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3个德械师被誉为王牌精锐,为何没被列入国军5大主力军?

陈韬


德械师是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由德国顾问训练并列装德国军备的部队,在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消耗太大,最终消亡,至于后来的国军5大主力,那是美械装备的事情了,德械师的消亡史就是一部艰苦的抗战史。

(德械师)

1.战法落后的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鼎鼎大名永垂不朽,他的学生们所率领的军队是当时最精锐的一支陆军,北伐、中原大战都得到检验,然而当时即便这样的部队与先进欧美国家相比,还是远远落后,不但武器装备不行,就是战术战法也很不在一个时代,黄埔军校的教官大都毕业于保定军校,他们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一战之前,对于新武器、新思想、新战法没有涉猎,这也就导致中国的精锐无法跟现实中威胁巨大的日军精锐相抗衡。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

2.为何寻找德国顾问

当时由中国军队有大约两百万,但是蒋介石能够控制的大约三分之一,约70个师,国民政府统一后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外患,如何训练一支强大的陆军,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凡尔赛合约)

这时恰好德国在一战失败后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军队压缩规模,大量军官下岗失业,没有生活来源,又不能进行海外军火贸易,当时德国的军火生产能力仍然高居世界前列,为了摆脱现状,德国将目光瞄准了中国,中国需要德国的武器,德国的军火商需要中国的市场,中国需要军事顾问,而大量德国军人正在失业,还有什么理由不让这两个国家合作呢?

(德械师)

3.庞大的军备计划

先后来华的德国顾问有《总体战》作者鲁登道夫的秘书鲍尔,佛采尔、德国国防部长塞克特、法肯豪尔他们帮助中国制定军备计划,改组中国军队。他们的计划大致是一共装备60个师,因为日本有十七个常设师团,其中可以用于中国战场的只能有十个,用三个训练有素的步兵师对付一个日军师团绰绰有余,但国力所限,直到战争爆发前,才装备四个,他们是87师、88师、36师、教导总队。

调整师

4.不屈的战斗精神

按照此项计划,每个德械师要装备山野炮36门,榴弹炮4门,60个师就要240门榴弹炮,可是直到抗战爆发前总共才有24门,即便这样在淞沪战场上也给日军以极大杀伤,87师、88师前身是南京卫戍区守备部队第1师和第二师,最后在1932年两师组建第五军,第二年这两个师的补充4个团组建36师,教导总队成立于1931年,是他们中最早成立的。

(一二八抗战)

结果这四个师在淞沪会战中,英勇不屈,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日军的电报中频频出现极难、危境等字样,但这四个德械师也伤亡巨大,第四天,原有8000人的第八师最后只剩700人,在之后的南京保卫战中,88、88两师又遭到进一步消耗,尽管建制仍在,但实力大减,教导总队被撤销,36师是唯一一个撤出来的师,在武汉会战中表现英勇,之后还参加了滇西反攻战。

(南京保卫战)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第九篇)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有网友问:国军3个德械师被誉为王牌精锐,为何没被列入国军5大主力军? 所谓的3大德械师其实就是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这三个部队在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兰封会战和武汉会战都有非常表现。

但是,损失也非常巨大。第87、第88师是姐妹师,一直都在一起。这2个师原为德国顾问训练的教导第1、第2师,1936年改编为调整师,武器装备齐全,官兵素质较好。师辖步兵2个旅,每旅2个步兵团。

直属分队有骑兵连、炮兵营、工兵营、通信兵营、辎重兵营、卫生队、特务连等。全师人员10923人,有步骑枪3800余枝、轻重机枪328梃、各式火炮与迫击炮46门、掷弹筒243具。第88师还装备有战车防御炮兵1个连(有37式苏罗通炮6门)。

而第36师,其实是第87,88师所属的4个团补充兵为基础建立的。从武汉会战以后,这3个师的实力就已经只有当初的五分之一不到,战斗力锐减。

后来到了中国远征军时期,第87,88师参加了远征军,成为第71军的主力部队。而第36师则去了第54军,也参加了远征军战役反攻滇缅印,强渡怒江,激战腾冲。其实就是到抗战结束以后,第36,87和88师的战斗力,已经比较强的。

87,88师的著名战斗就是四平战役,而第36师的著名战斗就是莱阳战斗。但是总体来说,这三个师战斗力还是不如,第5军,第18军和第74军等五大主力的实力。

首先是编制是师级部队,其次是整体战斗能力还是有欠缺。论防御,这三个师不如第18军,论进攻能力不如第74军,论步炮协同不如第5军,论现代化不如新1军和新6军。


深度军事


简单点回答这个问题吧。

第一,国民党五大主力的说法,是出现在抗战胜利之后的。

驻印远征军装备

第二,74军,5军,新一军,新六军和18军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五大主力,抗战时期,总体上国民党部队一直在败,但局部战役中,这五大主力都有很好的表现。

其中各军最著名的战斗是74军的张古山之战,第5军的昆仑关之战,新一军、新六军的缅甸大反攻,第18军的石牌之战。



远征军装备

至抗战结束时,5大主力己是全套美械装备。

第三,淞沪会战的德械师,不是德军国防军师,更不是德军装甲师,只是用的枪械为德国制造的而已,同时火炮配备要多一些。比单兵配备中正步枪的部队,火炮配置极少的步兵师好一些罢了。


泸沟桥事变时装备

淞沪会战,国民党集结了75万军队,区区3个师,对大局几乎不会有影响。何况日军是海陆空协同作战,大口径远程舰炮,舰载轰炸机,制空权完全没有,连防空炮火都几乎没有,溃败几乎必然。德械师也被打残。

抗战中期装备

还是那句话,国弱就会挨打,受欺辱。


净月暖阳


淞沪会战时,国军比较被广泛熟知的是“第36、第87、第88”三个德械师,在张治中将军第五军编成内对日作战,是抗战初期国民党中央军的脊梁,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国军并不只有这三个德械师。



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为准备对日作战,拟按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进行编组、训练出60个装备德械的“国防师”,也称“调整师”,每师平均兵员11500人左右,装备山炮或野炮12门,重机枪74挺,轻机枪336挺。由于国力羸弱,到抗战爆发时,仅完成第3、第6、第9、第14、第36、第87、第88共七个调整师的编成,以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和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财政部税警总团(宋子文所建)。

1946年整编时的“五大主力”部队,确实没有一个曾经的德械师番号,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不妨就以这三个主力德械师为例。



一,在抗日战争前期折损过重。

淞沪会战蒋介石是拼了老本的,中国军队投入70万之众,这三个德械师作为国军中坚力量全部上了战场,首批到达上海的是以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编成的第五军,随后宋希濂的第36师也从西安千里迢迢赶来参战,在日军优势陆海空三军火力杀伤下,德械师伤亡极为惨重。

淞沪会战失败后,三个残缺的德械师和教导总队又退至国府首都参加南京保卫战,撤退途中德械重装备基本损失殆尽。由于敌众我寡,南京被包围,宋希濂部、第87师王敬久部、第88师孙元良部和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在力战后被迫四散突围,元气大伤。



二,德国中断与蒋政权的军事合作。

由于德国和日本成为了军事同盟国,在日本的压力下,1938年希特勒命令中止了与国民政府的军事合作,所有德国顾问被强令回国,蒋系中央军自然也不能再得到德械装备的补充,所以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华北抗战(第3第14师等)中损失惨重的德械师,已不能恢复元气 ,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之后,苏联政府对蒋介石进行了军事援助,国府军事委员会在当时保存较为完整的部队中,选择第5军、第18军和第74军等换装苏械,成为“五大主力”的三个前身,而第一批德械师大部分在整补中,丧失了这一机会,这也是作战实际需要。



三,驻印军产生二个主力部队。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孙立人的新38师和廖耀湘的新22师退入印度,在印度兰姆迦接受了全套美式装备和美国教官的训练,被称为“驻印军” ,1944年参加反攻滇缅作战,大败日军,其后分别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

孙立人的新38师是以税警总团的4000伤兵为底子组建的,所以新一军还是有些德械师的血脉的。到抗战末期,第五军、第七十四军和第十八军也全部换装美械,由此,全副美械的国军“五大主力”部队形成,1946年整编会议后五大主力番号分别是:整编第74师张灵甫,整编第11师胡琏,第五军邱清泉,新一军孙立人,新六军廖耀湘。

而德械师各部,已经错过历史的机遇。


度度狼gg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首先,国军三个德械师是师级单位,又不是军级单位。拿一个师去与一个军对比,肯定无法进行比较啊。比如74军旗下就拥有51,57,58三个主力师,全军拥有3万多人。然而德械师的88,87,36三个师都只有一万多人。这样一来,德械师只能执行师级层面的作战任务,战绩自然比五大主力军要少。

其次,德械师诞生于抗战前夕,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南京保卫战中基本损失殆尽。虽然在武汉会战中,这几个师又重建起来,但是由于国内当时缺乏生产德系装备的能力。另外几次大战之后,中层基层军官都基本阵亡,战斗力也也迅速降低。此时这几个师已经称不上德械师了。德械师都没了,也就无法列入五大主力军了。

最后,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德械师既不是胡宗南系统,也不是汤恩伯系统,更不是土木系。虽然德械师是蒋校长的宝贝,但是几次大战已经被打残了。蒋校长也不傻,抗战危亡之际,不可能在花重金去打造德械斗师。这样一来,这几支部队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并未得到太大的发展。但这几支部队的战斗精神依然保留了,比起国军其它部队还是强的很多。由于战绩不行,和五大主力军也就无缘了。


兵说


因为当时36d,87d,88d基本都快拼光了...不过我在这里要主要说一下时任88师师长的孙元良。 … … “华阳虎将孙元良”的为人是有依据的。 1925年,蒋介石第二次东征陈炯明,最先攻上惠州城头的是团长刘尧宸。离城尚有数里之遥、当时还是连长的孙元良见刘尧宸牺牲,证人均已捐躯,便瞒天过海贪功为己有,竟获蒋介石的表彰封赏。 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誉为“国民党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实际的战功应归第87师第517团团长张世希所有,是张世希与所部官兵抱必死决心向日军驻守的蒋家村发起奋勇冲击才获此惊险一胜的。但论功行赏时,张世希被淡化边缘,冒功领赏的孙元良却荣获“宝鼎勋章”,被晋升为第88师师长。


时任第88师军械处主任兼南京通讯处主任的葛天事后回忆,孙元良在淞沪会战期间大肆侵吞政府下拨的工事架设费和劳军物资,工事则由民居劣材滥竽充数,以致大量士兵还没看到日军就被敌人的炮火轻易消灭在用劣等材料建造的工事里。 在南京保卫战的关键时刻,他驻守的中华门是南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十几万大军与数十万南京百姓均生死攸关,责任如此重大,但孙元良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安危。 当孙元良率残部赶到下关码头时,发现曾与其并肩作战的第74军军长俞济时也率部由三汊河向下关搭浮桥准备撤退,不由心头一喜。本以为同为黄埔一期的俞济时能死扛一会,原来却是“同道中人”。 孙元良以为,驻守下关的宋希濂是自己黄埔一期的师兄弟,大难当头,会碍于同学情面,放自己一条生路。谁知迎来的却是宋希濂黑洞洞的枪口和威逼:“元良兄,上峰有令,令你务必返回中华门防线不得后退一步,若要临战脱逃,休怪我枪炮无情!”

孙元良与宋希濂私交一般,但孙元良经常听熟悉此人的同学讲,宋希濂看似白面书生,却心狠手辣,敢作敢为。今天若不听劝强硬闯关,可能自己未丧命于日军之手,已倒在宋希濂的枪口下了。好汉不吃眼前亏,既然从下关撤不出,那就冒险回城再想办法吧! 综上所述,孙部所属第88师官兵在南京保卫战中洒尽了最后一滴血。该师所辖两个旅旅长、半数团长都是在与敌反复冲杀中阵亡的,其余部下在雨花台和中华门伤亡惨重。根据该师参谋部参谋回忆细节及第二历史档案馆记载,除了廖龄奇旅2000余人外,该师所属其他部队绝大多数皆阵亡于雨花台及中华门,少部分被日军集体屠杀,8000余人为国壮烈捐躯,孙元良本人则脱离指挥岗位抛弃部队化装躲进妓院……


李三万的三万里


国军第87、88、36三个师前身为有着国民政府御林军之称的‘警卫军’。在抗战爆发时已经完成整训的20个师中,第88、87、36三个师是接受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最早、装备德械最完整、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是由于在抗战初期损失过于惨重,所以在武汉会战结束后这三个师长时间驻防四川整补因而错失了入选五大主力的机会!

国军德械师的组建始于由德国军事顾问塞克特提出的《陆军改革建议书》,据此国民政府计划从1935年下半年开始分六期整训出六十个师。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实际上到抗战爆发时只有20个师完成了整训,另有10个师正在进行整训。

在完成整训的20个师中,又以第88、87、36三个师接受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最早、装备德械最完整、战斗力最强。所以这三个师当之无愧的成为抗战初期国军的绝对王牌。但很可惜的是,经历了八年抗战之后,这三支抗战初期的绝对王牌却没有一支能入选国军五大主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还得从他们的前身说起!

国民政府的御林军

这三个师的前身系国民政府于1929从全军中抽调精锐组建的陆军教导队,1930年4月扩编为教导第一师。当年12月,教导第一师加上俞济时的警卫旅扩编为警卫师承担京畿卫戍的重任,这下原来的教导队就成了国民政府的御林军。

1931年6月,警卫师扩编成警卫军,下辖警卫一师、警卫二师。1932年1月,警卫军编制撤销,原警卫一师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87师,原警卫二师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88师。旋即两师以第五军序列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由于在战争中出色的表现,两支部队毫无争议的成为了最先接受整训的部队。

另外关于这个36师,则是以88、87两师的补充旅为基础组建的。

两次大战后,菁华尽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20个完成整训的德械师迅速被调往各个战场。最先与日寇交手的就是87、88、36三个师。起先国民政府希望这三个师能消灭驻上海的日寇海军陆战队,但是由于某人的犹豫不定和德械师自身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导致始终无法消灭彻底敌人。

之后伴随着日寇的大举登陆,淞沪会战进入了极其惨烈的消耗战阶段。虽然这一阶段内,包括87、88、36师在内的中国军队进行了极为顽强的抵抗、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但淞沪会战还是以国军的失败而告终。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寇立即开始着手进攻国民政府的首都。而这些德械师又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守卫南京的主力。

这里有一点我们应该注意,这三个师在参加南京保卫战时的兵力都只有五千人左右,这个人数连他们刚参加淞沪会战时的一半都不到。由此可见淞沪一战,这些参战主力的损失有多大。

南京保卫战结束后,除了第36师因为驻守在下关得以全部撤出,87、88两师最后逃出来的合计也只有不到一千人。

注:36师也没逃脱同样的命运,在后来的武汉保卫战中36师损失殆尽。

换装苏械

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后,国民政府并没有放弃对这些战功卓著部队的整补。1938年,国民政府将87、88、36三个师归属于第71军战斗序列。随后在苏制装备运抵后,第71军又成为第一批接装苏械的部队。经过补充新兵与换装新式装备,第71军重新成为国军主力。

从1938年到1942之间,第71军除了参加一次武汉会战外,其它时间基本上都是以国民政府战略预备队的身份在四川地区进行整训。

1942年5月,第71军开赴滇西掩护远征军撤退。1944年5月第71军参加滇西反攻,经过激战攻占重镇龙陵,进而挥师南下,连下芒市、遮放、畹町,于1945年1月直入缅甸的芒友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

抗战胜利后,第71军空运上海受降,这成了这些曾经的德械师最后的辉煌。

国民政府于1946年5月召开军事争辩会议,会上将国军内战斗力最强、装备最精良的五支部队称为‘五大主力’。而这个时候的第71军却因抗战初期菁华尽失,所以在此后的战斗中无论是取得的战果还是装备的精良程度,第71军都难以跟‘五大主力’中的任何一支部队相比。这时的第71军落选‘五大主力’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战歌仰望星空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什么是国军五大主力,早期三个徳械师为什么没有列入。

1946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压缩地方部队规模,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以统一标准,大致是将原来的集团军改为整编军;军级单位整编为师,称为整编师,辖3旅6团制。

在军事整编会议上,有人提出了五大主力的概念。即五支装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五个整编师(军)为五大主力:

张灵甫整编74师、胡琏整编11师、邱清泉第5军(其拒绝整编);加上因东北仗打的很激烈,没有时间整编,故仍保留中国远征军时编制的孙立人新编第1军、廖耀湘新编第6军。


昆仑关战役时的机械化第5军。

五大主力的概念是1946年提出,已使用美械,与徳械师概念整整晚了10年。

整编第74师,改编自第74军,代表人物王耀武,时任师长张灵甫。辖整编第51、57、58旅,共6个团,27000人,美、国械混编。后在孟良崮歼灭,47年邱维达重建,48年恢复第74军番号。

整编第11师,改编自18军,陈诚土木系主力,时任师长胡琏。辖11、18、118旅和快速纵队,共6个团18300人,全美械装备。47年升级为整编军。48年在双堆集被歼灭,49年由胡琏重建。

第5军,中国第一支机械化军,代表人物杜聿明,时任军长邱清泉。辖荣誉1师、第22师、第200师,全美械装备。47年扩编为整5军,全军5万余人。49年1月歼灭于陈官庄。

新编第1军,起源于稅警总团,代表人物、军长孙立人。辖新22师、新38师、第50师。全美械装备,后被陈诚拆为新1军、新7军,辽沈战役被歼灭。新编第6军,起源于新1军分拆,代表人物、军长廖耀湘。


30年代,蒋介石想以德军为模板改组中国陆军,抗战爆发前共完成8个徳械师。其中第36、87、88师因战功卓著升级为军,但只有一个空架子。

30年代,中德合作期间,国军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按照德国的军事装备和训练标准所改编、组建的新式陆军师。统称为德械师。是当时国军最强的陆军师。

达到德式标准的有: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国军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作为国军主力的德械师参加了整个松沪会战,仅10月5日至9日,5天的时间德械师就损失过半。上海失守后德械师均退至南京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损失惨重,至此德械师名存实亡。


徳械师第36师,师长宋希濂。其后以三个徳械师为基础重编第71军,军长陈明仁,在四平大战过林彪。

淞沪会战,宋希濂率第36师自西安经火车转运至上海,即投入沙泾港、岳州路作战,击退日军多次进攻。在汇山码头,打得日军向英军投降、一批日军增援部队退回军舰。名动全国。

上海会战后,第36师随即投入南京保卫战。驻守挹江门一带,因控制小火轮,撤退时有便利。在司令部撤退后即撤往江北,所以是3个徳械师编制最完整的一个。

宋希濂因南京失守战后追责被免,回老家一段时间。1938年5月复出,接任王敬久第71军军长。武汉会战后,该军进行整顿重组,辖第36、87、88原三个徳械师。

40年宋希濂升任第34集团军后,陈柯瑞接任第71军军长。42年陈柯瑞调离,钟彬任军长。45年陈明仁接任军长。所以当年林彪血战四平,陈明仁第71军的基干部队,就是当年的三个徳械师啊。


烟酒阁大学士


我们常说的德械师指的是,

国军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按照德国的军事训练标准所改编和组建部队。只不过36师、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的改编程度最好,所以相对来说关注度最高。

但是,德械师并不是只是三个,而是十几个。五大主力的前身,其实也都是“德械师”。



(抗战前编练的第一期10个德械师)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新一军的前身之一税警总团;新六军的前身之一第14师。在抗战之前也是德械王牌部队。

我们现在之所以想到德械师,就只提这三个师和教导总队,是因为这三个师出自于蒋介石的警卫部队,标准的嫡系中的嫡系。假若放在古代,它们就是皇帝的“御林军”,出身高贵。

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就战斗力来说,这三个德械师未必就比五大主力的前身部队强。


抗战胜利后的整编会议上,军委会之所以将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并列为五大主力,是因为这五个军的人员配置最好,关键是最能打。

这五个军的装备虽然也最好,但是并不是只有五大主力才是美械部队。其实,三个德械师所属的第七十一军也是美械部队。就装备来说,不见得比五大主力差多少。


南京保卫战后,三个德械师基本打残。说到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网上谣传德械师是因为被打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实这是不对的。这三个师的番号不仅没有被取消,反而一直得以保留。

后来经过整编,三个德械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仍然是中央军嫡系部队。这个军的番号一直使用到了解放战争后期。


王敬久、宋希廉、陈瑞河、钟彬、陈明仁都担任过这个军的军长。

可能这几个人的名字,很多人不熟悉。我简单的说几句,除了陈瑞河是黄埔二期生之外,其余四个都是黄埔一期生。

军长全部由黄埔一期或是二期生担任,七十一军的嫡系身份,不用我多说了吧?


那么五大主力为什么就没有七十一军呢?

因为战功确实太少了!

别说七十一军不是五大主力,连胡宗南的第一军也不是五大主力。要知道胡宗南的第一师,可是号称“天下第一旅”(师整编为旅)。也照样不是五大主力。

三个德械师在组成七十一军后,虽然也打过滇西反攻,四平战役这种硬仗,日寇和解放军都吃过这个军的亏。后来也获得美式装备,成为国军中的王牌美械部队。

但是客观的讲,七十一军跟五大主力比,差距挺大的。而且最要命的是,蒋委员长并不喜欢七十一军。

宋希濂和陈明仁虽然都是蒋校长的学生,但是一直受排挤。七十一军虽然是嫡系,但是在委员长心里,没有五大主力重要。

所以,五大主力没有三个德械师很正常。抗战前,三个德械师未必就是最强的部队,只是装备和名气稍微好一点而已。国军又不是只有这三个德械师!

五大主力的身份,是这些部队在抗战中打出来的。七十一军的战功跟五大主力比,确实要差一截。

『是主力,但不受重用,也难堪大用』,我觉得这就是对三个德械师和第七十一军最好的定位。


Mer86


常说的三个德械师为第36师、第87师、第88师,这三个师参加了淞沪会战,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刚参加完淞沪会战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之后,这三个德械师的武器装备丢失得差不多了。之所以为德械师,是根据中德合作装备起来的,德国卖给中国武器,中国用钨矿给德国以物易货。中日战争爆发之后,由于日本与德国都是轴心国,德国在外交上不得不与中国断交。中德断交之后,加之这三个师在南京保卫战之后就不复存在了(番号是存在的),蒋介石已经没有德式武器来重新装备这三个师了。而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为“第18军、第74军、第5军、新1军、新6军”(按照组建的时间排序),这五大主力都是一个军,没有一个是师级编制;且这些军都是靠自己的战绩获得这种荣誉的。三个德械师虽然武器装备比较好,但是在南京保卫战之后就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