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使用汉字而不说汉语?

袁青旺


日本人不仅用汉字而且还说汉语,日语里有很多字的发音其实就是古汉语的发音,只不过中国人由于朝代的变迁、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等原因,导致了今天汉语的发音已经远不同于古汉语的发音,今天福建地区讲的闽南话以及客家话,其中有很大的发音都是古汉语中的发音,只不过今人已经很少能听懂了。

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在听日本人讲出来的古汉语发音时,会觉得有点怪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中国汉语发音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今天我们常听到的普通话发音,早就与古汉语中的发音不同。

在中国古代,汉字和汉字的发音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变化着的,从最一开始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金文再到后来的大篆小篆、隶属、楷书等等,一直到我们今天的简体字,从复杂到简便,从线条难以区分到今天的横平竖直,汉字在经过漫长演化之后才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同样汉字的发音随着汉族的不断扩张,其发音也开始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发音上的变化,原因还是由于中国早在秦朝的时候就有官方语言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汉字的发音主要是以王朝的首都地区的发音作为官方语言的发音,俗称官话。

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首都也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秦朝的首都是咸阳,汉朝则变成长安,等到了宋朝有变成了汴梁,明朝变成北京,但是由于明朝的皇帝是安徽人,所以明朝的官话里还带有一定的徽音。

所以在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之后,今天汉字的发音就与古汉语的发音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而中国古汉语中汉字以及其发音被流传到日本之后,则很好的保留了下来,这主要还是归功于日本地域狭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文化入侵所致,比如日本的奈良就很好地保留了唐朝古建筑的风韵,这在中国已经看不到了。

我们中国有很多古建筑、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在日本的民俗中看到一丝影子,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古汉字的发音。所以说日本人写汉字不说汉音是不对的,只是他们说的还是古汉字的发音,而我们自己已经不讲这个了。


落下m


日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序是主谓宾,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思。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日语在语法和结构上与同属于粘着语的阿尔泰语系基本相同,其语序为主宾谓,每个句子都需要用助词来提示。但在词汇上极少有与阿尔泰语系同源的词汇,因此也有的学者以此主张日语不属于阿尔泰语系,但是蒙古人、韩国人、日本人相互学对方的语言是很容易的。

由上可知,日语和汉语是两种异质的语言,从根本上说,无法把日语从根上消除,全部替换成汉语,但是日语中大量地借用汉语词。汉语在日本的流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吴音进入日本。日本学习大陆文化是从佛教开始。六世纪中期以后,佛教通过百济进入日本,在七世纪初开始兴盛。而百济与中国南朝关系紧密。插播一个小故事,侯景之乱期间,百济使者到达建康,看见城阙荒毁,使者在端门外大哭,路人见到无不洒泪,侯景听说了,大怒,把使者抓起来,乱平之后才得以回国。百济读佛经的音就是中国南朝的读音,所以称之为吴音。

第二阶段是汉音进入日本,汉音为洛阳读书音。701年日本发布大宝律令,对大学寮(相当于唐朝国子监)的机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大学寮有音博士,就是教汉音的老师。

嵯峨天皇:唐风文化的代表人物

第三阶段是唐风时代。从七世纪中叶到九世纪初,日本贵族经过150余年的熏陶,唐风文化终于在平安初期达到顶点。日本朝廷中有一大批读过经史,能用汉语写诗作赋的贵族官员,包括天皇在内,唐风文化达到极致。

第四阶段就是汉为和用。把汉语借用到日语上。因为汉语毕竟是和日语不同质的语言,在唐风文化的鼎盛时期,汉语也只是在上层贵族中使用,下层群众并不会汉语。而日语以前是没有文字的,从学习汉语开始,就把汉语借入到日语中。这种借用包括两部分:一是汉语字汇的借用,此为“真名”;二是用汉语来表示日语音节,这就是“假名”。假名在发展中成为一一对映的两个体系,一是由草书演化而来的平假名,一是由汉书的一部分演化而来的片假名。10世纪以后,50音图出现了。

与朝鲜和韩国不同,日语没有完全排斥汉字。1946年,日本公布了近二千个当用汉字。现代日语是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字母的混合体。


元和拾一年


误解大了,日语古称吴语,即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比如说数量单词发音,几乎与上海话一样,麻将发音也基本样同,因为中国古代并沒有确定北京话为普通话这一说。再此如说我插队劳动的江苏省海安县,你的发音竟与日语完全一致!江苏的地方方言与日语相近似的很多。和服又称吴服,也是无锡与苏州的古装,日本文化的根在中国的江南一带


高友峰1


大家可能认为韩语,日语就像汉语的方言一样,只是汉语的分支而已。但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日语、韩语的确借用了很多汉语词汇,但日语和韩语是一个语系,和汉语却不是一个语系,他们存在本质区别。

汉语是表意文字,当你写出一句话时,你能直接理解它的意思,而不必读出这个句子。

韩语则是表音文字,写出一串谚文,你必须得先读出来,才能理解它的意思。

而日语介于汉语和韩语之间,日语其实完全可以全部用假名来书些(汉字可以全部转化为对应假名),只是日语语法规定了一些地方必须使用汉字,一些地方必须使用假名。比如我回来了只会写成ただいま,而不会写为只今,抱紧我只会写成抱きしめて而不写成だきしめて。这就使日语也具有了一些表意的功能。但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日语和汉语大相径庭。

我觉得日本人发明半表音半表意的日语是非常明智的。韩语发明了完全表音的谚文,也使表音文字的缺点完美体现了出来。韩国人的身份证上必须写上汉字,因为只有谚文,名字意思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用谚文写很可能是一样的。

日本取名也有这样的麻烦,但至少表音文字的缺点被弥补了很多。

最后总结一下,日本人用汉字是为了减少语句中的多意,并且加快阅读速度。如果使用汉语,那他们就等于要学另一种差别极大的语言,只要不傻就不可能这么干。


funcsee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都是先有语言,然后才发明的文字。


最先发明文字的文明一般来说没有借鉴,所以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但是后发文明在接触、学习先进文明的同时,也参考先进文明的文字来发明自己的文字。这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规律。


比如现在欧洲的文字,基本都发源于腓尼基字母。

最早的腓尼基字母

后来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都是借鉴腓尼基字母而发明的,更后来的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又是借鉴拉丁语而发明的。所以这些语言的字母都很相似。


东亚的文明中,汉语是最先出现文字的语言,所以汉语周边文明逐渐借用汉语的某些结构来发明自己的文字。有些文字非常像汉字,有些不怎么像汉字,有些则完全借用汉字来表达本民族语言。

比如党项人发明的党项文字,明显就是参考汉字,但是不怎么像汉字。

党项文字。明显是借鉴了汉字结构,但是一般中国人完全不认识这种字。

越南的喃字,也是参考汉字,但是和汉字又完全不一样。

还有朝鲜语。

也是汉字结构,但用汉字结构来注音。

日语也是如此。参考汉字而发明日语,借用了一些汉字,但和汉语完全不同。


语言这个东西实用性为主,一些受过教育的精英可以流利地使用外族文字交流,但是普通民众是达不到这个程度的,所以必须要发明一种适合本民族口头语言的文字,而不能完全借用外来文字。

所以小象认为,日语中的汉字应该视为日语的一部分,已经不再是汉语了。


象眼观天下


怎么会有这么阿Q的提问?

下次是不是要提问汉族人用罗马字母怎么不用罗马语系类语言了?

每一个民族、部落、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无非有的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没有自己的文字。

日本有自己的语言为什么要改用他族语言?只是他们的文字出现的较晚而已,现代日文里有使用汉字也只是表达方式的一种,留意一下日本网络社区就会看到,有部分日本人字面交流里用的全是全是日文假名,一个汉字都没他们照样可以交流。

最重要的是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日语很复杂,原归于阿尔泰语系,后又提出一个扶余语系(未认定),总之是和汉藏语系八竿子打不着的一门语言。


七木讠吾


日本为什么使用汉字而不说汉语?其实有这个疑问是因为很多朋友心里存在一个误区,觉得文字和语言一定是相对应的,什么语言就对应有自己的文字。但其实从全球角度来看,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全球语言的种类要远远超过全球书写体系的种类。而一些在历史上相对落后的民族,从别的民族引进书写体系其实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日文也是其中之一。


全球语言与文字概况

可能有些朋友一下子没有明白桃花石杂谈所说的语言各类远远超过文字种类是什么意思,这里提供几个数字来说明一下。尽管现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许多稀有语种都在面临灭绝的危险,但目前全世界的语言数量仍然有6500种之多。但虽然语言有6500种,但有文字的语言数量却要降一个几何级数了,根据有些统计数字,目前世界上有文字的语言数量只有300种左右,也就是差不多每20种现代语言里,只有1种是有文字的。

而有文字只是说明这种语言有一套文字体系能进行书面表达,并不等于这种文字就是独特的,因为在世界各地,有大量不同语言都是使用同一种书写体系。比如在整个西欧和美洲,所有语言的书写体系都是拉丁字母,而在东欧则都是西里尔字母,在从阿拉伯一直到阿富汗等地区,其书写体系则都是阿拉伯字母,而非洲以及东南亚很多地区,因为历史殖民的影响,其书写体系则也基本上都采用的是拉丁字母。

世界主要书写体系分布图,目前世界上尽管语言众多,但书写体系主要就是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西里尔字母、汉字、天城文字母(印度)这几种

也就是说,虽然有文字的语言还有几百种,但如果按书写所用的文字体系分类,其实现在世界上也就存在几十种文字体系,甚至可以说世界上超过90%的人都在使用不到10种文字体系。所以多种语言共用一种文字体系其实在世界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比如非洲和东南亚,他们的语言尽管和欧洲语言连边都不沾,但现在写出来却也是用拉丁字母,如果不懂这些语言,看上去也会以为是哪种欧洲语言。另外像伊朗的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其实也是边都不沾的,但因为波斯文也用阿拉伯字母书写,所以写出来不懂的人看着也和阿拉伯文差不多。而中文和日文其实也是同样的情况,日语和汉语其实也是边都不沾的两种语言,但因为在历史上日本借鉴了中文的书写体系,所以日文里现在还存在大量的汉字。

汉字在日文里的历史

前文已经提到,日语和汉语本身是差异极大,连边都沾不上的语言。所以如果双方完全独自发展,可以肯定日本在一万年之后也不可能发展出类似汉字的书写体系。但问题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又和中国非常近,从很早的古代双方就开始有了接触,而中国古代的文明水平又是长期高于日本很多的,所以在日本还完全没有文字的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高度成熟的汉字了。

日文里的片假名,完全是借用汉字部首创立,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它们和这些汉字的关系只局限于借用发音,和其字义是完全无关的

而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随着佛教通过中国传入日本,大量以汉字书写的佛经也进入了日本,而日本人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人开始掌握了汉字的书写的运用。但因为汉字毕竟是为了和汉语配套而发明出来的书写体系,跟日文是极其不协调的,所以日本人为了使其与自己的语言配套,又在后来利用汉字的笔划发明了一整套“假名”书写体系,而假名就只是借用汉字的笔画与部首了,其内在机制和汉字已经完全不一样,因为假名已经是一套拼音文字了。

日语里平假名和汉字的关系,和片假名一样,它们也完全只是借用发音的关系,和字义完全无关

所以现在的日文就是汉字与假名的混合体。汉字主要用来书写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而假名则主要用来书写一些语法结构和部分纯日语单词,以及从中国以外来的外来词汇。而汉字在日语里因为并不太具有表音的功能,所以同一个汉字在不同词汇里发音完全不同在日语里是极其常见的情况,因此在特别规范的日语书写里,有时还需要在汉字上面用假名再标记其日语发音。

所以了解了这些,大家也就知道,汉字只是在早期历史上,因为日本本土没有发明出适合自己语言的文字体系,而被日本人从中国引进的文字,但因为它和日语非常不协调,所以日本人又对它进行了大量改造,发明了假名体系与其结合,形成了现代的日文。

典型的日语写法,汉字和假名结合,同时对汉字进行注音,不然即使是一些成年人也不会念汉字


而至于很多朋友可能会提出的日语很多词汇发音和汉语很像,那其实是因为日语在引入汉字的同时,也引入了大量汉语词汇的发音,就是日语里也存在大量汉语借词,所以有时大家会觉得和汉语里很多词汇发音是一样的,因为这些词汇本身就是从汉语里借过去的。但日语和汉语在起源时是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语言,所以日本人也不可能因为使用汉字就改说汉语了。


桃花石杂谈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汉字是语素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语素文字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字呢?通俗一点讲,就是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于一体的文字体系,并不是单纯的象形文字,更不是表音文字。

由于汉字是语素文字,所以可以被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共同使用,而成为一种通用文字,同一个汉字,可以有千差万别的发音,但意思是一样的。我们听不懂日语、韩语,但可以看得懂日语、韩语里面的汉字,中国的四川人听不懂广东人说的口语,但是大家都在使用同一个文字体系——汉字,在古代,汉字是东亚地区的通用文字,这是同一个汉字在空间上所存在的发音不同的现象。

(日本的历史文化典籍《日本书纪》是用汉字书写的)

秦始皇实行了“书同文”,但没有实行“语同音”,每一个时代的“普通话”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的人如果穿越到汉代和唐代,可能听不清楚汉唐时期的人说的“普通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们可以看得懂司马迁写的《史记》、李白写的《蜀道难》,这是汉字在时间上所存在的发音不同的现象。

日语和韩语里都有大量的汉字词,这些汉字词大约占了70%左右,那为什么我们听不懂日语和韩语呢?我们在看日剧和韩剧的时候,又为什么有时候会隐约听懂那么一两个词呢?因为汉字是不同时段传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每一段历史时期,汉字的标准“普通话”是不同的。

汉字于公元3世纪左右,传入到了朝鲜半岛,然后经朝鲜半岛再传入日本。在韩语里,汉字的读音保留的是中古时期的汉语的读音,中古时期就是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这一时期里,汉字全部传入到了朝鲜半岛。

(在古代,汉字是东亚地区的通用文字,图为姜世晃画像。)

在日语里,汉字的读音有吴音、汉音、唐音的区分,吴音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由东晋、宋、齐、梁、陈直接管辖的区域传入到日本的汉字的读音;汉音则是指唐朝中后期至北宋初年,由中国的中原地区传入到日本的汉字的读音;唐音则是指明清时期,传入到日本的汉字的读音。

韩语保留了中古时期的汉字的发音,日语则保留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明清时期的汉字的发音,但同时,韩语、日语里汉字的发音,又混入了固有词的发音。所以,韩语和日语虽然有70%的汉字词,但是我们却听不懂韩国人和日本说的是什么。

日本人为什么使用汉字,而不全部使用汉语呢?就是如前文所说的那样,汉字是语素文字,可以被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共同使用,使用汉字,可以不必全部学习汉语。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日本的官方书写系统是汉语的文言文,口语则是日语,文言不一致。今天我们阅读日本古代的历史文化典籍,毫无障碍,因为都是用汉语的文言文写的。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也出现了文言不一致的现象,书面语使用的是文言文,汉语的文言文与汉语的口语语法规则是不同的。那么,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东亚各国都出现了文字改革运动,中国人使用汉语的口语作为书面语,而日语则是日本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日本人自然而然会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来作为标准的书面语,而不需要再次学习汉语的口语,但是由于日语的语言受汉语的影响太大了,所以日语无法全部抛弃汉字。

简单来说,日本人使用汉字而不使用汉语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汉字是语素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二是,日本人长期使用汉语的文言文作为官方书写系统,无需懂得汉语的口语。


腾飞说史


在古代日本是没有文字的,只靠语言口耳相传。也就是说日本人本来就是说日语的,不过没有文字表达,就借用汉字来记录日语。就此形成了日本使用的是日本汉字和日本发音,中国使用的是中国汉字和中国发音.

在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才慢慢将汉字引入日本。所以去翻看日本的古文,越老旧的文献,上面写的全部都是汉字。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语言需要用字来表达,所以日本人就开始自己发明文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日语。

而在现代的日语当中,同时保留了原始的汉字也加入了后来新发明的日本文字。使用汉字的那一部分日语其实是跟中文差不多读音的。也就是汉语。日语汉字按汉语的发音读出来,在日语中叫音读。与汉字差别很大的那部分叫训读。


智慧之光


现在我们说的汉语,也就是普通话,在古代叫官话,但是历朝历代的官话都不一样,虽然官话没有记载说有规定,约定俗成的是京师的话,比如明朝的官话就是南京话,虽然迁都北京,但是主要人口是南京迁过去的人口。所以,你说的不说汉语,也可能他们说了,只是不是现在认识的汉语,日本与中国接触比较早,官方记载的最早是汉朝,但是民间的接触更早,所以,可能说的就是某个很早时代的汉语的,或者汉语分支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