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说他带的研究生名额已满,叫学生挂在其他老师的名下,实际还是他带,有什么影响吗?

手机用户51356267685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鲜见,通常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研究生的招生名额,每个老师是固定的,一个博士生导师,一年最多有两个硕士,一个博士的招生名额。但有的老师项目多,研究经费多,就希望能招更多的学生。这个时候就可以和有名额,但是还没招到学生的老师进行协调,借用他的名额进行招生,但学生还是由自己来带。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通常都发生在同一个系里的老师之间,大家研究方向也比较接近,因此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不仅研究生如此,博士招生也同样。由于博士名额更紧张,有的老师真心想招那个学生,就会去其他老师那里去借名额。把学生挂在其他导师名下,实际上由自己来带。



既然是借名额,那么下一年其他老师需要,就得把自己的招生名额让出来,算是还给他了。

一个学校一个学院的招生名额是固定的,但总有老师能招到更多的学生,有的老师却用不完名额。为了避免招生名额的浪费,所以老师之间会有这种协调。对于学生来说,不用太担心,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我经常会遇到这种事。发生这种事是常态。

依照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是: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的时候,会出现对一些导师的“扎堆报”、其他导师无人问津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学院相关领导会统筹分配一下,把报某一些“热门”导师的研究生名额调配到别的导师名下。



但是,经常会遇到一些研究生对某位导师“情有独钟”、不愿被调配的情形,作为一种安慰手段,导师会许诺研究生服从调配,自己做不具名的导师。比如我就遇到过一位执着想追随我的研究生,被调配到了别的导师门下,很委屈,为了安慰她,我许诺做她的编外导师,门下弟子聚餐的时候,都带着她一起聚。

但其实这种许诺很不靠谱,试验了2次,我后来就放弃了。为什么?源于不同导师学术研究和风格的差异,在论文选题和研究思路上,影子导师和实际导师之间可能会出现意见相悖。对于研究生而言,如何妥善处理好这种关系有时候会很困惑,情形有点类似“一山不能容二虎”。而且,影子导师,对于实际导师而言,是比较伤自尊的存在。

所以,我的经验,既然挂到别的导师门下,就安心追随实际导师,别“心猿意马”,“脚蹬两只船”,否则吃亏的最后还是自己。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我本人目前就是被A导师指导,但是挂名在B导师名下。

不请自来,看了一下好些答案,觉得有些人瞎答!

首先,如果是导师主动要求的挂其他老师名下,那基本没有影响,

可以放心的去读他的研究生,因为这同时也给了你一次选择的机会,

我以及我的同学有好几个都是这样的,这种挂名与培养导师不一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大导师是一个独立PI(一般为博导大牛),课题组下面有好多小老板(硕导或博导都有)。这种课题组的学生有两种培养模式,一种是集体培养,也就是所有的导师的学生吃大锅饭,项目主要来源于大导师,小老板辅助接课题负责课题等。所有学生不论挂在哪个老师名下,都由大老板统筹,所以没有影响。你的情况一般就是这样。二是个别小老板有自己独立的课题没有参活在大课题组里面,他需要人独立做点事情,这时候小老板的学生就可能归小老板自己带,学习生活都在一起,但是管理上你与大导师没有什么关系。这两种情况在发文章的时候没有太大区别,基本就是你是一作者挂名老板是二作或通讯作者,或者你的挂名老板是一作者,你是二作。具体的话得看各个学校学院的毕业要求,一般老师会依照毕业要求署名。

第二。大导师是独立PI但是挂名的导师不在这个课题组(或者挂名导师刚好长时间出国交流或借调了)。也就是说挂名的导师自己没招到学生,由大导师协调将他的名额借用给你,而你在大导师课题组与挂名老板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我也有同学是这样的,只要老师上面沟通合适,在满足你毕业要求关于挂名导师文章署名的条件下,也是没有影响的。

那么我说有选择机会的主要还是基于第一条,因为谁也说不准到底你适合哪个导师的方向,因此大部分挂名都发生在第一种,这时候如果入学后觉得小老板方向跟你更切合,或者你不喜欢大老板做的方向了,完全可以组内协商,侧重帮小老板做项目。

所以不会有影响的,放心吧。总归你可以说你是A的学生的同时你还可以说你是B的学生。


Lzujohn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有体会,现在大学里面这种情况很普遍,我可以告诉你,影响是有的,但是不大。

下面我仔细的说一说,根据自身情况来说的,关注一波呗!

影响获奖

挂在别人名下,那么该生的在学信网上面的第一导师就是挂名导师。一般研究生发表论文,第一作都是导师姓名,而您儿子这种情况,论文一作就是带的导师名字,他只能二作。

而学校评奖,学生发表的论文是占很大比重的。但是,要求是学生发表的论文一作必须是学信网上面的导师,那么这时候带的导师是您儿子的论文一作,所以,您儿子的奖就很有可能拿不上了。



但是如果您儿子非常努力,自己以一作发表文章,这时候就能评上了,但是学生以一作发表文章很困难。

基本上,毕业不太影响,只要自己有论文,但是各校规则不同,如果必须自己和挂名导师发表一篇,毕业就可能麻烦。



总的来说,只要自己能以一作发表文章,那就没有重要影响。


eeprom王同学


不请自来。因为我看到一群啥都不懂的人在胡扯,实在看不下去了。

我本人研究生就是挂靠在其他老师名下的,也就是挂名导师。还有一个实际带我的老师。没什么问题,平时跟两个导师汇报工作,关系很好,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这样,也没听说谁不能毕业,谁又被为难了。

有些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简直就是胡扯,你们知道不知道你们瞎说的一句话就可能害了别人一辈子。做人,说话,做事得有良心!

因为国家规定了每个导师只能带一个学生,一些特殊的导师,比如院士学科带头人,比较有名气有能力的,是可以带两个研究生的!!!

一般导师真的跟你谈说让你挂名,基本上就会带你了,不然直接说没有名额就行了,何必推荐你去挂名?而且一般挂名导师都是带你的导师带你认识的,不存在以后不管学生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挂名导师?主要是因为有的老教授精力不足,或者一些教授平时主要忙于行政工作,我挂名导师就是属于这类,没有足够时间带学生,所以有这样的挂名导师!


低调的石头花


我读博士的时候,我的导师跟另外一个老师联合指导我的师兄,结果老师学生都不好过。

老师A觉得学生论文已经达标了,老师B觉得不行,学生被夹在中间,不知道往哪个方向修改。最后两个老师协调了很久,学生自己耽误了挺长时间不能毕业。

对于学生来说,最好不要跟跟这样的导师。理由如下,

其一,既然研究生已满说明导师已经带了超出学校允许的数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超出允许的范围,势必会分配在你身上的精力会有限,不利于你的学术成长。

其二,这样带学生会为后面带来不小的隐患。踢皮球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科学研究做的好坏是比较主观的,有时候有两个爸反而会因为要求的尺度不一,造成学生难于毕业或者迷茫。

总之,尽量选一个导师,这样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期间可以找其他老师请教,提高研究能力。

如果喜欢我的答案,就顺手点赞加关注吧。


量化投资答滴酱


1.如果挂名的老师是教授,那么你可能有外派的机会(副教授不能外派学生,就是联合培养的意思)。

2.如果你的导师带你,挂在其它老师的名字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老师是正经八北搞科研的老师的话,他也会好好管你,你做实验,发文章。评奖学金,一点没有影响。

3但是如果带你的老师不搞科研或者项目,(毕竟有些老师没有项目),那么你研究生恭喜你,白读啦。无论奖学金评定啥的,基本没你的份。

4如果带你的老师名额满了,到他是一个会让你学到东西的人,我建议就跟着他,挂别人名字其实也没有什么影响。研究生毕竟是要去学东西的,你想跟的老师我想应该一定也是优秀的。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师弟师妹,师姐师哥。不要错过好的老师。


飞天小女警144091932


做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工科研究生告诉你,导师基本上没啥影响,挂在谁名下都一样,最主要的还是要看研究方向是啥。最多是在开题或毕业需要导师签字这种形式上的东西需要找挂名的那个导师外,其他基本和挂名的导师无关。

这样不仅没有影响,其实还有好处,实际上有两个导师带着你,当你毕业遇到麻烦的时候,挂名的那个导师也会帮你,因为学生毕不了业影响的是挂名的那个导师。我课题组有个同学就有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带那个同学的导师压着他的文章不给他发,让他无法毕业,他自己也没去找挂名的导师,结果没拿到学位证。最后毕业前找挂名导师签字时才知道原来他没有拿到学位证,挂名导师说那同学为什么不提前去找他,不然可以帮他把文章发了。


甘叔叔来也


初试、复试后,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本该高兴开心时听到心仪已久的导师说自己带的研究生名额已满,让挂在其他老师名下,并承诺培养过程还是由他负责,这对于踌躇满志等着跨入研究生行列的你还说,闹心是肯定的。

不过不要着急,其实谁的名下是次要的,成为硕士研究生是当务之急,至于导师是谁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导师并不是不欣赏你,把你推到别人那里,而是在高校每位导师的研究生额度都是有限额的,不能随心所欲。有些时候,赶上某年仰慕者云集,且初试、复试均发挥良好,导师的额度紧张是很正常的情况,而导师能够帮你转挂到其他老师名下,说明了老师对你的认可,愿意你成为他们团队的一员,这就足够了。

只要导师在日后的教学与科研中都把你等同直系弟子,你能跟着导师的团队一起工作和科研,你是谁名下的学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的。

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是能够跟随导师团队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通过自身刻苦专研早日发表有水平的、高质量的论文等科研成果,论文发表在学校认定等级的相应期刊,不仅能够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金奖励,还有获得保送或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

不要纠结究竟是谁的学生,专注于开始你的研究生之旅,提升个人的各方面能力,不是你以导师为依靠,而让导师以你为荣耀才是最正解。


清姐有话说


专业的事果然还是要专业的人来答,上面的答案胡说八道的太多,为防止你被误解,不请自来了。

我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而且这种情况很普遍,潜规则都算不上,纯属光明正大的操作,赶紧叫你儿子收拾铺盖报道去,别浪费了宝贵机会。

名义导师与实际导师本来是同一个个体的,但随着科研扩招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慢慢的出现了一些变化。两者分离通常来源于两种情况:

第一:学科属研究组制(PI),组内名额调配

第二:独立导师间的协商(同学院),暂借名额等情况,有借有还的。

第一种情况最是普遍,现如今的实验组抱团现象严重,既为了壮大学科实力,也是教师为自身前途着想。大一点的组甚至有十几个老师,但比较常见的是5-6个。各老师职称不一,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掌握的招生名额也是不同的。

课题组由PI组长统领全局,掌握学科方向,共享实验资源。各个导师之间的招生资格以及招生名额数是不同的,既独立又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当导师名额已经用完,而别的导师却没招到心仪的学生,完全可以先把名额让渡出来,对实验组是利益最大化的最优解,对学生自身而言,依旧是本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没有任何的不同。

另外,组内的PI组长或一些大导师、名教授,因身兼多职,行政比较多,通常会把自己名下的学生分配给组内其他导师培养,这也算是以大欺小,但对青年教师而言,确也是一件好事,能在自己没有招生资格的时候,指导学生推进课题研究,早出成果晋升。那些被分配的学生不就是顶大教授弟子的身份,实际青年老师培养吗?

第二种情况也是差不多,只不过是导师的归属不太一样,不属于组内调配。导师之间可能是完全独立的,但关系比较好,恰巧其中一个有名额空缺,暂时借给你,来年肯定是要归还的。如今你所说那个导师名额满了,还想办法要录取你儿子,看得出来,他还是比较器重人才,算是一个好老师了。

这两种情况对学生的论文发表不会有影响,自然科学发表论文,导师所占的位置是通讯作者,学生只要保证自己是第一作者就行了,通讯作者可以有多个,3个以内比较常见。至于是谁、有几个,和第一作者无关,这该是导师间沟通解决的事情。导师和学生抢第一作者,实在有点丢人。

至于可能涉及利益,也就是各类评评奖了。评奖的标准通常是学业成绩作为参考,以文章为主要依据。上面都说了文章已不是问题,评奖又何来分别对待呢?即便真的被导师抢了第一作者,按照规定,评奖的时候依旧当学生为第一作者的,评奖毕竟是学生间的竞争。

望你好好参考我们这些调导师没什么影响的意见,祝你的儿子在研期间取得好的科研成果,赶紧签录取协议去吧!


越努力,越幸运!

大山博士是一位热衷解大家学业困惑,致力痴呆研究的交叉学科好青年,大家有问题请加关注交流。望不吝赐赞,欢迎评论并发表不同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