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歐洲人和美國人不午睡,下午還能滿血狀態工作?

Vampire貝拉RY


我在美國亞利桑那,比利時和法國都有過工作經歷。的確,西歐和美國人,他們中午是不睡覺的,並且歐美人很難理解中國人午睡的習慣。

我認為他們沒有午睡的原因有兩點:

1. 當喝咖啡成為必須。

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歐洲人,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倒一杯咖啡。一邊喝咖啡,一邊看郵件,所以你去美國和歐洲的office,早上必定是濃濃的咖啡味。咖啡這個東西,說真的很醒腦,我基本上早上喝了一杯咖啡,一天都不犯困。

看到這兒,可能有些中國朋友會說,為什麼我喝三杯咖啡都會困?

我需要澄清一下,歐美人喝的都是現磨咖啡,並且很多人不加奶,直接黑咖啡,少許糖即可。這和雀巢等袋裝咖啡有著本質的區別,喝起來特別的讓人興奮,當然這也和咖啡豆的選擇有一定的關係。

2. 歐美人的中飯。

美國人的中飯,往往都是早上從家裡帶的。一個漢堡,一份沙拉,甚至兩片面包。一個胖子中午可以只吃一塊巧克力。

那麼歐洲人呢?相比美國人,歐洲人的體型更加苗條,在比利時荷蘭等國家的大街上,以中國人的審美觀,你看到的女性一半以上都是美女。因為歐洲人更注重節食,攝取低熱量的食物,因此歐洲Office裡的午飯,女性很多是水果,男性很多不吃中飯。

我在比利時工作了六週時間,中午公司訂餐,8歐元一個的金槍魚三明治。幾十天裡,往往只有我一個人訂餐,可見他們的飲食習慣,中午可以不吃。

反觀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中午吃了大魚大肉,三葷兩素,身體的能量都用來消化食物了,還有精力工作嗎?肯定要小睡一會了。所以中國的午睡文化就不難理解了。

我對日企也有所瞭解。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是午睡了,可見主要是飲食文化的影響了。







國際社會觀察員


我只在中國和北歐的瑞典學習和工作過,其他地方不瞭解。但我自己的確經歷了下午犯困甚至扒在電腦前睡著,後來變成怎麼都不會困的人了。剛到瑞典留學時,在國內的毛病絲毫不落地帶到了瑞典。上課犯困甚至睡著,剛剛上班時也曾經下午睡著,隱隱地感覺同事在議論我。十年之後,我變成了叫醒扒在桌上睡覺的在組裡做碩士論文的中國留學生的人。我覺得咖啡顧然重要,還有飲食習慣,和工作態度,工作氛圍。多數瑞典人中午吃的都不算多,熱量和營養基本足夠維持下午的工作。一旦他們吃多了,一定會說下午會犯困,要多喝點咖啡。中餐能量密度偏低,需要多吃,而吃太飽了自然容易困。比如我經常抱怨,瑞典人吃牛肉作為菜,土豆作為飯,而中餐是土豆燉牛肉作為菜,再加米飯作為主食。都說沃爾沃像是一個大國企,但工作認真的態度真的不像。不僅沒人睡覺,大家經常說的就是一個工程師一個小時的開銷是xxx克郎,不能浪費時間。我經常十分佩服那些60多歲的經理,跟我們年輕人一起開會一下午,根本不困。想來是多年磨練出來的習慣吧。瑞典人絕對不是不困,困了就要有應對的方法。咖啡本身提神醒腦,走去取咖啡再走回來,途中在聊幾句換換腦子順便八卦一下,更是解決犯困的好辦法。另外開會是可以到自己相關的點再去,聽完就離開,開會中間可以站起來活動一下。最後,很多瑞典的大公司是有專門睡覺的房間的,困了就去那個小屋躺在床上睡一覺,既不會被打擾,也不影響別人。當然靈活的工作時間可以讓你乾脆回家睡覺,自己找時間把工作補上就好了。


NEHZZDATMQEP


就個人經驗來說,是時間安排形成的習慣,或者可以說是生物鐘?大學以前,學校都有安排午休。但我死活睡不著,小學更是為了不睡午覺在家裡和老人圍著床一邊哭一邊二人轉。中午一般看書看視頻,午休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上大學後,讀的是傻逼軍校,除了休息時間一切時間都聽從安排沒有個人空間。所以一開始會抓緊中午的時間玩電腦,把睡覺的時間安排在課堂上(反正那破軍校,老師水平也不咋地,學校也不指望你學習,比起學到真知灼見他們更看重你們是否聽話)。往後晚上睡(wan)覺(er)的時間越來越晚,直至後來兩三點才睡。這樣一來,中午不睡覺就撐不住了,漸漸開始從不睡發展到睡半小時,到吃完飯趕緊回來抓緊時間睡覺。後來工作了,中午又開始玩遊戲,有那麼一年多是不睡午覺的。也就是說,參加工作後忽然間就不睡午覺了。再後來自己搬出去住,每天起床時間提早了一小時左右,又恢復了睡午覺的習慣。單位同事的評價是每天中午睡得像死豬(╯°□°)╯︵ ┻━┻所以說午覺與否,應該是取決於作息習慣。


醉惜夢紅顏丶


核心原因仍然是飲食原因,午睡在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非常普遍。米飯的GI非常高,吃了高GI的食物後,我們體內的血糖值會快速上升,刺激大量胰島素的分泌;而胰島素會使食物中的色氨酸進入腦部轉化為血清素,繼而代謝成褪黑激素。其中,血清素和褪黑激素都是穩定情緒、促進睡眠的腦內荷爾蒙,這就是午後催生睡意的元兇了。

在中餐流行的美國,美國人也不會在工作的中午選擇中餐,因為他們大致上感覺吃了中餐會困,這種現象造成了西方世界普遍認為中餐中的味精有害,是啊,如果我吃了什麼特定的食物之後發睏,我也會覺得這個東西有害的,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沒有選擇少點一份炒飯,而選擇了拿味精背鍋。
然後,我們真的是困了,中國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約6.5小時,短於其他統計口徑,遠低於全球平均值,想象一下十二點睡覺九點半起床,是不是很爽,對於一部分國家和地區,這竟然是常態。我相信他們不會想午睡的。

最後,我們不喜歡一個人睡覺,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很困的時候在桌子上趴十分鐘,就睡一會,就非常解乏,可是我們由於公司制度等等原因,特別是,自己一個人趴著睡很奇怪,擔心打呼打擾他人等等,放棄了這種高效而合理的休息方法,而選擇大家一起中午休息會,這種集體行為到底是好是壞呢?我更喜歡困了趴一會。


環球網評摘錄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咖啡帶來的效果,那就too naive了。


本質是工作方式的不同,法國和德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個國家。

說起法國人的工作方式,就要從下面這個工作時間表說起,取自我以前法國學校的一個英國老師辦公室:

沒有課的時候,老師的一天就是這麼度過的,還專門預留了時間段討論去哪裡吃飯。。。


雖然有那麼一絲絲誇張,但是在法國國企和學校基本就是這種節奏。我曾經在一個法國大國企工作過,每天大家一般會有五次咖啡時間:早上剛到辦公室的時候,早間休息,午飯後,下午休息,回家前。咖啡倒是其次的,每次喝咖啡都是三五成群一幫人,每人帶個話題20分鐘就過去了。小私企呢?節奏再快Pause咖啡時間和午飯三道菜是不可少的。總共工作七小時,一個多小時用在喝咖啡上,注意力還沒來得及下降,就又到下次咖啡時間了,困得起來麼?

論勞逸結合的重要性。


德國人是歐洲把工作和生活分得比較清楚,也是最不講究“坐班”的。我在歐洲所有工作過的地方都沒有打過卡,也沒有遇到需要“領導先走”的問題。

德國人也是最不願意浪費時間在公司的。拿了咖啡就回到自己的座位繼續工作,基本沒人閒聊。午飯去食堂也是5分鐘結束,唯一飯間閒聊的兩分鐘還是在討論工作。

這樣提高效率下午3,4點回家還有大好日照時光可以和家人分享。

如果你不需要坐班可以提前交卷又沒有人指責你提前交卷,恐怕也不會再把時間浪費在打瞌睡上了吧。

“微觀管理”累的不僅是員工也有領導自己。


如果工作可以勞逸結合,時間自由安排,且可以把工作生活完美分開的話,沒有咖啡應該也不會困吧。


暁豬·帥爆


因為還在讀書 不知道工作的人怎麼樣 。但是在德國讀碩士是沒有給我們午睡的時間的 中午只有一個小時用來吃飯 特別趕...說食物的話...其實就算吃食堂的德國菜 我下午上課也是困的....午睡個人感覺除了跟食物有關係 還要看你幹多少事情。讀書的本來就不是母語聽課 聽課特吃力 當然特別費神 困很正常 ,工作的人每天在國內兢兢業業八鐘頭 ,回頭還加班,你不困誰困 回家還要做飯洗衣服洗碗..德國這邊 不知道大城市怎麼樣 聽說比小城市累,但是一般每天都是妥妥八小時工作制,幹完走人。活沒幹完是時間不夠跟他沒關係。這便是不讓老闆下班後在找員工工作的 尤記得之前有德國朋友說他們有個中國姑娘下班了盡然還工作,簡直不可理喻..我還聽出了那種濃濃的嘲諷味道...而且德國這邊還有半個位置這種工作 工作時長很短...能累到哪去 再加上很多婦女都是不工作的專心帶孩子 男人回家也不用管那麼多事情了,不像國內很多人都是男女雙方都要工作 在處理家務 累上加累。 當然 他們並不是工資高才能婦女不上班的,德國人家庭很多其實都不富裕 一個人工作手頭還是挺緊的。 各有各的好吧


椰風於俞


在學校的時候,我也很困惑,為什麼有人可以不睡午覺,下午還那麼有精神。 直到工作了,根本沒有午休時間,被強制性戒斷了午休後,發現其實就是一個習慣問題。 當然戒斷過程很痛苦,下午開會的時候偶爾會忍不住眯眼睛。熬過來了就好了。


幽竹殘月


我快六歲的女兒在家從來不午睡,直到晚上九點後,整天都精神著呢,只有在幼兒園老師讓大家都睡覺她得服從領導和集體。而我吃了午飯就想睡,睡了還不想起,中午要不睡一會兒下午上班必犯困,晚飯後也犯困,硬挺倆小時就精神了,到凌晨兩三點才閤眼!


我愛詩心exo


我從大學起就從不睡午覺,也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題主有這個感覺我認為首先是從小養成的習慣,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還被強制要求午休半小時。其次是普遍上班時起床的時間太早,我身邊有的朋友九點上班不到6點就得起床,趕地鐵要不就會遲到。最後是因為可以徹底放鬆的途徑太少了,神經過於緊繃。至於食物結構的問題,我覺得純屬扯淡。中國人在美國吃西餐也照睡。。。


Dean_secret


這和歐洲人美國人沒有屁關係,說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前上班的時候,也是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後來自己開公司,根本沒時間睡午覺,下午一樣精神滿滿,緊張的節奏沒時間犯困,晚上還要繼續加班。睡午覺這個事情,一看有沒有時間,二看對事情投入多大熱情。三,習慣了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