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的媽,花甲老人的“管家”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每個人都身處凡塵,但是總有人仰望星空。

伴隨著自己的理念工作與生活,並樂此不疲,她就是仰望星空的人——賴婷婷


四歲孩子的媽,花甲老人的“管家”


她的標籤有很多:

百齡幫“公益姐”

4歲孩子的寶媽

圖書愛好者

生活理念家

“我以前在社區居委會工作,面對的是轄區裡的各類人群。後面選擇做養老是因為喜歡老年人這種波瀾不驚的狀態。也許大家很少有向死而生的思考,對衰老和死亡都比較避諱,但我覺得衰老是人生命後期的必然階段,就像18歲就是青春、30歲就是成家立業一樣,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使命,必須轉變觀念去接納、適應”。談起這份工作,賴婷婷如是說道。

四歲孩子的媽,花甲老人的“管家”

賴婷婷是我們百齡幫集團旗下的社工組織裡的一名管理者,她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更是社區近200名長者的“管家”,每天照顧長者的日常活動,但她樂在其中,用生活智慧將“孩子”、“長者”這兩大重心梳理得井井有條。

四歲孩子的媽,花甲老人的“管家”

“我覺得照顧長者和帶孩子是一樣的,很多時候帶長者的靈感都是從帶孩子身上來的,因為他們都需要耐心,都需要照護。比如幼兒園裡面有親子活動,有各種小遊戲,這些我都可以改良到站點的活動中去。之前幼兒園組織了手指畫,我也在人和站點給他們策劃了手指畫生日會;幼兒園有民俗小吃街活動,我也考慮要給站點組織這種民俗小吃冷餐會;包括我很喜歡看一些宇宙科普類的書,想給長者們培養科學興趣,在一些站點建立科普小組,一樣可以做一些小實驗等等。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才是保證年輕心態的最有效辦法”。

細膩的心思,引領著賴婷婷前進,她實踐探索著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的差異,追尋著內心的滿足感。“最開心的是我原來給長者們當老師,教普通話,教智能手機,還有繪畫等等,每天早上只要我一到小區,就會有不同的長者衝我喊‘小老師’,走一路喊一路,高興呀,那是一種很簡單的自豪感。後來,課程結束了,但好些長者一直和我保持著聯繫,經常溝通交流”。

四歲孩子的媽,花甲老人的“管家”

社區照護主要是面向自理和半失能長者,所以工作開展起來都還比較順風順水。直到第一次和同事開展居家上門服務時,才再次刷新了我對養老工作的認識。“因為平時接觸到的長者都是能走能跳、十分活躍的,所以我的潛意識裡就還沒有老弱病殘的概念。但是居家上門面對的服務對象就真的是孤寡困難長者,他們不便行走,一身的病,也沒錢去養老機構,有的需要照護的長者身邊連一個人都沒有。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翠雲街道那邊有兩位長者給我的觸動最大。一位是永遠都不會關門的80多歲的孤寡長者,老人家永遠開著大門,就是為了方便鄰居路過可以去看一下,他大小便都是在床上解決,而且還伴有有嚴重的阿爾茲海默症;另一位長者因為長期沒有人跟他交流,性格日漸孤僻,我們去給他做身體測評的時候,稍微一點互動,都會讓他很激動。待到我們走的時候,他突然躺在床上唱起《黃土高坡》,他女兒說他這是生病過後第一次出現這種情緒。當我面對他們倆的時候,我很心疼,我甚至用過講故事、唱兒歌的方式去緩解他們的孤獨感和畏懼感”……

四歲孩子的媽,花甲老人的“管家”

工作時間越長,接觸類似的孤寡困難長者就越多,上門服務的頻次越多,對他們的瞭解就更深入。知道他們為什麼孤寡,也知道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作為一名普通的社會工作者,賴婷婷的力量確實薄弱,但她一直堅持用自己的能量去感染身邊的人,帶動大家參與“人人公益”,星星之火方可燎原。


在百齡幫

無數工作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

也許,您見過他

也許,您對他的印象不深刻

但他們都渴望努力得到您的認可

之後我們會帶您認識更多您身邊的他

那個,為長者幸福開心每一天努力的人

賴婷婷,管理的小技巧分享:

跟大家一起頭腦風暴,產生一些共同的工作理念,從哲學上來說真正理智的人一起討論,無論觀點多麼不同,最終都會趨於一致,總有一個點是互相可以接受的。另外,就是尊重,尊重每個人的想法,取長補短,把該用的人用在合適的崗位上,有的人比較嚴謹那麼他就比較合適做資料這一類的事,有的人比較靈活,就比較適合外聯和老人溝通,再有綜合能力強一點的,可能就會參與站點運營的一些規劃,出謀劃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