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使用漢字而不說漢語?

袁青旺


日本人不僅用漢字而且還說漢語,日語裡有很多字的發音其實就是古漢語的發音,只不過中國人由於朝代的變遷、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等原因,導致了今天漢語的發音已經遠不同於古漢語的發音,今天福建地區講的閩南話以及客家話,其中有很大的發音都是古漢語中的發音,只不過今人已經很少能聽懂了。

所以今天的中國人在聽日本人講出來的古漢語發音時,會覺得有點怪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中國漢語發音歷經數千年的演變,今天我們常聽到的普通話發音,早就與古漢語中的發音不同。

在中國古代,漢字和漢字的發音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的變化著的,從最一開始的甲骨文,到後來的金文再到後來的大篆小篆、隸屬、楷書等等,一直到我們今天的簡體字,從複雜到簡便,從線條難以區分到今天的橫平豎直,漢字在經過漫長演化之後才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同樣漢字的發音隨著漢族的不斷擴張,其發音也開始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之所以會出現發音上的變化,原因還是由於中國早在秦朝的時候就有官方語言的概念,一般情況下,漢字的發音主要是以王朝的首都地區的發音作為官方語言的發音,俗稱官話。

但是中國歷史上的王朝首都也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秦朝的首都是咸陽,漢朝則變成長安,等到了宋朝有變成了汴梁,明朝變成北京,但是由於明朝的皇帝是安徽人,所以明朝的官話裡還帶有一定的徽音。

所以在經過數千年的演變之後,今天漢字的發音就與古漢語的發音出現了相當大的變化。而中國古漢語中漢字以及其發音被流傳到日本之後,則很好的保留了下來,這主要還是歸功於日本地域狹小,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文化入侵所致,比如日本的奈良就很好地保留了唐朝古建築的風韻,這在中國已經看不到了。

我們中國有很多古建築、風俗習慣等等都可以在日本的民俗中看到一絲影子,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古漢字的發音。所以說日本人寫漢字不說漢音是不對的,只是他們說的還是古漢字的發音,而我們自己已經不講這個了。


落下m


日語和漢語屬於不同的語系。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語語序是主謂賓,每個字都有獨立的意思。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日語在語法和結構上與同屬於粘著語的阿爾泰語系基本相同,其語序為主賓謂,每個句子都需要用助詞來提示。但在詞彙上極少有與阿爾泰語系同源的詞彙,因此也有的學者以此主張日語不屬於阿爾泰語系,但是蒙古人、韓國人、日本人相互學對方的語言是很容易的。

由上可知,日語和漢語是兩種異質的語言,從根本上說,無法把日語從根上消除,全部替換成漢語,但是日語中大量地借用漢語詞。漢語在日本的流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吳音進入日本。日本學習大陸文化是從佛教開始。六世紀中期以後,佛教通過百濟進入日本,在七世紀初開始興盛。而百濟與中國南朝關係緊密。插播一個小故事,侯景之亂期間,百濟使者到達建康,看見城闕荒毀,使者在端門外大哭,路人見到無不灑淚,侯景聽說了,大怒,把使者抓起來,亂平之後才得以回國。百濟讀佛經的音就是中國南朝的讀音,所以稱之為吳音。

第二階段是漢音進入日本,漢音為洛陽讀書音。701年日本發佈大寶律令,對大學寮(相當於唐朝國子監)的機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大學寮有音博士,就是教漢音的老師。

嵯峨天皇:唐風文化的代表人物

第三階段是唐風時代。從七世紀中葉到九世紀初,日本貴族經過150餘年的薰陶,唐風文化終於在平安初期達到頂點。日本朝廷中有一大批讀過經史,能用漢語寫詩作賦的貴族官員,包括天皇在內,唐風文化達到極致。

第四階段就是漢為和用。把漢語借用到日語上。因為漢語畢竟是和日語不同質的語言,在唐風文化的鼎盛時期,漢語也只是在上層貴族中使用,下層群眾並不會漢語。而日語以前是沒有文字的,從學習漢語開始,就把漢語借入到日語中。這種借用包括兩部分:一是漢語字彙的借用,此為“真名”;二是用漢語來表示日語音節,這就是“假名”。假名在發展中成為一一對映的兩個體系,一是由草書演化而來的平假名,一是由漢書的一部分演化而來的片假名。10世紀以後,50音圖出現了。

與朝鮮和韓國不同,日語沒有完全排斥漢字。1946年,日本公佈了近二千個當用漢字。現代日語是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字母的混合體。


元和拾一年


誤解大了,日語古稱吳語,即今天蘇州上海一帶,比如說數量單詞發音,幾乎與上海話一樣,麻將發音也基本樣同,因為中國古代並沒有確定北京話為普通話這一說。再此如說我插隊勞動的江蘇省海安縣,你的發音竟與日語完全一致!江蘇的地方方言與日語相近似的很多。和服又稱吳服,也是無錫與蘇州的古裝,日本文化的根在中國的江南一帶


高友峰1


大家可能認為韓語,日語就像漢語的方言一樣,只是漢語的分支而已。但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日語、韓語的確借用了很多漢語詞彙,但日語和韓語是一個語系,和漢語卻不是一個語系,他們存在本質區別。

漢語是表意文字,當你寫出一句話時,你能直接理解它的意思,而不必讀出這個句子。

韓語則是表音文字,寫出一串諺文,你必須得先讀出來,才能理解它的意思。

而日語介於漢語和韓語之間,日語其實完全可以全部用假名來書些(漢字可以全部轉化為對應假名),只是日語語法規定了一些地方必須使用漢字,一些地方必須使用假名。比如我回來了只會寫成ただいま,而不會寫為只今,抱緊我只會寫成抱きしめて而不寫成だきしめて。這就使日語也具有了一些表意的功能。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日語和漢語大相徑庭。

我覺得日本人發明半表音半表意的日語是非常明智的。韓語發明了完全表音的諺文,也使表音文字的缺點完美體現了出來。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必須寫上漢字,因為只有諺文,名字意思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人用諺文寫很可能是一樣的。

日本取名也有這樣的麻煩,但至少表音文字的缺點被彌補了很多。

最後總結一下,日本人用漢字是為了減少語句中的多意,並且加快閱讀速度。如果使用漢語,那他們就等於要學另一種差別極大的語言,只要不傻就不可能這麼幹。


funcsee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明都是先有語言,然後才發明的文字。


最先發明文字的文明一般來說沒有借鑑,所以有自己獨特的文字,但是後發文明在接觸、學習先進文明的同時,也參考先進文明的文字來發明自己的文字。這是世界文明史的一個規律。


比如現在歐洲的文字,基本都發源於腓尼基字母。

最早的腓尼基字母

後來的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拉丁字母都是借鑑腓尼基字母而發明的,更後來的英語、法語、德語、俄語又是借鑑拉丁語而發明的。所以這些語言的字母都很相似。


東亞的文明中,漢語是最先出現文字的語言,所以漢語周邊文明逐漸借用漢語的某些結構來發明自己的文字。有些文字非常像漢字,有些不怎麼像漢字,有些則完全借用漢字來表達本民族語言。

比如党項人發明的党項文字,明顯就是參考漢字,但是不怎麼像漢字。

党項文字。明顯是借鑑了漢字結構,但是一般中國人完全不認識這種字。

越南的喃字,也是參考漢字,但是和漢字又完全不一樣。

還有朝鮮語。

也是漢字結構,但用漢字結構來注音。

日語也是如此。參考漢字而發明日語,借用了一些漢字,但和漢語完全不同。


語言這個東西實用性為主,一些受過教育的精英可以流利地使用外族文字交流,但是普通民眾是達不到這個程度的,所以必須要發明一種適合本民族口頭語言的文字,而不能完全借用外來文字。

所以小象認為,日語中的漢字應該視為日語的一部分,已經不再是漢語了。


象眼觀天下


怎麼會有這麼阿Q的提問?

下次是不是要提問漢族人用羅馬字母怎麼不用羅馬語系類語言了?

每一個民族、部落、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無非有的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沒有自己的文字。

日本有自己的語言為什麼要改用他族語言?只是他們的文字出現的較晚而已,現代日文裡有使用漢字也只是表達方式的一種,留意一下日本網絡社區就會看到,有部分日本人字面交流裡用的全是全是日文假名,一個漢字都沒他們照樣可以交流。

最重要的是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支;日語很複雜,原歸於阿爾泰語系,後又提出一個扶余語系(未認定),總之是和漢藏語系八竿子打不著的一門語言。


七木訁吾


日本為什麼使用漢字而不說漢語?其實有這個疑問是因為很多朋友心裡存在一個誤區,覺得文字和語言一定是相對應的,什麼語言就對應有自己的文字。但其實從全球角度來看,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全球語言的種類要遠遠超過全球書寫體系的種類。而一些在歷史上相對落後的民族,從別的民族引進書寫體系其實是一種普遍的歷史現象,日文也是其中之一。


全球語言與文字概況

可能有些朋友一下子沒有明白桃花石雜談所說的語言各類遠遠超過文字種類是什麼意思,這裡提供幾個數字來說明一下。儘管現在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許多稀有語種都在面臨滅絕的危險,但目前全世界的語言數量仍然有6500種之多。但雖然語言有6500種,但有文字的語言數量卻要降一個幾何級數了,根據有些統計數字,目前世界上有文字的語言數量只有300種左右,也就是差不多每20種現代語言裡,只有1種是有文字的。

而有文字只是說明這種語言有一套文字體系能進行書面表達,並不等於這種文字就是獨特的,因為在世界各地,有大量不同語言都是使用同一種書寫體系。比如在整個西歐和美洲,所有語言的書寫體系都是拉丁字母,而在東歐則都是西裡爾字母,在從阿拉伯一直到阿富汗等地區,其書寫體系則都是阿拉伯字母,而非洲以及東南亞很多地區,因為歷史殖民的影響,其書寫體系則也基本上都採用的是拉丁字母。

世界主要書寫體系分佈圖,目前世界上儘管語言眾多,但書寫體系主要就是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西裡爾字母、漢字、天城文字母(印度)這幾種

也就是說,雖然有文字的語言還有幾百種,但如果按書寫所用的文字體系分類,其實現在世界上也就存在幾十種文字體系,甚至可以說世界上超過90%的人都在使用不到10種文字體系。所以多種語言共用一種文字體系其實在世界上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比如非洲和東南亞,他們的語言儘管和歐洲語言連邊都不沾,但現在寫出來卻也是用拉丁字母,如果不懂這些語言,看上去也會以為是哪種歐洲語言。另外像伊朗的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其實也是邊都不沾的,但因為波斯文也用阿拉伯字母書寫,所以寫出來不懂的人看著也和阿拉伯文差不多。而中文和日文其實也是同樣的情況,日語和漢語其實也是邊都不沾的兩種語言,但因為在歷史上日本借鑑了中文的書寫體系,所以日文裡現在還存在大量的漢字。

漢字在日文裡的歷史

前文已經提到,日語和漢語本身是差異極大,連邊都沾不上的語言。所以如果雙方完全獨自發展,可以肯定日本在一萬年之後也不可能發展出類似漢字的書寫體系。但問題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又和中國非常近,從很早的古代雙方就開始有了接觸,而中國古代的文明水平又是長期高於日本很多的,所以在日本還完全沒有文字的時代,中國就已經有了高度成熟的漢字了。

日文裡的片假名,完全是借用漢字部首創立,但這裡要強調的是,它們和這些漢字的關係只侷限於借用發音,和其字義是完全無關的

而在公元5世紀到7世紀,隨著佛教通過中國傳入日本,大量以漢字書寫的佛經也進入了日本,而日本人在學習佛經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人開始掌握了漢字的書寫的運用。但因為漢字畢竟是為了和漢語配套而發明出來的書寫體系,跟日文是極其不協調的,所以日本人為了使其與自己的語言配套,又在後來利用漢字的筆劃發明了一整套“假名”書寫體系,而假名就只是借用漢字的筆畫與部首了,其內在機制和漢字已經完全不一樣,因為假名已經是一套拼音文字了。

日語裡平假名和漢字的關係,和片假名一樣,它們也完全只是借用發音的關係,和字義完全無關

所以現在的日文就是漢字與假名的混合體。漢字主要用來書寫名詞、動詞和形容詞,而假名則主要用來書寫一些語法結構和部分純日語單詞,以及從中國以外來的外來詞彙。而漢字在日語裡因為並不太具有表音的功能,所以同一個漢字在不同詞彙裡發音完全不同在日語裡是極其常見的情況,因此在特別規範的日語書寫裡,有時還需要在漢字上面用假名再標記其日語發音。

所以瞭解了這些,大家也就知道,漢字只是在早期歷史上,因為日本本土沒有發明出適合自己語言的文字體系,而被日本人從中國引進的文字,但因為它和日語非常不協調,所以日本人又對它進行了大量改造,發明了假名體系與其結合,形成了現代的日文。

典型的日語寫法,漢字和假名結合,同時對漢字進行注音,不然即使是一些成年人也不會念漢字


而至於很多朋友可能會提出的日語很多詞彙發音和漢語很像,那其實是因為日語在引入漢字的同時,也引入了大量漢語詞彙的發音,就是日語裡也存在大量漢語藉詞,所以有時大家會覺得和漢語裡很多詞彙發音是一樣的,因為這些詞彙本身就是從漢語裡借過去的。但日語和漢語在起源時是沒有任何親緣關係的語言,所以日本人也不可能因為使用漢字就改說漢語了。


桃花石雜談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漢字是語素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語素文字到底是什麼樣的文字呢?通俗一點講,就是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和轉註於一體的文字體系,並不是單純的象形文字,更不是表音文字。

由於漢字是語素文字,所以可以被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共同使用,而成為一種通用文字,同一個漢字,可以有千差萬別的發音,但意思是一樣的。我們聽不懂日語、韓語,但可以看得懂日語、韓語裡面的漢字,中國的四川人聽不懂廣東人說的口語,但是大家都在使用同一個文字體系——漢字,在古代,漢字是東亞地區的通用文字,這是同一個漢字在空間上所存在的發音不同的現象。

(日本的歷史文化典籍《日本書紀》是用漢字書寫的)

秦始皇實行了“書同文”,但沒有實行“語同音”,每一個時代的“普通話”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天的人如果穿越到漢代和唐代,可能聽不清楚漢唐時期的人說的“普通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們可以看得懂司馬遷寫的《史記》、李白寫的《蜀道難》,這是漢字在時間上所存在的發音不同的現象。

日語和韓語裡都有大量的漢字詞,這些漢字詞大約佔了70%左右,那為什麼我們聽不懂日語和韓語呢?我們在看日劇和韓劇的時候,又為什麼有時候會隱約聽懂那麼一兩個詞呢?因為漢字是不同時段傳入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每一段歷史時期,漢字的標準“普通話”是不同的。

漢字於公元3世紀左右,傳入到了朝鮮半島,然後經朝鮮半島再傳入日本。在韓語裡,漢字的讀音保留的是中古時期的漢語的讀音,中古時期就是指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在這一時期裡,漢字全部傳入到了朝鮮半島。

(在古代,漢字是東亞地區的通用文字,圖為姜世晃畫像。)

在日語裡,漢字的讀音有吳音、漢音、唐音的區分,吳音是指在南北朝時期,由東晉、宋、齊、梁、陳直接管轄的區域傳入到日本的漢字的讀音;漢音則是指唐朝中後期至北宋初年,由中國的中原地區傳入到日本的漢字的讀音;唐音則是指明清時期,傳入到日本的漢字的讀音。

韓語保留了中古時期的漢字的發音,日語則保留了從魏晉南北朝時期至明清時期的漢字的發音,但同時,韓語、日語裡漢字的發音,又混入了固有詞的發音。所以,韓語和日語雖然有70%的漢字詞,但是我們卻聽不懂韓國人和日本說的是什麼。

日本人為什麼使用漢字,而不全部使用漢語呢?就是如前文所說的那樣,漢字是語素文字,可以被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共同使用,使用漢字,可以不必全部學習漢語。實際上在古代的時候,日本的官方書寫系統是漢語的文言文,口語則是日語,文言不一致。今天我們閱讀日本古代的歷史文化典籍,毫無障礙,因為都是用漢語的文言文寫的。實際上,在中國古代,也出現了文言不一致的現象,書面語使用的是文言文,漢語的文言文與漢語的口語語法規則是不同的。那麼,進入近代社會以後,東亞各國都出現了文字改革運動,中國人使用漢語的口語作為書面語,而日語則是日本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日本人自然而然會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來作為標準的書面語,而不需要再次學習漢語的口語,但是由於日語的語言受漢語的影響太大了,所以日語無法全部拋棄漢字。

簡單來說,日本人使用漢字而不使用漢語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漢字是語素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二是,日本人長期使用漢語的文言文作為官方書寫系統,無需懂得漢語的口語。


騰飛說史


在古代日本是沒有文字的,只靠語言口耳相傳。也就是說日本人本來就是說日語的,不過沒有文字表達,就借用漢字來記錄日語。就此形成了日本使用的是日本漢字和日本發音,中國使用的是中國漢字和中國發音.

在隋唐時期,日本派遣唐使來中國,才慢慢將漢字引入日本。所以去翻看日本的古文,越老舊的文獻,上面寫的全部都是漢字。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語言需要用字來表達,所以日本人就開始自己發明文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日語。

而在現代的日語當中,同時保留了原始的漢字也加入了後來新發明的日本文字。使用漢字的那一部分日語其實是跟中文差不多讀音的。也就是漢語。日語漢字按漢語的發音讀出來,在日語中叫音讀。與漢字差別很大的那部分叫訓讀。


智慧之光


現在我們說的漢語,也就是普通話,在古代叫官話,但是歷朝歷代的官話都不一樣,雖然官話沒有記載說有規定,約定俗成的是京師的話,比如明朝的官話就是南京話,雖然遷都北京,但是主要人口是南京遷過去的人口。所以,你說的不說漢語,也可能他們說了,只是不是現在認識的漢語,日本與中國接觸比較早,官方記載的最早是漢朝,但是民間的接觸更早,所以,可能說的就是某個很早時代的漢語的,或者漢語分支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