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安保险不愿意为培养业务员代理人进行长期投入,而是去收割短期代理人的社会客户资源?

Fibonacci4


你说的培养代理人进行长期投人,是不是指提供底薪、完善的保障体系么?现在不管是主体保险公司,还是保险中介,都是在不停地投入培训中的呢,但业务员都是没有底薪的。现在保险采用人力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模式,与下面这些因素相关:

1、市场购买。

我们国家全民的保险意思还没有上来,即使是需要买保险来管理风险,也没有几个人会主动去购买保险,基本都是等亲朋好友去做保险了,然后对他不停地灌输保险观念,最后认同保险才会购买,或者是看在人情的份上,投一点点钱买份保险。

2、人海战术。

按乔吉拉德说的,每个人背后都有250个人,主要业务团队越大,收回来的保费肯定是越多的,不信看保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国寿、平安人多,无论产品如何,他们的原保费也是最多的。有那个保险从业人员,一进来不是给自己或自己家人买保险呢?然后就到亲朋好友,我做保险两年多了,基本成交的都是之前认识的亲朋好友。

薪酬模式。

其它的工资都是到时间就有工资,不管工作做得如何;而保险则是有业绩发工资,出有单才会有收入,不出单,你的收入也许是负数,辛苦奔波一个月,结果什么也没有。前者工资是过程导向,认识你每天的付出,后者是结果导向,只看你有没有出单,即使你一天跑业务8小时,一个月跑30天,不出单也是没有收入的。

用人模式。

保险都是说的是合伙人,签的是代理合同,一方面不受劳动法的约束,另一方面又让业务员为保险公司所用。不用给这部分人交社保(其实这是对国家的一种损失),还可以随时把这些人清出队伍......

正是因为结果导向,所以不可能提前花太多成本去培养,又正是因为代理制,非体制内员工,不可能花太多经费去培育......

如果是交际花,身边的资源非常好,是可以把保险做得很好的


保险经纪侠


这个本来就是保险代理行业展业的一个典型特征。其实这两者也并不是相悖的,不少保险公司热衷于收割短期代理人的家庭关系,亲友关系,在收割完毕以后,以无法达到绩效或者类似的理由清退,一方面负责人还可以赚取拉新费用,另外一方面,几百万几千万代理人的拓展量级,保证了保险产品可以大量触及此前没有需求而且此后也未必有需求的用户。

当然保险公司也会培养培训中希望能培育长期员工,但从用人模式上看,从人力成本和薪酬体系建设看,如果给员工发比较高的固定薪水,就要忍受保费规模冲劲不足。还不如按件计酬按大小计酬,但这对员工就造成了向心力比较弱的典型用人特色,需要通过培训和公司文化灌输来引导。

但从实际情况看,保险公司确实对于业务员缺乏长期培养考虑,以卖定级别,定收入,定终身。这也导致保险公司的员工流失率较高,更新率较高。


程蝉


分析一下。提问者应该是平安的同事或者曾经从事过平安人寿的。

或许你想说的是为什么底薪只给一年(有责底薪),又或者说你曾经想让公司分配给你一些资源(客户),或者能多给员工更多培训机会?


以上都是分析哈,我说说我个人吧,从去平安开始就争当组长,班长,后来成为营业部主持人,主持大小会议。无论新产品的培训或者增员方面的培训都有我的名额。导致有一段时间都不想去培训了。

第二点你说平安收割短期代理人的社会资源,我看下边一个哥们回答的挺好,我这样理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然了,每个下定决心去保险公司试一试的人都下了很大的勇气,想闯出一番天地,可生活往往事与愿违,没业绩,没增员,怎么办?公司为什么不管管?楼主是这样想的吧?


其实我倒觉得不论公司或者个人,都是双向选择的。

先说业绩吧,谁不是一遍一遍的梳理名单拜访出来的,有哪个是你敢百分百肯定他一定买你的产品的?几乎没有吧。

再说公司,晋升机制摆在那了,他找的是合伙人,代理人,他也不知道找来谁会成为未来的经理总监,谁会成为大咖,但是,培训制度,工作制度,每个人都一样。SO。。。。这就是当今中国保险公司的基本模式。


无论在哪,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更多的选择。


非你不保


中国平安是保险行业中的黄埔军校,对在职人员中,培训是最系统的,新人从入职前的新人职代岗培训,新人入职步步高培训,每天的早训,每个阶段的培训,都是投入大量财力的,如果你只单单认为投入在业务员底薪上,那就是错了,公司会去培养每一个人,但是,不养闲人,只有作出贡献,才会收入更多,平台给你,培训给你,资源在那里,市场在那里,能不能干得好,就靠自身了!


中国平安翟琪


这个问题不止平安公司一家,而是整个保险行业,所有保险公司都是如此。

在国内保险公司中,平安的培训体系是最完整最系统的,这也是整个保险行业都共认的。

保险行业目前都是实行的代理制,没有哪家公司真正实行了员工制,另外保险销售是在所有销售行业,最难做的销售,保险销售是无形的销售,它和市场上有形的产品销售截然不同,工作性质和不稳定的收入,造成了保险行业代理人大进大出的局面,这种现象在目前保险行业中,也是普遍现象。


老兵151025605


代理人不算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代理人的数量庞大,人数是正式员工(内勤)的几十倍,门槛很低,且流动性极大,真正做好的人很少,投入过大会增加成本,保险公司内勤员工人数不多,大多要本科学历,待遇不错有社保


2018大西南


你说的没错。。不过不是不愿意培养而是这公司自己知道保险有多坑爹 就算在牛逼的人不骗人是卖不出去的 保险是从根上烂的应该清理监管部门保监会和各家保险公司高管之间的亲属朋友关系


777祈祷者


这个都被你看出来了,你还需要问吗?

性价比低呗,解决不了客户问题,客户兜里就2000想保个20万的,咋办?说公司呗,说企业文化呗,

要不还能咋滴,都让你们培训的成了保险专业人士,你还买平安不?


喜来保


身在华夏的我,只能呵呵了!!!


琅琊小臧


平安就是平安,不管你平不平安,平安得先确保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