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5點,讓顧客對你的品牌念念不忘

作者|王小白

來源|首席市場官

如何讓消費者對你的品牌念念不忘?關鍵在於“五個一”:名稱、人群、品類、口號、故事。

這五個元素不是缺一不可,而是必須在品牌印象下和諧統一。

一個名稱

你的品牌名是靈感一現,還是早有儲備,或是隨意取一個自己喜歡的......

一個品牌生下來,還不能稱之為品牌,只是一個代號、稱呼罷了,而在時間的長河裡,如何賦予這個品牌名獨特的個性與魅力,讓人們喜歡並傳播?

其實是可以規劃設計的。所以取一個好名字,對應你想傳達的品牌理念或是能夠與之相聯,是一種戰略。馮衛東老師曾說過“品牌起名這件小事,攸關生死”。

尤其餐飲取名,其實也不是特別難。很多人是因為自己的情懷開店的,那麼用品牌創始人來取名,還是相對容易的,比如**記(楊記、松記等等)或是直接用人名屬性的(張媽媽、某某叔叔等等)。

做好這5點,讓顧客對你的品牌念念不忘

還有一個取名方法就是暗示品類,比如尋蟹記;

做好這5點,讓顧客對你的品牌念念不忘

再有,就是地域特色,比如眉州東坡。

一個品類

一個人群,就是你的產品賣給誰!這個誰就是你的人群。

這裡特別要提醒的是,很多創業者是從產品開始的,他們甚至從來沒想過買自己產品的對象是什麼樣的。

現在是不是也可以從產品開始呢?未必,因為許多產品已然進入過剩週期。

而人群也就是消費者,在時代的年華里,他們的結構、生活方式、行為方式、購物路徑都在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而更重要的是,時代的步伐也走得更快了,在這個時代下,需要發現這樣一個人群,可以精準的描述他們的生活方式、行為路徑、興趣愛好等等。

越精準越理解,越理解越能認知他們的不同飲食需求、場景。

請試著去描述一下自家店的人群是誰?他們的年齡、性別、職業、活動半徑、甚至收入、愛好等等。

當你足夠了解,你要做的就是在自身的資源優勢裡產生能夠匹配這一群人的極致產品。

一個人群

餐飲業從 20 多年前的重視服務、重視環境(裝修)到今天迴歸本質,那就是產品為王。

當在外就餐成為主流的生活方式,當街頭和商場充斥著無數的餐飲品牌,如何讓用戶識別、記住、傳播自己的品牌就顯得異常重要。

做好這5點,讓顧客對你的品牌念念不忘

沒有品類支撐的品牌,很難長久,不代表一個品類的品牌就沒有太多商業價值。梳理這幾年的餐飲發展就會發現,那些玩概念的、講生活方式的、打造餐飲IP的品牌……現在都慢慢消失了。

因為,在消費者的認知裡,根本不會按照這個來分類。消費者其實是用品類來思考,用品牌來表達的。

在現實生活場景中,大家經常被這樣問:你想吃什麼?或者大腦裡自動搜尋今天吃什麼?這個吃“什麼”,就是品牌需要佔據的品類。

試想一下,滿街的火鍋、燒烤、小面、餃子,消費者憑什麼一再地選擇你。

如果不能代表一個品類,至少要讓消費者清晰地知道,到這一家是來吃什麼的,什麼才是值得去這一家的原因。

做好這5點,讓顧客對你的品牌念念不忘

阿五美食改名黃河大鯉魚,徽鄉緣改名楊記興臭鱖魚,他們都先知先覺的搶佔了某一細分品類。

一個口號

當滿街都是 xxx 是開創者、領導者時,你需要的是一句非你莫屬的口號。

口號的價值是讓別人記住你、傳播你。所以,一定是口語化。

而且,口號是拿來給消費者用的,而不是給自己用的,自己用的口號記在心裡就好。所以,千萬不要說:xx品牌是xxx的領導者,或者開創者。

做好這5點,讓顧客對你的品牌念念不忘

什麼樣的口號才是好口號?想象一下,你真實地向自己的親朋好友介紹這個品牌時會怎麼說?同時能夠代表品牌的差異化,能夠讓消費者產生好的印象並傳播,把那句話提煉出來。

一個故事

老字號的餐廳經常會有皇帝或者文人墨客相關的故事。比如“鍋蓋面”“燜汁蘿蔔”“什錦如意菜”,故事能增加用餐的意境。

香港街頭也有很多美食與明星相關,TVB 捧紅了很多餐廳,還有一些知名美食家的點評往往也能讓餐廳成名。

如果沒有名人蹭怎麼辦?小白的建議就是專注於產品,從食材到加工工藝,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就是最好的品牌故事,即可以是創始人的故事,也是產品力表現的故事。

做好這5點,讓顧客對你的品牌念念不忘

武漢的“靚靚蒸蝦”,老闆當初為了研發蘸汁,做了太多嘗試,結果竟失去了味覺。很多顧客到他家吃飯的時候都記住了這個故事,並會主動傳播。

名稱、人群、品類、口號、故事,這些都是形成品牌印象的重要元素,不是缺一不可,而是必須在品牌印象下的和諧統一。

那些為了口號而口號,為了故事而故事的品牌,很多情況下都變成了事故。

所以,在對待品牌這件事上,你是否花了至少 100 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去思考,你的用心程度也決定了消費者對之的認可程度。

-END-

免責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的觀點和看法,與本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3158創業寶,3158創業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