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老百姓在隔岸觀火,好像與自己無關,為什麼會這樣?

大公異聞


清朝是歷史上對國民進行愚民統治最厲害的朝代,經過清朝200多年的統治,清朝人麻木、順從、愚昧,達到了歷史的最巔峰。晚清在被列強入侵的時候,晚清百姓所反映出的神情舉動,恰恰是對清朝愚民策略最有力的諷刺。

清朝的百姓,完全沒有了大國國民的風采。大多數人,用行死走肉來形容也不為過。不知何為國家,何為民族,甚至不知何為自己。可以看到晚清的史料,百姓看到諸如刑場、戰場等熱鬧場面,基本上都是一窩哄的趨之若鶩。

記得晚清德國入侵膠州灣的時候,德國的士兵是被清朝的百姓背上岸的。至於上岸的是什麼人,他們來幹什麼,卻是沒有人關注的,好像這些人與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一樣。

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比如對待義和團俘虜(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普通的百姓),一兩個聯軍士兵,就可以指揮一群清朝人把大坑挖好,挖好以後自己乖乖地跳下去。當然,如果旁邊還有看熱鬧的清朝百姓的話,往往也會拍手稱快,“好看!好看!”。

聯軍進北京的時候,沿途也有大量看熱鬧的天朝子民。儘管處在天子腳下,他們什麼世面沒有見過?一直不乏京城豪強的優越感。但是突然見到這麼多花花綠綠的外國人,京城百姓還是很震驚的,“好看,好看!”,這又是一個可以向他人炫耀的談資!如果沒有親眼看到聯軍進城,那還真是大大的損失了!

歷朝歷代,但凡強大的王朝,必有強大的國民。有了強大的國民,是王朝能夠興盛繁榮的必要條件。而有清一朝,百姓為草芥,朝廷對子民的統轄,簡單來講,就是奴化。大清王朝如此,何以與列強抗衡?


蘇綻


因為這是封建國家的常態,封建國家民眾並不認為自己對這個國家負有什麼責任。


這絕不是清朝一個朝廷如此,歷朝歷代都是這樣。


明朝江陰之所以反清,起因並不是因為對明朝有什麼感情,是因為清朝下達剃髮令後江陰士紳去衙門懇請清朝官吏允許江陰百姓不剃髮,遭到拒絕後群情激奮的江陰民眾這才打死清朝官吏,宣佈不服從清朝統治的。


再說遠一點,金國完顏亮曾經認為燕趙地區老百姓就像牆頭草,誰勢力大就服從誰。“幽燕之民少忠義,宋來從宋,遼來從遼,我來從我……”


原因是不管封建王朝是怎麼宣傳,但是封建王朝民眾繳納的稅賦說到底是一種“貢賦”,類似於保護費。


既然是保護費,又怎麼能期望民眾對收取保護費的組織有什麼愛戴?


什麼時候我們看到過,兩個涉黑組織就一家菜市場保護費問題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菜市場的菜販們加入其中一家涉黑組織打另一家的?菜販們都是能這兩家打完後,然後把保護費交給勝利者的。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老百姓隔岸觀火,這不僅是清朝統治的失敗,更是封建王朝這種體系的全面潰敗。


其實封建王朝體系與英國為代表的君憲國家體系優劣,清朝最保守最守舊的官員都看得一清二楚。


劉錫鴻是晚清著名保守派官員,他最有名的事情是作為郭嵩燾的副手代表清朝出訪英國回國後,大肆詆譭郭嵩燾,說郭嵩燾數典忘祖云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保守派官員,在出訪英國過程中對英國與當時清朝的異同是有著異常清醒的認識的。


在英國時,有一次日本特使井上馨拜訪郭嵩燾時談到英國國民踴躍納稅,而日本國民卻經常性的偷稅漏稅。結果劉錫鴻發表了一番非常有見地的看法,他認為英國人的稅收是經議會討論的,徵什麼稅、稅花在哪裡,百姓是清楚的,當然願意交;而清朝與日本,收多少、怎麼收、花在哪兒……統統是糊塗賬,誰願意交呢?


最後劉錫鴻還總結說“此法誠善,然非民主之國,則勢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國長久,君民兼主國政故也。”郭嵩燾聽了之後大為驚訝,稱讚劉錫鴻“此論至允”。


你看,就連晚清保守派官員自己私下對封建王朝制度本身有什麼弊病都看得一清二楚。


更好玩的是劉錫鴻在出訪英國前談到學習西方時,都毫不諱言之所以不能學習西方,是因為我們“(化)天下為家已更數千載,政令統於一尊,財富歸諸一人,尊卑貴賤體制殊嚴,士農工商品流各派。矧(況且)其在逐末之人何得妄參國是……使富商大賈視官宦如帝天,偶一盼睞便可以為至榮極寵,斯匍匐以獻其財力而惟恐不納矣。”


劉錫鴻這段奏摺完全可以解答為什麼“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老百姓在隔岸觀火”了:這封奏摺的核心意思是清朝與西方國情有別,怎麼能讓平頭老百姓參與國事?清朝必須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必須讓有錢人把官府當做天,當做上帝,捐全副身家給官府都怕官府不收才行。


既然清朝上下把民眾視作奴僕賤民,那麼也就別怪老百姓關鍵時刻袖手旁觀了。


克羅採和春天


一個腐敗的政府,貧富差距大,百姓有苦無處訴,有理無處講,政府欺壓百姓,政府的形象敗壞,百姓笑在臉上恨在心裡,這樣的政府,百姓當然願意它倒臺,這就是八國聯軍進中國,受到百姓歡迎的主要原因,不然八國聯軍一共才八千多人,怎麼會推翻有幾十萬兵的政府呢。


同生195


看看下面的照片吧,不光光是看熱鬧,還有幫八國聯軍帶路的,還有幫忙扶梯子的,還有送糧食送水的,還有送錦旗的……

看熱鬧就不用說了,剛開始連八國聯軍都驚訝,這些老百姓是怎麼了?太氣定神閒了吧。真打起來,哎呦,“帶路黨”也來了。

(華勇營)

當時的帶路黨主要分兩類,第一是“華勇營”。這些人是八國聯軍侵華中的中國人部隊,他們被僱傭了來打仗。因為熟悉地形,所以充當了馬前卒,作戰也非常勇猛。

第二種“帶路黨”就是教民。當時義和團運動針對洋人和教民,所以教民們恨義和團,見了洋人趕緊跑過去帶路。

八國聯軍攻北京城外城的時候,通過教民的帶路,順利通過廣渠門附近的下水道鑽了進來。


《時務報》創始人汪康年也在自己的筆記中記載了“帶路黨”的事情,其中有這麼一件事:八國聯軍進城之後,潰散的義和團人員沒吃沒喝,就跑到了富人韓某的家裡,勒索一萬金。韓某想講講價,竟然被殺了。

韓某的妻子本來準備找衙門的,後來一想,還是找洋人管用。於是,她給洋人帶路,順利滅了這夥義和團人。

還有,看照片,八國聯軍打進來的時候,還有幫忙扶梯子的。

人家進城之後,清朝官員更加無下限,敲鑼打鼓送錦旗來了。

然後就是幫忙送糧食的,看看運輸大隊的規模,你能想象他們是給八國聯軍運糧嗎?

當時的一位俄國戰地記者記載:“……中國的農民從事著和平勞動,他們抱怨著遭到自己國家士兵的搶劫,他們倒水給我們喝,對我們十分恭順……在回來的路上,有一箇中國農村非常友好地接待了我們。村民們用茶水款待我們,並要我們送一些俄國旗給他們。


為什麼老百姓會這樣呢?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

滿清官員欺壓百姓為非作歹,縱容拳匪燒殺搶掠,老百姓早就不想忍了。再者說,滿清的“文字獄”統治,早就把當時中國人的骨氣磨沒有了。既然都是當奴才,為什麼不選一個好一點的主子?

精神上的奴役,讓很多人習慣了跪著。要記住這段歷史,站起來。


七追風


對於一個盤剝老百性,貪汙腐化,人神共憤,無可救藥的政府。當他遇到危難時,我不但隔岸觀火,而且還要臨門一腳,送他去西天。






寒松24517716675


一個政權,腐敗,暴力,欺壓老百姓,剝削老百姓,人神共憤,已經痛失民心,當有一方勢力能推翻他,你說老百姓會幫政府嗎?老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大的國度,老百姓都痛恨政府,這樣的政府能不完蛋嗎


楊威177487788


打個比方說,你們村有個流氓無賴整天打你,罵你,欺負你,而你卻毫無辦法,突然有天縣城裡來了一個大流氓,來打你們村小流氓,打的挺慘,請問你會不會去幫助你們村的這個流氓呢,道理就是這樣,反正我不會去幫助本村的流氓,打死才好呢


墮落凡間


腐敗遭人恨,腐敗政府必亡,歷史教訓應警鐘長鳴,清政府,國民政府,蔣家王朝為何滅亡,都是一個“貪”字,人民是汪洋大海,腐敗政府是一葉小舟,民心是暴風驟雨,違民心者,違天理,自取滅亡是必然,同意的舉手🙋‍♂️舉手🙋。


犀利哥爹


失信於民的結果,說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把國人當傻子。所有利益歸於朝廷那波人,對於百姓的疾苦視若罔聞。所以才導致百姓希望換掉統治者。。。


蘭育


這個是多方面的原因,主要還是老百姓長期處於封建統治下,經受了太多絕望與無奈,加之我們一直以來灌輸的思想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不能跨越超出,如有之那就是不孝不忠不義。

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統治者已然逃走,何談進攻啊,就是大搖大擺走進去,老百姓呢,反正是受壓迫,原先的壓迫逃走了,現在來這個新奇人物說不準能好些,絕對有不少人是抱有這樣的想法。農耕文明下生活的他們哪裡見過眼前的場景,何不就站著觀看,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很少見的。這時的百姓還完全出於不知所以然的地步,很談覺醒。

這些侵略者搶走太多東西,強大的武力以及人們堅固的奴役性,老百姓即使心有不爽也不敢說出來,就那樣逆來順受著,反正只要有吃有喝就行,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根本還沒有生長出或者說是激發出國家真正的概念。國和傢什麼關係,應該只有少數人知曉。

再者就是平時的吃不飽穿不暖,在這時忽然有了很多機會得到食物,混亂中總比平靜嚴格時強,隨便摸索就能找到想要的,起碼機會增加了。看著這些外來者把封建統治者擠壓的抬不起頭,他們心裡泛起享受的波瀾,讓你們也嚐嚐被壓迫被欺負的滋味。多是這種。

我們的思想沒有教授國家概念和完整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我們一直是天朝大國,等著別人來朝聖呢,怎麼可能發生現在這樣的事情,這是不可思議的。集體榮譽感是什麼,大概很少有人明白。你們侵略你們的,我過我的生活,似乎並不影響。總就是種地燒火做飯,有什麼區別。多是這種想法吧。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維新變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一大批促進民眾覺醒或覺醒的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