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百姓在隔岸观火,好像与自己无关,为什么会这样?

大公异闻


清朝是历史上对国民进行愚民统治最厉害的朝代,经过清朝200多年的统治,清朝人麻木、顺从、愚昧,达到了历史的最巅峰。晚清在被列强入侵的时候,晚清百姓所反映出的神情举动,恰恰是对清朝愚民策略最有力的讽刺。

清朝的百姓,完全没有了大国国民的风采。大多数人,用行死走肉来形容也不为过。不知何为国家,何为民族,甚至不知何为自己。可以看到晚清的史料,百姓看到诸如刑场、战场等热闹场面,基本上都是一窝哄的趋之若鹜。

记得晚清德国入侵胶州湾的时候,德国的士兵是被清朝的百姓背上岸的。至于上岸的是什么人,他们来干什么,却是没有人关注的,好像这些人与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一样。

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比如对待义和团俘虏(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普通的百姓),一两个联军士兵,就可以指挥一群清朝人把大坑挖好,挖好以后自己乖乖地跳下去。当然,如果旁边还有看热闹的清朝百姓的话,往往也会拍手称快,“好看!好看!”。

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沿途也有大量看热闹的天朝子民。尽管处在天子脚下,他们什么世面没有见过?一直不乏京城豪强的优越感。但是突然见到这么多花花绿绿的外国人,京城百姓还是很震惊的,“好看,好看!”,这又是一个可以向他人炫耀的谈资!如果没有亲眼看到联军进城,那还真是大大的损失了!

历朝历代,但凡强大的王朝,必有强大的国民。有了强大的国民,是王朝能够兴盛繁荣的必要条件。而有清一朝,百姓为草芥,朝廷对子民的统辖,简单来讲,就是奴化。大清王朝如此,何以与列强抗衡?


苏绽


因为这是封建国家的常态,封建国家民众并不认为自己对这个国家负有什么责任。


这绝不是清朝一个朝廷如此,历朝历代都是这样。


明朝江阴之所以反清,起因并不是因为对明朝有什么感情,是因为清朝下达剃发令后江阴士绅去衙门恳请清朝官吏允许江阴百姓不剃发,遭到拒绝后群情激奋的江阴民众这才打死清朝官吏,宣布不服从清朝统治的。


再说远一点,金国完颜亮曾经认为燕赵地区老百姓就像墙头草,谁势力大就服从谁。“幽燕之民少忠义,宋来从宋,辽来从辽,我来从我……”


原因是不管封建王朝是怎么宣传,但是封建王朝民众缴纳的税赋说到底是一种“贡赋”,类似于保护费。


既然是保护费,又怎么能期望民众对收取保护费的组织有什么爱戴?


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两个涉黑组织就一家菜市场保护费问题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菜市场的菜贩们加入其中一家涉黑组织打另一家的?菜贩们都是能这两家打完后,然后把保护费交给胜利者的。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老百姓隔岸观火,这不仅是清朝统治的失败,更是封建王朝这种体系的全面溃败。


其实封建王朝体系与英国为代表的君宪国家体系优劣,清朝最保守最守旧的官员都看得一清二楚。


刘锡鸿是晚清著名保守派官员,他最有名的事情是作为郭嵩焘的副手代表清朝出访英国回国后,大肆诋毁郭嵩焘,说郭嵩焘数典忘祖云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保守派官员,在出访英国过程中对英国与当时清朝的异同是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的。


在英国时,有一次日本特使井上馨拜访郭嵩焘时谈到英国国民踊跃纳税,而日本国民却经常性的偷税漏税。结果刘锡鸿发表了一番非常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英国人的税收是经议会讨论的,征什么税、税花在哪里,百姓是清楚的,当然愿意交;而清朝与日本,收多少、怎么收、花在哪儿……统统是糊涂账,谁愿意交呢?


最后刘锡鸿还总结说“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则势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故也。”郭嵩焘听了之后大为惊讶,称赞刘锡鸿“此论至允”。


你看,就连晚清保守派官员自己私下对封建王朝制度本身有什么弊病都看得一清二楚。


更好玩的是刘锡鸿在出访英国前谈到学习西方时,都毫不讳言之所以不能学习西方,是因为我们“(化)天下为家已更数千载,政令统于一尊,财富归诸一人,尊卑贵贱体制殊严,士农工商品流各派。矧(况且)其在逐末之人何得妄参国是……使富商大贾视官宦如帝天,偶一盼睐便可以为至荣极宠,斯匍匐以献其财力而惟恐不纳矣。”


刘锡鸿这段奏折完全可以解答为什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百姓在隔岸观火”了:这封奏折的核心意思是清朝与西方国情有别,怎么能让平头老百姓参与国事?清朝必须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必须让有钱人把官府当做天,当做上帝,捐全副身家给官府都怕官府不收才行。


既然清朝上下把民众视作奴仆贱民,那么也就别怪老百姓关键时刻袖手旁观了。


克罗采和春天


一个腐败的政府,贫富差距大,百姓有苦无处诉,有理无处讲,政府欺压百姓,政府的形象败坏,百姓笑在脸上恨在心里,这样的政府,百姓当然愿意它倒台,这就是八国联军进中国,受到百姓欢迎的主要原因,不然八国联军一共才八千多人,怎么会推翻有几十万兵的政府呢。


同生195


看看下面的照片吧,不光光是看热闹,还有帮八国联军带路的,还有帮忙扶梯子的,还有送粮食送水的,还有送锦旗的……

看热闹就不用说了,刚开始连八国联军都惊讶,这些老百姓是怎么了?太气定神闲了吧。真打起来,哎呦,“带路党”也来了。

(华勇营)

当时的带路党主要分两类,第一是“华勇营”。这些人是八国联军侵华中的中国人部队,他们被雇佣了来打仗。因为熟悉地形,所以充当了马前卒,作战也非常勇猛。

第二种“带路党”就是教民。当时义和团运动针对洋人和教民,所以教民们恨义和团,见了洋人赶紧跑过去带路。

八国联军攻北京城外城的时候,通过教民的带路,顺利通过广渠门附近的下水道钻了进来。


《时务报》创始人汪康年也在自己的笔记中记载了“带路党”的事情,其中有这么一件事:八国联军进城之后,溃散的义和团人员没吃没喝,就跑到了富人韩某的家里,勒索一万金。韩某想讲讲价,竟然被杀了。

韩某的妻子本来准备找衙门的,后来一想,还是找洋人管用。于是,她给洋人带路,顺利灭了这伙义和团人。

还有,看照片,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还有帮忙扶梯子的。

人家进城之后,清朝官员更加无下限,敲锣打鼓送锦旗来了。

然后就是帮忙送粮食的,看看运输大队的规模,你能想象他们是给八国联军运粮吗?

当时的一位俄国战地记者记载:“……中国的农民从事着和平劳动,他们抱怨着遭到自己国家士兵的抢劫,他们倒水给我们喝,对我们十分恭顺……在回来的路上,有一个中国农村非常友好地接待了我们。村民们用茶水款待我们,并要我们送一些俄国旗给他们。


为什么老百姓会这样呢?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

满清官员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纵容拳匪烧杀抢掠,老百姓早就不想忍了。再者说,满清的“文字狱”统治,早就把当时中国人的骨气磨没有了。既然都是当奴才,为什么不选一个好一点的主子?

精神上的奴役,让很多人习惯了跪着。要记住这段历史,站起来。


七追风


对于一个盘剥老百性,贪污腐化,人神共愤,无可救药的政府。当他遇到危难时,我不但隔岸观火,而且还要临门一脚,送他去西天。






寒松24517716675


一个政权,腐败,暴力,欺压老百姓,剥削老百姓,人神共愤,已经痛失民心,当有一方势力能推翻他,你说老百姓会帮政府吗?老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大的国度,老百姓都痛恨政府,这样的政府能不完蛋吗


杨威177487788


打个比方说,你们村有个流氓无赖整天打你,骂你,欺负你,而你却毫无办法,突然有天县城里来了一个大流氓,来打你们村小流氓,打的挺惨,请问你会不会去帮助你们村的这个流氓呢,道理就是这样,反正我不会去帮助本村的流氓,打死才好呢


堕落凡间


腐败遭人恨,腐败政府必亡,历史教训应警钟长鸣,清政府,国民政府,蒋家王朝为何灭亡,都是一个“贪”字,人民是汪洋大海,腐败政府是一叶小舟,民心是暴风骤雨,违民心者,违天理,自取灭亡是必然,同意的举手🙋‍♂️举手🙋。


犀利哥爹


失信于民的结果,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把国人当傻子。所有利益归于朝廷那波人,对于百姓的疾苦视若罔闻。所以才导致百姓希望换掉统治者。。。


蘭育


这个是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老百姓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下,经受了太多绝望与无奈,加之我们一直以来灌输的思想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不能跨越超出,如有之那就是不孝不忠不义。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统治者已然逃走,何谈进攻啊,就是大摇大摆走进去,老百姓呢,反正是受压迫,原先的压迫逃走了,现在来这个新奇人物说不准能好些,绝对有不少人是抱有这样的想法。农耕文明下生活的他们哪里见过眼前的场景,何不就站着观看,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很少见的。这时的百姓还完全出于不知所以然的地步,很谈觉醒。

这些侵略者抢走太多东西,强大的武力以及人们坚固的奴役性,老百姓即使心有不爽也不敢说出来,就那样逆来顺受着,反正只要有吃有喝就行,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根本还没有生长出或者说是激发出国家真正的概念。国和家什么关系,应该只有少数人知晓。

再者就是平时的吃不饱穿不暖,在这时忽然有了很多机会得到食物,混乱中总比平静严格时强,随便摸索就能找到想要的,起码机会增加了。看着这些外来者把封建统治者挤压的抬不起头,他们心里泛起享受的波澜,让你们也尝尝被压迫被欺负的滋味。多是这种。

我们的思想没有教授国家概念和完整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我们一直是天朝大国,等着别人来朝圣呢,怎么可能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这是不可思议的。集体荣誉感是什么,大概很少有人明白。你们侵略你们的,我过我的生活,似乎并不影响。总就是种地烧火做饭,有什么区别。多是这种想法吧。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一大批促进民众觉醒或觉醒的运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