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造兩年,阿里雲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

新制造兩年,阿里雲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挑戰非常大。中國改革開放40年所積累的製造業能力,原先是靠人力資本和資源消耗型,但是今天進入到了技術創新競爭中,製造業除了自動化以外還可以實現智能化。兩年前我們開始提出雲計算如何和製造業結合,在廣州、重慶、浙江等地進行了嘗試。很幸運的是,我們的這些嘗試與國家戰略和策略相吻合。”2018年11月8日的廣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總裁胡曉明提出了與廣州的新十年之約:十年前阿里幫助廣貨北上;十年後要幫助廣東打造新制造樣本。

2016年10月的杭州雲棲大會上,馬雲正式提出了“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與新能源(即數據)。其中最具挑戰性的,就是新制造。對於一家互聯網電商公司,阿里已經在零售、金融、雲技術和大數據等方面有了豐富的積累,但新制造?對於產業互聯網來說,技術是硬幣的一方面,行業經驗與知識是硬幣的另一方面,而2016年的阿里和阿里雲,顯然在工業知識方面缺乏相應的積累。

如今兩年過去了,阿里雲在過去兩年陸續落地了浙江的supET工業互聯網、重慶的飛象工業互聯網以及本次發佈的廣東飛龍工業互聯網,其中supET工業互聯網剛獲選了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此外,阿里雲陸續幫助協鑫光伏等企業實現了新制造和工業互聯網項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更重要的是,阿里雲派遣了大量工程師到生產製造車間一線,獲得大量工業知識,迅速完成了工業知識的“原始積累”。

工廠數字化:重構智能製造

新制造兩年,阿里雲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

在2018年11月的廣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物聯網首席科學家丁險峰分享了對工業4.0、智能製造和工業物聯網的認知與思考,提出建立基於工業物聯網的數字工廠“操作系統”,實現從智能製造到普惠製造。

“什麼叫智能製造?很多人說智能製造就是建一條全自動的生產線,但其實智能製造不僅是建一條全自動的生產線,對現有生產線的能力改造也是智能製造。如果只建設全自動化的生產線,那麼小企業怎麼辦?我們要尋找出來一條適合中國中小企業普惠製造的一條智能製造之路。”丁險峰提出了面向中小企業智能製造的重要性,就是要實現工廠的數字化。

在物聯網時代,工廠數字化就意味著在數字空間建立信息物理系統。丁險峰認為,基於物聯網的工廠,其“操作系統”就是調動物理世界資源,即“人、機、料、法、環”(全面質量管理中5個影響產品質量的要素),這就像計算機操作系統管理計算資源那樣。如何把人員、機器、物料、方法和環境都連接起來,就要靠工業物聯網,從而建立工廠的“調度系統”,提升工廠效率到較高水平,就像計算機操作系統把計算機資源發揮到較高水平那樣。

阿里雲的工業物聯網為製造數字化提供了基礎設施,包括:端、邊緣計算和雲平臺。 “端”主要通過AliOS Things(阿里物聯網操作系統)、Link kit SDK(阿里智能生活物聯網飛燕平臺)等安全地連接各種端設備;邊緣計算則實現工業數據的實時分析與實時決策,然後直接下發機器執行;而一個更為廣泛的雲平臺,則實現了連接管理、設備影子、設備模型等,從而管理數字化的物、料、機器等,在此基礎設施之上再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生各種應用解決方案:包括設備運維、機床數字化改造、產品視覺檢測等場景解決方案,以及遠程監控、故障預測、設備臺賬等工業APP。

“智能製造的核心思想是重構信息化軟件,用物聯網進行數字化的工程。”丁險峰介紹,阿里雲實現了一個高效的軟硬一體化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可以連接到雲上可視化看板和數據分析平臺等,同時也可以把數據發送到車間裡的智能手機和平臺電腦上,讓工廠裡的員工拿著平板電腦移動辦公、隨時掌握生產中的每一個要素。該解決方案還可以連接到各式工業設備上,非常適合中小製造企業。此外,阿里雲還在雲上建立了AI算法管理平臺,打通了各種攝像頭和機器數據採集設備。例如一個小型製衣製造工廠,用攝像頭完成了製造過程的數字化,再通過人工智能大幅提高智能排產能力和定單完成速度。

對於智能製造來說,工業互聯網起了什麼作用?丁險峰強調,工業互聯網是智能製造的重要基礎設施,智能製造是調度“人、機、料、法、環”,而工業互聯網則是重構“人、機、料、法、環”。生產製造中涉及到很多工業和商業元素,比如材料、產品、銷售、物流等,以廣泛而離散的方式被組織起來,而工業互聯網則能夠把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連接不同的供應商、客戶、資金等,打通從定單到生產、從消費者到製造端,重構“人、機、料、法、環”。

總體而言,在智能製造方面,阿里雲主要想通過物聯網對製造工廠進行數字化改造,形成數字化服務能力,再通過工業互聯網連入整個產業。這就像臺積電那樣,為上千家芯片設計公司做代工,從而讓毛利率達到50%,成為最賺錢的製造業服務化公司。而經過連接,阿里雲還能夠為工業提供大量SaaS軟件,進一步提升工業製造的智能化水平。

工業互聯網:重構電商生態

新制造兩年,阿里雲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

在2018年11月的2018廣東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正式發佈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該平臺立足廣東,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幫助廣東打造新能源、電氣裝備等八大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此前,在2018年8月的2018重慶雲棲大會上,阿里雲發佈了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幫助重慶從智能製造、智能汽車、智能交通等領域打造“亞洲最智能大型城市”,助推智能化重慶發展高質量發展經濟帶。而在2018年6月,浙江省發佈工業互聯網戰略,培育由阿里雲、中控和之江實驗室共同打造的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

短短一年間,阿里雲就在浙江、重慶和廣東推出了三大工業互聯網平臺。“去年,阿里雲把工業互聯網總部設在廣東黃埔區,打造飛龍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同樣,重慶的工業也很多特色,比如重慶摩托製造業很發達,我們與工信部、重慶南岸區政府共同進行了打造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浙江,我們也得到了浙江省政府的支持。我們積極在各個區域,把區域經濟和互聯網技術做深度融合。”胡曉明在2018廣東雲棲大會上接受採訪時表示。

那麼,阿里對於工業互聯網的佈局,到底是基於一個怎樣的深層考慮?胡曉明在談到“五新”兩年來進展時強調,阿里的核心是電商,電商的背後是製造、零售、金融和流通等,因此阿里的“五新”佈局總體上是圍繞加強電商核心以及進一步升級電商戰略。比如,阿里電商的ToB和ToC業務所銷售的商品,就有很多是來自浙江、廣東和重慶等地的製造業。

因為阿里雲的工業互聯網總部在廣州,那麼阿里雲想要幫助廣東打造的智能製造樣本就非常重要。胡曉明表示,中國需要走出有中國特色的智能製造樣本,充分利用中國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特色,不僅通過智能製造降低成本,更可以帶來創新和提升效率,而阿里想要驅動的是C2B模式即從消費者到製造業。“我們認為一定可以通過數字化改造、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等實現C2B,我們正在積極推進。”

阿里雲還在廣東嘗試把工業互聯網和製造業打通,實現消費者到製造業的C2B改造。這一方面是因為廣東對阿里巴巴電子商務來說是最重要的省份——在今年雙11節中,廣東全天貢獻476億銷售、佔比22.3%、位列全國第一;而在另一方面,廣東本身也是“世界工廠”,製造業規模位列全球第五,包括華為、榮耀、VIVO、OPPO、美的等廣東製造品牌也為雙11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廣東的製造業領先就意味著全球領先,在廣東率先實現工業互聯網與製造業互聯就有著重要的意義。

為了表明紮根廣東的決心,胡曉明還獲得了廣州人才綠卡,身體力行示範廣東效應。阿里雲華南總經理徐棟表示,阿里雲的工業互聯網總部落在廣東,不僅只做廣東業務,而是要覆蓋全國。因此,廣東的新制造樣本也將是全國的示範。

總結而言,經過兩年的發展,阿里雲認為工業互聯網是新制造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而阿里雲所打造的工業互聯網有三個核心能力:第一,工業物聯網服務,實現雲邊端一體化管理,服務了紡織服裝、電子製造、機械加工等行業;第二,工業數據智能服務,實現工業數據智能化分析應用,服務了光伏、橡膠、化工、電力等數十個行業;第三,工業APP運營服務,幫助軟件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實現一站式的工業APP開發、集成、託管、運維等工作。

工業物聯網、數字化工廠、工業互聯網、工業雲平臺、ET工業大腦等,這些是阿里雲在新制造領域的主要佈局。而在2018廣州雲棲大會上,胡曉明、丁險峰等阿里雲的領導層已經能夠嫻熟的講述工業知識,阿里雲的飛龍、飛象、supET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都已經融入了大量的工業知識和實踐,這一切都是阿里雲的工程師深入到車間一線與工人師傅面對面交流、親眼看明白每一道工藝流程的結果。

如果在兩年前還有人質疑阿里雲缺乏進入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所需要的工業知識和實踐積累,那麼兩年後阿里雲向外界展示了過去兩年中所保持的進入工業領域的決心和強力執行結果。阿里雲用自己的實踐,向外界證明了互聯網公司快速學習的能力,以及由“碼農進車間”可能是更快實現產業互聯網的路徑。(文/寧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