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四十岁到五十岁的教师?

天天向上217877947


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没有十年八年课堂教学的锤炼,你的专业水平不可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作为一个班主任你没有三届两届的毕业班历练,你的专业能力也很难说成熟。

四十到五十岁的教师,有经验有能力,如果不是身体原因,他们正值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可以说他们在教学上驾轻就熟,在教育上得心应手。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孩子上了名校,或者有了稳定的工作,因此他们这些人生活上没有了孩子的拖累,没有了后顾之忧。经过多年的积累,经济生活也趋于稳定,也看淡了名利。特别是他们有了自己孩子成长的亲身经历,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自己学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江苏省省苏中地区大多数高中名校的班主任首选这一部分教师就是很好的范例。

但是,这部分教师经历了很多,也见过太多的不公,他们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单调乏味的重复劳动,以及社会的不理解,也会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如何调动这部分教师的积极性,考验着校长的执政能力。


嶺秀1


我1970年的,1991年大专毕业开始当教师,2003年以前教师工资非常低,324.3元一个月领了10年,之后慢慢涨,2013年可以拿到2500元,2014年拿到了3001.2元,这几年因为均衡和晋级工资涨到了4000元每个月,本人地理专业,只教过5.6年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都教过,现在的招教和特岗教师综合素质不算特别好,本科生的素质还没有我们大专的素质高,并且现在的教师非教育教学的事情太多,根本没有办法全心全意的从事教学。现在的媒体对教育过于苛责,许多教师对学生不敢管,进而导致整个国家教育水平下降,希望媒体和广大专家们放过教师,放过教育,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说是没有前途的。


坚持运动每一天老李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年龄恰好四十多,总体上感觉就是处境越来越尴尬,是该慢慢淡出"江湖"了!

尴尬一:年轻老师觉得你落伍,不应挡道。很明显,四五十多岁的老师精力日渐减弱,观念日渐守旧,脾气日渐不稳,在年轻老师看来不应担任重要工作,应由他们唱主角了。

尴尬二:学校领导觉得你不再温顺,不合拍。年纪渐大,到四五十岁了渐渐看穿看淡一些事情,欲求渐少,所以对领导不会很顺从,这会让领导产生不满之心,觉得应靠边站了。

尴尬三:学生觉得你是爹爹婆婆辈的人,"OUT"了,嫌弃!四五十岁的老师论容颜和思想观念都不受学生待见,他们觉得你该回去抱孙了!

唉,四五十岁的老师就是这么尴尬!


校园微观察


我也是这个年龄段的老师之一。 我也来谈谈:

第一,文凭合格,名副其实。

毕业于90年前后,无论是中师、大专还是大学毕业,这个年龄段的老师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背景下脱颖而出的。考上等于就业,大部分等于体制内就业。现在的本一以上的,文凭含金量相当于这个年龄段的大专及以上毕业。

第二,经验丰富,学生喜欢。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没备课。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是调侃而已。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真的是,这个年龄段的老师,有教学经验,只要备简案就行了,上课游刃有余,学生喜欢,教学成绩突出。有位新老师一直吹自己英语过了“专八”,我心里暗笑。在我们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位新毕业的老师,学生的高考成绩超过40-50岁的老师,原因在于年轻老师缺经验。

第三,教学骨干,校长放心。

这个年龄段的老师是教学骨干。很多人一直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等最辛苦的工作。以我为例,近十年,我担任了8年的备课组长和3年的班主任。为何啊?领导放心。


隔壁王叔英语备考


你这个题目取得不是很好,没有包括五十多岁的老师。我恰好就在你所指的范围之外——一个五十四岁的男教师。

我生性不好争,师范毕业后就不再愿意进修学历,现在档案上依旧是大专。我知道,这个限制了我的职称评定,但我不在乎,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比呢?遵循着自己内心生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我原先在老家一县城教书,曾做过副校长。2001年跳槽到苏州地区工作,依然是教小学语文。我不是很热爱教育,但从未愧对自己的学生,工作能力个人素质有目共睹。就这样在这里度过了17年的教学生涯。我从不抱怨比自己能力差的人比自己过得好,职称高,因为人家付出了努力,那是该得的。我知道,只要我愿意,我能写出一样棒的论文,做出人家一样的成绩,但我就喜欢这样轻松自在地生活。有人见我文章不错,劝我出书,我想那么多人写的书谁愿意看?浪费纸张罢了。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去进修评职称?我想那不是我要的,我耐心不够,拼命去读去背,我会感觉很痛苦。

我的工资目前每月八千多,年薪到手大约十五六万,自己感觉不错了。老家的县长也没我拿得多吧?和小高比,月工资是少了一千块,又如何?八千和九千差距似乎不是那么大吧?只要不斤斤计较,收入都在一个数量级上,而我由此获得了弥足珍贵的心灵自由,值!


远哥39524632


张爱玲说过: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中年老师,也自然摆脱不了这种“危机”!我是“赢在高三”,一位即将步入中年的老师。谈谈我的看法吧!

在我身边,四五十岁的老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历普遍较高!我们学校的老教师,北师大的有,山大的有,山师的更多。在那个年代,考大学已经实属不易,能考上好大学,在本地更是凤毛麟角。他们的同学,如果不是在教师行业,多数都已经能在各单位独当一面了。


二、多数有挫败感!和上个问题联系,在其他行业,他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都已经是张总、李局之类的了,而在学校,知识分子“泛滥”的地方,当个中层已经实属不易,升迁基本无望,和同学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年龄,追求更多的,就是得到尊重,而“当官”,在多数人眼中,就能实现这种需求。一旦升迁无望,他们就有了很大的挫败感,毕竟跟一伙九零后的小孩一起比拼,他们觉着太丢人了。如果被一个“小孩”领导,他们更觉着“老脸”没处放了。


三、工作变得消极!和上个问题联系,一旦升迁无望,晋级成功,孩子或者到了高考的关键是或者已经上了大学,已经没有了太多追求,退居二线就成了很多人的想法,即便受政策影响,不敢去后勤,工作也没有了动力,有的老师的教学成绩已经被青年教师远远超过了。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他对教育是真爱,才会有无限的热情和激情!

我是“赢在高三”,不知道您是否认可我的观点?喜欢就关注我吧!


赢在高三


本人48岁,有幸包含在问题范围之内,在此谈一些个人经历与感受:

1.目前仍带班主任,高二,估什陪伴这一届孩子走完高考就可卸掉班主任职责。历任96、99、02、04、07、09、12、15、18届班主任,其中不带班主任的年份也大多担任高三教师,辛苦而已,却快乐良多。但近年来尤其感觉没听过学生爱唱的歌,没看过学生爱看的电影,流量明星全然不识,网上八卦一点不知,与学生沟通已有代沟,虽内心拼命追逐,但距离日远。



2.爱读书,从未废止。今年以来已阅读《隋唐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浅说》、《古文观止译注》、《浮生六记》、《中国大历史》、《地理学与生活》、《丝绸之路》等书籍,每年网购最多支出都为图书,买来必看,从不作书架装点。



3.自认为爱学生,且因为自家闺女也是高中生,故尽量尝试从学生的立场做出判断。即使不能完全合乎其立场,也尽量不苛责,不诿过。喜欢开玩笑,但怒到极点也会骂学生,甚至踢踢屁股打打手心,事后往往自我警示:对孩子使用暴力是成年人失败的表现。但事后往住会再犯。



4.兴趣尚广泛。爱旅游,爱自驾,爱诗词,爱交友,爱吃,爱玩,爱聊天,爱下棋。兴趣广泛,但无一精通。



5.日常工作自以为尚算辛苦。作为高二普通教师,近三周时间,改了五套两个班的试卷、两次作文,上了五十二课,十五个早读,监考三次,组织课本剧展演,开了十四个会。其中开会最是辛苦。



6.两年前晋升高级职称,从此也无晋升正高的理想,薪酬尚差强人意,无法暴富但也不虞饿死,因而斗志衰颓。无需追求模式,无需追赶潮流,无须应和专家,无须取悦领导,讲课尽心尽力而已,学生似乎还算喜欢。


黍离稷穗


目前40--50岁的教师,基本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左右,从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上看,一定意义上可看成是建国后"第二代"教师。

1977年恢复高考前,我国教育各类考试尚不正常。此前的教师基本没经过师范专业学习,以"推荐"的“民办"和"代课"老师为主,目前他们临近或已经退休。他们是建国后"第一代"教师。



恢复高考后,各级各类学校考试逐步走上正规。而目前40--50岁的教师,正是经历了一级一级的选拔性考试,并最终进入正规师范院校学习而毕业而被分配的"正规专业教师"。



那么,目前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可算作"第三代"教师

相比"第一代"和"第三代",“第二代"即目前40--50岁的教师,其少年时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既经历了"经济"的艰苦时期,也经历了为"理想"而拼搏的"十年寒窗"岁月。因此,他们有着自身独特的"时代特征":

1、他们经历过曾经的"艰苦时代",一般都很懂得珍惜现有生活。目标明确,生活实在,无太多过份奢求。他们大都是在家靠"杂粮"生活,在学校吃“瓶罐"酸菜长大,没学会大手花钱的习惯。

2、个人素质较高,在学校是教学中坚力量。他们大都是八、九十年代出道,当时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对师范院校招生实行"提前批"录取,因此,他们大都是班级中成绩最优秀、各方面素质最好的学生。如今,他们在学校教师中,已有20年以上教龄,教学经验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正值教学工作的"黄金时期",在学校实际教学中正担着"大任”。

3、40--50岁是人生健康的“高危期",体力和精力逐渐"走下坡路”,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理解与关怀

4、对40--50岁的教师而言,其工作热情上一个最大的障碍,应该就是职称问题。他们教学能力有,教学成绩也有,又担当起教学重担,但由于岗位指标原因,很多教师的职称迟迟得不到解决,待遇得不到应有提高,造成对工作产生诸多怨言,直得上级重视。

以上是“三味"个人看法,敬请点评。


三味聊教育


四五十岁的中年教师,是基础教育中真正的中坚力量:

他们学历不高,但水平不低;

他们地位不高,但声望不低;

他们收入不高,但贡献不小;

他们曾经不可或缺,但如今正渐渐老去;

他们的一生也许终将平淡无奇,但却也定会成为我国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年动荡之后,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百废待兴。重振教育,已迫在眉睫。为解决师资匮乏现状,国家仿照苏联模式,大办中等师范学校(中师)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师专,学制为两至三年)。

教师从来不是一个多么有吸引力的职业,“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古话,就是最好的注脚。但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非农户口”的身份,却足以令无数品学兼优的农家少年,愿意将一生献身教育事业。

考取师范,就可以转户口、吃商品粮,从此成了国家的人,这是多么大的荣耀!

于是,那些年,农村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大多选择了当老师。



如今,体制内的“铁饭碗”,曾经耀眼的光华早已褪尽;曾经的青春少年,如今已满身油腻。

他们,已活成了一个尴尬的群体:

工资增长缓慢,始终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地位急剧下降。男老师择偶困难,很多“半边户”家庭生活非常拮据。

文凭低。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之时,没有辞职的底气和勇气,错失人生机会。新入职的教师,文凭动辄本科以上,中年教师在新人面前,没有比较优势。

人到中年,健康状况渐差,职业发展已到了天花板。能力强的混到一官半职,但终究不过也是教师身份;职称基本到顶,仍是中级职称的,想升高级的机会越来越小。

用时髦的话来说,四五十岁的教师,已普遍陷入中年危机,甚至产生了较严重的职业倦怠。



其实,中年教师虽面临诸多困境,但仍有一些自身优势。如生活稳定,子女已养大成人,牵绊不多。若能找到突破自我的方向,人生或可重新起航。

比如,可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凭借多年教学实践经验,选择一个领域,深入研究。假以时日,应能做出一定成果。

课堂、学生、教材以及教育政策,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只要潜心投入,任何方向,都可以开辟一片全新的天地。

愿所有四五十岁的中年教师们,余生仍然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毫米


我也属于四十到五十岁年龄段的老师了,只是我跟一般中小学教师不一样,我毕业于工科大学,做的是专业教师。但毕竟是同一年龄段的老师,还是深有体会的。

一、这个年龄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毕业生,是同龄孩子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

本人也曾在初中毕业报考中师,可惜面试被淘汰,然后才上的高中考的大学。所以非常清楚当时的中师生是一类非常优秀的农村青年。这类老师中师毕业后扎根农村,为农村教育贡献了青春和汗水。但是由于农村条件差,培训和提升学历机会少,再加上以前小学职称评定的职数和天花板,很多老师还没有相应的高级职称。现在又受限于学历等条件,评职称比年轻人还没优势,所以不少老师会很失望。收入不高还没有上升空间,因此工作热情受影响。

二、这个年龄段城里初、高中老师应该说真正科班出身,大部分是师范大学毕业,有学历、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这类教师大部分已成为学校各个学科的骨干及带头人,一部分己成为学校各级领导。他们由于出道早,教学经验丰富,往往也干出了成绩,因此基本上都评上高级职称。但由于成龄不饶人,精力有限,所授课时量会适当减少,可以承担传帮带年轻教师的责任。

三、四十到五十岁年龄段的教师需要学校的关心和年轻教师的尊重。虽然说这个年龄段的老师还不算老,但绝对没有二三十岁时那么有干劲,几十年的教学与带班,也消耗着他们的身体,体力和精力是走下坡路了。所以学校要对他们多关心和关爱,少压点担子,让他们多传帮带年轻教师,发挥其优势。年轻教师要尊重老教师,别老想到他们干活少反而比我们工资高,他们可也是从年轻时走过来的。

以上是我的观点,你们怎么看?请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