(人家多少能工巧匠,幾代人的智慧積累,才摸索出的經驗,你根本學不到的)你就算所有零件,製作出來了,不會做的,你買人家的好吧,人家也賣給你,你自己裝配出來也會和別人不一樣。

不要小看,或者輕視,這些機械零件產品的技術含量。有些小東西,你現在看起來是很簡單,比如燈泡,很簡單吧?為什麼不是你發明的?愛迪生髮明的?

看把他能的,他融合了多少前人的經驗,理論實踐和智慧,才創造出來。

所以我們的國產發動機,還任重而道遠。

說到這,我在多說幾句。

我們國家對藍領技術人才的偏見,經濟待遇,差的太遠,而外國的高技術人都是秒殺白領的存在。高學歷、高大上的科研“大腕理論固然重要,但是理論是需要人去實現的,什麼樣的人去實現,摁?無不是通過眾多高技能人才的雙手實現的,但數據卻有些令人憂心,我國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僅為26.3%,即使在上海這樣工業發達城市也僅為30.2%,與歐美髮達國家超過40%的佔比相去甚遠。建設工業強國,“工匠”“巧匠”斷然不可缺少,高技能人才,才是急需的。

如果說科技人員是製造業的“頭腦”和“靈魂”,那麼能工巧匠則是實現創新想法所需的靈巧“四肢”。類似於熱處理火候的控制、合金配比的拿捏等技能,往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要掌握這些技藝,都是學徒制,嫡傳弟子才能掌握的,是最有效的傳承方式。媽的,一說到學徒,我就想起了我師傅,眼睛就紅了,我師傅真冤啊,多好的技術人才,被一個剛畢業的毛頭小子頂了位置高學歷有屁用啊,還是什麼都不會,只會嘴上bb,媽的在哪位置混吃等死吧,算了不說了。

最後想說請善待,我們的技術人才。不要讓他們感覺矮別人一頭,別讓我們的技術人才寒心。




田邊的小路上


1.專利授權問題,專利說穿了就是:誰先想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並應用,誰就可以對這種解決方案擁有所有權,其他人未經授權不允許使用,哪怕不是仿製出來的;所以技術成熟不代表你可以未經授權使用;

2.材料問題,也就是材料的性能是否達標,即便你有了使用許可,但你沒有達到要求的材料,仍然製造不出相同性能的產品,有時候性能即便達到了,但使用穩定性及壽命也難以達到;

3.生產工藝問題,說白了就是由圖紙到實物的過程,能達到多麼的精確,這個很難走捷徑的,沒有好機床、負責任的工人,很難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4.管理問題,或者說質量監督管理機制的問題,比如最簡單的車漆,國產的有時候容易起鼓掉漆,不是材料不行,不是連車噴漆的工藝都不懂,僅僅只是為了控制成本,不合格就當合格了,或者直接降低合格標準;

5.市場認可度,說白了一切都得市場說話,自研發動機是一個投入週期長(需要技術積累),風險大(規避專利風險、與研製發動機優勢企業的競爭)、成本高(資金、人才),怎麼算也不如出個平臺,其他發動機、變速箱等全引入組裝貼牌出成品車來錢快。


倚天之怒


看了上面一些回答感覺都沒說到點子上。大都在說中國工業基礎水平造成的,比如精度工藝材料等,其實不完全是這樣,汽車發動機還不至於精密到中國都做不好程度,也不是材料不過關,國產發動機做出租車跑七八十萬過百萬的都不是稀奇事就是有力證明,那麼問題出在哪呢?主要是兩個方面:

1、一些技術專利就像無形的牆擋在外面無法實現國產化,比如可變升程進排氣系統,就是進排氣可變正時簡單的部件專利也牢牢把握在人家手裡,而自身想繞過知識產權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目前有些技術都是以國外供應商產品打包供應方式,比如一些廠家由博格華納提供整套的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系統各主要部件,標稱自己研發的國產發動機,人家提供是有條件的,不能自己擅自替代其中的部件否則違約,說白了不讓你走研發這條路,這叫吃人家嘴短。

2、有些發動機技術完全是靠長期經驗摸索出來的而不是理論推導出來的,比如稀薄汽分層燃燒,需要在透明發動機實驗機臺長期摸索,就好比好的狙擊手是靠大量子彈喂出來是一個道理,據我所知目前只有一兩家自主車企具有此實驗臺,俗話說沒有金剛鑽怎攬瓷器活?這樣投入大多數還是不捨得的,一臺透明發動機動輒就是幾千萬,而且結構還需要不停調整,不踏下心耗費五六年功夫是不可能搞出來的,發動機大腦ECU也是如此,需要大量經驗積累並裝到實車上不停的改進完善,人家這條路已經走過了,而自主企業即便自己研發出來也需要冒很大風險用在實車上進行經驗積累,這是雷區沒幾個國內車企敢趟,而且博世服務很到位幫著調教,誰還有心搞自己東西?

總之,目前國產發動機用於A級和B級車國產發動機都可以應付,但到了高端靠技術堆積起來的發動機就幾乎成了空白,其主要原因並非工藝精度材料問題,而是要麼有知識產權擋著要麼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車企長期摸索,在浮躁社會大背景下又有幾個車企甘當技術宅呢?


漏風雲客


第一,匹配不好,因為在不同工況情況下發動機輸出功率是不一樣的。

第二,全球採購的綜合因素,自己研發費時間不說,還費錢還不一定性能過關。所以還不如直接採購省心省力。

第三,中國消費的人心所向,都就得別人的發動機好,不跟別人掛的關係不接受。導致企業如今境地。

第四,質量,噪音,油耗,穩定性確實還有待提高。


重慶騰瑞汽車


藍鯨2.0T,你去百度,再去看看同級別合資,銳界漢蘭達冠道途昂的2.0T吧!我就還不說售價


走完318和109的男人


發動機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鑽心研究攻克,現在的自主車企基本都是拿來主義,對老闆來說,短期內收益才是願意看到的。很少有人願意投資鉅額資金成十年搞研究,每到一半技術人員都被合資公司挖走了,所以寧可花錢直接買外資現成的發動機,也不願意投資搞自主研發。


日系車達人


不燒機油,不漲機油的發動機就是好發動機!合資都是垃圾


透明水晶杯


首先材料達不到國外進口標準質量,模具精密度達不到,另外國外產品有專利,逆向研發不是一模一樣的,有區別…


永恆的愛74780


偽命題,一策略性黑國產汽車。廣汽,上汽,奇瑞,長城,吉利都有自己先進的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