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能打败许褚和夏侯渊,射伤战神关羽,为何有人说他却唯独打不过魏延?

前度再见


庞德跟关羽大战二百合不分胜负,庞德巧用暗箭射伤关羽,要不是于禁私心 ,关平相救,庞德恐怕大功告成了,对比【南宋岳飞跟杨再兴大战三百合不分胜负,最后岳飞用(杨景梦传杀手锏)一招降服杨再兴】断定庞德胜关羽。庞德虽然勇猛,但论军事才能只能做先锋大将。

魏延的武功和军事才能俱佳,他在蜀国后期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赵云死后,诸葛逝世以前,他作为蜀国唯一的猛将,数有战功。从赵云死后,魏延就是蜀国第一大将了.论计谋肯定比不上孔明姜维.但带兵打仗都在其二人之上.而且他也有大策略的,他曾给孔明献计取长安直逼洛阳,可孔明死要面子非要先夺西凉那块鸟不拉屎的地方,最后损兵折将失去战机,魏延镇守汉中抵挡曹魏十年 ,在当时可算蜀汉一等一的武将,论军事才能大概和张辽一个档次。

庞魏 二人只交过一次手,《三国志》有这么一段文字,曹操下令:“众将退后者斩。”于是众将努力向前。两军交战中,曹操独自站在高处观战。此时曹操突然被一箭射中门牙,倒于马下,一看乃是魏延。魏延弃弓拿刀,来杀曹操。这时傍边突然闪出一员大将,乃是庞德,庞德奋力战退魏延保住曹操。一只母狼为了保护幼崽,能够奋力战退黑熊,不等于母狼比黑熊强吧?战场情况复杂,魏延可能觉得杀不了曹操,主动撤退,不恋战。也可能敌不住庞德被动撤退。还有可能保护曹操的将领们陆续赶来,魏延知难而退。从庞德奋力战退魏延来看,魏延跟庞德实力相当。

至于许褚、夏侯渊不属于战败,而是诈败,不能判断谁胜谁负。


仰望明月754


庞德能打败许褚、夏侯渊,射伤关羽,为啥唯独打不过魏延?



这提问实际上混肴了真实背景,断章取义,截留故事表象,希图蒙混惑众。想解释清楚,需要还原本来面目,且听在下详细道来。



先看庞德能打败许褚、夏侯渊,这是三国演义第67回的一段:【曹操在渭桥时,深知庞德之勇,乃嘱咐诸将曰:“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未得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可与其缓斗,待其力乏,然后擒之” ……】随后,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四将轮流上场,虚与逶迤,最多的许褚斗过五十余合,其余都稍稍应付一下就退下了,并没真打实干。看见了吧,表面是庞德单干四将,但实质是啥?是作样子,给张鲁看的。这就像赵云长坂坡所到之处,诸军不许放冷箭一样,所谓勇猛,除了将军本人勇力,曹操功劳要占至少六成以上,是不是?



再看唯独打不过魏延,究竟是咋回事?这段故事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大约五月,汉中战役进入最后阶段,曹操已经心灰意冷,也就是著名的“鸡肋”事件后,曹操杀了杨修,准备彻底放弃汉中,在刘备多路大军追着屁股,不断骚扰的情况下,难免吃相难看。曹操狼狈逃跑中,可能早就暗中窥视的魏延突然杀出,截住曹操,曹操一时手足无措,多亏庞德及时赶来,可形势仍然不乐观。



庞德奋力战退魏延,但魏延利用地形熟悉,绕了一圈,乘庞德不防,又单独对中曹操射出一箭,结果射伤曹操人中,丢了两颗门牙。庞德这时肯定只能全力救曹操,那里有心思和魏延缠斗?但这不是庞德打不过魏延,而是魏延有地利优势,庞德只是不习惯这种游击战,且前面庞德已经“奋力战退魏延”,咋能说打不过呢?



最后看庞德射伤关羽,这次倒是真打硬拼,庞德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和关羽恶斗一百余合,未分胜负,说明一点:这时关羽原来有箭伤的左臂,还在疗养阶段,没好利索,又中庞德一箭,可谓雪上加霜,战平庞德已属不易。要不是主将于禁小心眼作祟,还差点杀了关羽,没有虚假套路。



实事求是地说,演义故事中的庞德,具有和五虎上将战平的实力,但要说打不过魏延,就有点夸大其词、故弄玄虚、违背原著含义,是不?只是这一段可以参考三国演义中,襄樊战役第一阶段,就是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那段故事,这里就不再复述了。(6:53)


流誉后


那就说说《演义》;小说里,庞德战许褚是平手,他打不败许褚。夏侯渊应该与张郃相仿(对黄忠两人都是20余合不分胜负),略逊庞德。从曹操认为只有庞德才是关羽的对手来看,至少可以证明;曹操认为他的武力只可能在许褚之上,不会在许褚之下。

魏延是被小说黑得最惨的一个,但在描述他的武力时,却没有黑他,甚至还有夸张。只要你细细品味书中的情节,你就会得到罗贯中对他的武力评分,却是半点也不逊于五虎。

入川战泠苞,第一次因为走了一夜的路而疲惫,战泠苞30合不能取胜。但是,在巡护水坝的时候再遇泠苞,却仅数合便生擒了泠苞。可泠苞在败退中回身再战黄忠时,十余合黄忠奈何不了泠苞。对泠苞的战绩黄忠是一胜一平,魏延对泠苞的战绩是一平一生擒。生擒敌将比击败敌将、甚至斩杀敌将难度大的多。所以,魏延战绩强于黄忠!

战马岱;与张飞一样,都是不十合击败马岱,战马岱前还有不适合击败杨伯。只是追击中被马岱回马射了一箭负伤。而张飞还是生力军,之所以不中箭,是因为刘备的阻止。如果张飞也追击,马岱同样会回身箭射张飞。这里魏延并不比张飞弱!

第72回的战庞德,是魏延的重头戏;只是因为他的“反骨”,罗贯中对他没有美化修饰之词而已。曹操以慢军之罪斩了杨修,怒骂了夏侯惇。正引着20万大军倾巢而出,要来重夺汉中。却被魏延一支数百人的骚扰部队挡住去路。数百人主动正面对抗20万曹魏劲旅,这种胆略有几人能超过?在大骂曹操时,曹营众将却都装聋作哑,谁也不出来吱一声。曹操只好指名道姓得要庞德出战,两人打了多久没有说。大营里的中后寨起火,按常理,曹操应该是命令众将立即回去战马超救火,因为早回去一刻,就能多抢救一些战备物资,否则20万大军的吃喝拉撒睡怎么办?但他却下达了相反的命令,而且还拔剑在手以死来威胁众将,命令一起上去,群殴魏延。从曹操的这种反常命令看,当然他是看到庞德落了下风。可以分析一下魏、庞的战况;

如果庞德对魏延占据着上风,那么曹操此令就纯属多余。如果是两人难分高下,那么留下一位大将,万余军马,为庞德略阵就足够了。这两种情形,其他人都可立即回去战马超。之所以命令全部将领上去打魏延,当然是曹操已经看出;庞德极可能会挡不住魏延。再加上魏延长得像关羽,他不敢大意。如果留多一人,还是挡不住魏延,那曹军就处于了被两面夹击的风险中。所以,他一时也顾不得后面,要先全力解除眼前的威胁再说。魏延当然挡不住庞德+曹营众将的围攻,却还仅是诈败而走。“诈败”两字就足以证明;战斗中,魏延是游刃有余的,否则怎会轻易就能脱身?整本《演义》,由曹操亲自下令己方多人,围攻对方一将的情况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命令六将共战吕布。这里是第二次;“众将群殴魏延”,上去的战将比战吕布时更多。这种“待遇”五虎也没有得到过。这里就可以看出,罗贯中描述的魏延,单挑战力是很恐怖的!如果此战的主将不是魏延,而是赵云。那么,毫无疑问;赵云会被读者公认为天下第一!

庞德、魏延的第二次交手;是在魏延趁着曹军各将回战马超去了,立即抓住战机,突入到曹操中军,在正面仰射曹操。曹操运气太好,牙齿救了他一命。魏延拍马上山来杀他,这时候庞德闪出,中途截断魏延;“闪”就是突然,带有突袭的味道。庞德处于三人的中间位置,明显的居高临下,占了地利的便宜。魏延是仰攻战庞德。之前魏延又独战庞德+众将,又来回奔波,还要杀入曹操的护卫部队(曹操出征时写得明白;二万五千的龙虎官军卫队)的前面,体力消耗已经极大。而庞德却休息了一段时间,还一上来就拼命(奋力)。为何?只有一个解释;庞德忌惮魏延,在斜谷口的公平较量时,他已经知道自己不可能打败魏延。如果不能挡住魏延,就会导致曹操丧命。所以,尽管在占尽各方面优势下,还是不敢大意,一上来就用不顾生死的打法。魏延身处敌军重围之中,地理位置又极不利,还碰上一个不要命打法的人拼命拦住。纠缠下去,恐怕又要陷入被群殴了。曹操已经杀不成,再不走自己就危险了。说走就走,一个人带着数百兵,在曹操两万多护卫大军中,要来便来,要走便走,简直把曹军视如无物。这样的豪气、胆识,《演义》中还真的没几人能做到!他还是《演义》中唯一令曹操受重伤的人!

而庞德战退魏延后,居然既不敢追击,也不敢放箭,还保着曹操赶快逃命,为什么?当然是庞德心中清楚,魏延是自己退走的,不是他打退的。如果他又耍诈,突然从哪里冒出来,他是真的没把握挡得住魏延。所以,赶快护着主子逃走,离魏延越远越好。

此后,两人再也没有交集。以《演义》第72回的描述看,即使不说魏延略强于庞德,至少不会低于庞德。所以,至于说庞德是不是“打不过魏延”,我认为是的。起码从罗贯中的这段描述看;庞德都是缚手缚脚的,没有了在其他战役中的气势了。各人见仁见智吧!


傲视苍穹39


语文书上都说庞德战败了魏延怎么成了打不过魏延。


张亮196440673


庞德那么厉害,干嘛让周仓给灌了一肚子水?最后还让周仓给生擒活捉了呢?哈哈哈哈哈哈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演义作者是个蜀吹,怎么打的过,谋士能呼风唤雨,武将秒天秒地,庞德能全身而退已经是作者笔下留情了


这波车我猝不及防


古代打仗,也不是靠将军个人武力相拼。

每次打仗,兵力情况都不同,这种问题适合没文化的农民工问说书人,不太适合文化人之间交流


苜蓿66


庞德和许褚等是一流平等将军,怎么能打败……!演义上不是真的败!仔细看书!


王医5


古代行军打仗不是单挑,无法比较的。如果一定要说,那个时候魏延是正值壮年,而其余几位,年龄是硬伤。


陈之煜


太高估庞德了,庞德怎么可能战的过关羽,许褚,夏侯渊,这明显夸大了,庞德降魏之前只不过是马超手下一偏将,马超这么神勇都未必打的过,关羽,夏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